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難辦也要辦

這事不好處理,所以朝廷設立了耆老制度。

挑選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耆老,各村之間遇到矛盾的時候,由耆老出面負責協調。

這一制度在過往的時候很好的幫助朝廷解決了這些難題,朝廷的行政命令也能輕易的下到各村。

但是現在,恰逢大旱,又遇地主惡霸攔斷灞水,導致下游徹底無水可用。

而耆老沒能在第一時間出面協調,或者是根本就沒有協調的能力,也就有了現如今這個結果。

倒不是耆老制度的沒落,而是天災,雙方地位不對等,導致耆老無從下手。

“皇兄可有辦法解決?”對此,李元吉也甚感頭疼的問着李道宗。

“臣暫無對策!”李道宗搖了搖頭。

能看清問題所在,不代表能拿出對策。

李道宗常年居於靈州,主要的任務是防備突厥從靈州突破,他是以將領軍事爲主,靈州的政事也都是圍繞着軍事進行的,與關中腹地完全是兩個不同的發展模式。

在那邊,沒有那麼多的地主豪強,就算是有,自己只要一出面,保準可以解決問題,至少也能讓他們表面上安靜一段時間。

但是在長安,各種關係網絡盤根交錯,複雜到不用上一兩年的時間,甚至沒辦法完全搞清楚其中的狀況。

“回宮!”見李道宗也毫無辦法,李元吉只能頭疼的喊着回宮:“把玄齡,杜如晦,還有魏徵給朕找來。等等,把裴寂也喊來。”

本想不找那麼多人,但裴寂作爲老資格,這事把他拉下也不太合適。

現在的朝廷也不太穩定,至少在自己改革完成之前,都會保持這樣的現狀。

不過對此自己倒是一點也不擔心,還是那句話,沒有了競爭者,他們也就沒了改換門庭的機會,自己便是做錯了什麼,他們也只能忍着,然後自己開導自己。

……

“陛下,事情已經查清楚了。”宮殿上,馬五匆匆進入彙報着。

在前去調查的途中,恰巧碰到了暗衛的人前來彙報,因爲要調查整件事情的起因,所以暗衛的速度稍稍慢了一些。

但是在李元吉剛回到宮中不久,具體的情況也已經彙報到了馬五這裡。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李河村鍾家在灞水修建了大壩,臨時將河水改道,用於灌溉李河村鍾家的耕田。下游數百村子無水可用,先是上門討要說法,無果,於今日由張橋村裡正張財旺聚集百姓再次前往李河村要求放水,途中有百姓聽聞消息也紛紛加入。”

“先動手的是鍾家,他們將張財旺從人羣中誘騙出來,然後強行溺水施加私刑,張財旺的兒子率衆開始械鬥。目前死者二十二人,百姓八人,鍾家家丁十四人,其中包括張財旺,他是被溺亡的。下面的人打聽了下,鍾家和張橋村的張家這幾年名聲並不好,因張財旺獲取了里正資格,導致張家的嫉恨。”馬五將整個事情詳細的一一道來。

“張橋村?張家?”裴寂暗暗一愣,越聽越覺得這個地方和名字怎麼那麼熟悉?疑惑着問道:“可是灞橋附近的張家村張家?”

“正是!”馬五點了點頭。

“這事跟張家有何關係?他們不是與鍾家爭鬥的嗎?”裴寂有些不明白,但那個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自己已經確定了。

“實際上這件事情的導火索,就是由張家引起的。”馬五繼續說着:“下面的人也在附近打聽了下,受到旱情的影響,十里八村的地主也開始接濟百姓,就算不是免費的,利息也是處於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但是張家從一開始就要求用耕地來換糧,一畝永業田換糧半石,一畝口分田換糧一斗,百姓無人能夠接受,故而只能想辦法保住莊家。

而且據說,張財旺帶着人出發之前,還在村頭與張家長子張大昌發生了口角,而等張財旺等人感到李河村的時候,張大昌就身處於李河村,且手中拿着一把劍。”

“哎,造孽啊……”聽完整件事情的原委,裴寂鬱悶的嘆了口氣,神色稍顯有些低落。

“裴公這是爲何?”裴寂的反應讓李元吉有些意外,摸不着頭腦。

“陛下有所不知,這張橋村張家,倒是與皇室有些舊情。”裴寂懊惱的說着,若是小事,憑藉着以往的那份舊情,自己倒是可以勸說李元吉還了這份情,但這等大事,就是李淵在這裡也不好處置,更何況是油鹽不進的李元吉?

