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南水北調

宣政殿裡。

羅成發現門下侍郎魏徵已經有了白髮,“如今府院多位宰輔出巡地方,在京的你們肩上擔子就重多了。朕聽說諸位都勤乾的緊,每日辦事都要到二更天,朕也提醒下你們,諸位都是我大秦之柱國,還是要懂得愛惜自己的身子,畢竟身體纔是辦事的本錢,要多多節勞纔是。抓大放小,具體的事務,可交給下面的部寺監司去做。”

羅成又給諸位大臣們賜下不少的補品等。

“說來你們一個個也都不缺這點東西,都是家大業大,你們也不要說朕小氣。”

魏徵笑道,“我們這些人傍陛下的福,家裡雖也經營點產業,可再多也不及陛下的這份賞賜珍貴體面啊。今年大災,陛下收蝗賑災,可是花費不知道億萬呢。”

“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朕的內庫錢財,雖非取自百姓賦稅,可也得得自民間,錢財皆是身外之物,只要用對了地方,花再多都值得。”今年的大災,朝廷國庫拔了許多錢糧賑災濟民,皇帝的內庫一樣沒少花錢,光是收購了上千萬石的蝗蟲,就已經基本上把原來數年積攢下來的皇家內庫糧倉的糧耗光了。

而今年內庫還從關外、嶺南等地全力收購調度糧食,又花了不少錢。

但羅成並不小氣,錢該花就花,花完了再賺,他又不是那種守財奴,斂財得來後不肯花,或只顧自己享受的皇帝。

“不管怎麼說,如今這場大災總算差不多要過去了,各地都有奏報雨情,普遍降水,旱情總算過去,除了少數幾郡治蝗不力,出現了大股蝗羣成災,其它地方的蝗蟲基本上都被滅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成災。不容易啊,這一仗打的艱辛,但打贏了。”

殿中君臣們都感覺到無比的自豪,是啊,原本一場數十年難遇的大蝗災將席捲整個中原,可是在皇帝的帶頭下,在朝野上下的一致努力下,終於把這場大蝗災消滅了,損失降到最小。

“陛下,最可賀的還是今年出現如此嚴重的旱情,兼之又有蝗訊,可是上半年那麼多郡縣絕收後,到現在依然沒有出現大饑荒,也沒有出現流民四起的現象。”魏徵道。

其它幾位宰相也都點頭,就在幾年前,大災之年便跟着是大饑荒,流民、盜匪然後是叛亂,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人易子而食。

可是這一次,朝廷上下的努力,終於取得了好結果,沒有流民,沒有大股賊匪,更沒有人相食的慘劇。

更別說,蕭銑藩鎮的意外內亂,朝廷在這個艱難的時候,還是頂住了壓力,最後成功的控制了荊湘,成功的廢掉了一藩。

“秦瓊現在荊湖,救災賑民,兼治理荊湖,搞的熱火朝天,成績喜人啊。”羅成對於秦瓊在荊湖的表現很滿意,雖然這位表哥是位武將,可是他出巡荊湖,一舉一動可圈可點。

臨時接過蕭銑爛盤的秦瓊,不僅沒有讓荊湖的局勢動盪下去,還迅速的轉爲安穩,更在此時發動了荊湖百姓開始治水造田,這災賑的,確實連羅成都出乎意料。

“陛下,秦瓊在荊湖費錢糧厲害,除了賑災所需之糧,如今興修荊湖水利工程一期,耗費甚多,如今荊湖每日雪片一樣的單子入京,都是要錢要糧的。”

用災民修水利,雖能減少點人工成本,但還是要成本的,畢竟朝廷也不會免費用災民挖河,更不會讓他們吃不飽睡不好,那樣搞不好就會出大事。

要吃好要住好還要有工錢,這便是巨大的人力開支,更別說修這麼大的水利工程,哪怕只是第一期,也還需要動用到許多其它的工具、材料等。

“朕也知道這些,但荊湖水利工程,是跟大運河一樣重要的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甚至可以說比運河影響還要大,那是涉及十郡數百萬民衆的大事。要是真的治理好了,這裡就將從過去十年九患的災區,變成天下糧倉。這一仗朝廷規劃了三十年時間,也許還要更長,但朕依然還是堅持要打,不但要打,還要投入全力,打的漂亮。”羅成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場態度,“當然,我們不能跟楊廣一樣急功近利,不能說這麼大個工程一兩年就得建完,不能拿人命拿屍骨來填,這不行,我們得合理規劃,還得考慮到百姓的承受能力。”

