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不止於此

信度河兩岸的據點極多,究其原因,這年頭的信度河還不像老張非法穿越之前那麼廢。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尤其是中下游地區,還有大量的灌木林存在。即便是過度開發的上游地區,也有大量的支流有着密林存在。

低下的農業技術,加上戰爭帶來的流離失所,也就導致了信度河的衰敗。

當唐人踏入這一片流域,帶來了先進的農業技術之後,原本粗放型的原始農業,就被徹底摧毀。

而整個河流地區,農業並非是其利潤點,當然大型農莊並不缺少。

“原來佔據了‘金合歡’的,是二郎?”

“當時得了玄奘法師的見聞錄,便順流南下。找到了‘金合歡’,此地林木茂密,採木修建營寨,也就容易的多。只是沒有良港,不過兩岸地勢平坦,二郎言可修板軌,一路延伸至腹地……”

酒過三巡,撤了殘羹冷炙之後,桌面上鋪着一張西天竺的地圖。上面各家的據點,都是用不同的顏色標註出來。

鄒國公、琅琊公主掌控的據點,主要在中下游,大大小小的莊園、碼頭、市鎮,有一二十個,屬於第一梯隊的豪門。

同樣掌控一二十個據點的,還有潞國公侯君集,差不多就是一個西天竺“大國”的範圍。

諸如竇氏、李氏、柳氏、房氏、杜氏……雜七雜八加起來,就組成了信度河沿岸數百個據點的規模。

勢力互相交錯,在中國高層,有鬥爭也有合作,但總體來說,合作大於鬥爭。

西天竺的山谷地帶修建長城,這就是各家通力合作的典範。

每個據點出一百個“天竺奴”,那也是數萬人的規模。

而“天竺奴”的消耗,是動態平衡的,普通人根本察覺不到,至於說天竺土王土公,更是不可能明白其中的變化。

畢竟說到底,整個天竺內部,土公和土王之間,語言文字上都不能溝通。伴隨着“佉盧文”的地位消亡,誰掌握漢語,誰纔有跟大唐帝國來客交流的資本。

帶路……也不是那麼好帶的。

“這‘金合歡’因何得名?”

李震好奇地問道。

整個“天竺地”的瓜分盛宴,李勣一家都不敢太深入,只要就是撿一點金銀收成。真要說大張旗鼓搞番邦投資,有李淳風在側,他們不敢動。

除了李勣,李靖全家也是這個鳥樣。

不過比李靖全家好的是,李勣至少跟張公謹關係鐵,兒孫輩下手,要容易得多。

“信度河兩岸有合歡樹,不過所開之合歡花,不類中國粉白,乃是金黃之色。故而因此得名。”

張德給李震解釋了一下,然後在地圖的信度河三角洲地區畫了個圈,“這裡原本有一小邦,國內密佈金合歡樹,前幾年爲人所滅。絕其祭祀之後,便更迭其名,以‘金合歡’爲標誌,一眼便知了。”

至於說誰滅了那個小邦,誰絕了小邦的祭祀……不值一哂。

“若信度河兩岸修建堤壩,兩千石船能不能深入腹地?”

“自是可以的。”

整個信度河的通航能力其實不差,相較驃國境內的河流呈階梯狀,時不時來個斷崖,信度河這年頭簡直就是天然運河。

雖然上游曲折流速大,但也要看跟什麼時候比。跟老張非法穿越之前比,那就不是強了一點半點。

“居然能進兩千石?”

“現在就有兩千石大船進出。”

哪怕聽了很多次,老張還是覺得怪怪的,因爲所謂的兩千石大船,其實也就一百噸光景。

這鳥蛋玩意兒……非法穿越之前,那就是個“艇”。

實際上武漢還有一種新型船,是水泥做的,但因爲動力源不能解決,就當做教學用。總之也讓學生們知道,造船這個事情吧,眼光長遠一點總歸沒錯。

“地是好地,就是丁口稀少。”

“一個農莊,不是可以養活一兩萬人嗎?”

“那也得先有農莊,還得開闢農田。遷徙蕃地數十萬丁口,能夠分到西天竺的總數,終究是有限的。”

經營的大目標,還是把北天竺吃下來。

這是個高層精英的長遠計劃,準備兩代人,三十年左右,不間斷遷民。至於說會耗死多少“天竺奴”,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

講白了,核心問題還是人口不足,而且長期來看,這是個百年難題。

這個難題之下,張大素能夠搞來兩萬黑閹奴,絕對是大賺特賺。偏偏問題出現了極大的偏差,搞得現在不尷不尬的。

有心放手吧,轉口貿易利潤真心高,還能直接在波斯灣南岸抽稅。雖然名義上來說,其實是“朝貢”,不過也不是朝貢給張大素,而是張大素代爲轉貢給唐朝。

不過這個地區的軍閥和部落酋長,都是當作繳稅。整個波斯灣南岸的角落裡,聚集了大量的實物稅,比如牛羊駱駝之類的大牲口。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黑奴、白奴,甚至價錢更高的下埃及“公主”也有。不過一般“公主”都是運送到對岸,然後轉賣到木鹿。

整個地區,敢日公主的大佬,也就只有長孫衝。

之前還有個程處弼,現在是長孫大表哥獨孤求敗……別人不敢日公主是怕殺頭。大表哥表示日公主是政治事業,是正義的,是高尚的,是無可挑剔的!

