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

貞觀十四年過的很快,恍惚間便到了五六月間。

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情,侯君集帶着大軍踏上了遠征高昌之路,勝敗尚未可知。

皇帝李世民臨幸了延康坊魏王府,對魏王李泰編撰《括地誌》的進展大加讚賞,多有賞賜。

世子李欣更是備受寵愛,據說皇帝有意給其郡王頭銜,但被李泰婉拒了。然而此舉傳出消息,仍舊更讓人大爲驚訝。

很多人不由自主想到了當年皇帝還是秦王時,其子李承乾和李恪分別爵封中山郡王和長沙郡王。(李泰當時由李淵做主過繼給李世民五弟李智雲,得封衛王)

當年秦王時因爲赫赫戰功,諸子才能早早封王,如今魏王李泰做了什麼?《括地誌》尚未完稿,算不上於國有大功,就算是完稿,也不過一本書冊而已,自己受些賞賜也就罷了,憑什麼恩蔭兒子呢?

如果要皇孫幼年封王,太子之子倒是有這個資格,但如今東宮的皇孫李象壓根沒有封王,反倒是魏王府先傳說此等消息。

皇帝陛下糊塗了嗎?

但凡在太極殿上李世民,誰人敢說英武睿智的皇帝陛下犯糊塗?

既然不糊塗,那麼皇帝陛下爲什要這麼做呢?難道只簡簡單單是因爲寵愛?恐怕不是這簡單吧!

有鑑於長安城裡瘋傳的各種消息,很多人似乎都心領神會了皇帝陛下此舉的意圖。儘管只是提了提,並未落實,但仍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皇帝有意冊封李欣,李泰理所當然需要謙虛推辭。問題的關鍵在於,李泰謙虛推辭之後,李世民沒有再堅持,順水推舟便答允了。

皇帝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似乎有些耐人尋味。

但很多人被下一則消息迷惑了,也就將此事拋諸腦後了。因爲李世民當衆宣佈。免除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百姓的徭役和賦稅,並給年六十以上的長者賞賜。

皇恩浩蕩啊,延康坊的百姓簡直是感恩涕零,雖然只是一年的賦稅徭役。但皇帝親口賞賜,算是莫大的榮耀。尤其是那些得到賞賜的長者,老淚縱橫,簡直有種光耀門楣的感覺。

不過他們,以及長安城裡的官員們都知道。皇帝不會莫名其妙給延康坊百姓賞賜,還不是因爲魏王府在這裡。

所以與其說賞賜是給延康坊百姓的,還不如說是給魏王殿下的。

然後衆人便有了一種感覺,魏王府旁邊的尋常百姓都能得到如此厚重的賞賜,那魏王府的屬官呢?

等編撰完《括地誌》,魏王府那些文人騷客肯定會得到重用,前程似錦。所以啊,現在歸於魏王府門下,將來……

動了這樣的心思,魏王府頓時又一輪賓客絡繹不絕的風潮。聲勢更加浩大。

至於東宮,似乎門可羅雀的情況越發嚴重。

不過太子李承乾似乎一點都不着急,表現的相當淡定,東宮依舊平穩如初,但在外人眼裡不禁顯得有些落寞。

魏王取代太子的傳言越發甚囂塵上,長安城裡也越發“熱鬧”了。

……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比較轟動的事情便是宰相房玄齡請辭一事。

某日的朝會上,左僕射房玄齡突然向皇帝李世民遞交了辭呈,聲稱要辭去宰相之職。

此言一出,頓時滿朝譁然。

爲什麼會這樣?好好房玄齡到底是爲什麼。要做什麼?沒聽說房玄齡犯什麼重大失誤,更沒有聽說皇帝對他有什麼不滿,好好的爲什麼要請辭呢?

就連皇帝李世民本人都有些許驚訝,有些不太理解房玄齡的做法。

房玄齡對此的解釋是。自己身居相位十五年之久,曾於國有共,但如今年級漸長,精力不濟,恐怕有負皇帝囑託和恩賞。

這話說得,不對頭啊!

房玄齡好像還不到六十歲。耳聰目明,精神矍鑠,沒看出什麼精神不濟的地方啊!更沒有什麼失誤,用這個理由請辭似乎有些不充分。

可以肯定,這不是他的真心話。

有心人則注意到了,房相似乎話裡有話,也許後半句纔是他真正要表達的意思。

身居相位十五年,這是個要點,一個人身居中樞要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十多年,這可是過往從未有過的事情。

仔細想想,着實有些可怕。

至於可怕在何處,有心人顯然明白,畢竟宰相和皇帝歷來就是一對潛在的敵人,君臣雖然可以相得益彰。但是現在的矛盾和威脅,或者讓皇帝產生猜忌,可就麻煩了。

再者,房玄齡特意點名了恩賞二字。

想想也是,房玄齡是宰相,樑國公,宋州刺史,他的兒子房遺愛與高陽公主定親了。他的妹妹嫁給了韓王,夫人則出身于山東崔家,豪門貴族,皇親國戚,可謂是盛極一時。

但有道是盛極必衰,有見識的人往往在烈火烹油之時感受到危機,也許房玄齡現在就有這樣的感覺。

所以,他主動請辭了,大抵是想要給房家降降溫。或者房玄齡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危險氣息,畢竟身居高位,且老謀深算,看到一些旁人看不到的東西也不奇怪。

