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空談誤國

關於這場科舉考試,在考試結束的那一刻,再一次成功佔領了長安輿論的頭條。

如此奇葩的題目,更是引起了不少大儒的狂噴。

也有一些自覺沒有入圍可能的考生緊跟着開起了嘴炮。

“殿下,孔博士在殿外求見!”新來到身邊的小太監阿滿邁着一雙小短腿,滴滴答答的走到面前低聲通報着。

正在閱讀試卷的房玄齡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私底下悄悄的打探了眼李元吉,想看他會有何反應?

孔博士,孔穎達,孔夫子的三十一世孫,根苗正紅的儒家後代,當朝大儒。

一年半以前被擢授國子博士,成爲全國最高學府的高級教官。

孔穎達手下的學生,以及宗上學生,可沒一個好惹的,不乏一些當朝重臣。

而眼下的學生,也全是達官貴人之後,皇子們也同樣是他的學生。

李元吉的這三張試卷,不僅引起了天下書生的不滿,同樣的也引起了孔穎達的不滿。

試卷通篇與儒學毫無關係,反倒是一向無用的雜學佔據了大頭,這讓孔子後代孔穎達如何能夠接受這一現實?

事實證明,孔穎達的做法是對的。

全部一萬多名考生,經過底下第一輪的閱卷,如今被呈上來的,僅有不足三百份試卷,而這三百份試卷,僅有五十餘份是前面兩張卷子得分較高的,餘下的則是在時務策方面比較突出一些,低下的考官們不足中選優,這才勉強湊出了不足三百份試卷。

“宣!”繼續看着手中的試卷,李元吉頭也不擡的回覆道。

該來的總是會來的,既然出了這份試卷,就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壓力的準備。

片刻的功夫,在阿滿的引領下,孔穎達腳下鏗鏘有力的進入了大殿。

李元吉在上,臺下是房玄齡等二十餘個閱卷的高官。

孔穎達滿臉的憤怒,倒也瞧見了那些閱卷高官的擔憂,其中幾個與自己關係較好的,也悄悄的使着眼色。

“百忙之中打擾殿下,臣惶恐,然則近期精力不足,心有餘而力不足,教書授人也有些吃緊,故臣懇請殿下准許,臣想告老還鄉!”剛一見面,孔穎達直接提出了辭呈。

放下手中的試卷,李元吉微微擡起了頭,一雙凌厲的眼神從其身上掃過。

“孔博士可是大唐的一塊寶,即身體不適,那便暫時放下國子監那邊的事情吧。”李元吉轉而朝着阿滿吩咐道:“去傳御醫,要用最好的補品,不論花費什麼樣的代價,務必要將孔博士的身體調理好。”

“殿下,臣自覺能力不足,以無法教授學生,懇請陛下准許!”對於李元吉的示好,孔穎達避而不見,繼續嚷嚷着要告老還鄉。

這種和稀泥的方式自己見的多了,你這種稚嫩的手段,老夫就是閉着眼都能猜透,糊弄誰呢你?

今兒個若是不給老夫一個明確的答覆,老夫還真就告老還鄉你信不?

低下閱卷的大臣也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面帶震驚的看向孔穎達。

身爲儒家的當代領袖,孔穎達有這個資本。

而李元吉是無論如何也決不能得罪他的,得罪了孔穎達,便意味着得罪了整個儒家,得罪了整個儒家,也就意味着幾乎得罪了全部的官員。

自漢以後,儒家在各個朝代的地位那是空前的。

百家早已不知道被排擠到了什麼地方,而儒家也善於改變自身,知道改進自身的不足。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儒家才能保持數百年而不衰落,甚至出現越來越強的苗頭。

真不知道李元吉這是哪根腦筋搭錯了線,一個好好的科舉,卻來了這麼一出。

難道不知道儒家已經開始全面佈局了嗎?按照套路,未來數十年之後,儒家的影響將深入到天下每一個讀書人那裡。

“準!”雙眼死死的盯着孔穎達,一個準字重重的被說出口來。

什麼?

