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商會

沒有人知道李治,這次如此放任李弘處理賀蘭敏之一案,到底是懷着什麼樣兒的心思。要人給人、要權放權,戴至徳等人的到來,等於把朝堂上的一半官員給搬到太乙城來了。

但這幾日在太乙城,無論是刑部、御史臺、跟大理寺三司,還是戴至徳等人,這些年早已經習慣了李治決策的軟弱,要不然當年李治問罪李義府,李義府也不會連謝罪都沒有,就直接扭屁股走人了。如此就足以想見,李治在朝臣、特別是重臣心裡,並不是很有威懾力。

所以當有案情牽扯到皇室,他們都是儘可能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麼多年也已經習慣了,總之他們的宗旨就是,陛下與皇后之間求取一個平衡,爭取做到誰也不得罪。

戴至徳當初在牢房看到賀蘭敏之等人時,就不自覺的用起了對付李治的一套,但沒想到卻在年輕的太子身上碰了個釘子,非但沒有讓太子放人的目的達成,在牢裡還把他們等人訓斥了一頓。

如此強硬、霹靂的手段,可不是當今皇帝擁有的魄力。

所以如今刑部、御史臺還有大理寺,已經把提審的結果交給太子三次了,但每次沒有一炷香的功夫,就被送回到手裡了,只是卷宗上多了兩個字:重審。

三司大佬望着手裡的卷宗只能默默搖頭嘆息,這樁案件可是燙手的不能再燙手了,賀蘭敏之殺不得,寧道明、蕭守規、蕭守道有人求情。

就連倭國使臣,如今禮部戴至徳跟鴻臚寺崔敦禮,都暗自裡找過他們,希望此案能夠盡力壓縮知曉範圍。

要不然的話,這事兒一,不光是皇家臉上無光,鴻臚寺與禮部也將進入整頓時期,這不是戴至徳跟柳正禮想要看到的。

而太子讓他們回長安後在陛下跟前請罪,這些他們倒不在乎,不過就是三言兩語,在陛下面前認個錯兒而已,認錯之後,一樣是該下朝下朝,該吃飯吃飯,什麼都不會影響。

三司長官捧着卷宗搖了搖頭,無奈的繼續回到太子給他們提供的住處,繼續協商、繼續審議、繼續研究唐律,然後再一次給出結果。

如今太乙城日夜都有太子六率的兵士沿街巡邏,而三司以及還有其他部的長官到來,這幾日也在太乙城傳開了。

坊間已經有傳言,大唐高層好像出現了什麼亂子,所以這才把三司還有其他部的大佬叫了過來。

加上太乙城的巡邏兵士,太乙城百姓還是客商、勳貴、五姓七望,彷彿也都通過敏銳的嗅覺,察覺到了一些什麼。

最初的商會選拔,也在預定的時間內按時召開,李弘那莊園對面的一個碩大無比的建築物,沒有人知道那裡是幹什麼的。

但今日,所有的客商都將前往那裡,也將一窺那座建築物的全貌。

碩大的木門打開,竟然是一個空蕩蕩的大廳,看樣子足足能夠容納好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

每一個進來的客商,都被眼前如此巨大的大廳,震驚的有些說不出話來了,太不可思議了,這麼大的大廳,竟然沒有用一根柱子來支撐頭頂的天花板,這對他們來講,完全是不能想象的。

每個客商拿着手裡的說明書,在位置上坐下後就開始仔細翻閱,不認字的商人,自然是兩眼一抹黑,豎起耳朵凝神聽聽周圍人在討論什麼。

整個大廳雖然人頭攢動,但並沒有出太大的鬧鬧哄哄的聲音。

而這初次商會,將是由白純與兩位戶部侍郎來完成,在把所有的商會主要內容告訴他們的同時,也是讓這些南來北往的商會,按照各自身處哪一道,哪一洲,然後在成立洲商會、道商會,這些都將由太乙城統一管理。

李弘拿着手裡這幾日白純,與兩位侍郎趕出來的商會主要內容,這些也都是經過他批准的。

商會將被他做成一家大型的控股公司一般,被選拔、放了許可令的商會,都將派出三到五名工匠來太乙城學習,然後纔可以迴歸本洲商會。

而且三年之內,這些商會並不會一下子就得到太乙城的所有技術,他們需要在三年後,才能後一步一步得到這些技術。

李弘如此做,最終還是怕玻璃等技術流傳到其他國家。畢竟,現在龍蛇混雜的商會中,依然還存在着大量的,被皇室宗親、勳貴等等收買的商人。

錢莊同樣被李弘利用這次商會,快的建立並介紹給了這些商人,當這些商人聽到以後來往買賣,憑藉一張紙而不用帶錢就可以買賣時,有些人還是露出了懷疑的神色。

但一些早已經知道飛錢存在的,規模稍大的客商,像那竇義,則就是自信滿滿,這些是他早已經就嚐到好處的東西了。

方便、快捷、安全,而且還能在商人資金鍊斷裂時,繼續資金時給予一定的支持,這讓不少人都趕到興奮,又覺得很不現實。

而竇義卻意識到,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大唐開始提高商人的地位了。他也不得不對李弘推出的錢莊暗自較好,時機的把握簡直是妙到毫巔。

