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吞隴之志

“東方三鎮重要,還是大都護重要?”

薛復的問題,對郭師庸等人來說,不是尖銳,而是意外。

當然,老辣如郭師庸,聰明如慕容春華,都不至於被薛復一問就老老實實地順着他的思路走,郭師庸道:“薛將軍,你提這個問題是什麼意思?這與當前的事態又有什麼聯繫?”

“自然是有聯繫的,”薛複道:“郭將軍和慕容將軍剛纔在談論的,不是該留多少兵力以守備高昌麼?因此我想問一句:究竟是高昌重要,還是大都護重要?”

“當然都重要!”郭師庸道:“現在大都護雖然危急,但他的安危與高昌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我們能否兩者都保全,看的就是我們的決斷和能耐。”

“真的能夠兩全麼?”薛復問慕容春華,道:“慕容將軍,如果給你七千兵力,你有幾成把握能夠接回大都護?”

慕容春華不肯回答,薛復又問:“如果給你一萬人呢?”慕容春華還是不肯回答,薛復又問:“如果給你兩萬呢?”慕容春華沉吟着,道:“若有兩萬人的話,從伊州突破,殺至玉門關應該有七八分的把握,不過仍然得快,得在大都護那邊還有力量響應我們的情況下殺到玉門關附近進行才成。”

薛複道:“我的判斷,與慕容將軍相近,那麼郭將軍,如果抽調出兩萬大軍去救大都護,而毗伽又全力進犯,那麼高昌這邊還是否抵擋得住?”

“這……”郭師庸知道若是遠征救援,所出動的兵力勢必都是府兵,新兵以及步卒不具備迅速遠征的能力,去了只怕反而得添麻煩,但要是抽調兩萬主力騎兵,那高昌這邊可就夠嗆了,雖然未必防守不住,可郭師庸也不敢說有十足把握了。

薛複道:“若是平均用兵,那麼營救大都護與守備高昌就都只有七八分的把握,萬一毗伽來勢比我們想象的更加猛烈,而歸義軍的包圍圈又較預料之中嚴實,以至於高昌遲遲不能擊退敵人,而救援大都護的行動又處於膠結,那時候可怎麼辦?”

慕容春華由於立場的原因,對薛複本來有着一種敏感乃至排斥,但這時卻沉默了,因爲從事理判斷上他是贊成薛復的,郭師庸也不開口,他以他的老練也判斷出薛復的話沒錯。

這時鄭渭道:“薛將軍,若按你說,卻該怎麼辦?”

“不能想着兩頭兼顧!”薛複道:“一定要有個取捨!將主要兵力用在一個方向上,另一個方向則以毅力與智慧來周旋,但事先要做好壯士斷臂的決心!所以我剛纔纔會問:對我們安西大唐來說,究竟是東方三鎮重要,還是大都護重要?”

是領袖重要,還是根據地重要!

在某些情況下這是一個兩難,但這時鄭渭卻毫不猶豫地就道:“當然是大都護重要,只要能夠救出大都護,別說東方三鎮不保我們仍然有機會扭轉乾坤,如果大都護出事,那麼高昌就算暫時保住了,遲早也得分崩離析!這個問題根本就不值得討論!”

慕容春華微微點頭,薛複道:“若是如此,那麼還有什麼好爭論的!現在就應該集中能調集的兵力,一舉突入河西!大都護給的命令,不也說得很清楚了麼?他是要我們設法挺進河西增援——這裡頭可沒叫我們一定要確保高昌,所以我認爲應該集中兵力突入沙瓜,至於高昌……”他頓了頓,道:“就用這片土地作爲延緩毗伽步伐的盾牌!”

郭師庸沉聲道:“你是說,爲了救大都護,就算將高昌變成焦土也無妨麼?”

如果是馬小春,這一刻馬上就會回答說當然,天底下有什麼比張邁的性命更重要的!