李元吉的一個準字,不僅讓孔穎達有些應對不及,就連臺下那二十餘位閱卷的高官也同樣震愕不已。

趁着其他人沒有開口,房玄齡眼疾手快的放下手中的試卷,連忙起身走到正中央過道,朝着李元吉拱手施了一禮,道:“望殿下三思,孔博士才學搏鬥,且如今年紀也並不算大,尚還有些年頭可爲朝廷效力,孔博士身體不適,臣覺得殿下特允其休養三個月便可。”

“臣等附議!”見房玄齡站出來勸諫,餘下的二十餘人也連忙起身朝着李元吉拱手。

媽媽呀,沒你這麼搞的,就算是想要開戰,難道就不能徐徐圖之嗎?非要一上來就甩開膀子擺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勢?

現在是啥時候?你後天就要登基,而且接下來可能還會出現大旱,這個時候得罪了儒家,那些嘴炮們可不會輕易的放過這個機會的。

不管是真心得也好,假意的也罷,這個時候,他們必須要站出來制止李元吉這一荒唐的決定。

“孤從不強人所難,既是孔博士提出來的,孤又挽留無果,爲何不成人之美?莫不是你等要孤做那小人之輩?”李元吉不喜不怒的說着。

“臣謝過殿下!臣告辭!”氣的雙肺都快要炸掉的孔穎達,連連拱手道謝,轉頭便走,連看都不帶多看一眼的,似是對這裡失望透頂。

“孔博士……”

“殿下……”

眼前這一幕讓所有人沒有預料到,有想攔下孔穎達的,有想在勸一下李元吉的,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今天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明日便有可能爆發出一場暴風驟雨。

而那時,李元吉也將成爲天下儒生共同討伐的對象。

對於上位者而言,這一步棋走的很臭,臭的跟那茅房裡的石頭一樣。

而李元吉這一衝動的決定,也更是讓不少人都隱隱擔憂,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合格的明君?

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決定,偏偏有可能引起國家的動盪,還未登基,李元吉便將這天給通了個窟窿出來。

不論最終的結果如何,李元吉都毫不在意。

如果孔穎達好聲好氣的來找自己理論,自己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覆,自己不喜歡儒家,但也不仇視儒家,儒家與其他百家在自己眼裡看來,都是一樣的,都屬於華夏的文化傳承,缺一不可,但也絕不能一家獨大。

但孔穎達上來就是這幅逼宮的架勢,同樣心高氣傲的李元吉,又怎會低頭?

“孤在長安,在北地齊國這麼久的時間,看到了很多問題,也總結出了一個道理。”開了孔穎達,李元吉並不急,但臺下這些人卻要安撫住,也要借他們的嘴把今天這個事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於這個事情,打一開始李元吉心中就已經有了對策,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不說別的,只要後人能夠牢牢的記住這一句話,華夏便會永遠的站在世界之巔。

“自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漢家兒郎到底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李元吉趁機提出了一個問題,不給人反應的時間,繼續說着:“數百年來,大唐使用的冶鐵技術,依舊是傳承至漢,中間數百年的時間,罕有改進,百姓所耕種的方法,依舊是古老的方法,若不是僥倖之下,孤研究出了袁讓犁,大唐的百姓現在也還只能用那種笨重的方式去耕種。”

“數百年的時間,各朝各代,獨尊儒術,可依舊有那麼多的朝代更迭,善於變換的儒家,卻沒能將這些王朝也一同改變!”

“孤時常會想一個問題,如果百家依舊存在,百姓現在的生活會怎樣?袁讓犁,水車,水泥,火藥,這些民生軍事利器,會不會早在數百年之前就已經被研究出來?並且投入實用?”

“孤又回過頭來看了看,儒家的改變,只是在不得已之下才做出的改變,他們的改變,只是自身的改變,而沒有爲王朝帶來什麼好處,反倒是鉗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當然,孤並不是全面的否定儒家,至少孤覺得,他們的《中庸》還是很不錯的,能夠給人的精神帶來一種昇華。”

李元吉故意沉默了一段時間,也給底下衆人留足了思考的時間,這才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道:

“齊國的發展諸位也有目共睹,孤在齊國這一年,親眼所見,親身感受,倘若大唐不作出改變,早晚是要步入前朝的後塵。所以,孤總結了一句話……”

