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羣英會

周言醒來了,他依舊想去思索昨夜的奇幻,覺得它雖有夢境般的撲朔迷離,但是又是那麼的真切。正如不聰明的人見得多了,有些人看起來便也沒那麼傻。但往往還有一種異類,那種傻確是歷久彌新的。

不過,現在周言沒有這麼多時間去思考這莊生夢蝶似的歷程。畢竟讀書會的時間要到了。

果然,蔡逸辰的電話打破了他的沉思,他聽着電話那頭蔡逸辰的埋怨,埋頭迅速地啃着麪包。許諾也發來微信詢問,周言便草草應付了蔡逸辰幾聲,迅速按斷電話。一邊套上鞋子,一邊給許諾發出幾條語音,請她先行前往。

當週言匆忙跑進讀書會活動室的時候,活動已經快開始了。只見蔡氏姐弟、許諾一行坐在前排,他敲了敲門,蔡逸辰便起身給他開門。許諾點了點身邊的位置,周言迅速坐下。他正準備探過頭去,與許諾說幾句體己話時。只見蔡逸辰已經躍上講臺,開始了演講。

“同學們好。”蔡逸辰清了清嗓,繼續說道“上次我們讀書會舉行的第一次活動非常好,今天應同學們熱烈要求,我們繼續舉行第二次活動。這次呢,我們也不限定主題,大家暢所欲言。那麼我這就先拋磚引玉,先來講講我的主題——鴻飛那復計東西”。

許諾有些驚奇,對蔡逸語說:“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這是蘇軾的詩,看不出來你老弟還對古詩有一番見解。”

“他?我看也是豬鼻子裡插大蔥,不過徒增笑柄罷了。”蔡逸語笑道。

“可別瞧不起你的好老弟,且聽聽嘛,我看必有高論。”周言終於趁機插上了話。於是三人便齊齊看向那講臺上略有些手足無措的蔡逸辰。只見他如是說道:

“我以前罵短視頻平臺,痛罵。

而我現在看短視頻平臺,同時聽着很多人罵。

但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想到明季的一些長鬍子言官。

怎麼說呢?他們總是罵罵罵,爲事而罵,爲罵而罵。但是他們罵得有理有據,大旗招展。皇帝也奈何不了什麼。

正所謂孔孟之道,立言立德。砍頭不要緊,聲名足可顯。

我素不習明史,也不能再妄言一二了。

雖然我自是不怕‘孔孟徒孫’指責我的,因爲大抵他們是沒有‘修齊治平’的能耐的,只能隨便指摘他人未在‘誠心正意’上下功夫。

但是我害怕科普知識,太耗精力,好比玩塔防遊戲,人家給你不斷放小兵騷擾,你卻得來些大炮嚴陣以待,太耗能量,使不得。

但是,現代的事兒,我得說兩句,要不然‘前不敢懲,後不能毖’,那着實憋得慌。

我之前說過縱使無論大家多麼‘娛樂至死’,但是時代無罪。我不爲短視頻平臺正名,但是總得爲時代正名。

有人這時候可能要罵了:‘這小子扯淡,一個自媒體軟件你不能給它說幾句公道話,卻妄想爲時代代言’

我也得先謝罪,我切不敢比張橫渠先生之‘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更何況當今乃至萬世可謂太平。我也只能說些一孔之見。

爲什麼說短視頻平臺不能正名,時代卻可以呢?因爲以小見大、微言大義我做不到,只能先弄出個‘大道理’來給聽客諸君靜靜心,讓諸公先識得馬類,然後再講白馬可矣。

正如之前我一直所認爲的那樣,時代是客觀的,就像一部放映機,你大不能因爲看了愛情片荷爾蒙爆發就去親那放映機,也不能因爲看了一場易水蕭蕭的感慨悲歌,就怒髮衝冠去砸爛它。

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擱到社會上我們就選擇性失智了。孟子曾經有靈魂一問:‘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戰國時期的齊宣王不許,但是兩千年後的我們卻似乎甚許之,進化論動搖了,達爾文的棺材板也有些許鬆動,灰塵零落,迷了大家的眼,也該揉揉了。

羞人!可惜白讀了那麼多教誨‘內聖外王’的曾氏著錄。文正公剛剛被圖書發行商和粉絲們補上的另外半個聖人塑像轟然倒塌。

當然,有些心學的信徒們不要竊竊發笑,人家陽明子可真是三不朽,可惜現在的某些後人是‘三不知’。此何謂也?不知學、不知術、不知思耳!

