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一

一場沒有徵兆、突如其來的大會在秦西的召開了。

秦州城內,有一片荒廢之地在兩個月前被清理了出來,用煮熟的土夯出一個半人高的半圓土臺,圓臺周圍是八堵迴音壁,在安靜的情況下,可以讓一個稍微高昂地聲音到達場內所有人的耳中,這裡就是一個簡易的糾評臺,是一州議政之地。設計是巧妙的,築造卻頗爲簡陋,因爲天策政權如今的經濟條件還並不寬裕。

國民議政會議之首楊國老,秦州附近都尉以上沒有軍務在身的諸將,縣令以上文官,秦州的糾評御史與國民代表,本州的士紳,眼下聚集在秦州的有影響力的商家,還有遼晉兩國的使者,一百多人聚集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顯得有些擁擠,人人口耳低語,不知道張元帥爲什麼忽然要召開這樣一個會議。

想來應該是有大事吧!自天策唐軍進入秦西,可從來就沒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召集這麼多人,而且還是元帥親自主持,這得多大的事情啊!

——————————

石晉派駐天策的使者王溥,對這種場景尤其感到彆扭,甚至有些茫然。

虛歲才二十歲的王溥,在去年石敬瑭特開的恩科中,中了進士,正自意氣風發之際,被派來了秦西,作爲石晉派駐天策的使節——雙方互派常駐使節,這是張邁創制的制度,並得到了石晉方面的迴應。

但王溥從來沒這種經歷,他翻遍史書也不見前例,以前歷朝歷代的使者,都是事務型的,有事派遣。無事返回,哪有無事而常駐的?王溥知道自己的任務屬於草創,將來的前途也不知道會是如何,來到秦西,所見所聞都和自己以前書中讀到的、洛陽城裡見到的完全不同,彷彿這裡是另外一個國家。

可是這裡幾個月前,不仍然屬於大晉麼?

而現在,天策的一國之主。竟忽然要召開這麼大規模的會議,還將外國使者叫來,這是要做什麼?

作爲中原讀書人的代表,作爲石晉皇朝的代表,他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警惕。

——————————

本來已經要動身的耶律屋質忽然被叫了回來。心中本有些不安,以爲是天策高層的對遼外交策略出了變卦,但來到這裡就知道不是。自己並沒有坐在一個很特殊的位置上,而是被安置在角落裡,和石敬瑭派駐秦州的使者並列坐在一起——這讓耶律屋質感到很不痛快。按照馬小春的通告,就是請自己來旁聽。

可天策境內有什麼樣的大事,竟然要一個還沒有締結和議的敵國使者來旁聽?

——————————

魏仁浦同樣內心不安,他雖然比王溥大了將近十歲,可是和王溥一樣,也從來沒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甚至史書之上也沒見過這樣的場合,一國之主。召集文武、國人還有外國使者,聚而會議。這是要幹什麼!

雖然在涼州經歷過糾評臺會議,經歷過國人議政,但也沒有連外國使節都來的。

同時,已經在天策政權下服務了幾年、又將家人都遷到涼州的他,現在的心已經完全放在張邁身上了。這秦州畢竟是新並之地啊,新的士紳。新的父老,新的御史,甚至還有商人!真的就已經能保證這些人的忠心了嗎?

他以爲張邁出現在這樣流品複雜的場合之內,其安全實在值得擔心。

——————————

曹元忠心中忐忑。本來他都已經出城,眼看若往契丹一走,一場大功勞唾手可得,忽然又說這邊有事,要他連同耶律屋質一起回來,不會是和燕雲的事情有關吧。只不過若只是爲了燕雲一事,這陣仗未免又大了一些。

不會又有關乎內部重整的大事了吧?

沙州故舊,尤其是當初的歸義軍掌權者,在天策建立的前幾年,一直是被無聲猜忌的一羣人。歸義軍時期的在野派還好,以張毅爲代表的沙州士人更早地得到了張邁的信任,進入了中樞,現在曹元忠等所受的猜忌似乎也已減弱,正在仕途道路上走得越來越通順,可別在這個時候,再出什麼事情了。

——————————

楊光遠和安審琦更是擔心。

他們自己本身,原本是一放梟傑,可投降了張邁之後整個人就軟了,作爲這個政權的新加入者,總擔心自己會受到清洗,受到波及。

在天策政權下沒有任何歷史地位的他們,是整個會場之內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不管今天是要發生什麼事情吧,他們只求自己不會受害,而不求會有什麼好處。

——————————

鄭濟和奈布這樣大商人,在人羣之中也低着頭,顯得無比低調。

他們歸附天策政權的時間不但比楊光遠、安審琦這樣的秦西降將早,甚至還遠在沙州故舊之前。

但是,他們在天策政權之下,沒有任何足以依賴的政治權力。哪怕奈布從嶺西就已經開始資助安西唐軍,哪怕鄭濟有個兄弟躋身天策高層,但這也不能給他們帶來多少安全感。

伴隨着天策政權的擴張,他們的錢也賺得越來越多,甚至他們的商號,已經大到了自己會擴張的地步,鄭家與奈家隨便走出去的一個掌櫃,到了成都遼東洛陽,也會受到禮遇。

可錢賺的越多,他們心裡就越害怕!

