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天水峽。
月華如霜,落在峽谷頂端,照出了一站一坐的兩道身影。
朱晦庵坐在石凳上,眼眸半開半闔,面前乃是一張石桌,上有小爐架着銅壺,此時壺中正冒着水霧,裡面的水已是燒開了。
“明遠,你先下去吧。”
朱晦庵緩緩睜開雙眼,淡淡道。
石桌上除了水壺以外,還有一套茶具,現在正有兩個茶杯正放着,一個是朱晦庵自己的,另一個,卻顯然不是旁邊站着的年輕人的。
名喚“明遠”的年輕儒生聞言,嘴脣蠕動,欲言又止,然後行了一禮,便自退下。
而朱晦庵則是拿起水壺,行雲流水般泡好茶水,又先沏好一杯,將手往桌上一按。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之源,始於姜氏,姜氏之茶可謂天下一絕,其中尤以烈山茶爲最。”
茶杯無聲平移向對面,朱晦庵淡淡說道:“這烈山茶,還是老夫當年做客姜氏時,姜氏家主姜韜送予老夫的禮物,但自得到此茶後,老夫一次都未開封過,一口都未飲過,今日,還是第一次。”
石桌對面一縷清風飄來,自風中伸出一隻白皙得如同琉璃晶體般的手掌,恰到好處地拿住了茶杯。
隨即,姜離的身影緩緩浮現,同樣語氣平淡地道:“我猜,絕對不是因爲先生捨不得喝。”
這世上有愛茶之人,也有攀附權勢之人,前者會因爲茶葉的珍貴而捨不得喝,後者則會因爲姜氏的權勢而捨不得喝,但朱晦庵顯然不是這兩種人。
這是一個······功利的人。
爲了他的目的,他願意做出任何的嘗試,付出能付出的一切代價,捨不得茶葉之說,在他身上不成立。而姜氏都已經遷居海外四年了,早就失勢,自然也談不上攀附權勢。
“道不同,不相爲謀,姜氏的茶,老夫喝不上嘴。”朱晦庵道。
他明明看起來才三四十歲,卻已是用老夫來自稱,言談間自有一種滄桑之色,以及一種老驥伏櫪般的雄心。老驥伏櫪,尚且志在千里,何況朱晦庵實則不老,少說還能再活個兩三百年,若是肯入洞天福地,這世間還能往後推。
便是年老都不能抹去的雄心,如今正放在一具還未老的身體內,如烈火般燃燒着。
所以才說,他是一個功利的人,功利到試圖抓住一切機會,也包括姜離。
“我猜,是因爲姜氏無僭越之心。”
姜離慢悠悠地說着,將一本印着星斗符號的書冊放到石桌上。
——《北辰辨》。
一本講北辰星空的書籍,一本朱晦庵自己研究天文所寫的書籍。
而北辰星,還有一個普世的名字——“紫微星”。
也即是帝星。
尤其在大周這一朝,紫微星的尊貴意義尤其之重,姬氏將紫微星認爲先祖黃帝的象徵,所謂軒轅,即是北斗帝車。
拿這麼本書出來,這意思是不言自明。
朱晦庵看着這本書冊,臉上毫無被揭破的動容之意,道:“世上沒有絕對完善的制度,初衷良好,不代表制度會好,初衷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代表制度能經得起,何況如今的大周也未必有那初衷。大周的國制持續了八百年,該變一變了。”
“當初姜氏的赭鞭失落,恰在彼時,有天雷落於九地,直入幽冥,陰律司土伯自那以後便閉關不出。老夫識得機會,親自前往神都,明敲側擊,言語暗示,讓他早做準備。可惜,他只是好生招待了老夫,並送出一包烈山茶,作爲禮品。”朱晦庵目光微動,緩緩給自己沏好一杯茶,茶中倒映出的面孔露出一絲譏諷,“也不知他死時是否曾後悔當日之舉。”
姜氏是有登臨皇位,容納天子道果的資格的,且只要容納了天子道果,這天下各地的地祇都將聽從號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種資格不是空談,而是真正能做到的。
只要姜氏能取得天子道果。
Wωω● T Tκan● ¢ 〇
而在彼時,天子的壽數就無多了,只要等個十來年,就是天子身死之時。且既然土伯出手在先,姜氏反擊,也未嘗不可。
提早準備,臥薪嚐膽十年,只待天時至,一飛沖天。那樣未必不能登臨帝位,雖然成功的概率不大······
照姜離看來,姜氏家主該是動心了,否則不會以禮相送,但他沒有付諸於行動,到底是放棄了冒險。
失敗的概率太大了。
就算土伯重傷不出,就算十年後天子壽數耗盡,也還有天君公孫棄,而姜氏那時就只剩姜韜一個三品了。事實也證明會失敗,姜韜直接在皇城暴斃了。
姬氏的實力遠在姜氏之上。
可見姜韜還是有遠見的,雖然不多。
而且朱晦庵顯然不知天子道果的缺陷,就算是姜氏的人容納了道果,也只會遵循舊制,不會改制,他們只會成爲另一個天子。
不過這些,就沒必要告訴他了。
聽着朱晦庵的話,姜離略作分析,然後看向桌上的書冊,“所以,先生現在找上了我?”
一如當年,朱晦庵又一次找上了姜氏的人,其目的不言自明。
“是!”朱晦庵拿着茶杯,毫不掩飾,“老夫認爲你能成事。”
實力、潛力、勢力、名位,姜離皆是上上之選,最主要的是能屈能伸,吃得了軟飯,打得了硬仗。
能從一無所有走到今日,哪怕如今還是五品,也依舊值得投資。
這一切,無需多言,朱晦庵知道姜離是知道的。能夠一步步走到現在的姜離,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以及他所能達到的地位。
登臨九五,不是不可能。
他的優勢,甚至比姜氏主家尚在時的姜韜還要大。
但是,姜離並不動心,而是掛起一絲莫名之色,“看來,先生是已經考量良久了,對我有了方方面面的瞭解了,不過,我對先生卻不是很瞭解。”
他拿起茶杯,徐徐飲下,然後道:“今日我來,不是想聽先生是否能夠支持我,而是想看先生有沒有能力支持我。”
“不是你考驗我,而是我考驗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