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另闢蹊徑

針對文藝類人才的定向培養,張德還是專門開了個會,府內直屬官僚基本上都參加了會議,規模很大,各部門還有自己的分會場。

一個基本的共識是普遍建立的,那就是“吹拉彈唱”不僅能爽,還能創造就業、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地方社會氣氛……

數據反饋就靠統計,有的工坊沒有“吹拉彈唱”甚至連說書匠都沒有,有的工坊則是各種俚曲小調,後者就是要生產熱情比前者高。

反應在同一個行業的同一個分支的同一個產品產量來看,後者的產量要比前者高五到十個點。

雖然並不知道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原因,且沒有排除其它變量,但因爲符合人性需求和社會邏輯,武漢本地的官僚們,還是達成了這個共識。文藝作品對生產活動有促進作用,儘管不明白原理是什麼,但它“客觀”存在。

當然毫無疑問的,這個“客觀”是主觀判斷,僅僅是基於人性需求。

“優伶貧賤,這是市井之間都有的念想。當街賣酒,甩開腮幫子願意吆喝的人,還是少數嘛。隔壁佛門說是甚麼衆生平等,當然有的人肯定要更平等。優伶之流,不管市井還是朝堂,就是個娛人娛己的用場。這是不必遮遮掩掩的。”

第二產業的興盛,自然而然會帶動第三產業,其中就包括了文化文藝作品。老張開會的時候,並沒有拔高優伶的社會地位。這不是他一個人的主觀意願可以做到的,就算現在李董提前搞個“梨園”出來,也沒什麼卵用,過個一千年,還是賤人。

想要定向培養,只能是結合實際,另闢蹊徑。

“朝廷不可能鼓勵良家子操持賤業,便是行商,也沒見哪個名門望族堂而皇之出來買賣的。士農工商,四民末等尚且不好過,何況倡優?”

看着底下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張德繼續說道,“那麼,我們武漢既然發現了這其中的好處,要不要鼓勵百姓人家把自己的子女貢獻出來,去學‘吹拉彈唱’呢?”

衆人都是認真地聽着,聽到這裡,都是擡起頭來,看着張德。

調門定在哪裡,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老張要是打算在府內這樣推行,也不是說不行,肯定會有成果。

但他沒打算這樣幹。

“那我個人的意見,武漢也不鼓勵,但也不禁絕。府內既然籌備了‘雲韶局’,也不能‘禍害鄉里’,將來要是事不可爲,那些個投身這行當的武漢鄉黨,就要恨死我們。”

府內一衆官僚,都是連連點頭。從實際出發,就是這麼個人性。誰也不能保證武漢就會一如既往下去,萬一那天武漢系官商盡數死絕,這些投身“藝術創作”的,又有哪個能倖免?

再一個,倘若張德不能扭轉針對“優伶”的普遍價值認識,最終也不過是“老大嫁作商人婦”,悲劇是毫無疑問的。

“使君,今明兩年,此間行當操持業務人員,缺口甚大。‘雲韶局’用人,從何處遴選?朝廷教坊那點人,是遠遠不夠的。”

有人直指問題的核心,說到底還是人員問題。

“問得好。”

張德點點頭,“大部分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優伶’業務,也是用人問題。既然武漢人不好用不能用,朝廷教坊不夠用,那就只能另尋出路。本地人不用,就用外地人。可是,外地的‘優伶’,就不是貧賤之輩了?想來是不能。”

一衆官僚若有所思,不少人已經琢磨到了張德的打算。

“用不了的,那就不用了。我們就找用得上的嘛。當街賣酒的胡姬恁多,可見胡人是不介意的,那我們就多買一些胡姬來用。年齡大的就不要了,專門買一些年紀小的。好在武漢在西域也是有門路的,想買多少就買多少。”

然而還是有人覺得有點麻煩:“可是使君,西域遙遠,正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一路往返,幾個月就去了。到時候‘雲韶局’還是打不開場面,豈不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與會的“雲韶局”新任女老大武二娘子聽了想打人,臉若寒霜,讓說話的老哥臉皮一抖,趕緊低頭,深怕被武二娘子記住長相。

“用人哪有緊着一個地方用的。遠的沒有,可以近的嘛。‘湖南’地多有洞寨,都說苗女多情,多情就是多才,我們武漢只要有誠意,請她們過來,又有什麼要緊的?”

只是又有人提出了不妥的地方:“使君,苗疆傳說,多涉蟲蠱巫卜,百姓要麼懼要麼恨,怕是知曉是苗女彈唱,便離得遠遠的,生怕被攝魂下蠱。”

思維定式就是這樣的,別說貞觀朝,就是千幾百年後,“來信砍”“偷井蓋”“射中野豬上二本”“上學全靠騎馬”……地方的羣體印象,不拘好壞詼諧,就是個標籤,想要改善,只靠社會市場來自我調節,一般都要幾年十幾年的時間磨礪。

只是對老張來說,他又不可能讓社會自我調解,他自己就掌握着宣傳工具。

“無妨,府內各家報紙,不拘府內直屬報紙,還是各街坊、工坊自辦小報,接下來就要統一宣傳,吹捧苗女多才多藝,苗寨百姓能歌善舞。”

這也行?!

