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在帳外站了好一會兒,心中思緒萬千。她發現王平安的運氣還真不是一般的好,啥鬧心事一落到他那裡,都能變成好事兒,而且官職爵位更是快馬加鞭地往上竄,從來沒見他有半點失寵的時候。身爲大臣,能做到這點,當真是值得好好學習的
好半晌,武媚娘才輕輕地嘆了口氣,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宮中的地位也沒見如何的提高,可自己費的力氣,卻讓王平安撿了便宜,竟然封了王
到底爲的啥封王?肯定是跟自己的事有關,可兩件事怎麼扯到一塊的呢?得問問皇上才行。
武媚娘輕輕撩起帳簾,向裡面看去。就見帳中的大臣都退了出去,只剩下李治一個人,而李治手柱在桌案上,捂着頭,看樣子頭疼病又發作了
輕手輕腳地,武媚娘進了大帳,來到李治的身邊,小聲道:“皇上,你頭又疼了?要不要找臣妾的舅舅,讓他來給你看看?”
李治輕輕哦了聲,頭擡了起來,看向武媚娘,道:“媚娘啊,你怎麼進來了?不用叫無病來了,估計他此時正高興着呢,拍馬屁的人一波接着一波,有他忙的了”
武媚娘假裝不知道王平安封王的事,問道:“舅舅是宰相,別人拍他的馬屁很正常啊,不是天天有人拍他的馬屁麼?”
李治勉強笑了笑,可愁容隨即又爬上了面容,他道:“我封無病做了遼郡王,他現是王爺了,明天就給他金印詔書。他做了異姓王,別的大臣自然要巴結,還不得把他忙死”
隨口說了一個死字,李治的臉色更加難看,他又想起李素節了,好好的一個兒子,就那麼沒了,他這做父親的要多傷心,就有多傷心,甚至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
武媚娘坐到了李治的身邊,道:“皇上,臣妾知你現在傷心,但你不能總傷心啊,所以那些不好的事情,就不要想了,咱們說說別的。爲啥要封臣妾的舅舅當郡王啊?”
李治嘆了口氣,道:“還是因爲那個史義府亂說話,結果惹出了事來,我只能把原定的計劃給改了,爲了永除李恪那個禍端,只好派無病遠征了。”他把剛纔的事情,大略地說了一遍。
武媚娘聽了,心中驚詫,自己指使李義府胡說八道,本意是給王皇后添堵,順便化解王平安的夢境,可沒成想王皇后那裡沒添上堵,卻把王平安給弄成了王爺
這事鬧的,就算讓她想破了頭,也想不出會是這麼個結果啊
武媚娘喃喃地道:“那臣妾倒是要去恭喜一下舅舅了。”
李治唉了聲,道:“有啥好恭喜的,其實無病沒得到啥實惠的,非要說有,也就是能領兵打仗,算是有了實際的兵權,可他這個人對兵權一點興趣沒有。這次要不是看我被李恪的事弄得焦頭爛額,估計他仍不會領兵出征的。”
武媚娘想了想,道:“皇上,因爲史義府說錯了話,你不會怪他吧?他這個人太實誠了,有些木納,啥事不知變通。怎麼說呢,他有點讀書把腦袋讀傻了的樣子”
李治搖頭道:“怪,當然是要怪的,可我也不會懲罰他的,現在象他這樣的直臣不多了。”
武媚娘點頭道:“是啊。史義府這個人指望他能辦啥大事,是指望不上的,可要是讓他監督別人,說說實話啥的,倒也能用用。他實誠啊,不怕得罪人,有時候得罪了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呢,啥實話都敢說,有點傻不拉唧的”
李治咦了聲,道:“對啊,這個人確是有點傻不拉唧的,可如果讓他去當監察御史,倒是塊好料啊,他啥話都敢說啊”
武媚娘又問道:“皇上,臣妾的舅舅去遠征高句麗,那門下省他的職位由誰代理呢?”