孔老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現在直接簡化曰:‘即心是道‘,不學不思,坐發議論,謂某當興,某當斥。

只是殊不知有些事不是單純的是非曲直,灰色地帶愈來愈大,黑白分明或許不如難得糊塗了。

當然不同的立場自然有不同的見解,一些傳統人文學科的老教師總是罵短視頻平臺,學生們聽着聽着就看見幾絲白髮在燈光中閃爍。

但是一些新興專業的老師卻不這樣,只顧大講直播之前景,連他在瑞幸買的大師咖啡都顧不上抿幾口。搞得年輕人有時也不懂該從誰而學。

所以很多人也和我一樣總覺得世界複雜。他們認爲媒介越紛雜,人們便越空虛。但是我覺得空虛不是傳媒造成的,是人們先感到空虛然後人們造就了更多的媒體去填補空虛,但是同時觸及到了‘裂變’的法門。

虛無主義縱然襲擊了這片古老的國度,但是這個時代我們的大地依舊是這麼的結實,一時內不會地崩山摧,我們的天空依舊是這麼高遠,片刻間不會四柱傾頹。那麼到底什麼虛無了呢?

所以,不捫心自問反應物,卻一味尋覓催化劑,恐怕是緣木求魚。

爲什麼這些能存在?因爲其能創造經濟價值,能解決一定的社會問題。不讓人住上宮殿,但是總得要給他一個夢,不破夢就得造夢,要造夢就停不下來。有人總批評消費主義盛行,但是你今天不促進消費,明天你就別想有消費。

‘雙標’何以盛行?即凡事不談前提條件就先入爲主,苛求結論。大有老先生戴眼鏡對賬本之風範。

但是老先生們不知道的是,男人娘不娘不取決於化妝不化妝,愛不愛國不是體現在看不看韓星。如果說爲了維護所謂的傳統而不得不爲之,那麼請問何謂傳統?是皇帝錯了下屬卻一定要說是聖上被奸臣矇蔽而找個替罪羊咔嚓一刀嗎?同樣,當代學生體質日差真的是僅僅因爲風氣所謂的萎靡嗎?子不語,然此論真可謂怪哉!

大人,時代變了。時代中的什麼變了?

世界越多元,人們越渺小,如果爲了維護所謂的人文價值而去反對什麼,那麼卻是給主張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套上了一個又一個枷鎖。所以,有些人喊幾句爲了信念,不如叫爲了聯盟或者部落。

時代需要守望者,但不需要守舊人。況且不是所有人都能充當把關人的。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再不是讀幾本書便能指點江山的了。看不等於看見,看見未必看懂。細微取證、嚴謹分析、小心結論三步走缺一不可。你不會做菜,就不能再因爲廚師做得差而罵他了,人家也不會服氣,說不準來一句“有本事您來”。嘿,得嘞,我來就我來,抄傢伙上竈,此才謂真豪傑也。

所以說,只有浸入社會才能體悟時代。相對主義要不得,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興趣區分清蝶與我。但是人生一世,俯仰之間,真就這麼着急給出一個定論嗎?自己都譬如朝露,就匆匆蓋棺嗎?

我來再講一個故事——人類活在一個房子裡,房子外面的原野上遍佈着狼羣,所以在房子和原野之中人們修了一堵牆。隨着狼的強大,一代代人修的牆也越來越高。有一天有些人發現高牆已經擋住了陽光,採光變差了。於是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是推到牆感受到全部的燦爛陽光,還是在牆上開窗採光?

前者真實但是危險,後者安全但是總有些隔靴搔癢之感。這便是人類在道德價值與社會風向面前的縮影。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的答案是:既然人類的一代代先輩在道德與倫理的荒原上建起這堵牆不容易,如果我不想推倒它又不願憋得慌的話,那麼多打幾個窗戶又何妨呢?

想想在那一個安寧的午後,我躺在窗前的椅子上,呷幾口茶,不時欣賞窗外那剎那間驚鴻一躍,豈不快哉?又何須自尋苦惱,執着於計算它的蹤跡呢?”

