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章 泰山封神

“朕畏天!”

“羣臣則要畏法!”

泰山腳下,羅成當着太子與宰輔們說道,自他繼位以後,通過改革制度,推行了外政事堂內翰林院的宰輔羣相制度,重用了一大批賢良大才爲相,在君臣的努力之下,大秦迅速安定、富強,銳意改革,積極進取,做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許多人說皇帝是個拗人,甚至有人說皇帝是個渾人,但羅成並不是無所畏懼,他畏天。

皇帝敬畏天道,尊崇道德,他的心裡也有一杆秤,也有一條線。他並不會因爲自己當了皇帝,並不因爲大秦如此強盛,就真的膨脹,就真的以爲自己是個聖人,甚至覺得自己是神了。

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那麼就可能爲所欲爲,踐踏一切。

這是相當危險的,羅成畏天敬地,制訂規則制度,自己也帶頭遵守。他是皇帝,法律約束不了皇帝,但皇帝自己心中有敬畏,能夠自律。

而對於他以下的百官將士蒼生黎民們,他則要求他們畏法,要遵守制度律法。從這方面來講,皇帝表面崇儒,其實卻是個法家皇帝。

“聖人是天子,代天表地。”宰相侯莫陳乂道。

“大秦開國已經七年,百官常稱這是開元之治,但朕只能說是開元之始,諸位也不得鬆懈,我們還需努力。”

“聖人德加於百姓,化覃於四海!”宰相魏徵也道。

“或許有些功績,但還不夠,不能居高自傲,歷代許多有作爲的君王,前期創業,後期卻墮落,關係就是居功自傲,如楊廣便是這樣,這樣的人還很多,如梁武帝,甚至是漢武帝。”

“聖人靖多難,尊先朝,天所啓也。承大統,臨萬邦,天所命也。如今涉東岱、禪雲亭,此報上玄之靈恩,紹先祖之洪烈,則天地之意,宗廟之心,何以克厭哉?聖人自即位以來,七載有餘,創九廟,禮三郊,大舜之孝敬也。敦九族,友兄弟,文王之慈惠也。卑宮室,菲飲食,夏禹之恭儉也。道稽古,德日新,帝堯之文思也。憐黔首,惠蒼生,成湯之深仁也。懷玄漠,風太和,軒皇之至理也。正以天平地成,人和歲稔,報於神明。”

新任的集賢殿大學士兼國子監祭酒、衍聖公孔潁達不愧是孔子三十一世孫,就算是拍馬屁也拍的有文化,出口成章,把皇帝的功德比遍古之三皇五帝,讓皇帝都聽的十分高興。

當然,羅成對自己還是很清楚的,並不會被這迷魂湯灌醉。

“朕以眇身,託王公之上,夙夜祇懼,恐不克勝,幸賴羣公,使四海安從,使百蠻效職。”

封禪泰山,對於皇帝,對於朝廷來說,於輿論上意義重大,於政治上,更有意義。

一開始,皇帝不願意把封禪儀式搞太隆重,甚至打算只帶幾千人來泰山。可宰輔們卻認爲禮不可失,封禪儀式是最隆重的大事,應當搞的隆重。

這次三十餘萬人至山下,連藩國王都來了一百多個,前來朝賀的藩國總共大小三百多個,真可謂古所未有之盛事。

今日大備法駕,至山下。

皇帝御馬而登,侍臣從。

秘書監王珪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時帝,臣位。帝號雖同,而君臣異位。陛下享君位於山上,君臣祀臣位於山下,誠足以垂範來葉,爲變禮之大者也。禮成於三,初獻、亞獻、終獻,合於一處!”

初獻定爲皇帝親獻,亞獻安排太子。

至於終獻,羅成本來想讓皇后負責,但大臣們反對,認爲就算貴爲皇后可也是女子。其間也有人提議讓吳王終獻,有人提議晉王終獻,但最終都被羅成親自駁回了。

最終,羅成決定,終獻由皇帝親自完成,結束爭議,也打消某些人的一點念想。

“祭如在,誠則靈。”羅成認爲祭祀的關鍵還是心誠。

以往有皇帝祭祀昊天上帝在山下祭,羅成認爲應當心誠,因此改到山上。

羅成帶着太子與大臣們登上泰山之巔。

早有工匠建立了祭壇。

羅成帶太子敬獻祭品,然後取出自己親自所寫的玉牒文。

這是寫給昊天上帝的信。

以膽封禪的皇帝,這封玉牒文一般都是不公開的,直接燒給昊天。

可皇帝卻掏出金泥銀封的玉牒文直接公開宣讀。

“有秦天子臣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天啓羅氏,運興火德,受命立極,六合殷盛。上帝眷祐,錫臣忠武。底綏內難,受禪繼位,恭承大寶,已有七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嶽,謝成於天,子孫百祿,蒼生受福。”

