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難處之將

馬小春上酒,諸將滿飲三杯後,滿帳盡是酒意,張邁笑問諸將接下來該怎麼辦,慕容歸盈、孫超等都道:“河西父老,盼大將軍如盼父兄,請大將軍儘早東巡,以慰諸父老之望。”

張邁本來的意思傾向於先滅毗伽,這時聽得東方漢民擁戴自己,頗爲意動,薛復則道:“東方父老盼望大將軍,高昌兵將便不盼望了麼?”

慕容歸盈道:“北庭之兵可依薛將軍第一套計謀退之,河西局面千古難逢,萬不可失。”

張邁問楊易道:“楊將軍,你看如何?”

楊易道:“雙方都有理,如今我們兵力亦足,既然東西都需進兵,何不雙管齊下?”

石拔道:“這話說的好!”

慕容歸盈卻道:“縱然雙管齊下,也得分個主次。”

楊易道:“東方所需,乃大將軍之威名,既然如此,便請大將軍擂鼓揚旗東巡,西方所需乃是解圍破敵之精兵,既然如此,便出動精兵北伐,一以名望德服,一以兵力征服,各有主次,並不矛盾。”

他這話說出來,慕容春華等齊聲應是,薛復、慕容歸盈也就沒什麼言語了,張邁笑道:“還是楊將軍想的周全。春華,你便整治兵馬,隨時準備北上。李司馬,東巡的事情,就勞你張羅了。”

一揮手,諸將退帳。

慕容騰回到自己的帳中後,低聲與慕容歸盈道:“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不過這卻也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慕容歸盈捻鬚笑道:“並不算兩全其美,楊易獻策之後,你沒覺得大將軍安排的整軍人手,有什麼異樣麼?”

慕容騰道:“有什麼異樣?嗯,父親是說沒安排我們?”

慕容歸盈笑道:“哪裡就輪得到我們?說到親信,有安西那羣老部屬排在我們頭裡,說到新晉,你沒看大將軍正提拔那五個年輕的都尉麼?我們肯定是要跟隨東巡的,河西的情況,大將軍沿途會有話問我,東巡的事情由李臏來安排也沒錯,可北進的整軍人選中,你不覺得有些怪異麼?”

慕容騰啊了一聲,道:“對,對!論理,北進的大將要麼是楊易,要麼是薛復,不該輪到慕容春華啊。”

慕容歸盈道:“當然不是他,慕容春華只會是個副將,由他整軍,是因爲大將軍心裡還沒確定主將的人選!”

慕容騰道:“楊薛兩人都是西域難得的良將,該選誰確實有些難了。”

慕容歸盈笑道:“難處倒不在這裡。楊薛兩人,無論誰去,這一番都有七八成以上勝算,難處者,倒在於這一番功勞該給誰。”

慕容騰有些不明,慕容歸盈將兒子拉近了,將聲音壓得更低:“張大將軍能成爲西北大唐之領袖,不是由於名份,而是出於功勳,既以功勳而立,則亦可以功勳而失。如今咱們安隴唐軍,在大將軍以下有三員‘難處之將’,郭洛是國舅爺,留在西邊鎮守後方,不說他,剩下兩人,則以楊、薛功勞最爲顯著。其實當初大將軍就算不自己親征,坐鎮疏勒而派楊易主持東方戰事,奪取龜茲不在話下,就是擊敗毗伽也未必不能,然而他還是離開當時的根本之地疏勒,自己來了,因爲若讓楊易連取諸鎮,聲威大盛,則安西的權力架構必生不穩。因此這一兩年來楊易其實是被壓着,直到這次同來沙瓜,患難與共,纔再建大功。然而這場奪取河西的戰爭關鍵,明眼人誰都看得出乃在於薛復。此人水淹諸胡、詐取寧遠、招降庫巴、進逼龜茲、飛奪銀山、奔襲高昌,最近更是力排衆議,天降敦煌,若是再讓他掃滅毗伽,盡取北庭,那他的功勞就要壓過郭洛楊易,成爲安隴自大將軍以下第一人了,這個格局,不但對大將軍來說不是好事,內部一旦不穩,對整個西北唐軍來說,也不是好事。”

慕容騰道:“這麼說來,大將軍要壓着他?那麼這次北進,應該會派楊易去了?”

