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宋政之謎

bookmark

四尺高的童子與身材高大的皇甫毓秀相對而坐。

皇甫毓秀猶豫了一下,問道:“冒昧問一句,宋宗主是不是已經身在王庭之中?”

童子搖頭說道:“我已經說過,知道宋政行蹤的,只可能是澹臺雲,如果澹臺雲也不知道,那就沒有人知道了。”

皇甫毓秀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關於宋政的行蹤去向,一直雲遮霧繞,就算是無道宗的衆多高層人物,一樣雲裡霧裡,尤其是皇甫毓秀這種後起之秀,許多事情只能道聽途說,未曾親眼得見,難以探明當年之事的真相。但宋政下落不明、生死不知這一點毋庸置疑,是江湖公認。

如果宋政還活着,那麼宋政到底去了哪裡,江湖上有各種猜測,都是老調重彈,有人說宋政其實就是澹臺雲,否則原本籍籍無名的澹臺云爲何能迅速崛起執掌無道宗?還有人說宋政修煉了一門奇怪的功法,不僅返老還童,而且還陰陽逆轉,從一個壯年男子變成了一個小女孩,所以誰也找不到他。更有最近幾年興起的一個說法,說宋政其實冒名頂替了李玄都,打入正道內部,躍居高位,所以李玄都才能在兩年的時間中,瘋狂躍境,老劍神正是看破了這一點,纔將李玄都逐出師門。

這些說法, 似乎哪個都有道理,又似乎哪個都沒有道理,就拿第一個猜測來說,有一個很大的漏洞,宋政變成澹臺雲的用意在哪裡?如果說改變身份是爲了躲避威脅,那麼宋政變成澹臺雲之後就應該藏身幕後,而不是正大光明地出任聖君之位。第二個猜測,有幾分道理,不過無法印證,就像說宋政死了一樣,沒有切實證據,真就只是猜測而已。至於第三個猜測,完全是無稽之談,如果宋政果真莫名頂替李玄都,李道虛看破之後絕不會是逐出師門那麼簡單,而是痛下殺手,而且後來張靜修對李玄都的態度,也說明了李玄都絕對不可能是宋政。

所以皇甫毓秀對於這些說法,都不相信。

童子看了皇甫毓秀一眼,淡然道:“我知道的並不比你多許多,有句話叫做:‘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在這種關乎生死的大事上,最好的選擇就是隻有自己知道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其他人,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兄弟,都不能託付,否則便是將自己的性命交到了旁人手上。無關乎信任與否,根本在於不能將自己的安危繫於別人的一念之間,就像中原人想要太平卻不能寄希望於金帳人的仁慈。”

皇甫毓秀嘆息一聲:“我上次見到宋宗主,也是我唯一一次見到宋宗主,還是在二十年前,那時候的我還是個孩子,偶然遇到宋宗主,當時並不知曉他的身份,他問了我一些問題,譬如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希望日後的天下是什麼樣子,我當時什麼也不懂,胡亂回答一氣,不過宋宗主似乎還算滿意,在臨走前送了我一本書,也就是我現在修煉的‘重九玄功’。”

皇甫毓秀苦笑道:“從這一點上來說,宋宗主對我與授業之恩,這麼多年以來,沒能第二次見到宋宗主是我的一大憾事。”

童子不置可否,轉而說道:“你知道什麼樣的人能坐上神壇嗎?”

皇甫毓秀聽出童子有話外之音,“願聞其詳。”

童子伸出一根手指:“死了的人,飛昇的人,總結起來,不在世之人,在世便不可稱神。你說呢?”

皇甫毓秀陷入沉默,過了許久,終於問道:“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童子臉上露出一抹苦笑,“賭運勢一事,一國一地一人,皆可爲之。只是切不可將此事變爲常態,事事賭運,久賭必輸。宋政以布衣之身,成就霸業,成也一個‘賭’字,敗也一個‘賭’字。”

皇甫毓秀動容道:“敢聞其詳。”

童子說道:“二十年前,第十二次玉虛鬥劍,雙方皆有默契,張靜修和徐無鬼都不出手,由兩人負責維持秩序和仲裁勝負。前四場,正道皆勝。第五場,宋政陣斬法相宗宗主。第六場,秦清勝妙真宗萬壽真人。第七場,藏老人敗東華宗太微真人。第八場,冷夫人險勝白繡裳。第九場後,正邪雙方戰成四五之數,只要十宗勝下第十場,便可贏得這次鬥劍。”

“十宗出戰的第十人是天樂宗破陣子,當時在太玄榜上排名第八,不可謂不強,可他偏偏遇到了李道虛。因爲鬥劍雙方的順訊都是在事前提交到張靜修和徐無鬼二人的手中,不到鬥劍開始,誰也不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那時候的李道虛已經久不出劍,沒人想到他會親自參加這次鬥劍。此戰結果不言而喻。如此一來,雙方便戰成平局,想要分出勝負,便要張靜修和徐無鬼親自出手。不過宋政否決了這個提議,決定由他再次出戰,正道那邊,不用多說,若爲取勝,必然是李道虛親自出戰。”