魏徵曾說,前代帝王,所求各異,或禱年算,或思神仙。秦皇、漢武封禪泰山,除政治因素外,兩人都迷信神仙的長生不老藥,求長生,求成仙,也是他們封禪泰山的一個重要目的。他們封禪的玉牒文就是秘而不宣。

而東漢武武帝封禪也更加神秘,他封禪就有祈求健康和壽之念。

而羅成封禪搞的十分隆重,甚至對自己的此行目的也是十分高調,他宣稱朕今此行,皆爲蒼生祈福,更無秘請。

沒有什麼自己個人的私下小要求,十分光明磊落,至於子孫百祿,這是人之常情,蒼生受福,更是帝王意識形態的昇華。

蒼生受福,子孫百祿,這是爲天下蒼生與子孫謀福利,皇帝沒有求昊天半點什麼讓自己長壽健康之類的。

玉牒文唸完。

忽然有大風自東北來,這一陣風來的又急又猛,把圍幔都撕裂開,將旗柱也吹折了。

有不安之聲發出。

羅成突然哈哈放聲大笑。

“此必東海龍王知朕到此,特來迎接也。”

他的話音落,也是奇怪,那股巨風卻突然停歇了。

衆臣無不驚奇,魏徵更是帶頭山呼萬歲,說定是聖人玉牒文已爲昊天上帝所知,特派東海龍王前來示意。

“過幾日,朕便往蓬萊巡海,將於蓬萊海中羣島上設立龍王廟。”

龍神崇拜民間早已有之,道家把古代的龍神崇拜,與佛經中的海神信仰的龍王結合起來,形成了四海龍王。

皇帝當場在泰山之巔冊封四海龍王。

“欽封龍神敖廣爲東海廣德龍王!”

“欽封龍神敖欽爲南海廣利龍王。”

“欽封龍神敖閏爲西海廣順龍王。”

“欽封龍神敖順爲北海廣澤龍王。”

“於四海各敕造龍王神殿廟宇,派人四時祭祀香火。”

中書舍人立即草擬冊封詔書,然後由諸位宰相大學士們用印簽名,最後皇帝硃筆署名,蓋上傳國玉璽,最後火焚告天。

祭祀結束,下山。

天地清晏,日氣和煦。

此時已是寒冬,前幾日都是朔風偃人,寒氣砌骨。

可今日卻山氣溫暖,風熄日暖。

一百多位外國國王,還有二百多個太子王子等爭前迎賀。

封天,禪地。

禮成!

第1529章 民心所向第174章 威望第945章 臥榻之側的謀反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11章 縣令授職第797章 鐵與血第838章 夜擒李世民第953章 風捲紅旗凍不翻第1293章 劫掠第1303章 負重前行第1345章 兩湖熟天下足第888章 天威第919章 東方不敗、一統北方第377章 百里突襲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379章 瘋狂第787章 後宮三千第665章 遼東集團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715章 攻城巨獸第868章 羊入虎口第690章 外援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348章 笑的太早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660章 血鷹第60章 狗急跳牆第1027章 錦衣衛與皇城司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393章 李代桃僵第709章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第630章 新的天子第1416章 劍出鞘第1240章 佳人青睞第344章 瞞天過海第178章 福利第221章 亂披風錘法第911章 火焚太極宮第923章 進貢美人第1182章 程咬金第683章 火燒宇文述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1513章 遠鎮海中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1281章 再破一城第1489章 頑抗第870章 雲侯第24章 烤竹鼠第214章 驃騎第297章 回易第1454章 白虎陷陣第491章 蛟龍入海,虎進洛陽第163章 我羅老四又回來了第392章 另奉新王第418章 五軍舊部,七家之女第1292 錦衣衛破城第1112章 老鐵槍第853章 五娘子第218章 卑鄙無恥之徒第604章 朕這大好頭顱 誰當斫之第279章 尚方寶劍第901章 皇太子第1375章 張記雜貨第585章 替天行道第609章 飛虎(吐血第十一連更,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1070章 將門也有草雞後第982章 生變於肘腋之下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1474章 金陵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1511章 飛地建國第16章 露一手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1526章 太上皇第1378章 敵營十九年第724章 弒君第309章 堅壁清野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115章 縣令許親(謝秋懷夢涵萬賞!)第316章 血戰第765章 入關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1273章 龜茲王子第29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340章 必奪之地第771章 公主竇紅線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250章 六猛五金剛第639章 困獸始畢第112章 借刀殺人第659章 這樣也行第597章 鐵馬連環(第九更!)第1339章 南樑水師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1042章 巧婦難爲無米炊第555章 棄婦第828章 龍兄虎弟第690章 外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