李治道:“只能先空着,等無病回來後,再由他繼續擔任,無病不能留在封地的,我剛纔不是跟你說了嘛”
“可是,這段時間門下省的事務該由誰處理呢?是由長孫大人兼管嗎?”武媚娘又問道。
事實上,門下省的事務一直都是由長孫無忌兼管的,長孫無忌很願意幹這個,但王平安從來不說,而長孫無忌也不傻到自己和皇帝提,那不是招忌諱麼,三省之中兩省歸他管,萬一馬周再有點三長兩短的,那到底是長孫無忌是皇帝呀,還是李治是皇帝啊?
就算李治被架成了空殼子,卻沒人敢告訴他,所以李治一直認爲,王平安很恪盡職守,是個非常盡職的在宰相呢
別人不提,李治也沒往這方面想,但他怎麼想,也不會同意讓長孫無忌兼管的,這不是信任不信任的事,而是任何一個宰相都不可以同時管兩個重要部門,這是規矩,李治從來沒想過要打破這個規矩。
李治道:“讓舅舅兼管,那是不可能的,不過王平安不還有副手呢嘛,他們同樣可以處理事務,不會耽誤什麼的”
武媚娘假裝想了想,開口爲自己的心腹討要權力了。她道:“皇上,那史義府不是就出身門下省麼,對衙門裡的事情必定熟悉,你又讓他做監察御史,照臣妾看,不如就讓他監察門下省吧,也不用給他什麼具體的職司,只是讓他每天把門下省發生的事情,都寫個奏章,報給皇上知道就行。”
李治皺了皺眉頭,道:“這,似乎不妥,如此一來,門下省的官員必有怨言,說不定會一起爲難史義府的,你讓他乾的事,可是會大大得罪人的啊”
武媚娘見李治爲李義府着想,竟有怕李義府被難爲的想法,她心中高興,便勸道:“皇上,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如果史義府能挺過這段時間,豈不便可證明他能堪大用。而且,讓臣妾來說,舅舅遠征高句麗,最多也就兩年的時間,可能一年就回來了,時間不太長,這段時間有皇上護着,門下省的官員就算再囂張,也不能把史義府給弄死吧?”
李治耳根子軟,又聽武媚娘說得“有道理”,他便點頭道:“是啊,你說得也對。而且如果門下省沒有了宰相,想必官員們必將懈怠,有個人監督一下,起碼也能起到震懾的作用。”
武媚娘道:“是啊,只要有個人每天寫寫奏章,就能讓一羣人好好做事,這是很值得的,而且史義府就算受了委屈,只要皇上對他好點,他必不會心生怨言的。”
李治道:“就按媚娘所說,就這麼辦吧。嗯,你把史義府叫進來吧,我和他說,順便安慰他一下,免得他以爲自己說錯了話,在外面害怕呢”
武媚娘答應一聲,出了御帳,把李義府找來,李義府聽武媚娘爲自己討了這麼個差事,差點沒樂暈過去,皇帝以爲這個差事會很得罪人,其實正好相反,只要自己賣好門下省的衆官員,事實上撈錢最方便。秉公職守,那是肯定會得罪人的,可他從來也沒打算過秉公職守啊,同流合污,不是更符合他做人的原則麼。
李義府跟着武媚娘進了御帳,謝了李治,再次跟着武媚娘出了帳篷,聽武媚娘對他細細地囑咐,讓他如何寫奏章,如果拉攏一批官員到旗下。
長孫無忌的帳篷,太子李忠的病情在服了藥後,得到了緩解,小孩子已經睡着了。長孫無忌看過他之後,便拉着王平安去了褚遂良的帳篷裡,衆人一起商談,該怎麼去修理李恪。
商量一番之後,長孫無忌親自起草了詔書,並讓王平安派人趕去折柳,讓突厥兵向營州方面調動,這樣王平安不用直接去折柳,只需在半路上等着大軍到來就成了。
衆人商量了好半天,把預計會出現的意外,都討論到了,王平安這才告別長孫無忌等人,回了長安城,他先回去收拾行李,只待李治的詔書正式一下,他立即啓程,發動遠征。
王平安回了長安後,先去見了父母,把自己封王的事說了,王氏夫婦自然大喜,兒子竟然做了王爺,這可是大好事。可一聽王平安要領兵遠征,他們老兩口又難過起來,都不願意讓王平安走,一家人在一起沒待上幾天,就又要分開了。