“那一戰的結果,李道虛一劍斷江,兩劍開山,三劍敗敵,一時間天下爲之折服,譽其爲‘劍道通神’。宋政重傷垂死,被澹臺雲親自護送回無道宗。”

皇甫毓秀嘆道:“宋宗主當時距離長生境界不過一線之隔,何苦冒此奇險。”

童子冷笑道:“不過是賭慣了,總覺得逢賭必贏,以前他能襲殺無道宗的上代宗主,這次也能從李道虛手中討到便宜。”

皇甫毓秀道:“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溼鞋。”

童子道:“是這個道理。宋政雖然狂妄,但不打無把握之仗,在玉虛鬥劍之前,就已經認定了李道虛是自己最大的對手,通過清微宗叛徒的李道興,與徐無鬼共同參研‘北斗三十六劍訣’,尋求破解之道,宋政曾放言:‘不敢言必勝,自保卻萬無一失。’只是他如何也沒有料到,李道虛在鬥劍之前尋到了那把仙劍‘叩天門’,李道虛本就修爲高於宋政,又佔了兵器之利,宋政焉能不敗。世事無常,誰又能算無遺策?昔日的宋政,今日的徐無鬼,都當引以爲鑑纔是。”

皇甫毓秀點了點頭。

童子繼續說道:“宋政返回無道宗之後,召集二尊者、四王、諸堂主長老於牀榻之前,已是開始交代後事,說道:‘人生五十不稱夭,我雖未及知天命之年,但縱橫江湖多年,享盡尊榮,快意恩仇,何所復恨,不復自傷,但以諸君爲念,以無道宗大業爲念,不忍付諸東流……’當時我也在場,聽到這裡,忽見宋政臉色蒼白,嘴脣顫抖,眉頭皺起,後來更是麪皮抽動,極爲猙獰。澹臺雲見狀便不讓宋政再說下去,要他好生養傷,宋政卻是不肯,又勉力支撐着說道:‘我死之後,由澹臺雲接掌無道宗大權,萬望諸君能鼎力扶持,與我在時,無有二致。’說完這話之後,宋政顫抖更爲厲害,自周身毛孔之中有細如牛毛的微毫劍氣射出,周身染血,浸透衣袍,竟至於說不出話,只能以手勢示意讓衆人先行退下,只讓澹臺雲單獨一人留下。”

皇甫毓秀聽完之後,心緒複雜,不知所言。

童子道:“這是宋政最後一次公開露面,在此之後,偶有消息傳來,皆是由澹臺雲轉述,時而說宋政昏睡不醒,時而說宋政傷勢好轉,時而又說宋政命懸一線,紛紛擾擾,不知真假,在這個過程中,澹臺雲逐漸從宋政手中接過大權,成爲新一任的無道宗之主,至於澹臺雲成爲聖君,則是宋政徹底消失之後的事情了。”

第二十四章 道家流珠第一百六十九章 青鸞北府第一百零六章 辦法第四十三章 桃源縣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正一神霄第六十六章 鏡中花第五十三章 鎮魔臺上第九十章 百獸真經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己第二百零三章 秦大小姐第一百零三章 徐大第五十六章 己飢己溺第九十七章 張白晝第一百零三章 大變將起第七十六章 九子母天鬼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勢第一百零一章 五城十二樓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下第六十九章 無天於上第六十章 刑部之人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十四章 六字光明咒第八十八章 兩方思量第一百四十八章 奪權第一百零三章 大阿修羅第一百四十三章 擊退強敵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老天師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一百七十五章 鸞山雲媗第一百一十六章 女子捕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太玄第一第三十五章 散功重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人無量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一百三十八章 餘孽餘黨第三十七章 得寸進尺第二百零七章 風高浪急第二百三十章 此中算計第九十四章 一劍第七十九章 血神經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起遼東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師第一百六十七章 對影成三人(上)第五十七章 異變第一百八十二章 醜奴兒第一百九十四章 險之又險第一百三十四章 立威第二十一章 當年今朝第六十三章 嶺秀山莊第七十八章 無外心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姓姐弟第二百零八章 秦大小姐第二百章零五章 起身迎客第一百七十四章 齊州再無大戰第一百三十章 另有古怪第五十章 一死兩傷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一百七十章 棋盤棄子第一百四十章 明心見性第一百五十五章 私義第二百三十三章 龍氣星辰第五十七章 方丈島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官漕幫第十五章 路途記事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十八章 萬法皆通第十九章 殺子之仇第一百七十六章 天人境界第一百一十二章 賭約第八十九章 深入其中第一百四十章 重回道觀第一百二十六章 天翻地覆第三百一十二章 解惑第七十章 權謀之道第一百九十章 忘劍峰上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一百六十六章 殺大巫第二百二十五章 初戰第六十章 同牀異夢第五十八章 血刀寧憶第六十六章 玉牢之前第一百八十七章 新老天師第十五章 二三事(五)第九十六章 所得甚豐第八十五章 蘇胡兩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境精舍第一百三十六章 私宴第一百七十九章 晉州晉陽第七十九章 唐穆霸第一百零六章 殿內死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口供第一百零三章 大阿修羅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事開頭難第一百二十九章 蕭氏家主第一百六十四章 女俠少俠第二十五章 化身歸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風雨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婚第九十章 未死之人第五十五章 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