李元吉眉頭緊皺,難道這張家也是某個被封了王的?沒聽說過呀!

“大業年間的時候,那時候張家老爺子還健在,嗣昌率兵經灞橋北上迎接陛下大軍之時,曾因缺少軍糧,故路過張家村的時候,得到了張老爺子的援助,後來陛下曾派人前去感謝,張家老爺子卻拒絕了謝意,拒絕了一切獎賞,直到三年前,張家老爺子去世之時,陛下派嗣昌前去弔唁,這才知道,當年那事張家的一些子嗣根本不知情,而當時他們也都在長安,只是沒想到,張家老爺子一去,張家就成了這副模樣。”裴寂略顯悲傷的解釋着。

張老爺子樂善好施,是十里八鄉的老好人,但時間長了不聯繫,加上雙方地位的差距,也就導致了逐漸忘記了還有這麼一號人。

如果不是聽到張橋村張家,裴寂也不會想到十多年前的這份舊交情。

這事還真是讓人棘手。

這份交情並不深,但身爲皇室,對待普通的百姓,卻不能用忘恩負義來對待。

如果這件事情不考慮以往的舊交情,那就是朝廷的不是。

可事情鬧的這麼大,若是考慮了以往的舊交情,其他數百個村子的百姓又該如何?

張老爺子已經不在了,以張家父子的個性,若是這次朝廷偏袒了他們,他們會不會更加的瘋狂?

若是讓他們扒出了以往的交情,會不會以此作爲要挾,從此便無法無天?

還真別說,以張家父子幹出來的這種事情來看,還真有這種可能。

“陛下,這是兩個階級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村子對數百個村子的問題,臣認爲,此事必須要從嚴,從重的處理,朝廷必須要利用這一次的事情,給某些人敲響警鐘,否則隨着旱情的加劇,這等事情會越來越多。”思慮再三,考慮到種種問題,魏徵站出來進諫道。

魏徵並非謀臣,但讓一個直臣說出謀臣該說的話,這似乎也印證了當下局勢的危險性。

“臣倒是覺得,鍾家是直接動手的,張家雖有壞心思,但並未真正的出手,所以在處置鍾、張兩家的時候,可區別處置。”房玄齡也點了點頭。

但與魏徵不同的是,他必須要考慮張家過往對大唐的舊情。

雖然情誼小,但這事朝廷必須要記着,不能讓人覺得朝廷不講情面,也同樣不能讓人覺得,有了朝廷的情面,你就可以爲所欲爲。

“善!”李元吉也比較傾向於站在百姓這一側,主要是這兩個地主做的實在太過分了。

魏徵與房玄齡的建議,正好符合自己的心意,繼續吩咐道:“鍾、張兩家要分別處置,馬五配合,此事就交給魏卿處置。”

“臣徵遵旨!”魏徵連連拱手應下。

魏徵是個聰明人,這事交給他去辦,沒有問題。

魏徵也很清楚這件事情應該怎麼辦?特別是在裴寂的提醒和房玄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叮囑過後。

