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西線戰役準備

在地球上,北緯三十五度到45度之間,東經60度至120度之間的這塊區域,七月份是個讓人非常難熬的日子。這些被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區域氣候炎熱,乾旱的地區,陽光能夠曬爆你的皮膚,蒸發掉你的水分,讓你的嘴脣上起泡,後背上曬出一片鹽漬。而在潮溼的地區,你就會天天出汗如雨,如同發麪饅頭進了籠屜,雞蛋進了湯鍋。無孔不入的溼熱空氣讓恨不得鑽進冰箱裡,把冰鎮啤酒從自己的鼻子一直灌到肺裡去。

而在瓦罕走廊這個地方,還要加上能把人曬出皮膚癌的紫外線。這裡的公路剛剛完成擴建,而且最近一滴雨都沒下,整個路面上被加熱的空氣讓光線發生輕微的扭曲,透過去看人能看出哈哈鏡的效果。

在這條公路上,一長串的重型卡車正從中國向阿富汗行進。在這幾個月,這種情景幾乎每天都有,這些紅的,藍的,綠的,黑的,由中國重汽,陝汽,北奔,解放等各個重型車輛廠生產的大拖頭們,一個個拉着巨大的貨櫃,高幫的貨箱,要不就是水泥罐和油罐,氣罐,帶着滾滾的黃土奔馳在這條公路上。把基礎建設用的各種物料,源源不斷的運進阿富汗各個工地上。

今天這趟車隊上,大部分是平板車,也有不少的集裝箱車,高幫車反而最少。平常露天拉的平板車今天都罩着帆布,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是什麼,還有一些沒有罩着帆布的,拉的全是大型構件,還有挖掘機,推土機什麼的。集裝箱車拉的似乎還是冷藏集裝箱,這些刷着中遠洋或者中船的大紅箱子外面都有空調主機。油罐車上刷着大大的“爆”字,正不停的按着喇叭,催促前面的人快走。

龍強生光着膀子,脖子上掛着狗牌,一臉不爽的看着前面慢慢爬行的車流。車速快不起來,這個大拖頭裡就沒有風吹進來。太陽曬透了卡車的頂棚,把整個駕駛室弄的像個烤箱。?? 太陽的距離113

在到裝甲十二師報道以後,他被晉升爲上尉,成爲了第十二裝甲師師直屬威力搜索營的一名連長。作爲中國西部地區的唯一一支重裝甲突擊力量,21集團軍在部隊建設上從來沒有鬆懈過。自從新疆成爲亞洲世界島的中心以後,第二十一集團軍的地位更是被大大加強。集團軍幾乎獨自擔任着威懾整個中亞地區,必要時候向中東地區挺進的任務。

作爲裝甲核心,其第十二裝甲師更是超編部隊,在歐亞大鐵路開通後幾乎超過了大名鼎鼎的第六裝甲師。在總前委命令下向瓦罕走廊開進的時候,全師擁有三個裝甲團,六個直屬營,兩個炮兵團,一個無人機中隊,一個偵察直升機中隊的龐大編制。而龍強生,就被任命爲師直屬威力搜索營的7連的連長。

既然是威力搜索營,那麼肯定是走在前面的部隊。作爲營部的裝甲力量核心,7連是唯一一個全部裝備坦克的連,其他的四個連基本上以履帶式裝甲偵查車,輪式偵察車,履帶式步兵戰車和各種輔助車輛組成。而7連則裝備了十二輛主戰坦克,擔負着威力搜索營中偵查——打擊任務中的打擊職能。同時,爲了能夠跟上偵查部隊的機動能力,7連的三個坦克排都已經換成了新的27式輕型主戰坦克,而龍強生和直屬的一共三輛則是99a式。這種戰鬥全重已經五十八噸的大塊頭擔任着全連指揮中樞和防禦中堅的核心。

“我說老趙,什麼時候能開空調啊,我這剛從風光秀麗的斯利那加剛下來,就給我這一個大下馬威。”龍強生坐在副駕駛座上,揮汗如雨,整整一個軍用水壺的水已經下去了一半。

“等會兒,還有好一段路程纔到下一個加油站呢,現在速度起不來,油耗高,空調就先省省吧。你看上面那小子不是睡的跟死豬一樣。”老趙是師後勤保障分隊的一名卡車司機,平常坦克的跑東跑西都需要他們開着平板拖車到處跑。他嘴裡的睡得跟死豬一樣的是龍強生的炮長,叫晁輝,二十五六的年紀,正在駕駛室二層的吊牀上睡的正香。龍強生非常佩服這個傢伙怎麼能在這麼熱的地方睡着。另外,他的駕駛員俞大元正根據條例在後面的坦克裡,吹着空調睡得正香。

99a式在不斷的加強裝甲的同時,爲了平衡整車重量分佈,就在車上裝電池,大量的電池,從普通鉛酸電池換成鐵鎳電池,隨着裝甲越來越厚,電池容量也越來越大。後來發展到可以在坦克內裝上小空調,在不啓動主機的時候吹風。現在,坦克停在僞裝好的平板拖車上,頂上蓋着帆布。開着小空調的坦克裡面似乎比駕駛室裡還舒服一些。

