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春耕

發春的貓好治,發春的女人那就厲害了……

本以爲回府能好好地“休養生息”,萬萬沒想到又一次差點被榨乾。和武漢狗窩的女郎相比,家住長江東的李芷兒簡直是可愛到了極點。

無奈之下,請了三天的假,假期一過,張德又開始了連軸轉。除了各處工坊的視察之外,發春的長江這時候因爲支流水量暴漲,也會出現“汛期”。

蒲圻到武昌的長江大堤又一次經受住了考研,山上的塘壩也大多蓄水成功,今年在灌溉上,是不成問題。

港口碼頭現在分門別類管理也越來越科學,糧食轉運碼頭和倉庫,徹底和工業品區分開來。專門的商品糧運輸船隊,一年四季都在揚子江上跑。其中又細分了一些諸如專做黃豆、綠豆、赤豆、胡豆的。

尤其是胡豆,因爲這幾年揚子江江心逐漸都冒出來不少沙洲,這種土地種稻麥收成都有限。反而豆類頗爲高產,典型就是胡逗洲,蠶豆產量伴隨着沙洲的擴大,產量歷年增加,如今已經是全國最大的胡豆生產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專營胡豆的交易市場。

武漢的商品糧船,如果不在宣州揚州停靠,大多就是一口氣跑到胡逗洲。

在這裡,會有大量的糧船集結。繳納費用登記報備之後,有的船就要北上,因爲其中不少糧食是供應給遼東的,胡豆價錢便宜,出粉率低一些也不打緊,但能剩下不少麥粉,對遼東的煤鋼工人來說,這也算是個福利。

畢竟,豆粉雖然粗糙一些,但是便宜。倘若沒有豆粉,煤鋼工業體也不會提供多大量的麪粉,更不要說糜子、稻米,吃糠咽菜纔是主流。

除了供應東北,朝鮮道和扶桑地也是重要的商品糧航線。其中的緣由,跟遼東情況差不多,唐朝不可能給底層受統治的“蠻夷”精細糧食。最極端的情況,有個牛進達麾下的火頭,發現豆粉混了木屑,那些倭奴居然也能吃下去,有一段後勤比較緊張的時間,大量倭奴壯丁,吃的就是混合木屑、粗豆粉、豆子、鹹菜的糊糊。

шшш ☢ttκá n ☢C 〇

那破爛玩意兒裡面還混合了大量魚皮以及動物內臟,牛進達自從出道以來,也就是隋末最艱苦的時候,吃過和這個差不多一樣稀爛的“狗屎”玩意兒。

可倭奴吃的還很嗨,這讓牛進達歎爲觀止。

而提高了胡豆輸入量之後,牛進達居然就被倭奴當作“上國神使”,這讓牛進達都出現了幻覺,這他孃的倭奴以前在倭地貴種底下,吃的到底是什麼狗屁玩意兒,才至於多吃了兩把能放連環屁的黃豆,就對他感恩戴德?

番邦的“蒼頭黔首”生存殘酷,牛進達是知道的,當年幹突厥的時候,那些個牧奴在突厥豪帥手中,跟畜生沒有區別。豪帥若是興起,隨便殺個牧奴取新鮮的人頭骨做酒杯,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後來突利歸附唐朝,上層有些突厥貴族哭爹喊娘,底層偷偷摸摸往河北道流竄,哪怕給唐朝的土鱉莊稼漢做長工也願意,不是沒有道理的。

唐朝的蒼頭黔首日子是慘,但番邦的“蒼頭黔首”,那是慘絕人寰……

不過牛進達也不敢真的去探究倭奴們的承受底線,社會學上的成就,他一個都不想達成。

好不容易做一回總管,他不想又把到手的功勞做成罪過。

連續兩年的豆類採購量,一單最少都是三十萬石,總量相當的恐怖。但朝廷大政放在那裡,由得他去做,也是朝廷上下的公議。

畢竟,挖金採銀用人極多,糧食光靠扶桑地的那點產量,只能說相當勉強。要不是活動在海上的捕鯨船數量大大增加,食物壓力將會前所未有的大。

除了支持遼東、朝鮮道、扶桑地,揚子江兩岸的“雜糧”,還要支持南海、蒼龍道。

江漢觀察使府統計的過手雜糧,貞觀十九年開始,每年都要超過一千兩百萬石。武漢能夠直接控制和影響的雜糧產出田地,總數量超過了六百萬畝。

◆ttκan ◆℃ O 農業上的科學管理,即便沒有化肥農藥,其效果也不可謂不明顯。大量原本無法利用的土地,隨着水利設施的延伸或者興建,這些土地從生地到熟地,短短數年就有數量可觀的糧食產出。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也就是有些山區很難減少農業人口。這使得不少“莊園主”選擇種茶種桑來配合,茶農和桑農往往一人多勞,等於是額外地還要被壓榨一回。

