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

封神不比封聖,後者需要的條件無比苛刻,需要數代乃是數十代統治者的認可。看到統治階級在建構制度時候,需要指導思想和統治手段,就會封聖。

皇權需要“禮”來鞏固,這樣篡位者就要承擔逾禮的社會風險,簡單來說就是合法性很難獲得同一階層的擁護。

李世民之所以磕磕絆絆,還是度過了改元前幾年的痛苦期。一是他沒有事實篡位,畢竟他殺的是儲君和親王;二是不管“傳位”真假,李淵還活着;三是他給予了地主士紳階層政治權力,讓他們嚐到了甜頭。

所以不管曾經的敵人有多少餘孽殘黨,都掀不起浪花。

但既然將政治權力讓渡出去,就必然會引起爭鬥。衆犬爭食,總有死傷。北地士族代表溫彥博,他需要操持對外活動,那麼就有自己的主張。

旗號很簡單“仁”。

懷柔政策總體來說就是和平路線,對有恆產的士族而言,有極大的吸引力。泥腿子只有在自己的地盤上老老實實耕地,才能延續他們龐大的家族。

所以,當有人反對溫彥博,就是反對懷柔,就是好戰,就是反對“仁”,簡而言之就是不仁。

從中樞到地方,這是一脈相承的,話語權掌握在他們手中。能滔滔不絕舉一反三者,又無一不是五門七望類似大族出身的子弟。

因此,長孫無垢是出於拉攏張德的心態,讓李董厚待張德身邊親人。李世民有更深的考量。追封麥鐵杖,對穩定巴蜀、荊襄、江東,很有千金買馬骨的意思。

畢竟,麥鐵杖當年給陳朝皇帝撐過傘。陳滅亡後,楊素平叛,他更是有名的先登。一刀斬三十,楊素麾下。也僅鐵杖一人。

然而麥鐵杖在隋朝的官方地位,不算什麼,真正讓人動容的,是他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知忠義。戰死遼東之後,一向薄情的楊廣還把他的屍體贖了回來。麥鐵杖出殯擡棺的人中,就有宇文士及的爹宇文述。

可笑的是,他哥後來就把楊廣弄死在江都。而麥鐵杖的長子麥孟才爲楊廣報仇失敗。隨他父親而去。

所以,不管是麥鐵杖跡前還是跡後,江南從士林到走卒,對其評價奇高。

若是劍南道的好漢,過韶州,都要拜一拜麥氏堂口。而長江上討生活的遊俠,則是要在荊襄拜一拜鐵杖廟。

只是這鐵杖廟。卻是沒個說法的,甚至還有點綠林性質,以至於地方官府,並不認可。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是民不舉官不究。

張德打的主意,就是這個。既然溫彥博不讓追封,而且也有這樣的實力來阻止皇帝運作,那麼老張就只能迂迴了。

就算不能混到關羽的地位,起碼對於凝聚江南各地人心,很有幫助。

張德是出於私心纔想要這麼做的。只是想爲坦叔做點事。麥鐵杖不論前世今生。都離他太遠。

只可惜張公謹沒有這樣的實力班底來推這件事情,定襄都督府都督的位置,遠遠不夠。

溫彥博從朝廷到地方,關內道至河北道。明裡暗裡的同盟多不勝數。包括房喬那醋罈子夫人孃家,如果不出意外。也是溫彥博的同盟。

誰掌握政治正確大棒,誰說話!

張禮壽和張禮海帶着以前的同袍去北里耍了一圈回來,張德和房玄齡還在商議,偶爾有房喬高聲呼喝,顯得有些激動。

直至丑時,張德才躬身對房玄齡道:“房公,拜託了。”

“此事,不可操切,切記!”

“是,德牢記在心。”

言罷,張德朝房遺直抱拳道:“兄長,告辭。”

“操之賢弟慢走。”

“留步。”

在門房上打盹的張禮壽和張禮海打起精神,都是牽着馬兒跟着走。

張德一邊走一邊琢磨,此事若是操作的好,李世民肯定會滿意的。麥鐵杖雖然不如關羽甚多,但“忠義”兩個字,對皇帝有極大的殺傷力。作爲千古一帝,李世民不會看不到這一點。

問題就在於,李董作爲皇帝是不能自上而下去推動的。必須是“民意洶洶”,然後朝廷有人上奏,再是“朕順應民意”。

流程,就是這樣走的。

但玩多大,怎麼玩,夠不夠讓溫彥博閉嘴,還需要商議。

七夕休沐一日,還在休養的長孫無垢聽說追封麥鐵杖一事居然沒有在外朝通過,李董來看她的時候,便問道:“此乃小事,如何至此?”