“若論基業,內外結合總歸是好的。東海盯着的人太多,這‘天竺地’,是個好去處。”

“就是夏日炎炎,怕是受不得。”

“再有疫病不類中國,體虛之輩,容易受挫。”

“都是屁話,真要是開闢出來,一條鐵路即可。”

張大象挺着個大肚腩,手指點了點,“漢安線老夫看過,武漢前往安陸都能修鐵路,這信度河沿岸,老夫就不信修不得!”

“上游不得通航,那就從中游修路,修到勃律山口之南,貫通北天竺即可。”

“哪有那般簡單,信度河上游全是山谷,修個屁。”

“老夫說的是恁般遠的地界麼?再往下一段,總有地勢平坦的,能省一段便是一段。剩下的,水裡泡着,怕個甚麼。”

漕運、軌道、海運、駝隊多種運輸方式相結合,這是這幾年做長距離貿易巨頭的共識。

典型就是“滄州幫”,以薛大鼎、王孝通爲首的“官學一體”,就是通過計算,來敲定了一系列的運輸經驗。

目前環渤海的成熟物流體系,就是薛大鼎和王孝通兩個利益集團的成果。

背後靠山,主力是李皇帝,輔助則是張德。

這一系列操作,催生了“遼陽”這個特殊城市之餘,也直接摧毀了遼陽地區大量舊有草原部落的社會生態。

表現形式麼……奚王被琅琊公主斬殺,舉族被貶爲奴隸不說,還連帶着契丹十部的崩解。

長期“抽丁”這個政策得到貫徹,就來源於這個時期摸索出來的經驗。

只是到了“天竺地”,抽丁毫無意義,因爲“天竺地”的人口遠比河北要多得多。

這種時候,心情是矛盾的,怎麼消耗掉多出來的人口,也是一個難題。講白了,也不能說是消耗,而是降低“天竺地”雜七雜八種族的比例。

西天竺長城這個大工程,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而現在,權貴們的胃口,顯然不止於此。

第七章 種樹第三十一章 煩得很第五十三章 苟富貴第二章 王孝通第三十五章 春耕第五章 抓老鼠的第五十一章 下水第二十六章 君子六藝第九十七章 我管他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進尺第四十八章 此間節操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八章 接風第五十章 吃他用他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十五章 大建是大計第三十四章 仗劍第八十二章 斛薛少年曆險記(求票)第二十四章 氣死第三十三章 另請高明第五十一章 洛陽來人(第二個更)第七十七章 無窮無盡第九十八章 不能理解第六章 喲第六十二章 鐵路第五十幾章 惡劣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六十五章 致用第十六章 南國雪第五章 遺留第七十九章 老國公尋歡又作樂第七十七章 未現之書第四十八章 要有誠意(推薦票)第三十章 僞劣工科狗第五十八章 行路難第七十五章 “滅國”第十一章 絕不裝逼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二十三章 奇特畫風第四十一章 孰爲南都第六十一章 薅羊毛(薅點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很科學第三十九章 終始第五十章 定局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八十九章 給人撐腰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七十八章 大丈夫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八十九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三十八章 最後一斷第八十五章 虎豹豺狼第六十四章 自有變化第九十章 幽州之事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五十九章 當年心情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五十四章 一個答案第五十三章 送財童子2.0第六十九章 心累第三十五章 狼羊論第五十幾章 雜牌第四十七章 形式相同第九十一章 寧波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第六十二章 真的很忙第十八章 夕陽餘暉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三十三章 十萬火急第四十四章 放鬆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第七十二章 蕭二公子第八章 人地論第二十六章 觀念第八十二章 銳意進取之氣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九十五章 放屁馬第七章 賽尉遲呀小張飛第八十七章 兩難境地第四章 腦洞第十章 殘酷的機會第三十四章 要優雅第七十九章 見縫插針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九十章 粗人第十二章 商議第三十七章 豔刀第八十三章 小本經營第三章 躁動第三十章 功德取捨第九十章 演技第四十三章 喜事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八十二章 令行第九章 皇后讓利第十九章 課業第八十九章 擴產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