“除了苗疆,甚麼東海、遼東、漠北,都要如此宣傳,能歌善舞多才多藝。”

你宣傳有文化有知識,百姓一聽就知道是扯淡,肯定當放屁完全不信。但你捧一句能歌善舞,百姓說不定就信了。百姓纔不管那些個舞蹈是跟鳳凰學的還是跟山雞學的,也不會管這舞蹈是求偶求交配還是恐嚇威脅,搖起來,搖就完事兒了。

中原先民在貞觀朝往前數個兩千三千年,大概也是這麼個節奏,搖就對了。現在不搖,不是喪失了“能歌善舞”的能力,而是文明成熟之後,什麼人幹什麼事,它不僅僅是有龜腚,還因爲有社會分工。

有了社會分工,在還沒有“革命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只有分工不同”如此概念的時代,妥妥的階級分化。

只是恰好主要業務負責“能歌善舞”的階級,是底層罷了。

暖男太子可以跳胡旋舞搖的很嗨,但他的主要職業是帝國接班人,而不是廣場舞潮流引領者。

其中區別,猶如雲泥。

“如此,倒也是一舉多得。”

針對張德提出來的方法,官僚們當即就討論了起來。

“從各洞寨抽調女子,也是理由充分,加上聽着好聽,對各洞寨及海外番邦而言,也算是‘晉升之路’。”

“不必全然都是女子,男子也是可以的。武漢常駐人口有多少,兩百萬在即,當世第一都會,這其中有多少需要多少缺口,自不必贅言。抽調各洞寨人口,於‘湖南’地而言,也是大有裨益。”

“使君言之有理,於彼輩,說些好話就是,‘能歌善舞’好啊。倘若換成‘飽讀詩書’,這便是大大的不好。”

“本月開始宣傳,操持得當,有個一月半月,市井追捧‘能歌善舞’之輩,必不會少。”

“還要禁絕流竄巫蠱之說。”

一番討論下來,宣傳基調是定下了,至於能給“雲韶局”逮多少魚,就看接下來的宣傳能有多少效果。

票。

第二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第七十六章 自重第五十幾章 叫爸爸第四十四章 沒見過第二十八章 又粗又硬第六十一章 回憶狗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一章 站街女第十四章 那些年我們不想追的女孩第十六章 這勾當第九十五章 摩訶耶那提婆奴手札第八十五章 見君王第十五章 影響力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四十九章 沔州景象第二十六章 串聯(第二更)第九十六章 內海第七十三章 看第三十七章 憂慮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六十五章 內心震撼第五十幾章 精銳第七十三章 時機第三章 緩衝第三十五章 賽事第八章 瓜分無份第九十四章 過時第六十六章 新來的第九十七章 粗鄙老漢第七十五章 豺狼當道第九十六章 順風船第八章 人地論第六十六章 進步第二章 名動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九十八章 不夜城第七十七章 貞觀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五十五章 寬慰第七十六章 質變第八十六章 一驚一乍第五十六章 爲了煎餅果子(第一更)第五十三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七十一章 地位第四十七章 翁婿會第十五章 以李爲禮第二十八章 簡在帝心第四十九章 思考第四十六章 都不正經第七十九章 徐德升官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八十六章 鐵面方能無私第七十七章 利好第六十六章 拿來教學(第三更)第六章 心態第八十一章 牛郎第五十九章 沉渣泛起第三十八章 幫人搞事第三十五章 柴二的陰影第六十九章 抵京第二十八章 被摩擦的人生經驗第十二章 噁心人第三章 閃了腰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四十四章 這他孃的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九十六章 胃口有多大第二十章 摩擦人生第十二章 春天要騎馬(一更)第五十四章 吃雞第六十二章 一坊之地第三十章 表哥很忙第四十四章 義務教育第三十七章 子又曰第五十四章 文風頗盛務本坊(三更)第二十三章 都是扯虎皮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七十九章 又到取名時第二十八章 和想象的不一樣第二十三章 西遊記第五章 忠孝後輩第三十三章 還是算計第九十三章 神采第四十七章 現實需要第七十六章 值多少錢第九十六章 隨口一說第三十章 謀生第五十五章 不一般第七十二章 操心第九十一章 太年輕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三十二章 蠢貨第四十五章 九鼎第十章 肥雞第十五章 老陰貨第三十四章 日常驚喜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六章 心態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