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

高孝基身爲吏部侍郎,平時主管吏部事務,負責的是大隋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勳封、調動等事務,可謂是位高權重。

杜克明就是個入了他法眼的年輕人。

才二十四歲就能入吏部侍郎法眼的年輕人,當然不僅僅是個新科進士這麼簡單。畢竟大隋的科舉考試舉行以來,每年一考,進士科雖然是僅次於秀才科的科目,在幾十個科目裡也算是相當有含金量的,但畢竟秀才科不常設,進士科每年都還是少則只錄幾個,多則才錄十幾二十個進士的。

這些年輕進士,卻並不是能個個都入侍郎法眼的。

杜克明除了確實有才華之外,家世也非常不錯。

他的祖父是當朝工部尚書杜果,品級比高孝基還高,雖說工部不如吏部權重,可到了尚書一級,其實並不完全是尚書管部。相反,管部的實際是侍郎,六部尚書反倒只是一個官員們升遷的順序,工部尚書不一定就是管工部的事,吏部尚書也不一定就是管吏部。

能做到尚書一級,基本上就已經是參贊軍國之事的重臣了。

杜克明有個做工部尚書的爺爺,還有個現任昌州郡丞的父親杜咜。

另外,杜家還是關隴名門,正所謂京兆韋杜去天五尺,在京兆這個地方,最大的士族就是韋家和杜家。杜家那是天下頂級的士族名門,可以與關東五姓七家,以及河東的裴氏、柳氏,關西的楊氏、江南的蕭氏、沈氏等並稱。

而且杜家與五姓七家不同之處還在於,杜家是漢代開始的名門,並從北魏末年開始,便已經與起於武川鎮的軍頭集團們合流,他們一起締造出了關隴集團這個龐然大物,歷經西魏、北周至隋,榮耀無比。

這是關東五姓七家們既羨慕又妒忌之處,也是京兆杜氏最大的資本。

杜家代代高官,權傾一時。

不過杜克明又與一般的關隴子弟不一樣,他繼承了杜氏士族名門的優秀傳統,自幼聰慧有悟性,喜歡與人談論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同時還習練騎射,算是文武兼備。

“學生杜如晦拜見高侍郎!”

高孝基還在想着事情,那邊杜克明已經被領進來了,見面之後,便行禮參見。

“哦,克明來了,坐。”

對杜克明,高孝基很客氣,也很熟悉,兩家其實就是鄰居,高孝基在大興城的宅子就在杜克明父親的宅子隔壁不遠,因此兩人早就十分熟悉。甚至杜克明經常登門請教高孝其學問上的事情,高孝基也早把他當成自己的學生。

“克明啊,上次吏部銓選,你的表現十分出色。吏部選部司上下官吏對於你印象深刻,好評如潮,我也大有顏面啊。”

“都是老師教的好,如晦不敢自驕。”

杜如晦個子挺高,七尺身高,但是體格卻有些偏瘦,面色總是比較蒼白,是個白面書生。

“看你最近面色似不太好,舊疾復犯?”

“回老師,一點小頑疾了,不礙事的。”

“你要多注意身體,平時也別總是熬夜讀書,既傷眼睛還傷身,有空多練練騎射,或者打打馬球,強健下筋骨。”

簡單寒喧過後。

高孝基轉入正題。

“之前,本來已經定了你的去向,滏陽縣尉。你的成績,是這次銓選最好的,本來按例是要留你到部司或者在京兆的長安縣、或萬年縣任個功曹之類的。但是我否了,我給你選了個去處,滏陽縣尉。”

長安縣的功曹和滏陽縣尉,這兩個職位看起來差不多,可實際上天差地別。

長安縣是京縣,縣令的品級都是正六品,長安和萬年兩縣除了縣令、縣丞、主簿這三個標配外,甚至還配有兩個縣尉,以及六曹參軍,六曹參軍也是七品官,相當於外縣的縣令了。

而滏陽只是一個小地方,縣尉品級也才從八品下。

更別說,若留在六部了。

“老師既然如此安排,肯定有老師的考量,學生但聽老師安排。”杜如晦很平靜。對他來說,長安功曹了好,滏陽縣尉也罷,其實都沒什麼。

他相信以自己的才華,還有他的家世,早晚能幹出一番功績,再回到長安來的。其實他們這樣的貴族子弟,前途是非常明亮的。

高孝基很滿意他這樣的反應。

“你有應付事態的才能,應該做爲國家的棟樑,我希望你能堅持住這份美德。所以我想先讓你做個小官,多鍛鍊鍛鍊,其實這也是爲你好,不經歷州縣,將來又如何高居部寺呢,唯一缺點,就是縣尉的俸祿少了點,另外遠離大興的繁華了。”

