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連鎖反應

一愣之後,舒爾卡就問:“這難道不是飛機嗎?”

這就是舒爾卡的高明之處,因爲德國人的V1飛彈一開始就是一架小型飛機的樣子,區別只是它的脈衝式噴氣發動機加裝在尾部上方所以看起來有點怪異。

同時因爲這是照片,而且還是V1飛彈飛在空中的照片,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根本就無法判斷其大小,所以一眼看去所有人都會認爲那是一架飛機,德國人的新型飛機。

“不不!”阿卡季耶維奇搖頭說道:“它不應該是架飛機,原因是它的大小不對……長度大概八、九米,高度不到兩米,翼寬四米左右!”

舒爾卡聞言假裝皺了皺眉頭問:“你確定?”

“是的!”阿卡季耶維奇回答:“拍下這張照片的情報人員以前當過炮兵觀察員,他十分擅長用自己的指節和附近的參照物估計目標的大小!”

阿卡季耶維奇說的沒錯,因爲V1飛彈的尺寸與估計的差不多,它是長7.9米、高1.42米、翼展5.37米的飛行物,這其中只有翼展的數據出入比較大,不過這也是因爲從側面觀察很難估計翼展寬度。

“如果這是一架飛機的話!”阿卡季耶維奇說:“那麼它的尺寸就太小了,我的意思是說……如果加上燃料以及飛控系統,它可能只能勉強裝下一個人。甚至連機槍和子彈都無法攜帶,更不用說炸彈了。那麼,德國人生產這麼小的飛機是爲了什麼?”

“也許是爲了偵察!”舒爾卡在瞎扯,他總不能一下就猜中了這是什麼東西,那隻會讓阿卡季耶維奇懷疑。

“它也不太可能會是一架偵察機!”阿卡季耶維奇說:“你知道的,舒爾卡。德國人基本掌握制空權,他們使用任何一款飛機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偵察任務,根本不需要費時費力去研發這東西!”

阿卡季耶維奇這麼分析是對的,德國人沒有研發這種小型偵察機的需求。

舒爾卡反問了一聲:“你們是在哪發現它的?”

“波羅的海海岸的佩納明德!”阿卡季耶維奇回答:“說起來這還和你有關,舒爾卡!還記得鮑爾少校嗎?”

“當然!”舒爾卡回答。

鮑爾少校就是那個被舒爾卡和阿卡季耶維奇有意放走的那個德軍軍官。

“就是他搞到的情報?”舒爾卡問。

“可以這麼說吧!”阿卡季耶維奇解釋道:“是他發現了德國人在佩納明德有一個保密層級很高的項目,同時那裡彙集了大量的科研人員並且有一個科研基地!因此我們才往那裡派出情報人員,然後就發現了這個!”

說着阿卡季耶維奇就抖了抖照片,接着說道:“如果它只是一架小飛機,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搞得這麼神秘!”

舒爾卡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是西索伊同志建議我來問問你的!”阿卡季耶維奇說:“他對此毫無頭緒,我們的科研人員也同樣如此。西索伊認爲你可能會有什麼想法!”

舒爾卡拿着照片作思考狀,他在考慮說還是不說。

此時的舒爾卡更傾向於前者,因爲從歷史角度看這玩意雖然重要,它甚至改變了未來戰爭的模式……現代戰爭不管是空戰、海戰還是陸戰玩的都是飛彈,甚至還發展出了核飛彈之類的戰略裝備,乃至航空、航天踏上月球靠的都是它。

但那是在未來。

二戰時的德國雖然研發出V系列飛彈但它們都處在雛形而且出現得太遲了,所以無法改變戰爭的結局。

更何況,如果舒爾卡要說的話又該怎麼說呢?

所以舒爾卡認爲這件事自己只需要裝傻充愣就可以了。

“很遺憾,阿卡季耶維奇同志!”舒爾卡說:“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阿卡季耶維奇眼裡透着些失望,然後點頭道:“沒關係,舒爾卡!畢竟我們的科學家也不知道,而且我們的資訊太少了,只有一張照片!”

“是的!”對阿卡季耶維奇的解釋舒爾卡舉雙手贊成。

但隨後阿卡季耶維奇的話就把舒爾卡嚇了一跳。

“那麼!”阿卡季耶維奇說:“我們就只有來硬的了!”

“什麼?”舒爾卡問:“你的意思是說……”

“是的!”阿卡季耶維奇說:“我們已經聯繫好了波蘭游擊隊!”