不知道什麼時候,當權者一個不樂意了,或者覺得他們的家族太大太肥了,決定要開宰了,那時候隨便一點小事,興許就能引發一場大禍臨門!

——————————

至於秦州的父老們,對他們來說,今天就是天子召見啊!

不管是爲了什麼樣的事情,總之天子召見,這就是一種榮耀啊。待會好好磕頭,等回到家就可以向自己的兒孫炫耀炫耀了。

——————————

只有慕容春華等幾個從安西一路跟來的安西故人,對這個場景很是懷念,眼下很有點當初大夥兒在沙漠中聚在一起,不分老幼貴賤,篝火夜談的味道。

雖然是白天,雖然在場的人已經完全變了,八成以上都是不大認識的人。

可不知道爲什麼。有一些很微妙的存在,還是讓慕容春華想起了當年……

——————————

就在衆人議論紛紛中,一身戎裝的張邁出場了,這段時間張邁經常出巡秦西各地,幾乎所有糾評御史以及秦州父老都認得他,軍中校尉以上將校。更是人人都曾和張邁或長或短地談過話!但大夥兒從來沒見他穿着得如此正式,頭上沒有冠帽,腰間卻配着橫刀。緊身的軍服,貼腿的長褲、高高的牛皮靴子,大步流星地跨了進來。

這一亮相,場中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場內一下子變得鴉雀無聲,更有父老在張邁走過自己身邊的時候,猛地匍匐在地,磕起頭來。幾個文人也想作揖、跪拜,張邁卻已經如風一般走了過去,只有大唐的軍人們腰桿挺得筆直。目視張邁,身軀卻沒有絲毫移動。

這些都是天策唐軍在秦西的中層將校。只看到他們的氣勢與體魄,耶律屋質就心中凜然,暗道:“天策果是勁敵!韓藏明的決斷沒有錯!去年關中一戰,就算沒有漠北的消息傳來,我們能否贏到最後也是難說!”

他的思維只是一閃,就見張邁已經在糾評臺居中的椅子中坐了下來。在他的左手邊。是楊定國,在他的右手邊,是鄭渭。他坐下來後,兩邊的文武大臣才陸續就坐,將校們也倏地坐下,動作統一,好像練習過一般,反而是那些匍匐跪拜的人,趕緊爬了起來,神情略顯尷尬。

——————————

張邁環視場內,將安西派、沙州歸義派、沙州在野派、秦西歸降派、中原文士派等所有人的反應盡收眼底。

在他眼中,大部分人的反應,都顯得或傴僂、或畏縮、或軟弱,這些人只要稍加籠絡,用點手段,就會成爲自己忠誠的擁躉,他們忠心,是因爲他們無力背叛。

而另外一小部分人,經過鐵血的洗禮後英氣勃勃、奮發向上,令人敬佩,令人傾慕,也令人畏懼。但就是這最有力量的一批人,卻最受其他所有人忌憚。因爲他們鋒銳,也因爲他們有潛在的危險!

自己就要在這兩撥人中作出選擇——把前者變成後者,或者把後者變成前者,或者讓兩撥人互相制衡——這就是今天要做的抉擇,也將影響到天策大唐今後的道路。

——————————

所有人坐定之後,整個會場忽然靜了下來,許多人甚至連呼吸都在控制,唯恐發出一點聲音,張邁的話聲,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清清楚楚地傳到每個人的耳朵裡頭:

“今天把大家都請來,是要跟大家參詳一件事情。這裡雖然不是涼州,國人議政大會、中央糾評御史多不在這裡,我唐軍精銳也大多外出,不在漠北,就在敕勒川,或在西域,或在關中前線,但這裡有衆多的父老,衆多的商家,衆多的老少軍人,我想也足以代表軍心與民意,並幫助我作出決斷了。”

範質和鄭渭對望了一眼,他們是唯二有些知道張邁要說什麼的,雖然也還不是很清楚張邁的真正意圖,但至少知道是什麼事情促使張邁召開這樣一次大會。

楊定國站起來,道:“不知元帥要和大夥兒商量什麼事情,請元帥示下。”

就聽張邁用不高的聲音,說出了那件爆炸式的事情:“最近,有人告訴我說,我大唐精銳,盡在漠北,漠北大權,盡在楊易將軍手中。他們告訴我說,楊易將軍如今功高蓋主,又是大權在握,若不加以制約,恐怕會對國家不利,說白了,他們擔心楊易將軍會造反。”

一種連感嘆號都沒有的語氣,卻猶如在整個會場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哇——”的一聲,儘管所有人都很自覺地在剋制,卻還是被這幾句話挑動所有人的神經。不知多少人幾乎是條件發射地叫了出來,然後是驚恐地看着旁邊的同伴,場中竊竊私語起來,然後發現不遠的地方就有陌生人在聽着自己說什麼,然後又很害怕地閉上了嘴巴!

