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陽奉陰違

“指環計劃”這個名字倒是很貼切,它的意思就是小而堅固,而且是封閉的一圈,意指針對史達林格勒的“小包圍圈”。

史達林這種簡單而粗暴的進攻戰術不能說完全沒道理,因爲包圍與反包圍往往就是在拼盡最後一滴血互相傷害。

比如此時的頓河方面軍和德第6集團軍。

如果頓河方面軍等一切都準備好、補給跟上來再慢慢動手的話,就意味着德第6集團軍也獲得了更多的物資更難消滅。

甚至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不顧傷亡的朝德軍發起衝鋒也是有道理的……敵人被包圍,確切的說將要被包圍處於物資緊缺的狀態,蘇軍持續不斷的衝鋒也就意味着德軍彈藥持續不斷的消耗,到了一定的程度等彈藥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德第6集團軍也就崩潰完蛋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軍的傷亡都是值得的,甚至敵我傷亡比還不見得會大多少,區別只是蘇軍傷亡在前頭成爲一具具屍體,而德軍卻是被一個個被俘虜然後押送到西伯利亞去做苦工。

於是,整個史達林格勒就像是個火藥筒似的被點燃了,到處都是炮火的轟炸、戰機的呼嘯以及敵我雙方的你攻我防。

形勢顯然對第6集團軍不利。

史達林突然改變策略將大縱深包圍改爲近距離包圍的確打了保盧斯一個措手不及,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命令部隊死守以將最後幾批彈藥運進包圍圈。

同時他在電話裡做最後一次努力。

“元首閣下!”保盧斯說:“我們很快就要被敵人包圍了,敵人距離我的指揮部只有十幾公里,他們的坦克趕到這甚至不需要一小時!我再次請求,如果現在突圍還來得及!如果不撤退的話,我們將被永遠留在史達林格勒,同時史達林格勒也永遠不會屬於我們!”

保盧斯這話是正確的。

對於人和城來說更重要的顯然是人。

因爲城沒人還可以再建,還可以再打回來,但是人如果沒人……那不僅城拿不到,甚至連東山再起的希望都沒有了。

但自詡軍事天才的希特拉又怎麼會聽進保盧斯的建議。

“振作起來,我的將軍!”希特拉用他抑揚頓挫的語氣說道:“我知道這很危險,但這同時也是我們的機會!我們要敢於冒險,俄國人想包圍你們,那就讓他們包圍吧!我會用事實告訴他們,這是他們犯下最大的錯誤!相信我,你們會得到充足的補給,而且這個包圍圈不會持續太久,你和你的部下很快就能脫困!”

保盧斯還想說什麼,但副官就在旁邊催促道:“將軍,敵人離我們只有五公里了,我們必須馬上撤退!”

五公里說遠不遠,因爲這五公里還有德軍士兵防守。

但說近也不近,畢竟保盧斯代表的是第6集團軍指揮部,這個指揮部如果出什麼狀態,位於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的士氣也會遭到全面打擊。

這迫使保盧斯不得不做出抉擇。

因爲如果要突圍,那就要組織反攻以使自己的後勤補給不被切斷,這樣突圍才更有希望。

如果服從命令繼續進攻史達林格勒,那就要渡過頓河到東岸組織防線。

最終,保盧斯還是選擇了後者……他無法違抗元首的命令。

保盧斯不是沒有考慮過不顧一切違抗命令帶兵突圍,但他知道這不會成功的,也不可能成功。

如果說有什麼人違抗元首的命令還安然無恙的話,那就是在非洲作戰的隆美爾了。

但保盧斯卻知道自己和隆美爾不同。

這並不是說希特拉更器重隆美爾……事實上,無論是誰,只要違抗元首的命令通常都不會有好下場,即便他深受元首信任。

隆美爾之所以能成爲例外,是因爲他違抗了元首的命令還打勝仗,取得了出乎元首意料之外的戰績。

在這種情況下,元首纔會選擇假裝什麼命令也沒有下過,順水推舟的就預設了隆美爾的做法。

但是現在,保盧斯看不到一點能取勝的機會,即便自己違抗命令選擇突圍也是如此……這只是會讓德軍敗得沒那麼難看而已。

所以,如果違抗命令的話,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元首暴跳如雷就地解除保盧斯的職務讓別人取代他,接着就是將保盧斯送上軍事法庭。

想到這,保盧斯只能對着話筒說道:“是,元首閣下!我執行命令,希望我的補給能像空軍元帥說的那樣準時足量的送達!”

