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炮兵團被炸得只剩下十五門炮和少量炮彈,如果不是他們撤得快的話只怕就連這點東西都沒有了。
而這十幾門炮在這樣的炮戰中根本就起了什麼作用,於是巴特拉科夫少將所說的“壓制敵人炮火”當然無法實現。
巴特拉科夫第一時間向集團軍司令部求助。
戈利科夫也知道2號火車站的重要性,所以他馬上應承下來:“我馬上組織一個炮兵團增援你們,但可能要明晚才能到達!所以,你們一定要堅持到晚上!”
“我明白,戈利科夫同志!”巴特拉科夫不由歎了口氣。
巴特拉科夫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在他求援這段時間天色已經大亮了。
德國人既然會突然對第10師發起如此規模的炮戰而且第一時間就有計劃的摧毀兩個炮兵團……那麼他們顯然不會讓第10師那麼容易得到新的炮兵增援。
這對德軍來說很容易,因爲他們擁有制空權,天色一亮他們的戰機和轟炸機就可以從空中封鎖各個街道。
如果是步兵的話,德軍的戰機和轟炸機可能還無能爲力,因爲步兵目標太小了,而且步兵還可以靠着街道兩側的建築物前進,在空中戰機上的飛行員很難發現他們。
但如果是炮兵……
大口徑榴彈炮可是需要一輛輛汽車牽引的,還需要用汽車裝載炮彈,這麼大的目標行駛在街道上想不被發現都難,德軍戰機只要隨便俯衝下來打一梭子彈都能造成一場災難,就算地面焚燒舊輪胎都無濟於事。
另一方面,就算德軍戰機、轟炸機沒能阻止這些火炮,偵察機還能將這些火炮的座標告知炮兵,然後一通通炮火過來……這些火炮還沒來得及進入預設陣地發揮作用就會被炸上天。
因此,蘇軍的炮兵通常都只有夜裡才能機動,白天都處於蜇伏狀態甚至連開火都要十分小心。
這也就意味着第10師至少要一整個白天都沒有炮兵可用。
“巴特拉科夫同志!”這時接完電話的參謀擡起頭來報告道:“敵人開始進攻了,估計至少有一個裝甲團和兩個步兵團!”
這是德軍的首批進攻部隊,他們將主力也就是一個步兵團和一個裝甲團放在2號火車站正面。
之所以這麼做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爲察裡察河岸土地泥濘不適合裝甲部隊推進。
蘇聯戰場就有這種特性,冬天時天寒地凍整個世界都被包圍在冰雪中,一到夏天冰雪融化,就到處都是泥濘。
史達林格勒附近也不例外,尤其是郊外河邊更是如此,相比之下城裡的道路狀況會好得多,雖然它時不時會被廢墟堵塞,但它至少坦克還能行駛可以正常作戰。
另一個原因,就是德軍指揮官喬納斯少將認爲這更具有迷惑性……通常部隊的主力也就是戰略主攻方向。
巴特拉科夫果然上當了。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內務部隊的任務更多是對內,比如平息叛亂、剿匪、保護鐵路等。
其性質與德國的特別行動隊有些相似,兩者都是對內的非正規作戰部隊並且地位超然。
但在國內地位超然是一回事,在戰場上指揮作戰又是另一回事。
或者說,恰恰因爲他們在國內地位超然而且對付的都是游擊隊等弱小的敵人,才使他們嚴重缺乏戰鬥經驗或是對敵人誤判。
巴特拉科夫少將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他知道德軍將一個步兵團和一個裝甲團佈署在正面後,馬上就將主力部隊調往2號火車站正面。
這顯然正中喬納斯下懷。
於是,在戰鬥進行了一個多小時後,突然又是一陣密集的炮火覆蓋。
這一次,炮彈集中轟炸察裡察河河岸,接着,一支摩托化部隊突然從側翼殺出向駐守在河邊的步兵第42旅。
步兵第42旅由第10師指揮,名義上是一個旅,但其兵力因爲連日的戰鬥不及一個團。
德軍在這一點上很聰明,他們是派出摩托化部突襲而不是裝甲部隊:
摩托化部隊裝備的是邊三輪、裝甲車等裝備,它們能攜帶更多的彈藥,再加上有一定的裝甲防護,對付步兵的輕武器綽綽有餘,同時又不會像坦克一樣在泥濘地裡無法動彈。
如果說摩托化部隊有什麼缺點的話,那就是承受不住敵人的炮火覆蓋……但這個擔心已經是多餘的,因爲蘇軍的炮火大部份已經被德軍摧毀了。
於是這支摩托化部隊僅用了十幾分鍾就突破了蘇步兵第42旅的防線。
消息傳到第10師指揮部,巴特拉科夫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了,趕忙下令:“馬上增援步兵第42旅!”
“援兵受阻,巴特拉科夫同志!”參謀回答:“德國人沿岸佔領建築,然後以建築爲依託協同炮兵和空軍防禦!”
這就是軍事素質上的重要性。
戰場上很多時候看的並不是兵力多少,而是協同能力。
比如現在,德軍只需要少量部隊佔領一幢建築,然後引導炮兵和空軍攻擊,就能輕鬆的將數十倍的敵人死死的阻擋在建築外。
巴特拉科夫在地面上沿着河岸往下看,接着豆大的汗珠就從額上滲了出來。
想了想,他就下令道:“馬上炸燬鐵路橋!”
如果說之前留着鐵路橋是因爲隨時可以炸燬的話,那麼現在就是那最後的緊要關頭了。
但參謀在焦急的打了一通電話後,就報告道:“巴特拉科夫同志!我們與鐵路橋失去聯繫!”
“派人去通知他們!”巴特拉科夫憤怒的大叫:“馬上!”
“是,巴特拉科夫同志!”
在參謀匆匆跑出指揮部之後,巴特拉科夫就一屁股重重的坐回到椅子上。
在此之前,巴特拉科夫也許有想到2號火車站的形勢嚴峻,但從沒想到會突然惡化到這程度。
換句話說,巴特拉科夫少將被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打擊得亂了方寸,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這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