急流勇退需要莫大的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然而房玄齡的請辭被拒絕了,皇帝李世民壓根不同意,根本沒有給房玄齡說下去的機會,便直接打斷。

甚至直接走下丹陛,拍着房玄齡的肩膀,句句語重心長。

說什麼高昌之亂尚未平定,薛延陀尚不安穩,天下黎民尚未安居樂業,怎麼能離開愛卿輔佐云云。

一句話,就是不讓房玄齡請辭。

宰相仍舊讓他安安穩穩地當下去,爲了安房玄齡之心,還讓殿中省立即準備,讓太史局當即擇個好日子,儘快把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婚事給辦了。

高陽公主的年紀尚且不大,原本可以再等上一兩年再辦婚事,但現在這局勢。肯定是等不及了。

除此之外,還特意給房夫人加了誥命,名義上是作爲高陽公主對婆婆的孝敬,但現在更多是對房玄齡的安撫。

皇帝厚待到了這個程度。房玄齡自然拒絕不得,無可奈何地繼續接下宰相之位這個沉重的膽子。

以至於有些人認爲,房玄齡是不是以退爲進,想要爭取更多利益。但只有房玄齡自己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局面。

現在和未來幾年。房家依舊可以盛極一時,但是往後……

誰知道呢?

長安的風比往年更疾啊!

……

對於這些,謝逸沒有多管。

自打少陵塬馬球比賽事件之後,謝逸便格外低調,每日除了去晉王府辦差,基本上是閉門謝客的狀態。

得罪了太子和魏王,在旁人看來這是一種明智之舉。

加之皇帝陛下似乎也有點不待見謝學士,出使薛延陀也算是大功一件,但朝廷卻沒有給予相應的賞賜。而同行的侍郎狄知遜卻得了賞賜,此等反差明顯的舉動。無意向衆人釋放了一種訊號。

謝學士失寵了!

仍舊是弘文館學士,晉王府長史。

不管怎樣,晉王府長史的職位沒有丟掉,也許是晉王殿下,抑或是晉陽公主殿下從中斡旋的結果吧!

那天晉王和晉陽公主對謝家人多有維護是衆人都目睹的事情,眼下有這麼一位皇子庇護,倒是安穩。

但是將來……

沒有人看好晉王李治,他現在是個孩子,現在可以維護自己的長史,但是將來……

皇帝陛下百年之後。無論是太子還是魏王上位,晉王作爲新皇帝的兄弟,必然會安穩蟄伏。

哪裡還能護得住一個無關輕重的長史呢?一個聰明的人,只要長大了。肯定不會說傻話。

所以,謝學士失寵,前途暗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所以啊,除了極少數的親近朋友,淮陽縣伯府壓根沒有外人登門,冷清到了極點。就連安逸軒這些謝家產業。生意都黯淡了許多。

謝逸對此完全不在乎,謝家現在不缺這些錢財,生意差點便差點。

至於自己的前程,謝逸更不擔心,現在讓你們鬧騰,有什麼要緊的呢?出頭的椽子先爛,何必急在一時呢?

不着急!

至於皇帝李世民的態度,謝逸拿捏不準,卻也不是很在乎。弘文館的職位不重要,只要晉王府長史的職位還在,那就沒什麼問題,靜靜等下去便是,勝利屬於誰還不知道呢。

至於無人登門之事,謝逸也無所謂。

附炎趨勢之人有什麼要緊的,今日門可羅雀,來日絡繹不絕,踩高就低不就是如此嘛!

何必在乎,還樂得清閒。

到了五月端午節的時候,李治生了場病,留在宮中安養,謝逸便沒什麼事情了,一連好多天賦閒在家。

當此之時,恰好謝家的輞川別墅建成,謝逸當即告了假,帶上一家子人前去輞川別墅避暑。

輞川別墅原本是武則天時期的大臣宋之問初建,後來被宰相,也是大詩人的王維購入手中,加以整修重建,成爲一處絕好的別院。

當地羣山環抱,樹林掩映,亭臺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 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乃是一處絕佳休閒之所。

因爲早了好幾十年,所以現在尚無人在輞川一代修建別院,畢竟這裡離長安城裡太遠。長安權貴們的別院主要在南山,也就是秦嶺腳下,不過一兩個時辰便可回到城中,輞川則在灞河上游,秦嶺深處,來往太過耗費時間。

別人覺得遙遠之處,對於如今的謝家卻是格外的好地方。

出了長安城,直接沿着灞河,便往上游走去。謝逸驚訝地發現,灞河上水流滔滔,竟有舟船往來。仔細再回憶,好像前世在一些文本上看到過,王維從輞川別墅來往於長安,似乎也可以乘船。

倒也沒錯,八水繞長安,古代的長安水系還是相當發達的,如今從江南來的糧食可以通過大運河直接運送到長安城城。

灞河作爲除了渭河外,長安城外最大的水系,可以行船自然也不足爲奇。但到了後世,關中之地哪裡還有船隻影子?