蘇軍與波蘭游擊隊有聯繫一點都不奇怪,而佩納明德就在波蘭與德國的交界處附近。

當然,此時的波蘭已經被德國佔領根本就沒有什麼交界處。

這時舒爾卡就犯難了。

歷史上可沒有這麼一出。

要知道鮑爾少校是舒爾卡放走的,然後鮑爾少校找到了線索,於是蘇聯發現了V1飛彈研發地址。

也就是說所有的東西都與舒爾卡有聯繫。

那麼如果舒爾卡任其這樣發展下去會發生什麼呢?

舒爾卡不知道,因爲它還沒發生過。

但舒爾卡卻擔心會發生一系列對蘇聯不利的連鎖反應,雖然它看起來是對蘇聯有利。

比如……

德軍這款V1飛彈的研發主要是爲了能打到英國。

因爲英國與歐洲大陸隔着一條英吉利海峽,要想征服英國這個島國就只有有限的幾種方法:

一:用飛機從空中飛越。

這種方法德軍嘗試過,但以慘敗告終。

二:從海上將其包圍。

但德國海軍無法與英國海軍對抗,只能用潛艇實施有限的封鎖,這雖然能讓英國物資簣乏但卻無法讓它投降。

三:實施兩棲登陸戰直接登陸英國本土。

這在二戰兩棲登陸戰戰術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基本不可能,尤其德國對英國還沒有海、空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登陸作戰幾乎就是找死。

那麼德國人就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用V1飛彈這種超遠程“飛彈”以法國爲基地打到英國本土轟炸其首都倫敦。

而這種轟炸又造成了不知道飛彈爲何物的英國人巨大的恐慌,從某種程度來說也逼着英國不再坐山觀虎鬥積極加入夾擊德國的戰爭。

現在……如果蘇聯成功搗毀了這個研發基地,是否會導致英國繼續“隔岸觀火”?

第二百一十七章 掩蓋第四百四十六章 整頓第六百六十八章 偏見第四百零一章 指揮第六百七十四章 穿插第一百五十八章 花瓶第四百一十二章 陷阱第九十三章 阻擋第七百三十八章 自豪第二百八十二章 關鍵第一百八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874章 沃羅涅日第九章 廣播第三百五十一章 橋頭陣地第四百零三章 登陸船第二百一十七章 掩蓋第四百九十八章 意義第四百八十七章 宣傳第二百六十八章 意圖第五十七章 鋼筆第七百五十七章 先斬後奏第二百五十二章 裝甲列車第四百四十九章 時間第三百三十五章 謊言第五百二十五章 正斜面第六十六章 謊言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決問題第一百三十六章 基輔第873章 坑第二百七十三章 轉移第六百九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七百四十章 原計劃第一百四十章 指導員第二百五十四章 炮兵陣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中尉第五百四十三章 私刑第七十三章 閃電戰第四百一十九章 速度第三百六十六章 懸崖第六百一十七章 冷槍冷炮第七百零四章 選擇第三百六十四章 山路第六百三十章 炮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功與過第八十八章 包圍第四百四十五章 第82步兵團第六百二十一章 較量第二百三十六章 掩護第四百六十六章 方向第六百零一章 渡河第二百九十八章 巧合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面夾擊第六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835章 空降旅第866章 新兵第七百零八章 把柄第七百一十九章 政委第五百一十五章 構築陣地第一百九十一章 進攻第二百五十四章 炮兵陣地第857章 黑槍第四百五十六章 士氣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階段第七十六章 防線第七百零四章 選擇第六百九十三章 強擊機第五百零二章 慣性思維第六十二章 埋伏第二百四十九章 固執第一百四十章 指導員第八十四章 飛行員第六百六十六章 錯誤第二十八章 羣體效應第六百零三章 準備第792章 特工第五百二十一章 承認第871章 無奈第六百三十五章 準逃兵第七百四十章 原計劃第五百五十六章 封鎖第一百二十九章 游擊隊第一百六十四章 突襲第五百七十七章 學校第四百四十八章 信第八十五章 基輔防線第五百五十七章 運輸第七百五十四章 突襲第八十章 恐慌第五百一十九章 解決問題第五百二十三章 佯攻第六百三十五章 準逃兵第824章 準備時間第五百二十二章 防禦第三百八十四章 虛虛實實第834章 保密措施第六百四十六章 計劃書第二百二十五章 附加條件第三百八十章 “勝利”第七十六章 改變第七百一十四章 頓河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