若是還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那歷史上的魏徵,怕也是那徒有虛名之輩。

顯然魏徵並不是那徒有虛名之輩。

當下的局勢,沒人比魏徵這個中立者能看的更清楚。

張橋村與李河村的械鬥事件,說小了只是兩個村子爲了爭水而發生的械鬥,但說大了,這事若是處理不當,怕是會讓其他地方紛紛效仿。

雖然天下間吃相這麼難看的地主不多,但終歸是有的。

而那些吃相好一些的地主,最終的目的也是一樣的。

對於這種大環境,自己當下無力去解決,但也必須要狠狠的敲打一下地主階級,最好能讓他們收斂着點。

說實話,當下這種感覺很不好。

這種體制之下,危難之際,百姓第一個想到的是地主,而非官府。

從某個層面上來講,地主的存在,也削弱了官府在民間的影響力。

而皇帝其實與地主沒什麼太大的區別,無非一個是低級別的剝削家,一個是高級別的剝削家。

但李元吉卻始終認爲自己與那些人不一樣,地主制是限制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一道坎,要想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就必須要跨過這道坎。

雖然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有些時候,李元吉也覺得自己的想法有些異想天開,但還是要試着做出一些改變。

處理完了這件事情,李元吉心中一直思考着的另一個問題,雖然不是最好的時機,但先提出來,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比較好。

“朕欲將皇家財政與國家財政分開,以此來避免皇家無休止的耗費國庫錢財……”

第二二四章:你的車翻了第五十一章:人人喊打的程咬金第一五四章:阿布都熱第四九八章:莫名其妙的命令第八十五章:冤魂不散第五二九章:死了?第五九零章:長孫無忌之死第四六二章:去留問題第二五六章:終得觀音婢第一八零章:讓他先飛一會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三七九章:來人,拿下!第五七七章:暗箱操作?第四三六章:老孃弄死你第六一六章:沒的選的新羅軍第二九六章:駐軍焉耆?第二二二章:若不投降,片甲不留!第七十一章:陌刀兵,殺!第四五三章:小滑頭第二四零章:洛州突變第五六九章:墓第一五八章:三個月內,蕩平突厥!第三七三章:樂極生悲了吧?第四七一章:此生官不過六品第五六零章:重拳出擊第五十二章:推心置腹尉遲恭第二八零章:唐人要亡吾國啊第三二三章:算錯了吧?第二七六章:大唐還是很有骨氣滴第九十八章:又見作死小能手第二八八章:常平倉奇效第二七零章:好日子要來了第六五六:三年第六七五章:老夫是盾牌?第六十四章:時機不對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四九四章:亂搞……第六十七章:我們被齊王騙了第六一三章:混亂的朝鮮半島第一二四章:黑科技不要停第二六五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二二章:長孫無忌,你也有今天?(求訂閱!)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六二三章:腦洞大開的卡車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二一四章:孤不給的,你不能搶第二七四章:犯吾天威者,朕必誅之!第三九二章:求穩的李靖第四六零章:李元吉的大招第八十四章:本王要開個萬獸園第二八九章:民心第五七二章:來啦?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四四二章:話癆李淵第四二一章:那是什麼東西?第二三五章:你怎麼能這樣想?第五六二章:恐怖大唐第一九五章:飛來橫財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一三九章:現在開始,這裡歸本王管!第三四四章: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第二零七章:逼上絕路第二九一章:坑的如此完美第六五七章:開啓盛世第六五一章:屈突仲翔的野望第四八九章:嚇死人的結果第六一八章:內部矛盾第三十章:給本公子打第四六四章:未來戰爭?第五十四章:這個身份很好用嘛第六零五章:哪來的自信?第六十五章:驚嚇過度的李世民第三六八章:加強中央集權第二九九章:援軍在哪裡?第一四五章:齊王的預言第四零三章:征服第六九一章:浮出水面第四一八章:再降課賦第五六零章:重拳出擊第一九三章:小鎮北第二五七章:這纔是皇帝過的日子第七零六章:成長第六九四章:痛並快樂着第五五二章:風景線之大科學家第三八二章:自古忠孝難兩全第三十二章:戰尉遲第四七三章:末位淘汰制第四八二章:被嚇懵的大臣們第一一九章:空手套白狼第六五四:進擊的屈突仲翔第四九九章:老祖宗已經給了答案第四二四:我可以拒絕嗎?第三五九章:大戰,一觸即發第三二一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第二十七章:太子駕到第五零三章:太小心未必是好事第六四二章:新問題第四六六章:只有二成的成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