“那卻又難說了。”慕容歸盈的聲音壓得更低了:“薛復他並非新碎葉城嫡系,其影響僅限於軍方,功勞再大,最多也不過做個李靖、李世勣,最壞的情況就是做了韓信。但楊易無論在舊派新派、安西河西、文臣武將中都廣有人脈。若讓他統領大軍,一舉蕩平毗伽,那以他功勞之著,只怕卻會成爲更大的麻煩。”

慕容騰道:“那豈不是兩個人都不能派?那大將軍就只能自己北進了。”

“是啊,本來這樣是最好的。”慕容歸盈道:“但東巡河西,同樣也是大事。只派幾名小將前往,取甘州、肅州不是難事,但涼、蘭諸侯眼看大將軍虎駕不至,卻必觀望,若見大將軍先西伊而後涼蘭,則將猶疑。以如今形勢而言,涼、蘭這兩個地方只能德收,不能力打,一打就有可傷害大將軍在當地漢民心目中的民望。涼蘭地近關中,如果在此行虐,京畿很快就會惡名風傳。河西爲大唐之侯賓,安西爲大唐之要荒,以河西而統安西者爲順,以安西而統河西者爲逆,此間微妙,乃是胡漢分野所在,大將軍若是真是長安特使之後,就不至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會議散後,馬小春獻上醒酒湯,張邁道:“我沒醉。”推開了。

日漸西斜,黃昏時慕容春華來報,說三軍布勒已畢,隨時都可出發,張邁皺眉道:“怎麼這般快?可別出了漏子。”

慕容春華道:“諸路大軍抵達常樂已非一日,在楊將軍的安排下早已經井井有條,末將只是傳令整合、巡視諸營而已,並不費多少功夫。”

張邁道:“好,你且下去待命吧。”

慕容春華道:“大軍已經準備好,主帥是誰,還請大將軍示下。”

張邁道:“現在都已經近黃昏了,難道還需要連夜進兵不成?你且下去休息吧。”

慕容春華也是識得進退的人,不敢再問,這纔出來,馬小春獻上奶茶,要說什麼,見張邁神色凝重,便不敢開口。如此直到天黑,李臏推着輪椅進來,馬小春便將所有侍從遣走,自己識相地躲到一邊去。

李臏進來後道:“大將軍,東巡的事情,已經準備妥當了。”

張邁道:“好。”

李臏欲言又止,要出去,卻還是回過頭來,道:“大將軍北進主帥,定了沒有?”他是司馬,劉岸不在便是最高參謀,有資格問這句話。

張邁道:“你認爲該派誰?”

李臏道:“可派楊將軍爲正軍,出伊州,派薛將軍爲奇兵,繞道走渠離,從銀山大寨掩襲毗伽。”

張邁哈哈笑道:“那薛復可以不用去了,只要給阿易一萬雄兵,他一個月內就會大破毗伽於高昌城下。等薛復趕到,阿易的人只怕已經在天山北麓了。”頓了一頓,道:“若是反過來,讓薛覆在東,阿易在西,情況只怕也一樣。”

李臏道:“若不然,就讓慕容春華統兵吧。”

張邁沉默了下來,道:“李臏,你說出這樣兩個答案來,分明對我的難處已經心知肚明。可我這樣爲難,並不是出於私心,怕楊易、薛復壓過我而威脅到我的地位,而是因爲眼下咱們這種穩定的格局來之不易,如果薛復或者楊易有一人功勞太過卓著,會影響我們內部的平衡。我最怕的,就是咱們內部的權力結構失衡而陷入到內耗中去——那是我最不願意看見的。現在楊薛兩人爲北進高昌的不二人選,若我不用他們而用慕容春華,將事情做得這樣明顯,就算薛復敬我,阿易愛我,兩人對我並無芥蒂,只怕他們手下的部將也要認爲我嫉賢妒能,那樣同樣對咱們的團結不利。”

李臏見張邁對自己坦誠相告,顯得十分感動,說道:“大將軍,既然你是這樣的想法,那爲什麼不直接找楊將軍、薛將軍說明白呢?”

“這……”張邁道:“這些話,對你還好開口些,跟他們說……卻有些難開口。”

“難開口也要開口。”李臏道:“將事情攤開來講,就算當面吵架,也好過大家都閉上了嘴巴彼此猜忌,那樣反而會流於陰謀。你看今日議事,大家不都存了心機了麼?薛復難道就不懂得可以分兵?可他又不敢自請爲主將,反而自請爲先鋒。楊將軍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以前還在燈下谷時,大家只怕不是這樣子吧。就是在下疏勒的時候,大夥兒說起話來也暢快得多,但現在,連小石頭有時候都懂得裝糊塗了,這股風氣,只怕不是什麼好兆頭!”