聽着李元吉所說的,衆人不禁聯想起了以往的各朝各代,發現果真是這樣。

朝代的滅亡或許可以歸罪於帝王們的亂來,但是除了這個,在其他的方面,漢人卻是數百年的時間也沒有進行過任何的改變。

數百年前的先人們過着怎樣的生活,現如今的後人們也過着同樣的生活,或許是安逸,或許是其他的,沒有人想過要改變。

直到李元吉搞出了科學院,徹底的撬開了他們的眼界,撬開了他們的腦洞。

起初他們將其歸於雜學,歸於無用論。

可隨着袁讓犁,水車,火藥等在民用軍用方面的光彩綻放,科學院也不得不引起了衆人的重視。

相比較以前,李世民對孔穎達的態度也有所改變,或者說是冷淡了不少,反而更熱衷於科學院,可一頭霧水的李世民,沒了李元吉以後,根本玩不轉這個。

心中的猜測與震撼,李元吉的聲音緩緩飄來道:“實幹興邦,空談誤國!”

第一一九章:空手套白狼第四四四章:才女?第五二三章:說好的戰鬥呢?第一七三章:大勝、齊國第五十一章:人人喊打的程咬金第三八四章:功虧一簣長孫無忌第五七九章:非常之人需非常對待第一八八章:笑死人不償命第四十三章:李世民的反應第二八五章:安逸與離別第四四三章:忽略的地方第七一八章:收穫第四二零章:小鬼子不老實了第一一四章:要不讓齊王背個鍋?(求首訂!)第四一四章:陛下說的可是拋物線?第五六零章:重拳出擊第二零三章:鎮北之危第五十六章:李世民的忌憚第二一七章:簡化版步炮協同第三十六章:殺上高府第九十章:關本王屁事?第五八三章:一夜洗白第五二二章:我先撤,你上吧第五三一章:思想不同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六一零章:我叫薛仁貴第三一二章:借我一千兵,還你一片天第五十章:老鐵,入夥不?第一二九章:自以爲是的造反派第三六九章:上官儀的選擇第四零八章:卿不許再拒絕第八十七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八十一章:殿下才該登上皇位第三一四章:有一種命運叫人家的第四八三章:流水線第一二零章:臣妾願入獄以正法第三五零章:驚天大案第一二一章:無忌,你安心的去吧!第五五四章:出行第五一四章:李元吉的底線第三二三章:算錯了吧?第六四五章:大唐流水線的強大第二九五章:當然是打特孃的第四三三章:侯君集之死第五三四章:亂世禍根第七零三章:南北對抗?第五九零章:長孫無忌之死第六八二章:讓他查第三一六章:開疆擴土?第五章:就沒本王不知道的第三八零章:花樣作死侯君集第四四一章:時間真快第六六八章:亞歷山大第六五五章:預科第九十三章:信則有,不信則無!第二七七章:有多少來多少第五八一章:理想很好第三七零章:嚴格遵守跟皇帝走路線第一三七章:自動擋,高配,帶暖氣第二一九章:吾欲入朝題金榜第六六四章:大軍團?第十四章:溫柔之鄉公主家第五五六章:事故?第六二九章:你歪樓的本事朕服第二四零章:洛州突變第五五一章:朕很失望第二十六章:解決薛萬徹第五零六章:‘高傲’的禁軍第九十七章:科研成果第四一八章:再降課賦第四五九章:皇帝的善意第二一九章:吾欲入朝題金榜第四一五章:收起你那點小心思第四七二章: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四五二章:緣分已盡第四八五章:總要有人去做的第五一五章:十字交叉構想第二二九章:老奴絕逼不依第七十二章:突厥騎兵第五二三章:說好的戰鬥呢?第四六五章:新的作戰方式第四九五章:治療第二一零章:這能平推到長安啊第二二一章:孤就是神第四三三章:侯君集之死第五七零章:就是他們兩個第六一五章:三箭定天山不是吹的第三九六章:兵鋒所指,皆爲螻蟻第六八九章:膽大包天第六零一章:太上皇他……第二六八章:歸來第二四八章:爲了偷懶而努力第五二九章:死了?第六九二章: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五十章:老鐵,入夥不?第三三三章:優勢已在心中第三四三章:這年是過不好了第六十七章:我們被齊王騙了第四四六章:吟的一手好詩第三六零章:兵進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