又是很忽然的,整個會場靜了下來,這種詭異的安靜來得太快太猛烈,以至於變成一種比吵鬧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氛圍!

——————————

“他竟然在這種場合下說出此事!”

耶律屋質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次他出使天策。又遣韓德樞出使洛陽,將燕雲一地分贈兩國,乃是陽謀。

而韓延徽別出蹊徑,誘使桑維翰在天策境內散佈謠言,用以離間張邁與楊易,加劇天策前線與後方的矛盾。這是陰謀。

這陰謀雖然不是由耶律屋質來主抓,但他也從韓延徽處得知其一二,而在與曹元忠的交流之中也暗加推動。在離開秦州之前,他已經看到一股潛流正在天策境內涌動,在佩服韓延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智計外,也很想看看張邁會怎麼應對這個難以明說又難以處理的大難題。

耶律屋質心想,或許張邁會視而不見,或許張邁會籠絡楊易,或許張邁會故作信任,但總之關於對楊易的疑忌肯定要避而不談——甚至連史官都要爲尊者諱!

但耶律屋質再怎麼設想,也萬萬不會料到張邁會在這種情形之下、這種場合之中,將事情揭破!

這種事情不說破。各方還有迴旋的餘地,一揭破。那就沒有了轉圜的餘地!

形勢,隨時會變得難以收拾了!

難道張邁不知道這一點?

還是說,天策內部發生了什麼大變故,竟然逼得張邁不行此下策?

——————————

作爲石晉的使節,王溥雖然年輕,但來自中原。熟讀史書的他也知道這種問題的嚴重性!

王翦徵楚,秦始皇能不疑王翦?但就連最敢說話的《史記》都沒記載秦始皇在楚國滅亡之前曾公開說過對王翦的什麼猜疑之語,最多隻是記載了王翦自己對心腹之人作推測之言。

李靖的軍事天賦傲視羣倫,唐太宗能不忌憚他?但在所有史書之中,有記載的只是李靖與唐太宗之間君臣如何相得,史書最多也只是記載李靖功成之後如何閉門謝客。

這些事情,是不能攤開來說的啊!

——————————

曹元忠張大了嘴巴,幾乎不能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

一直以來,張邁與安西唐軍將領之間關係之親密,幾乎是針扎不入、水潑不進!

作爲沙州故舊,在有關楊易漠北掌權的事情上,他們的立場其實是最曖昧的,甚至可以說,這股謠言的潛流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這幫人在推波助瀾!

曹元忠沒有直接參與此事,也未主動傳謠,他甚至還囑咐族人不要在這件事情上亂說,因爲他覺得就算說了,也很難動搖張邁與楊易之間的關係,更不要說這麼做對曹家也不會有好處!

但曹元忠萬萬料不到,張邁會自己說出來!

——————————

大商人鄭濟無比惶恐!

他想起了前日才與鄭渭的談話,想起了鄭渭那無比警惕的眼神!

在秦州這麼多人裡頭,敢拿這件事情在張邁面前提起的屈指可數,而鄭渭就是其中一個!

“該不會是阿渭他……真的跑去跟元帥說了吧?”

楊家和鄭家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利害衝突,天策如果內亂對鄭家來說有害無益!更別說自己很可能已經被扯入這次洪流之中了。

忽然之間鄭濟無比後悔,後悔自己當初爲什麼要去聽這些事情!要是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放任……那會不會對今日的局面稍稍有所改變呢?

——————————

魏仁浦目視範質,在發現範質臉色蒼白之後,他的眼中便爆發出怒火!

他看出範質知道這件事情!

既然知道,怎麼不勸阻!

已經義無反顧地將自己綁上張邁戰車上的魏仁浦,以他此刻心跡而論,絕對是千古忠臣的典範!

他此刻根本就沒有考慮自己個人的得失,他心裡想的只是張邁,考慮的只是國家!

“這等事情,怎麼可以在公開場合中說出來,範文素啊範文素,你怎麼就不勸住元帥!”

——————————

楊光遠和安審琦,對望了一眼,卻從對方眼睛中看出了各自的不同。

兩人與天策大唐的結合還不是很深,但安審琦對張邁還是挺佩服的,對能夠征服漠北的楊易也是心生敬仰,只要張邁不犯什麼大毛病,安審琦很願意忠心爲他效力。他沒料到張邁和楊易之間也會爆出這樣的問題,一時間不免頗爲失望。

而楊光遠的眼神中則是露出一絲不屑。

“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裡不是狗咬狗?”