蔡逸辰講完,長舒一口氣。下面掌聲迭起,蔡逸語和周言帶頭鼓掌,許諾也微笑着跟着鼓起掌來。蔡逸辰隨之向周言挑了挑眉,周言也迴應了一個鬼臉。

“下面請我們的嘉賓——周言同學給我們講一講。”蔡逸辰故意把“言”字拖長。

周言站起來,走上講臺,寒暄了幾句,正要開講,卻突然發現稿子不在兜裡。許諾突然給他遞上了,他纔想起剛剛給許諾讀了。不禁嘿嘿一笑。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古詩新作一二談》,題目有些唬人,實則是一孔之見,還請諸位不吝賜教。”周言笑着說道。

衆人也正襟危坐,傾耳聆聽。周言便如是演講道。

“現代人作古體詩總感覺有些爲難,‘古詩新作’的問題也困擾着當代的古代文學愛好者,雖然這樣的話有些拗口,但是不能不加上‘古代’、‘現代’這些限制詞,因爲時間的確是一劑猛藥,倏忽間就將原來的肥沃土壤變成龜裂的荒原。

在現代人所著的中國古代文學史的一些對於古人詩作的賞析中,正常會說某個詩人雖然表達了對於當時社會的不滿情感,反映了當時的某種思想狀態。但由於時代的限制,其思想仍然停滯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

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套路。其實這也就是以現代性的視角去反思古代的文學情感表達的情況。

我們往往有同情,但是還沒有達到共情,同情是站在歷史高處去回顧從前,譬如登到山頂再去看山腳,必然是一清二楚,躊躇滿志。但當正在攀登的過程中,無論是向上望高聳入雲的山峰,還是向下看幽渺的深淵,都只會‘拔劍四顧心茫然’。

我們之所以認爲可以看清古人文學情感表達的含義和侷限,同樣也是因爲我們常常也沒明白自己也正站在山腰。我們一直回顧所謂的傳統,要求恢復傳統,但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當下之於未來也將是傳統。我們執着於過回顧與總結,但是忘記了發掘創造本身的內涵。

同樣這個答案也可以用來解答爲什麼現代人作詩難以達到古人的水準的問題。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進行剖析,我們何以認爲現代人做詩就不能達到古人的水準?古人的水準是按照什麼樣的標準來看的?我們又以什麼樣的標準來看今人的詩作?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思想維度的問題。

這不是純粹的文學觀的問題,同樣也是史觀乃至價值觀的問題。

近年來一直在強調中西話語權的爭奪問題。同樣在文學的創作和評論領域也存在着這樣的一種話語權的問題,我們以什麼樣的觀念看待文學,就會造成相應的價值判斷。

而當下對於我們的價值判斷影響最大的,我覺得不能不思考現代性的問題。無限追求不斷向前的、和目的的、不可逆的觀念正在這百年間深刻的影響乃至重塑着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以爲對於科學和理性的力證便能消除對於既有道德權威秩序觀念坍塌的廢墟。

但是舊的廢墟不清理就產生不了新建築,不過舊廢墟太龐雜了,不是輕易就能移走的。所以另起爐竈地重建便是最便捷的方法。但無論建築建在哪裡,總要立足於這片土壤,畢竟‘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如果這片本身就是雪地,那麼只能以冰塊壘起雪房子,非要建起現代洋氣的水泥鋼筋結構,那根本無從立足。但是我們好不容易把雪房子推倒了,還能打着反傳統的旗號去再堆個雪房子嗎?

肯定不能。那麼就只能折中建個活動板房,它決然不取材於這片土地,但是也能在這片土地中暫時立住,雖然在皚皚的雪國裡看起來那麼突兀,也未必禁得住暴風雪的吹打。但是每次被暴風雪毀壞之後,便可以從‘復辟傳統’的惡風之中吸取到建起更穩固的板房的經驗。

那麼我們的古詩創作的土壤是什麼?我覺得不能不去談傳統,那傳統是什麼?這裡不去談形而上的定義。我認爲就二字——經史。按《說文》解,經者,是一條條線貫穿起來,那麼就是規律,史即記事,則是形勢。

俗話說,‘先讀經再讀史,則論事不悖於先賢;既讀史再讀經,則觀書不徒爲章句。’可見經史不能割裂,就與《論語》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道理。只讀經,則言道近乎玄,只讀史,則論事放於野。

很多人會疑惑傳統文化汪洋浩蕩,如何‘經史’二字便能一言以蔽?那麼爲什麼現代若干社會問題都能以一‘相信科學’以做結呢?一個道理,這就是與話語體系的塑造一樣,是一種對於文化闡述的思想體系,是一種思想認識的工具,就和前文所講的評述古代文學的套路一樣。我談‘經史’並非說以史論事,以經概言。而是以‘經史’所代表之道德秩序與科學所代表之個性理性解放相較而言。

我們在談到建安風骨,談到魏晉風度,談到明清小說時總是喜歡研究文學主體自我的覺醒。但這種覺醒是評論者基於某種抽象概念而做出的機械闡述,還是真正的基於共情的理解,是不是‘被’覺醒值得思考。我們到底是用怎樣的尺度在丈量古代文學?