“當然,我的將軍!”希特拉鬆了一口氣:“這是我的承諾!”

但事實證明希特拉的承諾一文不值,因爲在第6集團軍被包圍的當天,送到他們手裡的補給就沒有達到要求……其中有幾架飛機送到德軍手裡的補給竟然是無法食用的調料。

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戈林組織這次所謂的“空中運輸”的混亂。

“空中運輸”遠不像戈林說的那樣簡單,同時德軍的補給本身也並不充足。

同時戈林爲了能夠湊足運輸補給的飛機,將轟炸機和攻擊機也用於運送補給用,這又削弱了德空軍力量。

這也是第51集團軍僅僅只有幾個混編航空團就能勉強保證空域安全並向目標前進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就是頓河方面軍加快對史達林格勒德軍的包圍,迫使德空軍不得不將主力用於應付頓河方面軍。

不過舒爾卡卻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說是壞事吧,頭頂上沒有敵人的戰機繞圈時不時的俯衝下來打一梭子彈或是丟下幾枚炸彈,當然不是壞事。

說是好事吧,因爲這第51集團軍就沒理由減緩速度了。

舒爾卡相信特魯法諾夫也是同樣的心情。

不過他們沒辦法,因爲第二天早上,最高統帥部就給第51集團軍派來了一個政委。

這個政委表面上是派來協助特魯法諾夫指揮作戰的,但誰都知道……他其實是來監督第51集團軍有沒有陽奉陰違的。

第一百九十一章 進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敖德薩第七百五十五章 撤退第四百二十九章 錫瓦什湖第一百四十五章 波格丹大尉第877章 理由第852章 對立第一百六十三章 陷阱第九十八章 裝死第三百一十二章 機槍第四十一章 指導員第五百一十七章 步兵對步兵第802章 戰鬥力第869章 建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後遺症第六百三十一章 反攻第五百三十四章 戰略目標第二十七章 逃兵第三百五十九章 馬拉雪橇第三百八十七章 克里木方面軍第五百五十七章 運輸第三百七十六章 換裝第一百章 悖論第一百二十三章 調動第五百零六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六章 夜襲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岸第863章 問題第一百三十四章 車廂第六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二百一十五章 隱藏第876章 瓦圖京第一百三十三章 脫鉤第845章 靶機第二百三十六章 掩護第一百五十七章 採訪第五百一十章 指揮權第一百七十章 喇叭第三百四十六章 增援第二百零三章 關注第七百零九章 汙水第801章 房子第七十九章 託尼亞第五百二十章 意圖第817章 監視第七百三十四章 希望第五百三十七章 排查第五十八章 防禦第五百七十八章 選擇戰場第三百八十六章 增援計劃第六百四十六章 計劃書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岸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擊手第六百零一章 渡河第一百九十三章 坦克戰第821章 文件第七百六十七章 貝利亞第四百零七章 惰性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爭暗鬥第七百零四章 選擇第三百九十九章 反攻第三百六十章 支撐點第三百四十七章 判斷第七百零四章 選擇第二百九十一章 戰鬥第四百一十五章 影響第七百四十九章 協同作戰第二百一十六章 民房第一百六十八章 坦克第三百二十二章 臨陣換將第827章 泄密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二階段第一百七十五章 T34第三百八十四章 虛虛實實第三百零八章 上校第八十二章 套路第四十八章 森林第816章 元帥第五十九章 協同第二百八十七章 轉變第四百二十五章 佔科伊第三百三十八章 難題第五百六十七章 騙局第七百六十章 馬伕羅維奇第六百七十三章 教育第一百一十一章 自大第二百二十三章 麻煩第二百八十六章 狙擊手第二十章 決心第五百四十三章 私刑第七百六十二章 保持距離第三百三十四章 短兵相接第五十六章 木屋第四百五十一章 資料第四百九十七章 公墓第八十二章 水霧第三百六十二章 火力偵察第四百八十一章 組織第二百二十九章 第1077步兵團第四百零九章 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