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你先出去吧!”當李建成聽完楊文幹說到最後一句話之時,忽然站了起來,將楊文幹尚未說完的話打斷了。
楊文乾沒想到李建成的反應會這麼大,於是不敢繼續逗留,立即灰溜溜的走了出去。
等到楊文幹離開後,李建成也似乎再無心處理政務,他走到了窗邊,猛的將窗戶推開,任由寒風迎面吹着,臉上一陣陰晴不定……
李如坤之案,讓大唐的有識之士知道了諸皇子之間的暗中較量,萬年縣法曹、武城人孫伏伽認爲這是諸皇子身邊出現了奸佞的小人所致。
於是,孫伏伽上表道:“善惡之習,朝夕漸染,易以移人。皇太子、諸王身邊的官吏,應當謹慎挑選合適的人選;那種門風不能和睦相處,爲人歷來沒有德行,專好奢侈靡爛,酷嗜樂舞遊獵的人,都不能讓他們接近皇太子、諸王。
從古到今,骨肉親人不和、分離,以至敗國亡家,沒有不是由於身邊親近的人離間造成的。望陛下慎重對待。”
李淵看了表章後非常高興,下詔獎勵,提升孫伏伽爲治書侍御史,賜帛三百匹,並將獎勵的決定公佈到各處,同時勒令李建成、李隱和李世民三人,務必不得接納奸佞之徒。
李淵這詔令看起來是要讓諸皇子親賢遠佞,但其實卻何嘗又不是一種警示之意?
李如坤之案中,李建成是吃了啞巴虧的人,再加上有楊文乾的那次挑撥離間,他原本已是下定決心再度出手對付李隱的,但因爲李淵的這一詔令,原有的計劃便只好通通取消了,當然,李隱也是如此。
長安城似乎一下子沒了那種凝重的氣氛,不過一條看似平靜的河流,實則卻可能是暗流涌動,看似平靜的長安城,也可能只是暫時的假象罷了,誰也不知這種平靜,到底能維持多久。
清晨,略帶暖意的陽光照在雪地上,此時雖還很早,但長安的居民已是開始忙碌起來,因爲這一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佳節。
晉王府中,小虎兒在庭院中四處亂跑,而採蓮則拿着件厚馬褂追在他的後面,想要爲他多加件衣服,不過小虎兒總是不停的跑來跑去,追得采蓮一陣滿頭大汗。
就在小虎兒還想再跑之時,卻被忽然出現的李隱抱了起來,“再不聽話,爹可要打你屁股了!”
小虎兒立即不敢造次,在李隱將他放下地後,乖乖的走到採蓮面前,將厚馬褂給穿上了,李隱見此,臉上這才露出了笑容,一左一右牽着他們母子的手,向屋子裡走去,“吃過早點後,我們去逛廟會去!”
“爹爹,廟會有小糖人賣嗎?”小虎兒聽後,立即精神倍加,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李隱笑道:“有,到時讓你吃個夠!”
小虎兒聽後,立即高興的拍手叫好,採蓮搖了搖頭,向李隱嗔怪道:“這麼寵着他,小心他以後成了個胖小子。”
李隱聽後,哈哈笑了幾聲,再次將已有些重的兒子抱了起來……
除夕逛廟會,是長安許多人在這天的必備事項。這一天的廟會有很多場,最大的一場在香積寺舉行,耍雜的、賣各種新鮮玩意的、賣各類吃食的……真可謂是熱鬧非凡,即便是一些常年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閨中女子,也會去逛一逛,既能看看各種難道遇見的事物,順便還能去香積寺中求個姻緣什麼的。
日上三竿之時,晉王府的車駕緩緩駛到了香積寺附近,因爲此時人太多,馬車無法繼續通行,李隱只得與加入下車步行。
觀音婢、採蓮來到此地是爲了上香祈福的,而小蝶、妞妞和小虎兒則純粹是爲了看熱鬧的。
向香積寺步行之時,晉王府的侍衛護在觀音婢衆人的四周,一臉警惕的看着四周。
這倒不是李隱小題大做或是在擺什麼王爺架子,而是他深知許多長安輕薄子,會專門在這個時候擠進人羣中,去佔那些少女婦人的便宜,因爲此時逛廟會的人很多,難免有些混亂,很容易讓輕薄子得手。
當然,也有不少的寂寞婦人,會在這時將自己打扮得比以爲更漂亮一些,來到此處“招蜂引蝶”。
當觀音婢與採蓮進入香積寺的大殿上香祈願後,李隱本想在殿外等候的,但這時卻走來一個眉清目秀的小沙彌,向李隱合手道:“李施主,方丈有請。”
李隱愣了一下,隨即讓吳漢等護衛看好家人,這才隨那小沙彌往方丈室走去。
香積寺的方丈已是上了年紀的人,見到李隱後連忙起身道:“老衲見過晉王殿下,恕老衲腿腳不便不能親自去迎接您了。”
李隱道了聲客氣,隨即心裡想到,之前那個小沙彌稱自己爲“李施主”,而這方丈卻城自己爲“晉王殿下”,相比之下,卻是那個小沙彌的佛法造詣更勝了一籌。
香積寺的方丈叫李隱來,是爲了向李隱表示感謝之意的,觀音婢自小與佛有緣,成爲晉王妃後,對香積寺可沒少進貢香火錢,知道李隱來了,自是要對他表示感謝了。
李隱對此興趣缺缺,與這方丈聊了一會後,便要起身離開,“方丈,剛纔帶我來的那個沙彌,可是貴寺的弟子?”李隱臨走前隨意的問了一句。
香積寺的方丈愣了一下,回答道:“非也,他法號玄奘,自巴蜀雲遊到此掛單,玄奘可有得罪晉王的地方?”
李隱聽到“玄奘”這兩個字時,心中也是驚了一下,這才醒悟自己所處的年代,可不正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玄奘大師所處的年代嗎?只是不知現在遇到的這個玄奘,會不會僅僅是與自己所想的那個玄奘同法號而已。
李隱向香積寺的方丈道:“玄奘小沙彌並沒有得罪本王,本王只是覺得他年紀雖小,但似乎已對佛法頗有造詣的樣子,心中感到有些好奇罷了。”
香積寺的方丈頜首道:“玄奘少有慧根,十三歲時在洛陽淨土寺出家,現在雖只過去三年,但已雲遊多地,接觸過許多高僧,確實已對佛法造詣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