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帝老爹的套路,李承光可謂是早就摸的一清二楚了。
不過說來說去,話題回來之後又要扯回到一句老話上了,攤上這麼個好爹,真的是無比幸福啊。
爲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很簡單,看看李承光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李元吉從不會去限制他做某些事情,甚至在一些大局方面,還總會提前替他鋪好路。
反正,李元吉現在的任務只有兩個,一是讓大唐得到穩定持續的發展,二是幫助太子樹立威信,提升自身的能力,爲將來以後的接班做準備。
事實上任何一個皇帝要做的都是這兩件事情,但李元吉做的卻特別的乾脆,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一些利益,也要把李承光給擡起來。
所以,其他皇帝那裡對太子也有三分戒備的情況,在李元吉這裡是完全不存在的。
什麼?你說太子的野心?
抱歉,李元吉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只要李承光敢表現出半點的野心,必然會遭天下之唾棄。
再說了,一個國家的接班人,一個皇帝,又豈是那麼容易糊弄的不成?
李元吉給的,更多的是政治方面的幫助,然而想要掌控一個國家,僅僅依靠政治是不行的,還得有兵權,這纔是最重要的。
而在現在兵役制度的改革後,造反?抱歉,除非朝廷自己作死,不然任何人造反成功的機率都不會大。
不是看不起人,而是高層軍官頻繁的調動,不利於他們長久的去控制一支部隊。
在加上調動與指揮權的分離,這也就造成了另一個原因,沒有調動權,指揮官是指揮不動部隊的,而沒有指揮權,統帥是調不動部隊的,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就使軍權更加傾向了皇帝。
現在是個人都能看出來,李元吉是一心撲在了李承光身上,爲了能夠讓他擁有成爲帝王的能力,可以說是不遺餘力的在培養他,甚至不惜爲他掃清一切的障礙。
爲了防止玄武門事件再次發生,李元吉甚至定下了規矩,一但確立太子,其他諸皇子必須進行冊封,冊封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從現在開始,他們接收到的教育,將與治理國家沒有任何的關係,他們已經失去了任何從政的機會了。
而身爲皇子,身爲貴族,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權力,既然剝奪了他們在政治上的權力,那就該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補償。
除此之外,李元吉還特意給這些皇子制定了一個豁免權,即除謀逆,殺人二罪之外,不得判處死刑。
在這麼多的保護性措施之下,李承光需要做的就是一件事。
看到機會就往自己碗裡劃拉就是了,沒有機會也可以創造機會,前提是不要違反原則。
王玄策這件事情,違不違反原則呢?
這個還要看李承光具體的怎麼去操作,但不論如何,李承光是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收攏人心的機會的。
王玄策固然有他的劣勢,但是在開疆拓土這一塊,他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加之年紀不大,正是李承光需要拉攏的對象。
還是那句話,因爲沒有其他的皇子有資格對太子之位發起衝擊,特別是在李承光被冊封爲太子之後,所有人都失去了這個資格,這也就意味着,李元吉對李承光去拉攏朝中的大臣,是不設防的。
不僅不設防,反而通過對皇子的限制,給李承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因爲沒有了其他皇子的競爭,太子在拉攏人手方面就可以從容的去佈置,去慢慢的觀察,看看到底哪個纔是自己所需要的。
當然,身爲皇帝,李元吉雖然不制止,還提供了這個環境,但是在暗中,他也是要對太子的每一個舉動進行監視的,並以此來給出評價,看是否應當叫停。
常言道沒有競爭便沒有動力,而在現在,太子的壓力更多的來自於皇帝,這樣也就解決了他沒有競爭的尷尬。
所以,李承光很快的便找到了破解問題的辦法。
……
就在李承光打算前往太極宮的時候,外面傳來了消息。
“父皇,兒臣聽說父皇欲取消對王玄策的封賞?”李承光當即問道,作爲兒子,李承光對李元吉的脾氣摸的還是很透徹的。
知道李元吉最煩的就是那些彎彎道道的,他是那種有事說事,沒事睡覺的性格,直來直去,哪怕說錯了話,也不會無意間得罪了皇帝。
當然,也沒人敢接二連三的在皇帝面前幹這事,一次兩次不要緊,三次四次那就是沒腦子了。
“之前是,現在不是了。”李元吉呵呵一笑,繼續道:“太子的面子,朕還是要給的。”
“父皇……”李承光有些無語的看着自己的老爹,話說能不能別這麼直白?
