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

“明府,明府……這,這哪有這般的道理?這……這皇帝還在東巡,京城也不能亂來吧。這哪有恁辦做事的?”

揚子縣水網密集,圍圩造田之後,哪怕是縣衙門前的溝渠,都能看到枯敗腐爛的茨菇莖葉。今年又要新種一批個頭更大的茨菇、荸薺,前者要制粉,後者要做罐頭。荸薺罐頭和黃桃罐頭不同,荸薺罐頭更多的是以“菜”的形式,出現在水手的飯桌上。

翻着張德寄送來的表格,老李一手攥着大蔥,一手捧着文書,一邊看書一邊用大蔥蘸醬。

“怎麼不能?”

李縣令眼皮也不擡,心中嘀咕着武漢的鋼鐵產量居然翻番了,嘴上卻回着話,“婚配嫁娶,事關丁口大事,家裡小娘十六還不嫁人生產,這是什麼?這是抗拒朝廷德政,是有違天道!你說,憑恁般大的罪過,多收你一點稅賦,這很合理也很合情吧。”

“啊?!”

給老李打下手的主薄頓時不樂意了:“明府,莫要說笑了,眼下這行市,就攤在咱們江淮行省身上。魏總督說是說據理力爭,可把這噁心人的差事,先扔到咱們揚子縣啊。說是甚麼試點,試他個鳥啊,他是位極人臣國公加身了,憑甚麼讓咱們給他背黑鍋?”

“憑甚麼?”

老李嘎嘣一下把大蔥咬的脆脆的,這幾年培育的大蔥,越發的厲害清甜,辣口的他不愛吃,這種甜絲絲回甘的,最是爽快。

“奉皇命下海的船,有幾條不在揚子縣掛靠?你這夯貨,擺明了就是要拿那些船老大做個道場,你偏以爲是要跟揚子縣的蒼頭黔首過不去?這底下百姓,才幾個錢幾斤米?揚子縣碼頭上的苦力,一天吃的肉未必比你少。”

“啥?!”

主薄一愣,作爲縣裡面的三把手,好歹也是正經坐堂的官老爺,這光景老大一解釋,頓時反應過來:“這是皇帝信不過那些狗?”

“除了閹奴,外面的狗,能算是自己的家犬嗎?夯貨。”

言罷,老李抖了抖手頭的文件,“既然魏總督攤派了事體讓我等去做,做就是了,恁多牢騷。揚子縣和別處不同,丁口本來就少,本縣來時,這裡農戶纔多少?縣衙外面的田,六七成是本縣帶人休整的,你就算去逼蒼頭嫁女,也未必能尋得幾個正經登記造冊的。反倒是碼頭運河上的,誰不在揚子縣落戶?”

“明府,你說留守京城的那幫人怎麼想的?這是學蒙兀人阿諛奉承,拍皇帝馬屁?”

“上有所好,懂?”

“可是明府,萬一船東、水手之類,久居海外,不能迴轉主持女郎婚姻,又當如何?”

“一年不回兩年也不回嗎?不回來就收走宅邸,另尋發賣。多出來的餘錢,再給妻子租個地界住就是了。”

“這……太狠了吧。”

“狠?這年月在海上討生活的,有一個算一個,能有不狠的?本縣既爲揚子縣老父母,教訓幾個逆子,算得了什麼?誰叫他們不生兒育女又不願意依法納稅的?”

“……”

“放心去做就是,怕個甚麼?你一個主薄,得罪了揚子縣的土鱉又怎樣?本縣疏通干係,三年五載調去江南,誰能耐你何?本縣和諸位同僚只要政績斐然,離任之後的民情怨念,幹我等屁事?那是以後揚子縣縣令主薄該操心的……”

“明府高見!”

主薄頓時豎起大拇指,一臉的頓悟。

心中又想起剛纔李縣令自稱揚子縣老父母,主薄更是覺得深不可測:往常有人奉承縣令是父母老大人,可見一縣之長於治下百姓,猶如父母。百姓如子女,縣令如父母,子女孝敬父母,很合理嘛。

留守京城的那幫拍馬屁狂人聽說江淮行省治下揚子縣成了試點,便不再去糾結這件事情,給皇帝發了個快遞,表表功,這件事情,暫時就到此爲止。

至於揚子縣那些出海撈錢的青壯臉上雖然笑嘻嘻,內心肯定媽賣批,這一點都不要緊,也不重要,反正還能翻天不成?

“日他孃的鱉蛋,這日孃的公文是拿來擦腚的不成?老子在外迎風搏浪,不但要抓緊日婆娘,還要多生多養,還要早點嫁女,不嫁就要多繳稅?這壞透的主張,難不成又是洛陽老爺的新把戲?日了天爺!狗日的——”

“噫,娘咧。這管天管地,還管老子生男生女。官府往常催着婚配,也沒見說要多繳稅,甚麼狗屁不通的玩意,俺家囡囡十五六歲不嫁人咋咧?老子願意養她到二十歲,三十歲,養到死!做這公文的,姨娘養的!”