因爲竇義知道,其實大廳裡在座的不少商人其實並沒有太多的資金來投入,他們有些人是代身後勢力來的,有的則是希望與他人合作,還有的則是希望在這次商會中,是不是能夠掘出其他生財之道。

錢莊的推出,就代表着鏢局是必須成立的,所以後世一樣的快遞也就誕生了,不過這卻歸了戶部來掌管。

龐大的商業帝國網絡建立,在太乙城緊張運行四天後,算是圓滿的結束了,所有的一切,接下來都將有條不紊的進行。

李弘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利用商會與商人,齊心合力,把錢莊這個他最爲看中的項目,終於順順利利的推出去了,他相信有了這些商人的信任,錢莊絕對不會像是歷史上展的那般,如蝸牛的度搬緩緩前行,必定會在自己的有意推動下,快的展起來。

到了那時候,大唐邊疆的幾大勁敵,都將依附在大唐這個巨大的商業網絡上,甚至到時候,大唐不必動用鐵騎,就可以使一個國家走向衰落。

而大唐也將會在短時間內,變得如同下一個朝代:大宋一般富裕。

三司第四次把提審結果放到了李弘的桌上,李弘看了看下的三人,把卷宗放在桌子上一手按住問道:“戴至徳等人回長安了?”

“是,殿下,現在太乙城只剩下我們三人,如果此案殿下您同意了後,我們就將提取他們,一同回長安處置。”刑部尚書崔知溫從沙上起身說道。

李弘若有若無的點點頭,說道:“人提走吧,至於倭國使臣怎麼處置,戴至徳跟柳正禮兩人,我相信他們一定找過你們。但我想說的是,如果再有下次怎麼辦?這次我給禮部、鴻臚寺面子,下次誰給我面子?誰給皇家面子?還是下次再有如此的事情生時,我依然要繼續照顧他們的面子?”

刑部崔知溫、大理寺高俊雅、御史臺高智周三人一下子明白了,前三次被太子拒絕,緣由看來是出在了他們最爲不看重的倭國使臣身上,而不是因爲三人,始終堅持未對賀蘭敏之等人抄斬的原因上。

看着三人不說話,李弘問道:“戴至徳這麼着急忙慌的跑回長安幹什麼?禮部離了他就不能轉了?父皇也沒有下旨召他不是?”

前兩日,也是商會的最後兩天,李弘還是參加了好幾次商會的議事行程,其實他的作用在白純眼裡,就是站腳助威的。

主要目的不過就是讓商人們相信,錢莊的公信力有太子作保,所以大家大可放心,不必擔心這是一個騙局等等。

而最終他的出現,也確實給大唐的商人們注入了一份活力與信心,同時在他的兩個手下,戶部左右侍郎的說服下,李弘被推上臺做了一次講話還。

“倭國王特使請求召見戴尚書,所以戴尚書就先行回去了。”崔知溫看着李弘伸手向下虛壓,便坐在沙上回道。

“真搞不懂他,上一次在朝堂上說的話,說給狗聽的啊,怎麼現在還屁顛屁顛的跑過去。哦,不是說你們。”李弘看了一眼幾人的臉色不善,急忙最後又解釋了一句。

“太子殿下,既然您現在允許我們提人了,那是不是現在就可以先把他們押送進太乙城,然後再回長安城。”高智周問道。

“可以,人提走吧。倭國兩個使臣留下,或者直接就在太乙城斬了。沒有其他商量,你們也別勸導,沒用。”李弘看着他們要說話,即刻拒絕了他們。

“殿下,臣等理解您的心情,如此喪心病狂之事兒,就是把他們全部斬都不爲過,但……與倭國之間的關係,我們是不是可以稍微緩和一下?”依然是御史臺高智周開口說道。

“好啊,可以緩和。過幾日我就上奏父皇,所有遣唐使學子,全部趕回倭國,任何人不得駐留!退下吧。”

(ps:喜歡《唐謀天下》的朋友,可以關注本書縱橫中文網,希望大家看正版支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