作爲西線作戰力量的二十一集團軍,其先頭部隊的第十二裝甲師正在沿瓦罕走廊向喀布爾挺進。目前去往阿富汗工地上的各種重型運輸車輛絡繹不絕。爲了保障行軍的保密和戰役發起時的突然性,鄒建命令全師上下全部僞裝成重型卡車車隊,並混雜在真的車隊裡往阿富汗運送裝備。這一路縱隊上的車,大部分都是部隊上的僞裝車輛。其實也不算什麼僞裝車輛。普通的軍車有自己的特徵,比如懸掛什麼的。但是僅僅是在公路上運輸的話,國內的商用重卡就能勝任。

得益於國內重卡的大發展和長途運輸業的發達。國內單軸15噸以上的重型卡車的保有量和更新速度能嚇死人。而且這些卡車的後橋都被改裝過,別說拉一輛不到60噸的坦克在公路上跑,就是一截火車車皮,也拉給你看。

所以,第十二裝甲師的重型裝備統統裝上了這些臨時徵調的重卡,然後用螺栓接上三角鐵和鍍鋅管弄成的架子,蒙上帆布,就這麼堂而皇之的開進了阿富汗。這些東西在天上的衛星看起來,跟一個普通的貨運車隊完全沒有什麼兩樣。

整個第二十一集團軍將在一個星期內分批進入阿富汗,同時軍委命令,在半個月內,展開在西線的攻勢。

說實話,這道命令下的有些不合常理。畢竟是出境作戰,而且還要保密,還有跟駐阿富汗美軍的交涉問題。雖然白宮承諾在這件事上配合中國,但是畢竟是從第三國轉運,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所以,半個月的時間實在是有點兒短。

軍委下這種命令是有原因的。鄒建他們在阿富汗的大行軍一切順利,但是印巴前線,巴基斯坦方面的態勢,卻非常不順利,或者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

自從斯利那加戰役開始之後,印度方面就爲了防備在北線失分而在正面戰場大舉進攻。一開始巴基斯坦還在中國空軍的支援下打的有聲有色。但是,畢竟雙方前線的兵力和火力相差太大。慢慢的,巴基斯坦方面堅持不住了。

六月中旬,也就是斯利那加戰役結束的時候,印度集中兩個打擊軍的兵力,跨過因乾旱問題而徑流大減的薩特累季河(獅泉河)從兩個方向對巴基斯坦木爾坦防線發動猛烈進攻。整個蘇萊曼山脈以東地區的巴基斯坦國土幾乎都被炮火映紅。

面對在天空中耀武揚威的中國駐巴基斯坦空軍先遣支隊,印度人果斷改變了戰術。從原來的爭奪戰略制空權改爲爭奪戰役制空權甚至戰術制空權。而且,爲了彌補技術水平上的劣勢,印度幾乎集中所有的陣風戰鬥機部署在傑伊瑟爾梅爾至盧迪亞納一線,隨時保證戰役集羣上空做到對中國空軍先遣支隊4:1的數量優勢。另外,阿格尼霍特里上將在分析了中國空軍的戰法之後,採取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戰術佈置。

一般的情況下,成熟的陸軍都會追求地面火力的銜接。比如我國就是單兵火力,60迫擊炮,82迫擊炮,120迫榴炮,等負責0-8公里之內的火力壓制和支援裝甲直射火力。然後8至20公里這一層級就交給122榴進行伴隨曲射火力,集團軍級的155加榴炮和300遠程火箭炮則負責從20公里一直到80公里級別的火力壓制和反炮兵。而一百公里這個級別的,則有戰役戰術彈道導彈來負責。而放在印度方面,則擁有相對應的105,130155數個口徑的壓制火炮來組成完成的銜接火力線。

但是,這種面寬100餘公里,縱深超過50公里的佈置,被對方的空軍抓住的機率很大。這種佈置對陸軍的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這種能力,尤其是野戰防空能力,是印度所不具備的。從裝備上看,印度擁有以色列的“箭”防禦系統,較爲完整的雷達體系,在要地防空和重點防空上還是可以的。但是在野戰防空,尤其是對50-20公里級別的機動防空部署,則很差勁。說白了,印度缺少紅旗16/26這個級別的通用防空導彈。另外,防禦面積的擴大,對印度的防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爲此,阿格尼霍特里上將將參加進攻木爾坦防線的印度軍隊一分爲二,變成了突擊集羣和火力支援集羣兩個部分,從箭頭狀的佈局變成了啞鈴型。105級別的火力前壓,k9和石弩兩種自行火炮縮回空軍形成的密集防控圈內,實行重點防禦和遠程火力支援。而前方突擊集羣因爲和巴基斯坦人糾纏在一起的原因,對中國空軍的攻擊機部隊並不十分感冒。

