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江悠悠

李玄都望着車廂頂,腦海中漸漸浮現處數年之前的舊事。

那是在張肅卿的書房中,共有六人,除了李玄都和張白圭站着,還有四位老人坐着。

四位老人年紀各異,最大的已是古稀之齡,最年輕的也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常言道,人生不滿百,在常人看來,這四位老人已經是行將朽木之年,可在當時,正是這四位老人把持了整個帝國的命脈,廟堂之上一切政令皆是出自四人之手,也就是世人皆知的“內閣票擬”,經過司禮監批紅之後,成爲詔命,便可下達到天下十九州。

此時書房中的氣氛有些微妙,地位最高的張肅卿坐在書案之後,眉頭微皺,說話不多。僅次於張肅卿的徐存齋臉色凝重,語速極慢。另外兩位閣老,沈鬆言辭激烈,慷慨激昂,陸維嗓音低沉,暗藏悲涼之意。

四人的話語混雜在一起,讓李玄都難以分辨。

“事到如今,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還要不要了!大魏朝的天下蒼生還管不管了!張相,還有徐閣老,你們總得給我們說句話。”

“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當然要守,大魏的天下蒼生當然也要管,只是怎麼守?怎麼管?還需從長計議。”

“我大魏到當今陛下已歷十三帝,從未有過太后垂簾的先例,若是此例一開,接下來便是女帝弄權舊事,徐閣老,晚生說句不該說的話,那女子敢在朝堂上如此顛倒是非黑白,我們就不聞不問嗎?”

“我們當然不能不聞不問。”

“十歲孩童,乳臭未乾,又長於深宮婦人之手,如何治天下?當下關鍵不在於那對母子,而在於新政。”

“萬世之功,一步之遙。”

“一步踏空,便是萬劫不復。”

“宗室揮霍無度,官場貪墨橫行,大魏朝再不整治,亡國有日。”

“事可從輕,又可從權。”

“吏治要革新,宗室要安撫,還要填補國庫虧空。何事從輕?又何事從權?就拿今年來說,正月,金帳騎軍犯遼東。二月,秦州百萬軍民缺糧。三月,涼州饑荒。四月,燕州又饑荒。五月,蜀州又饑荒。六月,渝州土司內亂。七月,秦州流民叛亂攻蜀州,南疆蠻族叛亂犯渝州邊界。閏七月,齊州境內長河決堤,死傷無算,流民遍地。”

“國事艱難蜩螗至此,倘若朝堂中樞再出變故,牽涉到內閣六部九司和大都督府,那麼立時就會天下大亂。”

“國事不堪問了。西北平亂,遼東御金帳,南疆御土蠻,還有數州之地的災荒,打仗要錢,賑災也要錢,都指望着國庫,可國庫虧空,哪還有錢?要麼我們推行新政,要麼就坐以待斃。”

“新政是國策,不管死多少人,都要推行下去。死一個人是個死,死一百個人也是個死,死百人是個數字,死千人也是個數字,現在死千百人,總好過以後死千萬人。”

“若是貿然推行新政,牽扯太廣,除了宗室,還有百官,還有各地的封疆大吏,甚至是領兵將領。放眼滿朝文武,文官袍服上繡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繡的是獸,穿上了這身官服,哪個不是衣冠禽獸?涉及到他們,一個不慎,立遭反噬,慎之。”

“聖人曰成仁,亞聖曰取義,何懼一死?人固有一死,若能爲國捐軀,我沈某坦然受之!”

“你我身死事小,可你我死後,人亡政息,蒼生奈何?”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到了這個時候,我們何不主動出擊!”

“蒼巖,慎言!”

李玄都回過神來,臉色越發晦暗不明。

馬車一路悠悠向南,順着驛路不斷前行,漸漸沒了起伏的丘陵蹤影,一眼望去,盡是坦途平原,正值秋收時節,路旁田地中的稻穀金黃一片,看來今年的收成還算不錯,畢竟荊州素有“天下糧倉”之稱,正所謂“荊瀟熟,天下足”,天下間幾乎有半數糧食出自荊州、瀟州,若是此二州也鬧起糧荒,那麼立時便會天下大亂。

不知走了多久,空氣中驟然多了些許溼意,再往前走,視線中便驟然出現了一條雄壯至極的大江,大浪滔滔,水勢豐沛至極,在平原上肆意奔涌,就像一條不可以道里計的巨大青龍橫臥在天地之間,讓人見之則立覺自身渺小。

這便是世人常說“江河”二字中的大江了。

這條大江,將整個天下一分爲二,所謂江南,便是大江以南。歷來北方鐵騎南下,多是受阻於大江天險,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由此衍生出的典故,如“衣冠南渡”、“草木皆兵”、“投鞭斷江”、“擊楫中流”等等,實在是數不勝數。

遙遙眺望着彷彿在天際盡頭的碧綠“青龍”,一向與“文雅”二字無緣的胡良難得吟了句古人之詩:“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

坐在胡良身旁的李玄都長長吐出一口濁氣,接口道:“不盡大江滾滾流。”

胡良停下馬車,輕聲道:“老李,心思別那麼重,有些事情就像這條大江東流水,我們都擋不住。”

李玄都點了點頭。

過了大江,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江南。

李玄都搖了搖頭,似是要甩脫那些縈繞在腦海中的舊事,跳下馬車,說道:“最是江南好,既然到了江南,就去宋老哥那裡走一趟,想來青鸞衛還不敢爲難風雷派。”

“說起宋老哥,我倒是有點懷念他那口荊州腔了。”胡良面露感念之色,頓了頓,又補充道:“就是聽多了之後,聽得我想死。”

李玄都失笑道:“你們兩個誰也別說誰,都是半斤八兩,以前在帝京喝酒,哪次不是我去找店家說的?”