“以楊廣警示朕也。”

長孫皇后無比聰慧,立刻明白過來,秀眉微蹙:“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衆臣不知耶?”

“非不知也,實不願爾。”

李董目光冷冽,心中卻是冷笑,遼東是必須要取的,高句麗也必須滅亡,否則,河北何安?

功高蓋世四個字,不是筆頭寫出來的,而是槍頭打出來的。

朝中還是有人對科舉多有微詞,但因爲追封麥鐵杖一事,卻讓李世民更加堅定完善科舉制度,同時準備進一步拔擢南方士族,來平衡五門七望。

“可惜可惜,本來此事,可讓張操之欠二郎一個人情。”長孫無垢輕輕搖頭,又生一計,“追封之事,既然困難重重,不如仿秦昭王蜀郡太守故事,有類二王廟又何妨?”

李董眼睛一亮,李冰父子治水,蜀地更有敬其爲江神的。追封一事既然不好做,那麼另闢蹊徑,倒也不錯。

而且李董想起文宣王廟一事,竟然喃喃道:“既有文廟,然武廟耶?”

想到這裡,李董笑了,然後站起來身來,負手而立,來回踱步琢磨起來。文廟讓士族們非常滿意,更加的支持他了。若是有武廟,已經徹底失勢的關隴軍頭,也會多少得到安慰。而支持他的軍方名宿,則是會更加支持他。

比起文臣,武將中出身庶族的更多一些。

“唔……”

李董腦海中有了個大致的輪廓,然後對長孫無垢道:“觀音婢真乃吾之女子房也。”

“二郎可是有了計較?”

“我還要想想。”

然後李董突然道:“擺駕魏國公府。”

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七十八章 起用第三十章 食肉動物第七十六章 目瞪狗呆第七十一章 深深的佩服第三十六章 程家往事第七十五章 感覺身體被掏空第九十二章 令公行第七十七章 荒誕第十七章 又到河北第五十章 工程意義第五十七章 長安來的信(第二更)第五十九章 凜冬將至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五十八章 烈火烹油第二十章 不能比第二十四章 探險家第五十五章 長者賜第六十章 風流瀟灑第四十六章 娶對老婆第十三章 好奇公主第三十四章 惡趣味第二十八章 運作第六十四章 稱讚第十六章 大禮第八十六章 橫行霸道第二十四章 定胡碑(第二更)第三十三章 問題來了第九十三章 秋收借糧第八十六章 進京三件事第三十八章 最後指望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十四章 筵席第七十九章 老國公尋歡又作樂第三十八章 肥皂掉了第六十七章 唱賣第十章 撒手鐗第六十七章 怎麼看第十五章 功業第一章 氣象萬千第二章 心理變態第六十五章 春天(春天的票!)第二十七章 資本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九十九章 做成一門生意第十章 衆犬第八十五章 有教無類第五十一章 皇恩浩蕩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三十一章 賺頭第六十章 風流瀟灑第十六章 裝完逼不跑第八十五章 繼續飲鴆止渴第四章 俺脫第二十六章 好姐妹第十章 物流業第四十六章 事涉禪宗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二十章 伊予銅山第八十四章 江湖險惡第三章 體諒人的張大郎第三十七章 太子來了(二更求票)第四十五章 老漢第十八章 取名秦懷道第八十九章 扒第三十六章 是熟人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七十章 秉持第一章 好大的胃口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二十章 玩火第六十五章 不爭一時第八十章 借風第七十五章 找不到破綻第五十一章 初具規模的市場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二十五章 西京第五章 遺留第四十五章 不謀而合第七十七章 荒誕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一章 一個聲音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六十章 指路第四十一章 不在第八章 刨食之輩第七十章 德政(有三江票沒?)第八十五章 田好牛累第六十五章 誘之以利第八十七章 劫營第五十四章 傷別離是不可能的(第二更)第十章 肥雞第三十四章 有價無市香辛料第三十六章 高句麗君臣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十三章 孃舅親第七十三章 有個交情第十七章 重複讓人麻木第八章 南海宣慰使第六十二章 驚人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