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壹週刊上市
158壹週刊上市
演祥叔的羅明義穿着一身灰‘色’長衫,兩頰深陷,顴骨高聳,眼珠子隨時‘亂’晃,活生生一個狐狸師爺兼狗‘腿’子。他比了個歌喉的動作,說道:“老爺,要不要……”
演馮敬堯的劉丹眼睛一眯,吸了口煙,擡起手中的菸斗擺手說:“不急,讓他們再多活幾天!”
……
“卡!”鄭泰長舒了一口氣站起來,終於拍完了啊。
這是鄭泰負責的第二小組,有陳坤厚在旁協助,拍攝進度居然是三個組裡最快的。
當然,若是程小東這個什麼都要問問的好奇寶寶兼拖油瓶不在,恐怕會拍得更快。一天的戲拍完,劉丹和羅明義回化妝室卸妝。
已經七十多的羅明義朝劉丹豎起了大拇指,他知道眼前這人只有二十八九歲,居然將一個五十多歲的角‘色’演的惟妙惟肖,實在是難得。
“羅老先生過獎了。”劉丹笑道,經過這些日子的拍攝,他越發覺得這種跨越年齡的表演很具有挑戰‘性’也很有趣。
只是,如今港臺影視圈都是正面小生的天下,一旦把反派演得深入人心了,要轉變戲路就非常之困難。
片場的另一邊,程小東拿着個本子在那裡記錄,時不時地站起來比比劃劃。接着他又蹲下來思考片刻,然後又站起來,擺上幾個道具自己琢磨着打鬥場景地設置。
叫人收拾着傢伙的鄭泰看了幾眼,對這個好幾次和他鬧彆扭的年輕人沒什麼好感,評價道:“瘋子。”
攝影師陳坤厚則想起當初自己琢磨攝影技術的時候,也是這般瘋狂,不僅對程小東多了幾分好感。心中十分佩服王梓鈞,不知道上來拐騙了這麼一個有潛力的年輕人來。
他們第二組的拍攝任務已經提前完成,不似陳道生那一組,拖拖拉拉地狀況不斷。如果質量完全過關的話,王梓鈞可是承認給他們獎勵的,這讓第二組的人非常得高興。
程小東回到家裡,見父親在熨着襯衣,問道:“明天你有什麼事情嗎?”
“明天要到聯邦電影公司去。”程剛說道。
臺灣此時的電影業非常發達,全島的電影公司基本都匯聚在臺北,從數量上來說,與香港差別不大。除了幾大國民黨黨營電影廠外,以前是國泰、聯邦、國聯三雄並立,可惜如今國泰、國聯相繼倒閉,唯剩下聯邦一家,而且還元氣大損。
造成這一結果除了幾家公司經營因素外,直接原因就是三家公司合作太深,而且對李翰祥的國聯依賴太重。李翰祥在連續幾年票房、獎項雙收的情況下志得意滿,要去追求藝術,接下來基本上每部戲都不斷拖時間、不斷追加投資,最後不但把自己‘弄’垮,連舊上海的老字號國泰都被他拖垮了。若非聯邦公司‘抽’身快,估計現在也是屍骨無存。
這三家公司的倒閉和衰落,讓臺灣‘私’人電影公司實力大損,大量骨幹人員外流到香港,剩下的公司只有拍些小成本電影的能力,而幾家黨營的大型電影廠又忙活着拍愛國政宣片。這又成爲臺灣電影衰落的一個原因。
“爸,”程小東遲疑了一下,終於說道,“我覺得王氏電影很不錯的,不如你到那裡去拍戲吧。”
程剛勉強地笑了笑,說道:“若是去王氏,今後見到邵老闆不好相處。”
程小東對父親的死腦筋無話可說了。
……
又過了一週,剩下的戲相繼拍完,只需去港澳地區補一些鏡頭了。
慕尼黑奧運會幾天前就開始了,8月26號的入場式,由於沒有衛星直播,王梓鈞在臺灣到28號才能看到電視。
這一屆奧運會是截止現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奧運會,因此引起了各國的巨大關注,臺灣島內也不例外。
許多雜誌都紛紛猜測這一次中華代表團能拿多少獎牌,大多數人把奪金的希望放在紀政身上,卻不知這位運動員最後連一塊銅牌都沒見着。
這個時候,《喋血孤城》在臺灣放映兩個多月,大部分影院開始下畫了,只有少數幾家還在放映。最終的全臺票房達到了3400萬新臺幣,這一數據通過影視雜誌公佈出來,讓業內人士跌碎了一地的眼鏡。
他們在第一次看《喋血孤城》的時候,就覺得這部電影一定會火,可沒想到會火成這樣。
不要認爲3400萬的票房不可思議,折算下來,也就500萬港幣,跟香港的票房差不多。而且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票房都是在當局的號召下貢獻出來的。要知道在1977年,林鳳嬌主演的文藝片《汪洋中的一條船》,沒有一點政治干預在裡面,臺灣票房直接是4000多萬。
過了幾天,《喋血孤城》在香港也下畫了,最終票房540萬港元,成功佔據當前香港票房的年度冠軍。
