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興高采烈的來拜見皇后,他們聽說李向這個正主兒終於出現了,而且還來見娘娘了,那就是說他們這次的差事馬上就能辦完了。想到這幾日在龍門的種種,兩人都不禁感嘆,真的是恍如做夢,趕緊辦完差回江都要緊。
沒等內監通報,兩人就高聲在外自報家門,隨着娘娘“恩”的一聲,兩人進入廳中。
兩人見完禮,等着娘娘喊起身,卻遲遲沒有迴應,他們只好一直跪在那裡,不敢站起來。想看看娘娘的表情,又沒有那個膽量擡頭,心裡琢磨着是什麼原因。
靜了一會兒,一個男子的聲音突然響起來:“兩位就是陛下派來給本官宣旨的欽差?敢問是何時到的龍門?”
兩人暗中一使眼色,馬上就明白對方心中所想,其中一個低聲答道:“初九出的江都,十七到的龍門,剛好都尉巡查未歸,我們也就在龍門等到了現在。”聽到娘娘這裡有男人的聲音,兩人知道李向就在這裡。
“倒是叫兩位欽差好等了,本官怠慢了。”李向說的毫無感情,兩個欽差也知道,對待像李向這樣的地方大員,他們兩個內監是沒有任何脾氣的。人家不找你麻煩就不錯了,還準備要好臉色看,那是找死。
這次要不是有欽差這個身份,估計在大牢裡就被整死了。所以兩人趕緊說不礙事,就是擔心旨意傳的遲了,皇帝那邊着急。
李向順着話便問道:“這麼說,兩位在從江都出發前,就已經知道這聖旨的內容了?”
兩個欽差愣了一下,一個道:“我們哪有膽子擅自打開聖旨啊,只是大約聽說陛下是要招李都尉帶兵去剿賊的。”
“這倒也是!”李向的口氣緩和了不少,隨即便對蕭後道:“娘娘,兩位欽差也是遠道而來,下官斗膽,還是請兩位欽差起來回娘娘的話吧。”說着還對蕭後點點頭。
蕭後剛剛已經和李向達成了協議,所以便輕哼一聲:“起來吧。”
“謝娘娘,謝都尉大人!”兩人說話起身,這才偷眼看了一下廳中之人。見皇后一本正經的坐在上首,毫無表情,旁邊卻有一個孩子也坐在那裡,屋中再無他人。這時兩人才有些吃驚,原來他們要見的都尉還是個半大小子。
兩人吃驚的表情都在臉上,李向看的一清二楚,便微笑道:“看來兩位覺得本官年紀太小,倒是叫兩位吃驚了。”
“都尉說的哪裡的話,像都尉這樣年紀就能被陛下賞識,擔着一郡百姓重擔的官員,全天下只怕也只有都尉這一人了。都尉真是年輕有爲,堪比甘羅周公瑾,實在是讓我們佩服啊!”跟在皇帝身邊,其他本事沒有,這拍馬屁的功夫絕對不輸他人。
李向樂道:“兩位欽差謬讚了。”話音一轉道:“剛剛兩位說臨行前就已經聽說了陛下的意思,不知可否將當時陛下下旨時的情形說明一二?”
兩人眼珠轉轉,實在弄不明白這個李都尉想要幹什麼。他們雖然沒有做過欽差,但傳旨這種事情還是見的多了,沒有那個官員接到陛下聖旨的時候還有這麼多事情的。先是躲着不見,見着了又是問東問西的,朝廷和陛下的事情也是你隨便問的?