“吔,還好俺不曾遷入揚子縣,要是不然,還不要入彀爲鱉啊。這都是甚麼懷中的琢磨,賣溝子的瓜慫……”

叫罵的糙漢多不勝數,原本出海一趟,回來多弄幾個婆娘,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情。可揚子縣陡然來了這麼一發,頓時渾身難受了。一個不注意,萬一婆娘懷了孩子,來年生個女子,十六年後自己得付出多大的一筆財富?

至於那些本來就有子女的,更是噁心的臉皮抽搐。

女子十六不嫁人要繳稅,男子二十不娶還是要繳稅,繳稅繳稅,繳你娘個稅。

多子多福,多子多稅……誰想出來的缺德點子,無數船上好漢恨不得衝到洛陽把留守京城的砸碎剁了喂狗。

不過這些底層糙漢瞭解到的公文,只是大概,真正細緻的,卻還在廣州交州這等嶺南邊陲之地。

只是新政試點,多在港口,也是稍稍讓有心人琢磨其中的味道。

再想起“以奴換奴”的傳說,以及東天竺北天竺諸邦的十幾年混戰,這幾年眼界得到極大擴張的唐朝土豪,紛紛揣測其中的好處到底有多少,才讓朝廷直接豁出去臉皮,連哄帶嚇的這般催促生產。

武漢沒有被用作試點,自然是有考量的,也沒誰敢在武漢瞎搞,實在是武漢是個大錢倉,不能隨便折騰,安安穩穩在某條土狗操持下穩定發育就好。

不過武漢人民羣衆吃茶的光景,便從《武漢晚報》上了解到不少消息,一時間也是民間熱鬧,政商激動。

“這李景仁的爹,有點意思啊。”

“夠狠,逼迫交州蠻修通真臘道,又將交州反叛洞蠻盡數運往儋州崖州爲礦奴。這不聲不響的廢物,居然也能有這等本事。”

“李道興被削爵之後,居然能絕地翻本,倒是讓人刮目相看。”

“李景仁的商號,原來還下過這等黑手?在真臘圈了地不說,還受真臘國主所邀,驅逐叛逆,剿滅山匪?”

“原來驃國莊園的人丁,是這麼來的?萬萬沒想到啊。”

幾年中發生的事情有點多,李道興和杜正倫如果沒有新式工具新式藥品新式產業結構,也只能空耗人生,守着一點點本錢看能不能臨死攢個棺材本。

然而現在卻是大不相同,交州、歡州、愛州的稻米產量連年翻番,水牛的存欄量已經超過了廣州,這使得李道興和杜正倫,僅僅以“糧倉”來看,起碼是比廣州要強的。同樣都是海運,交州米並不會比廣州米成本更高。

而除此之外,和廣州不同,交州、愛州、歡州的地位有些特殊,所以杜正倫和李道興,在“域外”可以幹一些中國絕對不可以乾的事情。至少是名面上不能夠乾的事情,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地方,自然也是可以做一做的。

雖說不至於佔個基業造反,更何況他們的基業也不是交州歡州之流,而是自己的家族存續,但就像李道興一心拼打的目的,只是爲了給繼子李景仁留一份家業,杜正倫同樣是爲了杜氏絞盡腦汁。

原本的士族風流,遠不如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利潤來得有用。

藉着朝廷大政的東風,不管是李道興還是杜正倫,開始非常強勢推動漢蠻通婚。

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二十九章 聊個天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八十一章 秋戰第七十一章 穩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六十八章 不可告人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四十三章 閨樂第五十一章 面目全非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八十四章 跟我學作詩第六章 兩事徐王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十九章 人才難得第九十四章 薛氏大炮第七十七章 牌桌會議第九十五章 雄風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九十五章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第三十章 祭告第六十四章 老王頭第三十九章 灰糖(第二更求票)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三十六章 衛公人情第二十七章 例外第四十三章 閨樂第五十三章 成長第九十四章 機不可失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十三章 豬肉燉粉條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五十二章 這不重要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六十三章 躺着中槍杜正倫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二十八章 爲了豬肉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十章 江夏王第三十章 隱疾(第一更)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九十五章 紅燒肉在燃燒第九十一章 罷了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四章 製圖狗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七十五章 風氣不同第五十六章 省錢第五十章 信號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第三十三章 耍心機第四章 腦洞第三十二章 如魚得水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八十八章 種糧大戶第三十四章 惡趣味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十八章 都有誠意(第四更)第二十七章 同行即仇人第十五章 閒聊第二十一章 先做文科生第二十三章 僞科學第二十二章 何來體面第六十四章 方向第八十一章 江陰之行第三十四章 躁動第九十三章 口感炸裂第七十二章 翅膀一扇第三十幾章 下注第七十二章 反應第二十五章 藏得深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七十四章 吃肉喝湯第九十七章 再上疏第六十七章 唱賣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十八章 喜歡第九章 抓不住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十五章 張德取字(第二更)第七十章 老兵的糾結第八十二章 此事無關金錢第十一章 血腥味第六十九章 做事第七十八章 糾結的老陰貨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四十章 安平獲利第九章 朝會第二十五章 無言第三十章 人才第八十九章 長治久安之法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