港臺地區加起來7000多萬臺幣的票房,讓一些本來對電影不感興趣商人,像是聞到血腥的鯊魚一樣,不顧一切的往裡面砸錢。一時間,臺灣電影畸形地繁榮起來。
而片中的男‘女’主角,甚至是一些配角,都成了港臺地區衆多周知的明星,片約紛紛而來。
王梓鈞的粵語唱片也漸漸傳回了臺灣,雖然沒幾個人聽得懂,但美妙的旋律還是讓一些人掏了腰包。最讓臺灣歌‘迷’氣憤的是,王梓鈞這傢伙居然跑去出粵語唱片,把他們給忘在了腦後。
就在王梓鈞帶着隊伍去香港取景的時候,紀政比賽失利的消息終於傳回來。這讓滿懷期待的民衆齊聲嘆息,卻又不好苛責什麼,只有少數人才失去理智謾罵。
紀政身上有傷大家都是知道的。
去年亞運會上,400米跨欄的時候,紀政將第二名遠遠拋在腦後,卻在距離終點七十多米的時候突然倒在地上。她爬起來還單腳跳了兩步,結果仍舊倒了下去。
報紙上的消息比電視影像提前了一天多,就在當晚,全島幾家印刷廠連夜開工,瘋狂地印刷着《壹週刊》。
第二天,天還沒亮,一輛輛貨運車輛將這些雜質運送到各書店和報刊銷售點。
早上去上班的人們,看到最顯眼的地方就是那本叫做《壹週刊》的全綵雜質。而封面,卻是紀政去年亞運會上摔倒之後無法爬起,眼睜睜看着第二名超過自己時候絕望的表情。
紀政比賽失利的消息如今只有少數幾家媒體報道,電視臺除了一條簡訊外,還沒有其他任何消息。
一些人看來封面本來準備買,但全綵雜誌的駭人價格把他們嚇跑了,買這樣一本雜誌,夠買普通雜誌三本多了。不過手上闊綽點的人卻二話不說地掏了錢買走。
買雜質的人自然是衝着紀政去的,直接翻開了關於紀政的專訪。這時人們才瞭解到,原來風光無比的“黃‘色’閃電”、“亞洲羚羊”,居然有如此悲慘的童年,又看到她努力的少‘女’時代,然後是馳騁田徑場的輝煌歲月,最後則是傷病的困擾,甚至一個月以前醫生就說她不能回賽場,這次她又是帶傷堅持。
從同情、到勵志、到成功、再到傷病和失敗,最後徹底地出局,這篇文章是寧海親自撰寫的,跌宕起伏,就如一箇中篇小說一樣。讓人讀完之後,各種情緒紛至沓來,不甚唏噓。
一些中高層的知識分子,看完之後也對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和這本雜誌來了興趣。
翻開其他內容仔細一看,居然包含有“時政、百態、財經、時尚、娛樂、文藝、人物專訪”等好幾個欄目,每個欄目下面又有細分。
細細讀下來,發現這本雜誌的文章都有着整體的風格,除了不得不正經的外,其他大多是帶着七分嚴肅、三分調侃,就連國際新聞讀起來都讓人十分輕鬆。
很快的,這本包裝‘精’美、內容豐富、價格昂貴的雜誌,很快就得到了中高層人士的喜愛,許多人更是叫秘書直接訂購一整年的《壹週刊》。
《壹週刊》的第一期首版印刷了15000冊。第一天只賣去了5000冊不到,這讓寧海有些惴惴不安,但到了第二天上午,口碑傳開後,剩下的一萬冊直接被搶購一空,不得不再次印刷,最後的銷量達到了3萬多份。
若不是因爲全綵印刷價錢太貴,恐怕這個銷量還要翻番。
王梓鈞接到寧海的電話,也是非常高興,相信接下來兩三年,隨着臺灣經濟的進步,《壹週刊》的銷量還會繼續往上漲。
倒是鄧麗君那裡,因爲臨時改換了她的報道和封面,不得不再次打電話道歉,說下一期一定用她的報道。
……
《壹週刊》雖賣得好,但裡面有一篇文章卻引起了爭論。
龔亮在臺灣大學學的是經濟,不過平時也頗爲愛好體育運動。今天早上去上課的時候,發現了用紀政做封面的《壹週刊》,忍痛‘花’去兩天的飯錢將其買走。
看着關於紀政的報道,他和同桌的朋友連聲感嘆。再去翻那些富有趣味的百態和娛樂文章,則是樂得不行。
“咦,這是什麼?《美國經濟風暴正在影響着臺灣》!”龔亮學的就是經濟,立即被這個標題給吸引住了。
這篇經濟板塊裡的文章就是一篇小論文,先是簡單說了一下去年底年美國的經濟風暴,又提了一下它對歐美國家的影響。最後用臺灣近兩個月物價的小幅度上漲,聯繫到香港如今迅速增長的物價,用非常通俗的詞彙談論了一番,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美國經濟風暴會影響到香港和日本,最後傳播到臺灣,希望政fǔ提前做出相應舉措。
龔亮和同桌的朋友對視一眼,也不顧上課,拿起雜誌就朝他們的導師那裡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