想起這幾個月的接觸中,張邁每每流出的豪言壯語,楊光遠心中便有一種諷刺的快感。

“到底還是那樣子,這裡和洛陽那邊,原來也沒什麼區別。話說的好聽,該爭權奪利時照樣爭個你死我活!”

——————————

秦西的父老們,則是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是漠北那個叫楊易的將軍要造反嗎?那就是個奸臣了。那天子要去討伐他們了嗎?

他們懵懵然的,決定閉上嘴巴低下頭,且看戲吧。

——————————

受到最大沖擊的,則是在場的將校!

那是在整個關隴地區,唯一沒有聽到這個流言的羣體!

有人在懷疑楊易?

有人在懷疑楊易!

這怎麼可以!

誰都可以懷疑,但鷹揚旗怎麼可以懷疑!

那是忠誠不亞於奚勝、而功業猶在衛霍之上的楊易啊!

那是剛剛征服了漠北、而現在還在前線奮勇廝殺的楊易啊!

那是唐軍的一面旗幟,是大唐軍魂中不容玷污的存在!

如果說,張邁既可以代表整個國家,也可以代表整個軍方,那麼至少在軍隊之內,鷹揚旗是可以放在赤緞血矛旁邊的啊!將來有一天肯定要成爲大唐軍事傳說中的神話!

但是現在,卻有人在懷疑他!而且還是從張邁口中說出——儘管元帥還沒有爲事情定性,但這種話只要傳到元帥耳朵中,就已經是莫大的褻瀆了!

如果不是在這樣的會場上,如果不是元帥還坐在那裡,放到別的場合,只怕在場將校一聽到這話,馬上就要拔刀了!

——————————

楊定國的整個身子搖晃了起來,剛纔是他站起來問話,而現在則幾乎站立不穩,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一問得到的竟然是讓自己聽到這個!

他彷彿一下子被抽光了力氣一樣,跌坐在了椅子上。

——————————

在場只有一個人神色如常,一點表情變化都沒有的張邁,就像一頭雄獅一般,冷冷觀察在會場上所有人的反應。

——————————

——————————

星期五欠下的補上了,如無意外,今晚應該還有一次加更!可能會比較晚。萬一更不了就明天早上補上。

繼續求月票。

——————————

第一二六章 羣賢第五十六章 昭山夜宴之二第三十三章 雄鷹再生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三十八章 新的商路第一零一章 從此兄弟不睨牆第二十六章 兩筆賬之二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二零五章 宗教與貿易第一六零章 隔岸觀火第五十七章 狼牙初試之一第三十六章 佛門的情報第一零二章 匹馬不歸第五十二章 大頭魚第一二五章 蟄第三零八章 一路向西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六十一章 渾水迷濛第一四二章 幽州告急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五十四章 賞賜第二十四章 招安第九十五章 敦煌易主第九十二章 爾虞第二三六章 大國之滅第二一零章 鐵獸猙獰之一第一章 割地?免談!第七十三章 烈焰陌刀之三第一五二章 唐騎幽靈斬胡酋第四十七章 取水部隊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五十四章 招魂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二章 長安特使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二四一章 爺們漢唐娘們宋第一九一章 三面圍攻第七十九章 吞隴之志第二十一章 論茶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四十三章 大殺而後大治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零六章 馬賊與將軍第八十七章 狙將挽狂瀾!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一五一章 毒煙戰與反毒煙戰第二七四章 會幟第一二一章 德賊法患第一零九章 大昭寺之二第三十六章 以戰養戰第二十八章 何恃無恐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五十五章 空谷熾焰第一二六章 冰雪渠務第一五九章 梟雄落日第七十三章 族不爲己 天誅地滅第二二四章 鷹鳴破夢之二第三十三章 棋勢連環第五十二章 引信第二七四章 會幟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二一五章 佛度漠北第二九六章 迴歸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五七章 血馬星箭尾聲第三十三章 綠化肇端第一八九章 哪裡人氏第三十九章 張門郭氏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七章 龍驤營 第二更 求票!第五十七章 馬象大戰第七十七章 狹路相逢之一第三十六章 後顧第二一零章 鐵獸猙獰之一第一三七章 張邁成親之一第二二五章 兵議和議第二七七章 君威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五十九章 暗夜悲哭第一九八章 周秦漢唐,四代故民第一七六章 尾聲第一四一章 邁之鍊金術師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第一二一章 德賊法患第三十五章 破營第十章 血污之城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二一九章 漠北騎兵的優勢第一三二章 輕取怛羅斯第二五五章 遼國上京第一八三章 將戰第一 一 零章 西北攻略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一二八章 四大佛國第二六五章 晉北餘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