就連關中八景之一的鹹/陽古渡的消失不見,可見水系和生態的破壞是何其之大,想想當真讓人感慨。

雖說灞河可以行船,但謝家人衆多,攜帶的東西也不少,逆水行舟並不方便,所以還是選擇了乘坐馬車。

數十輛馬車沿着灞河上了高地,上了塬,謝逸不能準確斷定,但猜想大概是後世鼎鼎大名的白鹿原吧!天氣晴好之時,站在這裡可以遠遠看到雄偉的長安城,現在那裡是是非之地,遠離是非,去山中避暑纔是正經的好日子。

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興,想必是一種很不錯的體驗。現在不到採菊時間,但據說輞川別墅的湖中荷花不少,可以採蓮嘛,悠然見南山更是容易。

除了欣賞風景,偶爾還可以進山行獵,這可是常人甚少有機會體驗到的好事。

謝逸對此很樂觀,也頗有興致。

杜惜君和鄭麗琬也面帶笑意,只要謝逸在,她們的心情便很好,至於旁的,並不是很在乎。

至於長安城裡那些風言風語,他們也不是很在乎,她們相信謝逸的能耐。難得清靜,若非如此他哪裡有時間陪着自己去輞川別墅呢?

此番前去,兩位夫人都滿心期盼,想着換個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好地方,能不能一擊必中,早些爲謝家填個孩子,續上香火。

小蠻聽說可以去玩耍,自然是格外開心,尤其是不曾去過的野外,小孩子天性完全釋放,那是相當的快樂。

但是,武二娘子卻不怎麼開心,自打少陵塬馬球比賽那件衝突之後,她就不怎麼開心。

雖然那件事不是她的錯,她壓根沒有什麼錯誤,但謝逸卻因爲這件事惹上了麻煩,這讓武二娘子很是歉疚,甚至還有些許自責。

孤兒一直悶悶不樂,不怎麼開心。現在雖說是一家人前去輞川別墅避暑度假,但她覺得,不免有幾分被迫避開,甚至是被流放的感覺。

本來風生水起的謝學士落到這個地步,多少都是因爲自己而起,所以難免有些不安。。

第107章 狂徒尋釁,嬌叱怒摔第9章 縱馬小紈絝第37章 紫袍文武第400章 棘手的尺度第353章 潛在對手第364章 東宮變故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62章 伊闕水岸遊人多第130章 危機來時天花起第71章 廣而告之第4章 烏衣巷裡人家第243章 儲位之爭始今日第24章 東巡計劃第60章 李二的壞習慣第90章 年年歲歲,惜君如故第133章 反客欲爲主第143章 龍孫名象第326章 秘旨連夜來第115章 晉王開府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220章 家書抵萬金第313章 魏王邀寵第331章 長史的意義終章幸有你們第147章 蔡國夫人第377章 佳節醞風雨第68章 流言擾君心第330章 舉手之勞第34章 城門宮闕次第開第24章 東巡計劃第13章 不想做詩人的醫生第110章 吳王李恪最英武第425章 帝王遲暮第259章 悠然見南山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358章 用心良苦,居心叵測第225章 同行歸長安第181章 暫別長安第302章 敲山震虎第344章 王家餘孽出洛陽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233章 順勢而爲第373章 白雲觀裡,妙齡道姑第122章 報復式提親第89章 樂遊原上訪神醫第294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340章 提親第10章 打結的衣帶第265章 管家的武娘子第208章 大唐的厚禮第369章 亭亭公主第232章 皇子意動第15章 神秘色彩第164章 武才人的歸宿第137章 文本說吳第175章 熟悉的陌生笑臉第183章 薛延陀第230章 皇帝的棋盤第197章 汗帳在望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179章 立功機會第354章 非常家宴第145章 君子報恩第219章 今貌復舊顏第361章 守株待兔終章幸有你們第176章 越描越黑第92章 初雪邀宴第284章 定襄微寒時第312章 偷得浮生數月閒第36章 淚汪汪的小蘿莉第215章 窺探者第252章 湊熱鬧的皇子第43章 靜候佳音第103章 並非福將第379章 何人膽大包天?第393章 宮變始第345章 唯恐天下不亂第119章 猜測構陷一步遙第25章 芳心已許兩月後第157章 嫁娶吉日第238章 三國東吳舊事第1章 尷尬的敗家子第108章 執子之手第37章 紫袍文武第52章 公主有賞第413章 愚不可救第227章 謝郎歸第180章 臨行準備第307章 智者移山第6章 有辱斯文的買賣第17章 故鄉自有貴人助第395章 一觸即發第153章 魏徵的歉意第204章 朋友與盟友第401章 主次不分第23章 瓊花釀第361章 守株待兔第48章 兩小無猜第162章 女皇的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