“朕與你父子二人之間,有何可隱瞞的?難不成還要像平常時候說上一通再來說正事嗎?”李元吉倒是不以爲意,雖然他這個舉動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李承光來這裡的目的都還沒說呢,僅僅只是問了句關於王玄策的事情,李元吉便直接說了要給太子面子。
給什麼面子?這還用問嗎?
如果太子不來,王玄策的冊封肯定是沒了的。
因爲在半個時辰之前,李元吉已經讓宋忠去通知下去了,取消對王玄策的冊封準備,而古代冊封是有儀式的,冊封不同的爵位,儀式的規模也是不一樣的。
讓宋忠去說的不是降低規格,而是取消,意思還不明顯嗎?
就是你讓老子不高興了,老子不冊封你了,不服玩蛋去。
但是現在太子來求情了,這個面子老子的給,不然怎麼能讓你對太子感恩戴德呢?
好吧,從一開始,這件事情就在李元吉的算計之內。
“從吐谷渾到吐蕃,從海州到濟州,又到朝鮮,六七年的時間,王玄策所立下的功勞,冊封國公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他太年輕了,才三十歲出頭,這個年紀便冊封爲國公,加之大都督之位,再往後,便到了無官可封的地步。”李元吉不慌不忙的說着。
而李承光則是一副受教的姿態,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顯然,李元吉是在親身教導李承光爲什麼這麼處理這件事情的原因。
對於李承光來說,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他日後犯這類錯誤的。
有功就該賞,就該冊封,但冊封也要悠着點來,一但過了頭,對誰都不是好事。
“程知節那憨貨的套路,倒是被不少大臣都給學了去,只可惜王玄策學藝不精,只學到了皮毛,而沒有學到精髓……”
李承光滿臉的震驚,他感覺到了深深的惡意,同時,也爲王玄策感覺到了一丟丟的悲哀。
因爲在此之前的幾年內,王玄策在能力範圍之內,幾乎把所有事情都做的很好。
是的,做的很好。
除了在治理地方上,但那個最多也就是沒有太大的進展,去挑毛病的話,其實也挑不出來多少。
而從一開始,王玄策就在李元吉的算計之內,而這貨竟然一無所知,一無所知也就罷了,竟然還不按照劇本去走。
因爲知道他可能沒學會程知節的精髓,所以李元吉已經提前替他找好了理由。
那些魚爲什麼會死?
鮎魚爲什麼會最先死掉?
還用問嗎?當然是鮎魚的問題了。
鮎魚分爲兩種,一種是淡水鮎魚,一種是海水鮎魚,就是生活在不同環境的兩種鮎魚。
跟隨着王玄策一起回來的,裝的是海魚,但是鮎魚卻是淡水鮎魚,淡水鮎魚進到海水中之後,要不了多久就會死掉。
而沒了鮎魚的刺激,那些海魚自然也就懶了,懶了不要緊,密集度那麼高,氧氣肯定是不夠用的,那些魚又不動,那還不被憋死還能咋滴?
其實按照劇本走的話,應該是在歸途中魚死掉,然後有人站出來告訴王玄策,到了海州在買二百石相同的海魚就行了,因爲也有漁民會隔三差五的從朝鮮半島回海州,這船上的海鮮並不罕見。
恩,就是掉包,魚還是出自朝鮮半島的魚,但卻換了一批,並不影響正常的計劃。
但是魚的確被換了,這屬於隱瞞不報,然後就可以拿這個不痛不癢的問題來說事了,趁機給王玄策的爵位降一等,這樣剛好合適。
結果沒想到這貨完全不按劇本走,直接拉着一個無辜的船員暴打了一頓。
他以爲他挺聰明的,藉着這個機會給自己挖了個坑,卻不知這個坑早就挖好了,他只是把這個坑挖的更深了一些。
恩,除此之外呢,還有一些事情李元吉並沒有說。
比如說,馬周是李元吉安排去跟王玄策聊天的,讓王玄策去找太子求情,也是李元吉暗中安排的。
而在王玄策離開之後,太子那邊的反應立即被傳到了李元吉這裡。
然後就有了讓宋忠去通知取消王玄策的冊封準備一事,接着就是等太子過來就好了。
然後,王玄策的爵位被定爲了縣侯,從郡公直接降了三級,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太子來求情了,王玄策又有了爵位,雖然不高,但總算是貴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