我這麼說絕不是否認文學主體具有一個覺醒的過程,因爲即使是經本身也脫離不了原始記事的史學氣味,所以章學誠說‘六經皆史’,更遑論文學始祖詩騷中的所謂非文學性的成分。

所以我想要的是問一問這個文學主體的覺醒是從哪一面走向了哪一面。我們有不同的尺度,但是丈量的是同一個問題。最怕的就是還沒有一個丈量的工具在手中,就急着去用手指比劃長度,而當根本無從爲繼的時候便直接拋開它,徹底否定問題。

所以選擇好一個工具,理解其尺度的能指和所指,然後纔有丈量的資格。那麼我所謂的‘經史’的尺度指代是什麼,我覺得‘經’是一定歷史範疇內都普遍適用的規律和抽象理念,‘史’是一時之形勢與相應運動之體制。

這些抽象理念從短期看是一定歷史範疇內維繫社會各領域常態的準則,其精神是抽象的,而構建其型體的每個因素是具體的。而從長期、宏觀的角度去看歷史,則這種理念即是抽象的歷史發展規律。

古人對於歷史有“治亂”的觀念,認爲歷史是興廢相替的,諸夏民族最早的史學意識‘殷鑑’也體現這點。而既然有所謂‘亂’的看法,則必得先得有所謂‘治’的標準,所謂‘亂’並非單純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動亂之具象,而是與傳統意義上的以儒家正統的意識形態、‘外儒內法’的方法、官僚政治的基本政治框架、自然經濟的基層形態等構成的王朝相悖的現象。

那麼這些構成中國古代政權的基本理念就是狹義的體制構成因素。而從大歷史的角度去看,中國古代土地擁有日趨集中的問題在歷朝後期都是積重難返的,從而構成了社會動盪並衝擊着維持體制的秩序。

它將會帶來新一輪的資料分配和重構,但是一旦新一輪的重構日趨穩定之時又會自然向着傳統體制靠攏,從而使得重構的僅僅是既得利益者集團,而非根本支持其鞏固既得利益的核心理念。

那麼這個歷史循環的大規律就是宏觀意義上的規律,其於中國古代而言,是一種厚古薄今的,像颱風眼那樣的理念。它不斷散發出的勁風將摧毀很多東西,使之成爲歷史,但是颱風眼本身所處的地方卻是一紋不起。其影響亦如颱風一樣,愈遠而受災愈小,所以中國古代大亂的爆發將摧毀中央朝廷的既定組織架構,但是其影響之末的農村組織的套路卻是亙古不變。

從秦漢起,中央朝廷官僚的位階制度經歷了從秦的爵秩制到漢的祿秩制到魏晉南北朝的品位制,其政治精神隨着皇權的盈縮而轉變,從重事而到重人再到重事,從而在政治架構和人事錄用方面都顯示出與前代的較大差異。這是這股歷史颶風給予上層政治的打擊。

中國農村農業組織與生產並未隨着一次次社會政治的重構而有所顯著改變,當然我是從其宏觀角度去看的,不去細分部曲佃客制、租佃制等生產方式的演變和租稅形式的細分。所以足以說明中國社會之劇變往往源於我們民族的根源——農村,這是形成颱風的颱風眼,但是它本身並不會產生多少變化。

同樣這個颱風的比喻也適用於其他具體問題的闡述,譬如幾乎所有政治制度史的問題總是圍繞着皇權專制這個颱風眼展開的,譬如說中國歷史上往往有地方監察官員轉化成凌駕於地方官之上的最高主政大吏的現象,但是這種現象的產生必然是由於皇權本身的式微而引起的,但是地方官的日趨諸侯化所要達到的目的並非是推翻掉皇權制度本身,而是爲了促成一個新的穩定強大的皇權。

所以縱使是看似帶有新鮮色彩的東南互保也不能看作是對皇權制度本身的反對,李鴻章縱使在兩宮杳無音訊的情況下有做總統之意,但是他未必明白總統之與現代民主政治之關聯與邏輯所在,而是爲了皇權下的既定秩序,所以在帝后又重新出現在西安後,他又毅然赴京去替老佛爺善後。