張邁聽得一驚,李臏又道:“大將軍,我本來也是你的敵人,可自投效以來就十分慶幸自己沒跟錯隊伍,咱們一路走來,無論敵人是誰都屢戰屢勝,靠的是什麼?靠我們的兵力?還是靠我們的計謀?不是啊,我們靠的乃是我們沒有敵人那麼多的內耗。咱們的兵力、計謀都不見得比敵人強多少,可在許多關鍵時刻,敵軍總是會犯錯,計謀與戰略的錯誤也就罷了,最致命的卻是他們總在內部分裂,因此力分則弱,甚至互相扯皮!他們兵力雖強,智謀雖深,但用在自己人身上的卻比用在我們身上的還多。而我們卻擰成一股繩!所以才能百戰百勝!如今我們隊伍越來越大,領地越來越多,軍民越來越雜,出現分歧、矛盾也是應有之義,但我覺得,我們的核心團體卻應該彼此坦誠,如果我們這些人都開始互相算計,讓這股風氣蔓延下去,只怕我們接下來的路走不了多遠了。”

張邁聽得跳了起來,叫道:“不錯,不錯,李臏,你說的不錯!就憑你剛纔這一番話,河西一役的首功,就該是你的!那北進的統帥,你認爲該由誰來擔任更加合適?”

李臏笑道:“首功是誰的,無所謂了。至於說北討毗伽的重任該由誰來擔任,大將軍既然感到爲難,爲什麼不直接找楊、薛兩位將軍來問一問?我想他們這會應該也還沒有入睡。”

張邁道:“你說的對。”便要叫馬小春卻請楊易、薛復,不料便聽帳外楊易咳嗽了兩聲,問道:“邁哥,你睡着了沒有?”

(未完待續)

第六章 改姓毀宗第二十九章 “焉耆大捷”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一二九章 血塗門之一第一七四章 開荒大元帥第九十六章 忠臣孝子第五十三章 見龍在田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七十七章 槍將之王第七十章 野戰之城第三二七章 奪港第七十七章 小將突圍第二十四章 大雲寺第八章 沙陀故土第二四四章 更深的權謀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六章 攻守同盟第一八四章 不是洛陽,就是揚州!第十一章 圍攻焉耆第五十七章 竹槓第七十二章 烈焰陌刀之二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五十一章 柴榮的初戰第三十四章 檄討回紇第三十四章 襲途第一零二章 八千里路不留行!第二零四章 戰後外交之二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第二十一章 寄人籬下第十七章 宣戰第一一七章 鐮刀的威力下第二六四章 汗血寶馬真的很重要嗎第二 二 二章 危機降臨第一七三章 落水狗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六十章 太白宗族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一二二章 同牀異夢之二第八十七章 狙將挽狂瀾!第六十七章 東南捷徑第一二五章 蟄第三一四章 捕蟬者第三十二章 嶺西迷雲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二十章 各就各位第六十六章 輪臺風蕭蕭第二十八章 四鎮規復!第三十八章 燈上城第一零六章 託雲小鎮第一七二章 鏖戰第一二九章 碎葉留守第二七九章 白馬銀槍少年雄第六十五章 星夜血緞第一三二章 輕取怛羅斯第二五二章 三月賭約第五十三章 致命缺陷第三零五章 作嫁衣第二零四章 戰後外交之二第一七一章 班師疏勒第二十八章 北庭驚警第一六七章 契丹輪臺之恥第二六三章 外交的陽謀與陰謀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十九章 特使後人第二六八章 上京會戰之三第一五九章 梟雄落日第二十九章 嶺西異動第二十三章 我不是楊易第八十五章 瞞天過海第十二章 盟友的遲疑第一九九章 留給我一個完整的長安第九章 阿羯田山第二四三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二第一二四章 羣龍動之二第一零七章 窮寇必殲!第一零五章 全面進攻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一七零章 戰書第十二章 城外伏擊之二第一一三章 戰後的難題第一五八章 威震西域第八十三章 庫巴來的客人第一二二章 李從珂第一七四章 會師第二七六章 晉北縱橫第八十八章 舊族的黃昏尾聲第一五七章 血馬星箭第一七六章 韓家父子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二十章 各就各位第三章 撲簌迷離第一四五章 會戰投筆崗 之二第八章 玉石俱焚第一零六章 歸師必遏第五章 設阱人第二零九章 度盡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