但薛復卻是不會這樣說的,他朝着東南方向一指,道:“郭將軍,鄭長史,慕容將軍,難道你們認爲,這次張大都護真的是要我們去將他救出來麼?諸位,請你們仔細想想,大都護髮來的密信裡頭,可有一句是要我們去救他的?”

沒有!張邁發來的是命令,是要五大留守設法增援,而不是營救。

薛複道:“如今河西的形勢,成敗生死只在一線之間!我們的這個賭局,不是救人,而是要用高昌來博整個有着百萬漢民的河西!其實我們都清楚,大都護此次入隴,可不止是爲了迎娶福安公主麼!更不是爲了和曹家結盟——從一開始就不是!大都護的目的,其實諸位心裡應該都隱隱猜得到吧!”

鄭渭的眼睛眯了起來,有點像狐狸的弧度,與楊易同帳那個晚上的談話迅速在腦際掠過,在那之後,他和楊易都曾數次與張邁有過深談,每一次的主題都是河西。

鄭渭又看看薛復,這位若非那道刀疤幾乎可以稱得上美麗的將軍是鄭渭的妹夫,但有關河西的圖謀鄭渭卻沒和他談起過,然而現在看來,這個男人的直覺可比鄭渭內心的評價還要高。

“張龍驤自起兵以來,從來都是進攻,進攻,進攻!”鄭渭幾乎很難想象,這個男人會讓屬下去救他,但是他和郭師庸、慕容春華都很容易就可以想見張邁爲了達到某個目的,會不惜犯險——甚至是拿自己的性命來賭博。

薛復此刻的言語,似乎是提醒了在場三位同儕張邁的這個性格。

“如果大家仔細想想過去幾年大都護在幾次關鍵點上的選擇,那麼大家就應該明白,這次的事情,大都護表面上陷入了危難,但實際上,他卻已經開創了一個難得的局面,一個讓我們可以名正言順進入河西的機會!”薛複道:“這對我們來說乃是一場豪賭,儘管有一定的風險,但雄吞安隴,不也在此一役麼!”

和聰明人說話,不需要有太多的解釋,甚至不需要將話說盡,從郭、慕、鄭眼神的反應中薛復便知這三位同儕在對張邁的評級上是有共識的。慕容春華更是忽然發現,薛復說話時候語氣,竟有些像張邁那樣的感覺,自己一不小心也幾乎要被他鼓動!

雄吞安隴!

不止是爲了救張邁,更是爲了趁機佔領整個河西!確實,被困在玉門關等着部下去救,那不像張邁的作風,反而是以小搏大,將自己的性命以及東方三鎮來作一番豪賭,那纔像張邁做的事情,也與安西自萬里縱橫、越戰越強的兵略精神一脈相承!

當戰爭的目的變了,人的動力也就變了,戰略的方向更是徹底扭轉了過來!

鄭渭第一個站了出來,道:“薛將軍說的對,我想不但是大都護,楊易將軍還有我們的三千個兄弟,這時應該都是這樣想的。”

慕容春華也跟着點了點頭,薛復的主張他也是支持的,不過他心中卻冒出了一股遺憾來,他多麼希望此刻力主進攻的人不是薛復,而是楊易,對慕容春華來說,如果是由楊易來主導這件大事,那可就完美了。可是,張邁偏偏將楊易帶走了。

郭師庸看看薛復,看看慕容春華,再看看鄭渭,這三個年輕人的表情忽然有了某種一致性,自張邁離開高昌以來,雖說留守者有五人,但防務的整體佈局向來是郭師庸在做安排,鄭渭儘量不過問軍方的事情,薛復和奚勝在外,慕容春華也未提出過不同的意見,郭師庸隱隱然便成了五留守的首腦,安西軍東線的軍隊在過去幾個月所展現的也正是平穩老辣的風格,但這一刻他卻忽然發現,領導權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了微妙的轉移。

“薛將軍……”郭師庸遲疑着,問薛複道:“你認爲我們如果要進兵河西的話,需要多少兵馬纔有必勝之算?”