這些都是談的歷史問題,但是並不妨礙我們以此去觀照我們古代文學的生存環境,因爲無論史學還是文學都立足於這樣同一片土壤。

中國古代的是言文分離的,最起碼從漢以後就是這樣,文言存在的意義是根植於‘經史’的語境和話語體系下的。我們現在失去了這樣的語境,那麼文言之存在必要失去基礎,我們現在覺得‘之乎者也’的冬烘學究的可笑正是我們這樣零碎語境之下的觀念。

所以今人作詩難有古意,這個問題不是用古典詞彙量匱乏的解釋就能搪塞的。爲什麼要積累含蓄的、意在言外的古典語言符號,它還能通過當下的語境進行解碼嗎?很顯然值得懷疑,我們的解碼系統都是2.0了,那麼1.0的大部分符號就成了難以兼容的‘垃圾’。語言的組合系統變了,相應的聚合系統也該改變,要及時認識到符號的所指和能指。

認識到‘經史’的能指和所指便是系統的理解的一步。就像孔子說的‘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對認識工具先有個籠統的認識才行,先入門,再登堂,最後方能入室。

譬如說如何系統地學習儒學,朱熹認爲入門是四書,先大學,再論孟,後中庸。大學的三綱領,八條目是儒家治學的綱目。中庸則是很多儒學理論的思想淵藪,最難懂。

然後是五經,五經其實並不易讀,縱使碩儒也難貪多,古來各大家也多攻其一二。更何況還有其他的經,更有《爾雅》這樣的工具之工具的訓詁書目。

所以循序漸進很重要。且選擇學習的經傳的版本也很重要,因爲各代儒學發展特點不同,註疏自然各有側重。孔子及七十子,論著語言還是比較樸實,但孟荀開始就開始談性,漢儒前期還算樸實,做註解也還貼切,後期就開始談玄,宋明儒談性理義命,清儒厭惡理學末流,就又厚古非今,開始從漢搞校讎。

故而今文經派漢儒解經多讖言附會,尤其是東漢,甚至造緯書。魏晉南北朝純粹儒者少,註釋多受佛莊影響。宋明儒註釋又談性理,禪意機鋒時現其中,乃至末流多有陷於狂禪。清代學者搞考據,思想上未必有多少大成就,但由於對史學考證周祥,反而使經典向本來面目進了一步。所以在讀儒經外,也要兼涉史家諸子,這樣可以在進一步讀經中考辯到底什麼是比較純粹的儒學本色。

但是近現代學者更傾向於廣泛的層面,甚至新儒學八大家有的以西方哲學釋經典。但這是由於這些學者抓住了傳統尺度的尾巴,多有小學訓詁功底。

所以縱使引洋入夏,也未必太過偏離儒學本色。不過現代人完全出生在一箇舊秩序價值也已沒落,新尺度又爲得到共識的虛無時代,所以看到這些新奇理論竟大感摩登,而忽略了其所立足的絕對秩序時代,只欣喜於個性自由之解放,最後必然弄成個四不像,儒學之衰壞也壞在這些人之手。

但是破壞何其簡單,迷信可壞,不讀書可壞,不通讀可壞,讀而不思可壞等等。那對比之下繼承和發展何其困難,這麼多步循序漸進,還得兼備各種能力。那麼此時另起來新房子和梳理廢墟對大部分人而言何種更易,不言而喻。

所以說與其研究古詩新作,或許不如研究新詩古作,技術上的問題往往比觀念上的更容易闡明與實踐。不是說寫五七言詩就是古了,加點新名詞就是新了,這個百年前‘詩界革命’就試過

。形而下的嘗試也必得有形而上的理念和工具架構的先導,否則連評論古詩的新套路都說不出來。那麼爲什麼我說與其古詩新作,不如新詩古作,何以只談技術上的問題,而非全文都在講的觀念呢?

