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8節 倭島唐村(下)

當村長說到,家裡每個小孩子都有機會讀書,學習寫字的時候,倭人們全都跳了起來嗚呼的亂叫着。

崔一葉在柳木身旁低聲說道:“若是這裡的識字率越過咱們大唐某個縣,那縣令不知道還有沒有臉再作人。”

“識字不代表學問,我個人的意見是州府依然要有大學,供倭人優秀都讀書。當然這個計劃可以放到幾年之後,眼下倭人能認字的都不多。”

柳木和崔一葉正說着,卻聽到村長身旁的一個壯小夥高喊:“都坐下,安靜。”

倭人們安靜下來,然後也都坐下了。

崔一葉笑了:“看來他們還是能聽懂簡單的幾個詞。”

“當然,我給你教一個高招。這事情我和長孫國舅商量過,但沒有拿出細節。在倭島實行漢語考試,考聽、說、讀、寫四項。而後依次分爲五等到一等。達到三等以上者可以入大學,大學之後達到二等者可爲吏,一等可爲官。”

柳木說完崔一葉眉頭皺了起來:“這個計劃不容易,其中細節要從長計議,而且等大學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後,若想見效果就在今年內就應該分出高下。”

“細節是東港舶司考慮了,我的原則是,要學會以倭治倭。將來村長這一級別也可以適當的放給倭人去當,否則我大唐不知道要移過來多少戶,要知道倭人眼下有四百萬人口,咱們按八十萬戶來計算,大唐能移過來十萬戶嗎?”

崔一葉搖搖頭,大唐移過來十萬戶,這絕對不可能。

“以倭之治倭,你果真是高明的,過幾天人都到齊了,這應該是一件需要商議的大事。看來不僅僅是把人送倭島來這麼簡單的。”

崔一葉這會才感覺到擔子重,相當的重。

柳木笑了:“東港舶司使不可能長駐倭島,事實上倭島上的事情最終辛苦的就是三位府尹,加上三位副職。”

崔一葉是名門出身,他很清楚大唐的官職。

州、府同級。朝廷內已經在計劃統一這個分級,並且統一官員的稱呼,刺史、太守事實上是同一個職務。而後三位副職是,別駕、長史、司馬。

以從五品爲例。從五品上這個級別,下州的別駕、上州的長史。上州的司馬最高也就是從五品下。

崔一葉側過頭低聲問道:“那麼在這裡叫什麼?”

“某區域總管事,第一副管事,第二副管事……,然後是區域安全管事、護衛管事……等等。”

Wшw_ тт kдn_ ¢○

崔一葉再問:“這裡應該有一個大總管事吧?”

“暫時是長孫國舅。將來再說,這裡暫時依中州定級別,所有俸祿翻倍。但沒有職業田,一切都用錢、米來折算。”

這時,村長已經給所有人開完會,佈置了任務。

初期這些村子是幾乎沒有產出的,他們的任務就是先建村,同時大量的種植桑樹。已經從江南各地運來無數的桑枝,各桑佃戶都是專業人員,他們會帶着倭民們去種植桑樹,秋天的時候,會送來第一批蠶紙。

真正開始有收益,至少要到明年的春蠶收穫。

柳木與崔一葉來到了村長的屋,崔一葉首先開口:“從長安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吃得不如長安,住的不如長安,可有怨恨?”

老村長一抱拳:“說不上什麼怨,關中大旱顆粒無收,家中已經沒有存糧度日,這裡雖然屋子不好,但想來兩年三年之後可以建新屋,或是還可建磚屋。這個村子周邊看了看,三年時間陸續種上十萬畝桑林能行。”

“恩!”崔一葉並沒有表明身份,繼續問道:“這十萬畝,管得過來嗎?”

“我和兩位老桑戶議過,之前差不多一百戶能精管一萬五千畝至一萬七千畝桑林,這裡要想精管,至少需要再增加三百戶。但這裡水土不錯,這一村的收益也不會差。”

老村長已經知道,這村子的收益如何分配。

也確實是,他們從平民變成了富戶,佃農說是變成平民,但好好經營上數年也小富之家。

三個字,有盼頭!

崔一葉再問:“倭人好管嗎?”