“俸祿多少無所謂,我也不靠俸祿過日子。”杜如晦微微笑道。他們杜家號稱佔有京兆半邊天,家族龐大,無數子弟在朝爲官,更別說佔據了無數的良田,以及擁有着許多的商鋪莊園,他們從不缺錢,杜如晦這樣的精英子弟自然也是不缺錢的。

高孝基也笑了笑,“說的也是。”

“那學生哪天上任?”

“你任滏陽縣尉這個事情有些變化,最近河南那邊有些不太太平,地方上的官吏也是良莠不齊,這不前些日子齊郡郡丞居然上奏,舉薦一個才十六歲的農家子做縣尉,真是太荒唐。既無家世,又學才學,不說未經過科舉,連州縣學都沒進過,更沒進過國子監,聽說本是個打鐵匠的兒子,只因爲僥倖擒了幾個賊盜,便要舉他做縣尉,你說荒唐不荒唐。”

“而最近又接報,說齊郡境內居然出現了舉旗造反的反賊。”說着,他搖頭。

“我思來想去,決定把你改授爲章丘縣尉,你到那邊去,替我好好走走瞧瞧,看看那邊現在究竟是個什麼亂像。你有才能,我也希望你能在那樣混亂的地方,拿出本事來,只要你乾的好,三五年之內,我便調你回京來。”

“好的。”杜如晦並沒有拒絕。

“你到了章丘縣,給我也看看那個羅成。”

高孝基知道齊郡郡丞張須陀是個衛府的悍將,可他卻舉薦了個十六歲的年輕人來任縣尉,現在還代理着縣尉一職,這讓他覺得太不靠譜了。

“若是那羅成只是個草包,我到時少不得要親自參他張須陀一本!”

第445章 十八路反王第419章 結盟第1297章 國王自刎第433章 羣龍聚首第255章 叔侄相見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1489章 頑抗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507章 江都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720章 悔婚第890章 白登山之圍第580章 殺神過境第169章 養兵第64章 要殺要剮隨你便第868章 羊入虎口第1106章 八爪第738章 輪迴不止,報應不爽第37章 禹王撾和金箍棒第1355章 雙頭蛇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1021章 騎虎難下步維艱第388章 後宮第880章 我也想當皇帝第364章 結燕唐之好第1452章 下馬第816章 王世充降唐第87章 狂妄第467章 一雪前恥、地獄歸來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505章 吳帝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705章 退位第1351章 宮廷御液鹿血酒第77章 羅士信第78章 戰火第804章 洛口第891章 夜哭第997章 雪山岷江新戰場第407章 班師回朝第756章 忠臣和貴族第162章 投桃報李第413章 奪妻之恨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1235章 牛腿稅第289章 遼東郡丞第1367章 逼反第330章 晉升大將第1506章 大勢所迫第1423章 偉大的羅馬第132章 刺客第536章 玄武門兵變第1256章 劉文靜第798章 虯髯客第1246章 東屠第1243章 行刺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1434章 飛奪那津城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356章 王都第700章 英雄各有所見第294章 逃第65章 將功贖罪第847章 最後防線第843章 後宮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第1304章 黃金酒器第201章 升職加官第1318章 蝗神第685章 廢昏君第1243章 行刺第90章 帶兵入城第6章 賞識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1014章 孤注一擲賭國運第215章 軍火(第六更!求月票!)第681章 忠武軍興兵第952章 前軍夜戰洮河北第760章 鈍刀割肉第372章 分兵獨進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352章 羅家鐵軍第630章 新的天子第984章 孤城遙望金城關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913章 必須死第198章 李密第941章 王寶槍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1466章 笑面虎第470章 狼子野心第48章 密謀第1027章 錦衣衛與皇城司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羅成奪太原第945章 臥榻之側的謀反第569章 封疆大吏第722章 張須陀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