不過兩人都知道現在是在人家的地盤兒上,又見李向坐在皇后身邊沒有一點兒緊張不安,就知道這個李大人絕對是皇后看重的人,自己不回答不好,可回答又犯了忌諱,便擡眼去看皇后。
蕭後一直盯着他們,本來剛剛就被李向說的話有些懷疑了,這時看兩人吞吞吐吐的樣子,隨口便道:“李都尉問你們什麼,你們就如實回答,不必有所顧慮。”
皇后作保了,兩人也沒什麼好擔心的,其中一人便道:“回都尉的話,我們二人一直跟在陛下身邊伺候,當日在朝堂上,確實眼見陛下當場就下了聖旨。”
“那兩位可否將當時的情形和本官說說,本官懷疑陛下下這道聖旨的時候,一定有什麼難言之隱。”李向恰如其縫的問道。
“都尉真是神仙啊,當時不在朝堂上居然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的,怪不得都說都尉是神仙弟子呢。”一個欽差又開始吹捧李向。
另一個也說:“是啊,當時的情形確實有些詭異。本來江南朱粲的叛軍已經佔了不少地方了,陛下非常生氣,當時陛下就問大臣誰可以帶兵去剿賊。誰知道陛下問完後居然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都在下邊低着頭不做聲。”
“恩,陛下看着下邊那些官員臉色都變了,金鑾殿那麼大,下邊站着的又都是朝中的重臣,竟然沒有人敢站出來替陛下分憂,陛下能不生氣嗎?要不是因爲我們是刑餘之人,早就拼死也要向陛下請命,去和朱粲那賊決一死戰了。”
兩人欽差居然在這個時候開始表現對皇帝的忠心了,一個接一個的表示出氣憤和勇敢。李向搖搖頭沒有說話,蕭後微微皺眉輕咳一聲。
兩人瞬間便不再說這些了,只是偷眼看看兩人,一人緊接着便道:“都尉,當時的情形就是這樣,後來陛下實在看不下去了,就點了大將軍宇文述出來回話。宇文大將軍說了一通什麼叛賊勢大,需從長計議等等,反正陛下很不滿意。”
“後來呢?”李向又問。
“後來?後來好像是來將軍和靠山王同時站了出來,說願意帶兵去剿賊吧。”一個說着看向另一個,有詢問的意思。
另一個便接口道:“對,就是來將軍和靠山王站了出來,都說要帶兵去剿賊,爲陛下分憂。陛下當時氣消了不少,不過並沒有馬上決定該由誰去帶兵的。”
李向大概已經猜出來當時的情形了,滿殿的文武百官都知道朱粲的叛軍不好剿滅,而且當時山東和河北多地都已經被反賊佔領,派去剿賊的官員大多數並沒有多少作用,敗多勝少,叛賊也是越剿越多。楊廣已經殺了好幾個剿賊不利的武將了,現在他們都不敢輕易去接茬兒。這個時候也就靠山王楊林和來護兒這兩個身經百戰的老臣纔敢站出來。
想象當時的情形,李向不由得爲楊廣面臨的局面感到惋惜。客觀說楊廣這個人也是個有着遠大理想的有爲青年,要不是因爲幾次關鍵決策上的失誤,還真說不好日後有沒有唐朝這個年代呢。
時也命也!
沒有時間替楊廣悲哀,李向想了一下便繼續引導兩人道:“看來當時陛下很焦慮啊,既然當時陛下並沒有下定決心派誰去剿賊,怎麼突然間就想到叫本官帶兵南下了?陛下當時留本官在龍門,很大程度就是要本官好好保護娘娘公主,另外也是看好洛陽這個都城的,怎麼好端端的就突然叫本官南下了,難道是什麼人給陛下出的主意?”
“誰說不是呢?當時本來大家都沒說話,陛下也猶豫不決,正好這時來將軍說起那日和李都尉在江南相遇的情節,說起李都尉帶的兵時非常佩服,還說都尉帶的兵是一羣虎賁之士,絕對不輸於當世名將。”
“對啊,來將軍一說完,陛下就點頭說他知道,然後陛下又想了好久,突然間便下旨了,我們這些人哪能猜到陛下的心思呢?”
兩人一唱一和將當時的情境說了一遍,還不忘讚揚陛下的文治武功,說的都是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倒是頭頭是道,真正叫李向見識了一下內監的三寸不爛之舌。
好在還有皇后在那裡坐着,也知道現在不是耗時間聽他們瞎說的時候,便揮手叫他們停下,這纔看着李向道:“怎麼樣,可有判斷?”
李向微笑道:“娘娘,微臣還有一問。”然後又轉頭問兩人道:“你們一直跟在陛下身邊,可知陛下一路從洛陽回江都,王世充王大人是不是一直都跟在身邊?回到江都後,王大人有沒有單獨和陛下見過面呢?”
這問的就有些問題了,如果是意識清醒的人一聽就知道李向這是有所指了,可蕭後和兩個欽差這時都已經被李向問的七葷八素的,不知道李向到底要說什麼,也就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
欽差直接就答道:“可不是嗎?當日陛下在雁門被困,這個王大人千里勤王,可惜是來晚了一步。不過整個江南也就王大人這一支兵馬北上勤王,陛下很是興奮,見到王大人之後,當時便嘉獎了,專門令王大人侍駕左右。回到江都也是對王大人相當器重的。”
“可不是嗎?自從王大人得到陛下賞識後,也是日日覲見,大事小事陛下也會問問王大人的看法。就拿這次江南剿賊的事情來看,王大人也給陛下出了不少主意呢。”
兩個欽差倒是說起來沒完,李向聽的就有些意思了,可這些話聽在本來就對王世充已經有所懷疑的蕭後耳中,無異於對王大人的印象更加壞了幾分。
李向非常清楚適可而止的道理,隨即便對兩個欽差微笑道:“好了,本官已經清楚了,兩位看看娘娘還有什麼問的沒有?”
蕭後哼了一聲道:“本宮沒什麼問的了,陛下身邊越來越多這種倖臣了,也不知是好是壞,你們下去吧,管好你們自己那張嘴,不要再外面胡說八道,明白了嗎?”
兩個欽差嚇了一跳,剛剛還和顏悅色的皇后一下子便生氣了,隨即便跪倒道:“就是借奴婢幾個膽子也不敢在外邊亂嚼舌根子。”
“出去吧!”蕭後揮揮手,兩人趕緊答應一聲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