魏徵爲了這件事,耗費了大量的心血,他也十分滿意自己的成就。
太極殿,李瘖的辦公室。
魏徵和高靜明一起來見李銀
魏徵首先彙報了報紙的編撰、審查、發行的情況,以及各地的反響。大唐日報的發行,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果。
高靜明則彙報了大唐日報帶來的其他效果。
高靜明說道:“皇上,大唐日報的發行,給大唐768個州帶來了245367個工作崗位,並且帶動了造紙業、印刷業和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朝廷也增加了新的稅收收入。向這樣的全國性行業,多搞一些,儘管戶部更忙了,臣也心甘情願。”
李銀讚揚了他們取得的成就,然後說道:“你們來的正好,我正好有事情要找你們商量呢。”
魏徵問道:“皇上,什麼事情?”
李銀說道:“待會兒再說。”接着,他對外面喊道:“楊康,你派人去吧馬周和李凝兒找來。”
不久以後,李寧兒和馬周就過來了。
李銀今天要和他們談論的是關於貨幣改個的事情。
大唐流通的貨幣是銅錢,對於支付小額的交易,銅錢還是比較適用的,但是,用於支付大宗交易,就先出了使用銅錢的弊端了。
不說別的,就是皇宮每天買菜,就要用馬車拉着一大箱子的銅錢。對於商人們來說,就更加不方便了。他們長途販運,經常需要拉着整馬車的銅錢,對於那些大型的商隊,通常需要好幾輛馬車甚至更多馬車運輸銅錢。佔用了很多人力物力不說,沿途的安全問題也令人擔憂。
銅錢的存放也是個大問題,戶部就有幾個大倉庫專門用來儲存銅線,清點起來十分麻煩。說不好聽的,有人從中偷走一部分,要想查出少了多少,就得清查個十天半個月的。
使用銅錢還有一個巨大的麻煩,那就是製造銅錢需要大量的銅料。大唐的銅的產量有限,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的銅料,銅錢的製作數量有限,已經趕不上大唐飛速發展的經濟的需求了。
戶部多次找李銀,要求增加銅料的供給,爲此戶部和其他部門已經產生了不小的糾紛。
李銀說道:“今天召集你們來,是要研究貨幣改革的問題。”
他剛說到這裡,高靜明就已經開始叫苦,又提出給戶部增加銅料供應,增加銅錢的鑄造量。
李銀說道:“這個問題先放一放,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我的意見是,將金銀引進流通領域,規定金、銀、銅錢的支付比例爲50000:1000:1。這樣就增加了貨幣供應量和支付手段,減小了用於支付的貨幣的體積,也便於攜帶。”
高靜明說道:“皇上,臣早有這個想法了,要是這樣,那可就方便多了。”
馬周擔心地說道:“可是,這個問題需要慎重,以往沒有這樣的先例,百姓們能不能接受,恐怕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魏徵說道:“這個不是什麼問題,這件事情,並不存在和百姓爭利的問題,原本民間私下就有約定俗成的金銀交易,只要朝廷規定了兌換比率,百姓們應該可以接受的。
再說了,咱們不還有大唐日報嗎?”
一提起大唐日報,魏徵就滿臉的得意,他說道:“咱們在大唐日報上進行宣傳,很快就能夠推廣下去。”他說的有道理,大唐日報的影響力很大,百姓們對朝廷有信心,對於大唐日報的宣傳都十分信服。
對於支付比例的問題,大家意見不一致,經過大家充分的討論,最終採納了高靜明的意見,金銀和銅錢的比例爲30000:1500:1。
馬周提議,爲了使用方便,金銀不以重量爲交換依據,但是要按照相應的重量製成金銀幣。這個意見大家也都同意了。
接下來,李銀提出了銀行的概念,他首先對大唐的重臣們進行了關於銀行知識的科普。
關於銀行的概念,對於這些真正的唐朝人來說,就是一件腦洞大開的事情,大臣們驚異於李銀的奇思妙想,也看出了此舉對於朝廷控制國家財政的好處,以及對於發展大唐經濟的幫助。大家一致同意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原本李銀還想提出紙幣制度,但是這樣做步子邁的有些太大了。對於社會上很多地區還處於以物易物的階段,紙幣很可能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李銀提出了一個過渡的辦法,實行銀票制度。
這個問題又引起了大家的熱議,高靜明首先就表示了贊成,他馬上就指出,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舉措,在國家實行銀行制度的情況下,只要是設立銀行的地區,再也不必攜帶大量的實物錢財,實在是太方便了。
馬周也表示贊成。他說道:“臣負責稅收,每年兩次外地的稅款要運到長安,數量巨大,不僅損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路途上生怕出事,每到這個時候,臣都睡不着覺的,有了銀行和銀票,到時候,各地派人攜帶着銀票,不顯山不漏水地送到長安,實在是太方便了。
皇上,臣爲皇上的這個提議贊一個。”
馬周說的有點激動起來。
經過充分討論,李銀決定,李凝兒辭去大唐稅務總局副局長的職務,擔任新成立的大唐國家銀行行長職務,負責籌辦大唐國家銀行。
李凝兒上任之後,召集工業部、商業部官員以及部分商人進行座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商人們尤其是對於銀票制度感興趣,這個方式大大便利了他們這些商人的長途販運活動。
在李銀和大唐臣子們的努力下,大唐的發展日新月異,舉國上下都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