“百姓挖河,必須得給工錢,不能免費徵召他們挖河。朝廷壓力大,錢糧緊,那就想辦法,朕認爲可以通過發行新的國債來籌措部份短缺錢款,以後等河道修好了,可以在上面收取專門的河道通航關費,這個錢用來還國債,也可以等將來圍圩造田後,拿出一部份來出售發賣,所得錢用來填補國庫開支。”

當然,羅成肯定也會自己投入部份進去。

魏徵道,“秦瓊如今在荊湖,不僅是賑災、挖河,還在清理寺觀,圍剿賊匪,打擊地方惡霸奸商,清理無主之地,也能夠籌集到不少錢。”

“有錢就好辦事,如果荊湖本地的百姓人力不夠,朕看可以從荊湖其它郡縣,甚至是巴漢、劍南、黔中、河南、關中、淮南、山東諸道招募僱傭百姓前去挖河修堤。”

“秦瓊奏報,說一期工程中的重點工程江漢運河,如今已經全線開始,進展不錯,預計在年前,就能夠全線貫通。”

江漢運河,是朝廷的荊湖水利工程第一期中的重點工程,由江陵向東聯通漢江,使的荊江與漢江之間有一條更便捷的運河水道,運河開通後,從江陵到潛江、競陵(天門),便能由原來的一千二百里的水道距離,縮減到二百里,足足縮減上千裡。

同時,這條運河還能承擔泄洪排水等作用。

實際上這條運河早在西晉時就已經開挖,當時稱爲楊夏運河,不過到了此時,早已經大部份淤塞。

因此這次的江漢運河,雖然部份利用了揚復運河的故道,但依然還是一條全新的運河,該運河自江陵城南出長江,在潛**口東入漢江,縮減一千里距離。

由潛江上溯到襄陽,然後那裡有朝廷早兩年修建的另一條運河爲白蔡運河,這條河起自襄陽,通過修壩蓄水,採用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大天平、水天平、水庫等組成,攔截白河、丹江等水一直引到了伏牛山的方城口。

這裡是河南潁川郡與湖北南陽郡的交界處,也是秦嶺、淮河的南北分水嶺,這裡的伏牛山是秦嶺的餘脈,本是隔絕南北,偏偏在方城有一個啞口。

朝廷便如溝通五嶺的桂林靈渠一樣,在方城啞口挖了一條渠道,通過各種運河水渠技術,把水在啞口升高,使的船隻可以通過啞口,然後連結啞口北面也挖深過來的蔡河。

雖說從襄陽到蔡河,一路上有許多水壩、陡門等,並不能直航,但通過分段運輸等方式,依然實現了運河水運,大大方便了河南與襄漢之間的溝通。

歷史上,宋朝在這挖的是襄漢漕渠,但他們失敗了,因爲按他們的設計,得把啞口挖低七丈,雖說啞口並不算長,但就算挖深七丈,也會面臨每年很長時間水不足的困境。

因此最後這條漕渠,實際上在過啞口的時候,是需要下船車馬轉運過山的。

但是在後來的中國南水北調工程裡,通過修建丹江水庫,使的過啞口僅挖了兩丈深,就使南水北調了。

正是在這種思路下,朝廷前幾年按皇帝羅成的思路,集中了許多水利和工程專家們,最終通過複雜的水利和運河技術,只把啞口挖了兩丈,便成功的讓水渠溝通了蔡水,也不用再擔心漕河缺水。