王平安自不會把武媚孃的事說出來,只說京中最近不太平,他領兵遠征,又一時半會的回不來,所以想讓父母去封地待着,那裡遠離長安,而且又是自己的封地,在那裡就算朝廷再怎麼發生變故,也不會牽扯到他們的。
王氏夫婦雖然不太願意,可他們聽說最近宮裡頗頗出現怪事,兒子一旦遠征不在京裡,要是真的有啥事,他們老兩口還真沒法解決,所以便即同意,讓僕人們收拾行李,準備去折柳。
第二天,李治的聖旨就下了,晉封王平安爲遼郡王,統十萬突厥兵遠征高句麗。又任命李恪爲遼東行軍大總管,王平安爲副總管,一系統的詔書下達,各部官員立即開始忙乎起來,爲遠征做準備。
王平安把冊封郡王的一切手續辦好,便立即送父母和小太平出京,趕往折柳,而他則去李治那裡謝恩,把該把的都辦好了,他便帶着歐陽兄弟和侍衛團,動身趕往雲州,在那裡他將和十萬突厥兵匯合,共同前往營州,去“輔助”李恪,討伐高句麗
在此期間,李治又下了詔書,大力誇獎李恪,並露出口風,只要李恪把高句麗滅了,就把高句麗封給他做封地,裂土封疆,達到人臣的最高頂峰
既然已決定離開,王平安便不再磨磨蹭蹭,帶着心腹手下,日夜兼程,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便趕到了雲州,此時折柳的突厥兵纔剛剛得到消息,雖然突厥兵來去如風,不管是集結還是行軍,都速度極快,堪稱當世第一,可在這麼倉促的情節下,突厥兵也無論如何趕不過來,甚至還沒有出折柳地界呢,阿史那奇鉢兒只派出一支兩千人的先鋒部隊,去和王平安匯合,而大部隊則至少要再過大半個月,才能趕到雲州。
這是最快的速度了,沒有再快的可能,就算王平安再催,也沒法讓突厥兵提前趕到了。
王平安到了雲州之後,他沒有進駐刺史府,而是出了關,在關外找了個地方,駐下隨行軍隊,見了關外那茫茫草原,而自己身邊又只有幾百名侍衛,他深感到人手不足,便找來歐陽利等人,商量對策。
大帳裡,王平安和歐陽兄弟們席地而坐。王平安道:“咱們此次出征,用的都是突厥兵。要說忠心,突厥兵怕是不見得對我會多麼的忠心,他們不過是因爲住在我的領地,所以不得不向我效忠而已。咱們只有幾百人,要想統帥十萬大軍,怕是很難做到,萬一他們造反,不願意去征戰,不願意爲我大唐流血,那該怎麼辦?”
歐陽利道:“這個倒也簡單,要想讓突厥兵聽話,乖乖地去打仗,最好的辦法就是允許他們大搶高句麗,有了好處,他們當然就願意幹了。可就怕搶得順手了,他們又犯了老毛病,把遼東我大唐的領土又給搶了,這纔是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
歐陽義道:“主人,您現在是王爺了,而且又在出徵時期,咱們是可以招募一些輔兵的,加以訓練,日後送去折柳,這樣也能算是咱們自己的力量。”
歐陽雙也道:“是啊,咱們總得有一支象樣的軍隊,不能一有啥事,就只能倚靠突厥兵啊”
王平安嗯了聲,道:“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是該有點自己的實力了。那麼不如我們在雲州招集些輔兵吧,你們看多少纔好?”
歐陽利想了想,道:“雲州這裡民風剽悍,能人異士很多,但人口卻遠不如長安那繁華之地了,而且就算有能人異士,人家也不一定願意跟咱們走啊。照屬下估計頂多也就能招募到一千來人吧”
王平安一拍大腿,道:“能有一千來人也就不錯了,總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要是一口氣拉走個上萬人,雲州刺史也不幹啊”
稍一思索,王平安又道:“先不說招兵,擺個擂臺,設個彩頭,讓能人異士們搶搶,然後借這個由頭,再進行招募,估計來的人就能多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