阿格尼霍特里這樣弄是有原因的,因爲他在分析斯利那加戰役之後,發現中國空軍的固定點精確打擊能力很強,sead作戰能力更強,但是戰場遮斷能力就差了點,或者說,嚴重依賴地面數字化部隊的目標指示。?? 太陽的距離113

巴基斯坦前線可沒有解放軍的數字化步兵。阿格尼霍特里上將已經從情報部門大體的瞭解到瞭解放軍陸軍雲戰場體系的一些特點,對於這種東西上將先生自認爲印度想在這上面搞追趕純屬自討沒趣。但是不妨礙利用巴基斯坦人沒有這個東西的機會痛打他們。

另外,印度軍隊還採取了電磁干擾前出的方法來對付中國的隱身戰鬥機。這些只有一個天線和一些調頻設備的簡易發射機統統靠前佈置,還把附近的高壓線全改成噪聲發射器,干擾頻段涉及目前所有的已知高頻,甚高頻雷達波,這些實行全頻阻塞式干擾的發射機比較便宜,印度人自問負擔的起。雖然這種敵我不分的干擾方式讓自己的無線電通訊也陪葬了,但是起碼還可以使用有線通訊方式來聯繫前方,實在不行還有騎着摩托車的通訊兵。利用這點不方便來讓中國人的飛機無法往自己頭上下蛋,這個買賣太划算了。

這種死纏爛打的方法讓寇希梅有些措手不及。對於數量處於劣勢但質量佔優的一方最喜歡的是節奏鮮明,劃分清楚的戰場姿態。但是印度這種把戰場攪成一鍋粥的方法顯然是不能讓寇希梅他們滿意的。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掌握着制空權,但是卻無法轉換爲火力投放量和殲敵數目。而孱弱的巴基斯坦陸軍現在根本不具備向印度啞鈴型戰線的中間薄弱地帶穿插突破的能力。印度方面也是看準了這一點,纔會用這種奇葩的隊形。

就這樣,木爾坦前線的態勢向不利於巴基斯坦的方向越滑越深。在六月底,重建的第三十三裝甲師賓德拉營的挑戰者2型坦克加入了戰線,成爲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139章 西線第10章 第十章 金融暗流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戰場評估第19章 第十九章 關於未來,現在和nasa第73章 牛黨和流糖稀第2章 第二章 金大雷的往事(二)第23章 第二十三章 無題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暴風攔截第6章 第六章 妹控的狂喜,嗯……第113章 西線戰役準備第163章 惦記第7章 第七章 國家利益第1章 第一章 三月第106章 印度洋航線第75章 反直升機作戰第138章 嫁到遠東和王長鬆之死第11章 第十一章 燃燒的翁吉瓦(四)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反咬第61章 節點第2章 第二章 開端第16章 第十六章 外行看熱鬧,總有一得第90章 飛躍巔峰(五)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歸鄉第7章 第七章 國家利益第12章 第十二章 南亞第103章 歷史的翻覆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戰爭之神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一聲嘆息第161章 窮途末路第2章 第二章 大考第79章 種族仇殺第17章 第十七章 戰略收縮第103章 歷史的翻覆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寇希梅的“禮物”第3章 第三章 石油期貨第77章 雲戰場的威力第95章 最後的su-50第82章 攻擊方向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暴風攔截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關於路線的大討論以及阿富汗第14章 第十四章 燃燒的翁吉瓦(完)第122章 薛慕白的堅持與包和一的判斷第163章 惦記第40章 後勤先行第7章 第七章 國家利益第150章 南亞和南非第1章 第一章 三月第20章 第二十章 備戰第20章 第二十章 妄第65章 生命之源第62章 經濟手段第152章 雅各布阿巴德(一)第59章 第五十九章 老兵對老兵第110章 過渡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su-50sk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轟響的克什米爾第15章 第十五章 歷史的考量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危機邊緣第39章 空中專列第75章 反直升機作戰第54章 第五十四 糧食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偷嘴的日本人第102章 我還活着第14章 第十四章 某人的幸福第30章 第三十章 美國人的邏輯第131章 禍不單行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苦難的阿富汗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定型科目第13章 第十三章 戰爭的目的第144章 “鬼蜘蛛”第30章 錯位的理解第143章 重錘第5章 第五章 錢第2章 第二章 其實叫十三天的距離第19章 第十九章 關於未來,現在和nasa第36章 裝甲戰不是讚美詩(續)第30章 第三十章 美國人的邏輯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預判第42章 機遇(二)第10章 第十章 演練第152章 雅各布阿巴德(一)第141章 打響第6章 第六章 如虹第60章 先遣支隊第109章 鋼鐵的咆哮第8章 第八章 燃燒的翁吉瓦(一)第106章 印度洋航線第13章 第十三章 戰爭的目的第2章 第二章 攻於九天第7章 第七章 國家利益第89章 飛躍巔峰(四)第116章 突然嚴肅起來的中東第13章 第十三章 產業與黃金第19章 第十九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45章 逼虎跳牆第50章 第五十章 刺刀第133章 不勞而獲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老兵韓榮濤第67章 出擊命令第53章 科德吉反擊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