洛陽到潁川蔡水已經實現了溝通,而蔡水又聯通了漢水,因此若江漢運河再打通,那麼從江陵到洛陽,就有了一條黃金水道,劍南、巴漢,荊湖,甚至是黔中、雲南以及江西等地,以後的錢糧賦稅、商貨等進入洛陽都極爲便利,連關中都可以通過灞丹漕河進入白蔡運河入洛。

這年頭,運輸還是主要依靠水路,能通水運,那麼運輸成本和效率都將大大提升,這根本就是這個時代的高速公路,一條運河的打通,帶來的效益是顯而易見的。

“很好,告訴秦瓊,朕可是記下他的話了,年前要看到江漢運河的暢通。爲了迎接這條運河,朕決定在運河的東面潛江入漢江口,設立一個新縣,就名潛江縣,建立一座新的縣城,打造一個運河碼頭。”

歷史上,宋人用十萬民夫,硬生生的把一百二十里方城啞口挖低了七丈,結果最後卻無水可通,於是還是無法通航漕運。

可朝廷幾年前挖通了白蔡運河,只在啞口挖了兩丈,利用的是丹江水,這兩年都還沒有出現缺水不能通航的情況。

現在挖江漢運河,挖的還是以前舊運河故道,主要還是疏通,可以說要輕鬆的多,根本沒有技術上的問題。

“待江漢漕河開通,到時從洛陽通航潁川,再經白蔡運河過南陽抵襄陽,襄陽再自漢江抵達潛江,然後由江江漕河直抵江陵,再下巴陵湘江,一直抵達五嶺,經靈渠到嶺南廣西桂林,然後沿灕江入鬱江,再直入南海郡,到達南海港。”羅成越說越興奮,可以預見,這條水道打通,那就將是一條真正的西部黃金水道,東部有南北大運河,東西有黃河、長江、淮河水道,更東還有海上航線,但在西邊,南北卻還缺少快捷的溝通水道,尤其是缺少一條能把京畿、荊湖、巴蜀、嶺南溝通起來的重要水道。

白蔡運河開通後,其實這條水道已經打通了,但現在江漢運河要是再打通,就能縮減一千里水道,這一千里可是非常重要的。

西部大運河打通,荊湖若是再治理好,那麼荊湖這片地區,將立即騰飛,成爲真正的天下糧川,能產糧,又易運輸入京。

第1448章 帝王之下皆螻蟻第817章 三家分魏鄭第1401章 鎮北王第63章 爺爺在此第473章 亂世之梟雄第249章 得遇明主第217章 釣得美人魚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354章 五貴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849章 平楊天子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435章 大婦第1419章 播告羣嶽第498章 拜帥第387章 水師第668章 洛水河邊第845章 洛陽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910章 背後冷箭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第836章 滅世族第161章 夜宴第705章 退位第766章 竇建德完了第906章 號令四十萬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402章 背水一戰第1092章 羽林初陣斬賊帥第1323章 巡撫第945章 臥榻之側的謀反第1353章 南水北調第575章 爲奴爲婢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326章 暗渡陳倉(感謝金曉一萬賞!)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278章 一個不留第1011章 只聽調令不聽宣第1283章 黑夫團長第229章 鄭觀音第862章 死節第835章 屠城第1128章 女婿爲王第1316章 黃河灘第426章 李密第832章 截胡第1389章 江西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第802章 永通第458章 海鮮和困獸第1444章 金光破曉第1237章 鄉賓第16章 露一手第379章 瘋狂第315章 羅門女將第286章 浴火重生第1057章 半億人口九億田第871章 受降城第1502章 欲加之罪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959章 禁中新拜羽林郎第1446章 推波助瀾第582章 長樂王第765章 入關第170章 牢丸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823章 母以子貴·後戚得寵第792章 瘋王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1116章 長安崔氏第13章 千里一盞燈,萬里煙雲罩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663章 娘子軍再起第593章 雁門之圍(第五更!)第219章 訂親第101章 戰個痛快第320章 激怒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26章 分地第631章 自相殘殺第1109章 會盟第50章 逐鹿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980章 妙手神針能回春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1394章 奴隸起義第792章 瘋王第655章 張須陀第1010章 最狠不過帝王心第139章 奴隸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240章 鹽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