只是從結果來看還是不錯的,相較傳統模式,山區的農業人口需要,還是大大地下降。

因爲水利設施比較完善,武漢地區的糧食產出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卻是最穩的。

連續視察了幾個農業片區之後,也算是摸了底,今年苜蓿、草頭都不錯,基本能保證武漢本地馬繼續擴大種羣,還能增加不少牛羊數量。

“今年大牲口數量增加,飼料能不能保證?”

“貞觀十八年的那種精料不行,但新制飼料還是不錯的。”

“噢?這是爲何?”

張德有些好奇,在貞觀年間生產飼料,需要的條件更加苛刻。畢竟,飼料生產是個高投入,但它並不能保證高回報。

多少斤飼料才能轉化成一斤牛羊豬肉,以前是沒有這個概念的,男耕女織散養散種,不需要有這種概念。

但是伴隨着農業技術的提升,能夠更多地養活工商業人口,這就不得不考慮。

畢竟,這也是一種“定量”分析。

“增加了大量的螺螄,原本入夏都是河裡捕撈,江夏這裡,一組一天也就是兩千斤光景。現在都是養殖,前年是一年收兩茬,一茬一畝約莫兩千斤光景。去年就是三茬,一茬一畝能有兩千五百斤。”

“噢?怪不得。此事本府之前只是聽說你們要搞,沒想到已經搞成了。”

“也是借鑑河套故事,再者,本地茭白、茨菇、蓮藕都是一起的,深水出藕、蓮子還有魚蝦蟹。淺水淺塘,多出茭白、茨菇。之前又改進了粉碎機,螺肉沖洗之後,螺殼沉澱多給了窯場。”

“倒是一舉多得。”

張德對此相當的滿意,肉類供應也是相當要緊的。武漢要支撐兩百萬人口,光靠米麪糧油,無異於癡心妄想。但是有了肉類供應,生存保障的條件就有了,還能保證工坊工人不至於缺少肉類蛋白的攝入而早早嗝屁。

最重要的是,現在蠱惑着“多子多福”,地方補貼如果是實物,牲口、絹布還有現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三十五章 角度刁鑽第七十九章 經驗第十三章 利弊取捨第二十九章 興師問罪第四十六章 胡人出身第三十章 拉一把吧第六十二章 不請自來(請票上身)第二十二章 非分之想第三章 時代在進步第三十三章 煩悶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二十一章 俯臥撐第五十四章 認知之外第二十一章 淡定第二十四章 一切爲了員工第八十六章 拘留所第九十章 眼界第二十九章 捷報第六十五章 水平第六十章 杜天王的直覺第十九章 數學第五章 有所預見第六十八章 開闊的思維(二更)第六十六章 深坑第七章 靠山第五十一章 奇觀背後第六十一章 走對了路第四十八章 精進第八十九章 上面有人(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再來一罐第五十幾章 不是我軍無能第七十一章 洛陽漸變第四十四章 李二十郎第九十八章 當世名臣第十九章 投石問路第二十三章 深藏功與名(第一更)第九十章 演技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九十三章 光明正大第八十九章 六旬老漢功夫好第七章 親姊妹第七十二章 水墨畫第十八章 陸師兄求助第十四章 有條不紊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二十五章 一生平安第四十二章 缺人第十九章 課業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二十六章 汝北小竈第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三十九章 愛把柄的人第十七章 半日閒第六十七章 都差不多第四十三章 氣度第十五章 碰瓷第三十一章 勇氣第九十四章 小操作第七十四章 常態第四十三章 求穩第五十九章 閒雲野鶴第四章 傳奇第四十六章 運數所至第八十三章 老馬識途第八十一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九十四章 抵達第二十七章 好機會第八十三章 涼州好第七十六章 人不可貌相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八十九章 遷徙(年初三第二更!)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六十二章 心情跌宕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六十六章 熟爛第八十六章 遠勝兩漢第九十八章 講究第二章 讀書識字第八十五章 認清現實第七十四章 認清現實第五十六章 螞蟻們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一章 破壁第九十五章 已非當年少女第三章 機靈鬼第四十七章 決心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七十二章 留沔州第六十七章 貨幣變化第五十九章 要求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四十三章 放大的誤會第三十二章 順勢第九章 鬥智鬥勇第四十一章 夜殺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第二十六章 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