李玄都不是帝京人,但在帝京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後,能說得一口正宗官話,讓一直沒學會官話的胡良在私下很是羨慕,因爲在帝京城中,無論男女老幼,都頗有些高人一等的底氣,若是揣着一口外地口音,難免要被小看幾分,就算是去勾欄瓦舍之間,也是如此。少年人遊帝京,少不了去些煙花之地,胡良曾在一位花魁女子那裡碰壁,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那位花魁女子對於無意此事僅是與胡良同行的李玄都青眼相加,眉目傳情,言語暗示,到最後,別說是不要銀子,恐怕倒貼銀子都行,這讓一直都不承認是相貌問題的胡良感到悲憤欲絕,咬死了是那花魁女子嫌棄他的口音,對於此事一直此耿耿於懷,直到他們結識了同樣是鄉音難改的宋老哥,胡良這纔好受許多。

之所以叫宋老哥,是因爲這位風雷派的門主的確很老了,已是花甲年紀,差不多可以做李玄都的祖父輩,不過江湖人交往,先不論年齡,先論輩分,如何論輩分?看師承,看本事大小,李玄都在那時候乃是最爲聲名顯赫之人,胡良也是一方豪強人物,自然不能論以晚輩,而應平輩論交,也就是忘年交。論完輩分之後,方是年齡大小,宋老哥便是由此而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也就是李玄都和胡良因爲投緣相相之故,方能稱呼一聲“宋老哥”,換成其他江湖人物,要麼稱呼“宋老前輩”,要麼稱呼“宋大俠”,就算是身份相差不多之人,也要稱呼一聲“宋門主”,否則便是打了整個風雷派的臉面,欺負了風雷派,便是掃了神霄宗的臉面,神霄宗貴爲道門四宗之一,往大了說,神霄宗的臉面也是道門的臉面,落了道門的臉面,這是多大的罪名?這裡頭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否則當年的李玄都也不會因爲鬥劍之事而招惹了小半個江北武林。

所以說,在江湖中行走,處處都是規矩,處處都是講究,雖不成文,但未必就比聖人訂立的儒教規矩少了。

第六十九章 季叔夜第八十七章 夜談第一百四十九章 傳功第二百二十五章 儒門仙物第十二章 深夜來客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何苦第十三章 墓冢疑雲第一百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六十一章 應帝王第一百一十二章 信中遺言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行有常第九十五章 得失第五十三章 單人破陣第一百二十二章 胭脂長街第二百一十二章 誓師番外五第三十六章 遠赴雪山第二百六十八章 收網第二十六章 招魂見鬼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一百四十九章 借君一物第八十九章 最後一招第三十六章 環環相扣第六十三章 心魔幻象第二十六章 走火入魔第一百六十八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七十三章 青鶴居士第二百零八章 龍遁劍訣第二百二十六章 口供第一百九十一章 藏書樓第八十五章 借頭顱第一百零三章 聯合第六章 假長生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流第三十五章 天樂桃源第一百六十八章 隱士第三十四章 黨爭第八十四章 青丘山洞天第一百四十二章 沈元齋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一百八十五章 古木罕第四十五章 宋政之謎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一百三十七章 夢中第四十七章 醉仙樓第三十一章 雙劍合璧第五十九章 南疆第二百一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七十四章 變數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一百七十三章 帷帽女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明升客棧第十五章 月離別第一百四十七章 不敢爲天下先第一百二十二章 天人造化境第七十三章 貝遙第二百零三章 出奇制勝第二百四十九章 將功折罪第二百零六章 司徒玄策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婚第一百三十一章 靜禪宗之變第七十五章 術法之道第二百九十二章 雲尊者第八十三章 含沙射影第一百章 我佛如來第二十二章 奇正相合第十五章 又見太平第二十章 女侍第七十四章 劍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兩位青鳥第四十四章 館陶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手刃仇敵第四十四章 人心似水第三十四章 範文成第一百一十一章 純陽丹第一百零九章 宮官之請第八十六章 萬篤門第二百章 旗開得勝第一百一十六章 女子捕頭第二百四十八章 遼東五仙第二百一十九章漁翁在後第五章 閒情逸致第五十二章 大祭酒第七十四章 五行成丹第十二章 天羅地網第一百七十三章 帷帽女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西門玉萍第一百八十一章 浩然正氣第五十二章 飛昇離世第一百二十一章 棲霞縣主第五十九章 小妹不哭第二十五章 山村鬼症第一章 牡丹花會第五章 觀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山呼海嘯第五十三章 玄都的劍第五十五章 囚禁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雪時節第二百九十三章 幽冥谷第二百一十二章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