“世上沒有必勝之算,”薛複道:“不過要想制勝,最好得有五萬騎兵!”

郭師庸臉色一沉:“五萬騎兵!我們哪裡來那麼多的騎兵!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的情況!”

薛複道:“最少的話,那也得三萬人!”

郭師庸搜腸刮肚,高昌此刻能調動多少兵馬,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在那一瞬間將高昌如何防備、赤亭如何防備、龍泉關如何防備,乃至赤亭、龍泉同時失守的情況下,高昌這邊需要哪些折衝府才能維繫最後的抵抗,都迅速地在腦中過了一遍,終於道:“好吧,既然大家決定戮力東進,那我們就調出二十六個折衝府的兵力來,東征河西,增援大都護。”

“二十六府!”慕容春華道:“那高昌這邊還守得住麼?”

郭師庸哼了一聲,這兩年熬得半白的鬚髮揚了起來,道:“你們年輕人有鯨吞萬里的雄心,難道我這個老將就沒有一點用處?高昌得大都護一番清洗,渣滓盡除!底層百姓感激我軍善待他們,人心頗爲可用!我手頭又有步卒器械,只要糧食沒吃光,這座城就陷不了!”他看了薛復和慕容春華一眼,道:“東進之事,就交給你們兩個小夥子吧,至於高昌這邊,你們儘管放心!我郭師庸還沒老呢!”

————————————在高層有了決定以後,高昌守軍迅速動員了起來,軍隊的調動迅捷無比,但外人卻看不出門道來,差不多就在這個時候,郭汾的馬車已經過了銀山大寨,在路上她聽說了龍泉關的軍情,心裡本來應該更加焦急,但作爲張邁的妻子、郭師道的女兒,作爲一個經歷過幾次生死大戰的女人,郭汾的心卻在長途行旅之中靜了下來。

“他又不是不知道曹家對他心懷忌憚,又不是不知道毗伽對高昌念念不忘,既然知道,就不該會如此被動纔對。那麼眼下這個局面,到底是被迫如此,還是他的有意推動?”郭汾心道:“河西的事情,他沒和我多說,可是以他的脾氣,怎麼可能沒有預備呢?”

東方三鎮內部的道路,已經被商旅踩踏得越來越平坦,不久郭汾便到達了高昌,郭師庸和鄭渭聽說她來急忙迎接出來,郭師庸是郭汾的族叔,見面後略帶責怪味道地問郭汾怎麼在這當口趕來,“也不留在龜茲多休息休息,你生產完纔多久!”

郭汾在人前露出的卻是令人放心的笑容:“張郎現在人在河西,而毗伽又偏偏選擇這個時候來攻,我作爲大都護夫人,雖然沒力氣直接上陣殺敵,但到前線來給將士們打打氣卻還是做得來的。”因問:“怎麼不見慕容大哥?”

郭師庸道:“他另有要事。”

接了郭汾進城,在內府無其他人時,郭汾才道:“河西的情況,田瀚已經都和我說了,我是婦道人家,此次來到高昌,不是要干涉諸位的行動,只是掛念大都護的安危,出於一個妻子對丈夫的牽掛,來問問叔叔:這次解救大都護,有幾成勝算?”

鄭渭道:“夫人放心,增援河西的事情,昨日已經開始行動了。”

郭汾又問:“庸叔在這裡,想必是留守高昌了,那前往河西的,不知是薛復,還是慕容?”

郭師庸心想這個侄女不愧是將門虎女,一眼就看出了關鍵,說道:“我們幾個經商議過後決定,此次增援河西,乃以薛復爲主將,慕容春華爲副將,一切行動,付薛複決定執行。”

郭汾暗中訝異,高昌五大留守的職分她是很清楚的,如果是出動一個薛復或者出動一個慕容春華,其所代表的兵力也大略可以推知,但她也沒想到諸將的決策比她所想更加大膽,竟然是同時出動了兩個中郎將,那麼東進用兵的規模顯然就不是簡單的救援了。

郭汾之所以趕來龜茲,原本是擔心留守諸將對救援張邁不用心,這時卻反而道:“薛復和慕容都去?那高昌的防務沒問題麼?”