“好管,他們一認糧,有糧就聽話。有幾個刺頭也好收拾,我家小兒子從軍中給派了回來,還給了一把好刀,就憑他手上一把刀,那幾個刺頭反倒成了最聽話的。”

“恩,就這辦,聽話的給吃,不聽話的打到聽話。若是遇到打不動的,有人替你們去打,管教個個都要聽話。眼下還沒有開始作工,也別太和氣了。這作工不下勁的輕則減糧,重則受罰,這規矩要定嚴了。”

聽着崔一葉的交待,老村長不斷的點頭。

柳木只問了一句話:“糧倉建好了嗎?還有,差別供糧可有人不服氣。”

“沒,這些倭人那裡見過白花花的精米,他們之前吃的還不如豬食。小老兒見了配發的糧食,莫說那些陣年舊糧,還有飴糖殘糧,怕就是酒糟都比他們之前吃的好。小老兒與幾位村老商量過,多幹多吃,少幹少吃。”

柳木點點頭不再問話。

因爲接下來,具體管理這裡的是崔一葉,柳府尹這些人。

崔一葉知道柳木的想法,所以這些事情還是要他來講:“來之前,所有的規矩老丈應該都知道,可之前在長安咱們是關起門來想事,到了這裡之後肯定會有些變化。”

“官人說的是。”

“老丈識字嗎?”崔一葉再問。

老村長搖了搖頭:“我不認識字,但二娃子的媳婦去年開始常陪着孫子去聽先生教書,倒是能寫千八百個字。孫子眼下會背三字經。”

“有識字的就好,有什麼想法或是寫出來,每十天會有人到各村去收。不會寫也沒事,到時候說就行,讓來收信的人寫出來。還有就是,每個月各村都要派人去聽一聽新規矩,新變化。”

“是,是,官人說的老朽都記下了。”老村長連聲應下

崔一葉想了想又補充道:“還有,對倭民之中老弱病,懷孕的婦人手寬些。”

第0479節 密談第0887節 新的協議第0800節 石見山第0391節 新三坊第0472節 西港商號(四更)第0630節 內閣的雛形第0011節 柳木的自信第0464節 穿龍袍的太子第0754節 新羅現狀第0263節 客人到第0796節 滅倭狂風起第0012節 霸氣‘女總裁’第0061節 一塊生薑第0966節 過年要吃餃子第0342節 一人吐血一人笑第0754節 新羅現狀第0488節 回長安第0465節 冷血的逆子第0374節 朝堂上的變化第0978節 華原七絕密第0704節 奢侈第0555節 十惡重罪第0494節 意外來客第0187節 朝堂挺可怕的第0109節 三年計劃的頭一招第0143節 夜會李靖第0890節 埋下一顆雷第0758節 小生意第0669節 老奧的傷心第0682節 大唐內閣開始籌備第0782節 大唐不等了第0373節 刺殺柳木第0845節 活物採購第0048節 有人會不高興第0865節 新舊新羅分界線第0038節 小黑屋中的小抄第0803節 倭平第0421節 姬髮式(五更)第0662節 李淵的預測第0541節 馮盎的困擾第0327節 李靖的密報第0351節 邢州宴會第0089節 這是被雷劈了?第0389節 寺廟改醫館第0302節 三原的小莊第0821節 重型馬第0110節 關於羊毛第0491節 太子之選第0734節 會吃的和會玩的第0383節 火雨第0788節 母親的心第0664節 銀礦能挖不第0542節 神秘的客人第0821節 重型馬第0560節 六典之禮典第0182節 威武?(三更)第0329節 終於全力出戰第0772節 大紗坊區第0420節 強國之民第0884節 禁用錢卷第0567節 糾結的豹哥第1018節 危險的兵器第0796節 滅倭狂風起第0156節 齊王的仇人有很多(第三更)第0913節 超重禮單第0978節 華原七絕密第0573節 關中旱災第0884節 禁用錢卷第0452節 秀第0729節 老村長的手段第0497節 大唐軍神的豪氣第0300節 牢裡的魏徵第0370節 莫輕視古人的智慧第0575節 一筆大生意第0206節 又一個家丁第0933節 圍點打援第0859節 柳木的小發現第0901節 休達第0878節 繁榮的碼頭第0842節 比武第0330節 完勝而歸第0135節 柳家二孃到雲州第0183節 親王級模特(第四更)第0126節 一瓷二銅三木四鐵第0422節 孩童間的爭執(六更)第0515節 罐頭筒炮第0047節 說出實情第0254節 長安在想念柳木第0311節 新年夜宴第0937節 小農、大農第0905節 大人物的生意第0778節 倭筑紫島春蠶收穫第0202節 南徐村(三更)第0401節 新羅來了幾百人第0928節 講道理的人第0282節 李淵的私訪第0179節 爭鬥的真相 (第三更)第0393節 關於零與零度第0847節 籠內的波斯人第0962節 又見鐵路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