那我要說我們有幸也不幸處在一個重塑的世界,重塑代表了無限的希望,同樣也代表了無限地虛無。新舊秩序的交替,不同話語權的爭執,我們有無限可取法,又沒有一個現成的盡善盡美。

思想文化上狂飆突進的年代已經過去,我們已經進入了後“新文化”的時代,我們更應多一份從容和篤實去打造我們的新的丈量尺度。俗話說‘按圖索驥’,‘摸着石頭過河’,但是最難的還是按住正確的圖,摸着穩固的石頭。但現在還不全面,那麼就只能採取技術活去‘衆裡尋他千百度’了。”

周言終於說完了,他掃視一番,有些人早已不耐煩地玩起了手機,有的人甚至已經竊竊私語,他也並不在意,在衆人的掌聲中,微鞠一躬,重新坐在許諾身邊。

“看不出來,你對文學挺有些見解啊,原來還以爲你只是一個變態呢。”許諾揶揄道。

“嘖嘖嘖,狹隘了啊,你這就是門縫裡看人了。”周言假裝抗議道。

“老周,你這就用詞不嚴謹了,啥叫門縫裡看人,這叫狗嘴裡吐不出象牙。”蔡逸辰插了一嘴。

“去去去。”許諾、周言同時笑道。

“別說了,別說了,還有同學沒發言呢,你們這倒開啓了茶話會。”蔡逸語提醒道。

“哎呀,差點壞了事。”蔡逸辰一拍腦袋,又繼續上了講臺,去主持討論了,接下來不少人也紛紛上臺演說,各抒己見。一場充實的讀書交流會就在歡快的氣氛中展開並落下帷幕。

第二十八章 拉美文學讀書會第六十二章 太陽可以是藍色的嗎第四十一章 當你的專屬陪練,一輩子的那種第八章 蟬鳴聲聲何處第十七章 情不知所起第四十三章 林婉婷與俞一舟徹底和解第三十七章 在我這裡,只有你是寶貝第一百一十四章 露臉直播第一百零九章 蔡逸語的決定第四十六章 俞一舟受傷第一百零八章 再次創業第七十七章 疲倦的週末第一百零四章 重歸於好第六十六章 我相信,我們都會好好的第一百二十六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二十九章 許諾的決定第八十九章 笑而不答心自閒第六十三章 我也曾想過……第六十章 回到過去第一百七十一章 讓我與你共赴餘生第一百五十八章 我什麼也沒看見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已經做到最好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消失”的星野植樹和陳默第一百零八章 再次創業第九十二章 情侶週末第七十六章 我們的一天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已經做到最好了第六十四章 法蘭西多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你在哪兒,我就去哪兒找你第一百一十一章 執着於理想,純粹於當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明天見,就是我會去找你第二十六章 許諾的胡思亂想第七章 年少夢碎何處第八章 蟬鳴聲聲何處第十六章 籠子裡的鳥,亦要學着飛翔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已經做到最好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普通的一日生活第一百三十六章 我想給你永久的愛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我之間的勇氣第一百二十八章 沒人會一直順利願你更加強大第九十二章 情侶週末第二十七章 中午吃大飯第二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六十一章 奔跑吧,梅洛斯第一百零五章 大神的秘密第八十九章 笑而不答心自閒第六十八章 新的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迎來《小巷》話劇第六十四章 法蘭西多士第一百零六章 和洛嘉澤逐漸熟悉起來第一百三十三章 籤售會“抄襲風波”第一百零六章 和洛嘉澤逐漸熟悉起來第九十二章 情侶週末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已經做到最好了第五十章 沉海第一百六十五章 完善書店的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章 我們總會相遇,我們總要離別第七章 年少夢碎何處第四十九章 定店鋪第一百八十九章 困難又接踵而至第八十一章 這個世界出乎意料得精彩第一百八十五章 江浙美食甲天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讓我與你共赴餘生第一百零八章 再次創業第九十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三十八章 林婉婷醒來了八次第四十五章 寒假真來嘍第七十六章 我們的一天第七十二章 天空之城第六十七章 我會努力,也會變得更好第五十四章 草莓蛋糕——夏日裡的甜蜜戀愛第四十二章 運動會第一百六十七章 你已經做到最好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蔡逸語出國深造第六十七章 我會努力,也會變得更好第五十二章 入繭第五章 我和你 萍水相逢第九十三章 事情暴露第三十三章 我會一直在你轉身就能看見的地方第一百二十四章 愛是見到你時的隱忍剋制第一百章 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第八十二章 這世界變幻莫測第七十八章 陌生的來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露臉直播第十三章 來自日本的冰山第一百四十七章 終是等待耗盡一生第三十二章 社團活動第十一章 嘉禾,逸辰第五十二章 入繭第七十四章 溫泉山莊第一百一十章 創業進行時第一百四十九章 請與我一起奔赴更好的前程吧第九十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七十六章 我們的一天第八十七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一百二十章 爆發性的長大第一百一十四章 露臉直播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我的甜蜜約會(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一百三十一章 大賽金獎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