只這麼一句話,鄭渭便知道郭汾已經窺破他們用兵的大方略,心中忍不住暗暗佩服,又想:“張龍驤有這麼一個妻子,究竟是否是一件幸事呢?”

卻聽郭師庸道:“我已經傳令,讓守敬進駐銀山大寨,龜茲、焉耆那邊也會陸續抽調士兵趕來,但毗伽這次來勢洶洶,高昌戰局會演變成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準,汾兒,我看你還是先回龜茲吧。這裡在未來幾個月只怕將會陷入苦戰,到時候我們可照顧不了你。”

郭汾微微一笑,卻道:“叔叔這話可說的不對了,仗是要你們男人去打,可說到照顧,卻該是我們女人來照顧你們男人才是!嬸嬸不也在這裡照顧叔叔的起居麼?也不見叔叔趕她走,爲何卻偏要來趕我?你們放心吧,我龍面將軍的妻子,知道自己在這個節骨眼上該做什麼。”

(未完待續)

第六十九章 換將第八十七章 狙將挽狂瀾!第一五九章 梟雄落日第五十三章 致命缺陷第一一五章 國賊與民賊第一五六章 槍王出動!第一六三章 士子之心第五十八章 狼牙初試之二第一章 烏護第一美女第五十二章 唐言學習班第四十一章 四面襲擾之三第十六章 鐵門關之會第二十章 改姓漢人第一一六章 秋收前夕第七十四章 共討不義軍!第二九零章 拒降第一三九章 漢家有衆三十萬,天下何處去不得!第二五零章 驅虎吞狼第三二零章 國防三弊第九十九章 兵權與大義第四十六章 大漠雙煙直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第二十三章 犒軍禮單第三零一章 新都第六十八章 城外野戰第二五四章 合縱連橫第三十五章 龍鱗面具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三零一章 腥風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四十章 大唐真的沒了第一 一 六章 無君之時第十章 借錢宴第二零七章 各方算計第七十三章 烈焰陌刀之三第五十九章 春風北度玉門關第二九三章 遍地都是範延光第五十四章 換將第二零三章 戰後外交第十三章 戰者之仁第十五章 兵家無秘籍第二九二章 秋收不戰令第三二二章 陷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八章 玉石俱焚第一二三章 羣龍動第二九一章 石敬瑭之死第五十九章 契丹後族第六十六章 明教教徒第六章 殷鑑第一六八章 薩圖克稱臣第三十五章 龍鱗面具第四十一章 水的問題第二三七章 全滅第七章 變文造勢第二十二章 亂世安得兩全法第七十九章 吞隴之志第二零零章 染血的高地之一第七十九章 西域縱橫之一第八十八章 高昌攻防之二第一三零章 涼州大會第四十七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四夷平!第二十四章 招安第二九七章 閱兵前夕第一百章 威震中原第十七章 謊言第一章 割地?免談!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第一零三章 雲間哨堡第二零四章 戰後外交之二第二十三章 賣國者第二五九章 範質入洛第二十八章 遊說工作第七十五章 劫營—三百對一萬五!第四十九章 叛國者誅,奸-淫者殺!第五十三章 銀梨花開第三一九章 遼國西侵第八十四章 車陣的威力二第六十章 太白宗族第一零四章 火燎天原之一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 之四第五十五章 攻佔怛羅斯之一第一二七章 換城之議第九十四章 親離衆叛第八章 玉石俱焚第一零一章 君臣關係第四十五章 轉向第八十四章 玉門破敵!第二十五章 火煉銀山第二一零章 鐵獸猙獰之一第五十八章 三封信第一七二章 馬蹄之下無國界第六十九章 回馬槍第二十九章 野菜湯第一六八章 党項去向第四十一章 立信立城第五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三更 求票第十五章 練新兵第三二六章 唐山之戰寫在章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