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王朝週期二百年

秋風徐徐。

皇帝今天換上了白色儒衫,帶着許和尚一起去少林寺,陪同只帶了數十侍衛,另外羽林騎遠遠的跟在十里之外。

“陛下今天怎麼有心情去嵩山啊?”許和尚疑惑問。

“出來了,就叫我五郎。”

“是,五郎。”

“其實就是想出來走走看看,這幾年,我一直在忙,忙的腳不着地,自認爲做了許多應當做的事,可馬周卻告訴我,朕做的許多事情都不是現在當做的事,還說其實有些事情已經惹的大家不快了,我就想着出來看看,看看下面真實的情況。”

佛道改革也是皇帝做的比較急的一件事,他如今想來看看,少林寺變的如何了,是否有所改變,而當地的百姓又是如何看待的。

從洛陽到嵩山,官道很寬闊也很平坦,羅成一路騎馬,很細心的觀察着這條路,有的時候,看一個地方的發展和治理,僅看路就能看的出來。

這條路是幾年前拓寬過的,但過了幾年,路面還是很平整,路邊的溝渠也都看的出有定時維修。

“五郎,路上灰塵大,要不換馬車吧?”

“不用,一點灰塵算什麼。”羅成不以爲意,這年頭就算再好的路,可灰塵總是難免的,尤其是天晴許久後,路面起灰,有點風一吹,人便一身是土,故有風塵僕僕一說。

而如果遇到雨季,路面可能就會泥濘不堪。

若是路沒及時的維修,則就會出現坑窪,有的路面翻漿時甚至能沒過小腿。但這條路,一路走來,看到的卻是沒有坑窪,還能明顯看到不少地方有新填的石子砂子,這些明顯就是後來填的坑。

路邊的田地,沒有出現荒蕪。

哪怕是秋收之後,可也能看的出來,那些地裡留下的麥茬。

甚至有的地裡,已經種下了冬小麥,能看出一層綠色。

還有種蘿蔔的種油菜的。

“這地種的勤,地力跟的上嗎?”羅成問。

“五郎,這裡畢竟是洛陽周邊,京畿附近。因此這裡的田地水利設施更好,而且這裡的農產品也不愁銷和運輸,故大家都會盡量利用土地,至於地力,百姓也會堆肥漚肥。”

“僅僅是咱們洛陽城裡的太僕寺,一年光賣馬糞就有幾十萬貫錢呢,這筆錢都入了太僕寺的小金庫裡,所有諸寺監就他們最有錢。”跟隨羅成身邊的一位管家裝束的,則是皇城司提督李憲。

太僕寺管天下馬,而洛陽做爲京城,擁有大量的馬,還有許多馬場,故此這些馬糞就成了他們的一大額外收入。

朝廷這幾年也很重視農業技術,比如說曲轅犁、漚肥法等也漸漸普及,洛陽周邊的田地,已經很少有輪耕休耕的田了,一般一年都是兩季,或是間種搭配,儘量提高產量。

不過這年頭沒有化肥,要提高地力,於是只能靠比較原始的辦法,比如糞肥就是最有效的一種辦法,還有如草木灰啊,塘泥啊等等,也很有肥。

正因此,太僕寺的馬糞賣給洛陽周邊的糞商或百姓,一年也能賣個幾十萬貫錢。

而洛陽城裡甚至還出現了許多家專門的糞行糞商,他們劃片經營,分區承包,主動修建和承包街道坊區裡的公共廁所,還出錢僱人每天清早去收夜香倒馬桶,免費爲洛陽居然掏茅坑。

而幹這行,還得向朝廷交稅,但依然很多人想搶着幹,於是只能承包,並且是每兩三年就要競爭一次的。

當然,無利不起早,沒有利益的買賣不會有人做。

被稱爲夜香的行業,利潤卻不低。

百姓對於肥需要很高,肥能增加糧食產量,不用休耕輪作,因此肥就意味着糧食意味着錢。

那些糞收把收集來的糞肥,會運到城外的肥料加工廠,經過發酵、曬乾,再混合入草木灰、黃泥等等,最後製成一袋一袋的幹散肥料,這種肥料易於運輸和施肥,不會燒根之類的,直接就能用,效果還極強。

百姓們也會算賬,雖然買肥要錢,但施過肥的地增收的產量卻遠比投入更高,因此大家都樂於買肥,自己平時也想辦法漚肥堆肥,不夠就再買。

因爲糞肥需求大,洛陽甚至是一糞難求。

現在洛陽城門口,甚至有專門的人免費給那些入城的牛馬等坐騎挽馬發放糞兜子,以收集畜糞。

連菜市場裡的那些什麼魚內臟牲畜內臟等垃圾,都有人收集,然後拿回去煮,再加入許多作料,最後加工成肥料。

此外,菜籽油餅渣,豆油餅渣,這些榨汁後剩下的渣餅,也成了制肥的好材料。

羅成仔細觀察,發現就連這鄉野官道上,每隔一段路,都會有一個公廁,完全免費,甚至還會提供廁籌。

這都是百姓爲取糞而主動修建的,但就連這公廁也不是想修就得修,因爲這官道有專人管理,要修公廁,首先得相距多遠才能修一個,其次,得按統一標準修,不能隨便搭個棚就行。

“五郎你可能不知道,現在那些夜香行的啊,爲了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好來年再競爭承包權,每旬都會去掏一次茅廁呢,而且絕對乾淨,甚至每次都還要帶上些瓜果蔬菜之類的送給住戶呢。”

羅成笑笑,“這是好事啊,百姓得了便利,免的自己動手清理,還不方便,而那些夜香行的則得了他們想要的夜香,雙贏雙利嘛。”

羅成中途還特意找了個公廁去上,發現果然還挺乾淨。

“看來百姓也開始在向着精耕細作方向努力了,這是好事啊。”羅成大爲感嘆,洛陽這樣的地方,就算是朝廷再三出臺各種限兼併等政策,可終究還是地少人多。

“如今洛陽及附近的百姓,普通一戶人家也就是三四十畝地,府兵家庭則地要多些。”

三四十畝地,若按傳統的耕種方式,是隻能勉強養家餬口的,皆因傳統方式,只是廣種薄收,粗放式耕種,看天吃飯。

但現在,百姓開始深耕細作,一來是有了牛馬可深翻深耕,二來是有了肥田法,再加上洛陽這邊的田地水利設施要好些,因此產量得以大大提高。

原本一畝地也就是一石左右產量,現在一畝地能產兩石左右,甚至還能再間種一季其它的,比如粟或者是大豆又或者是蘿蔔等等,實際收成又提高不少。

總的來看,現在投入大點,花的精力更多些,但一畝地卻差不多有過去兩畝甚至是三畝的收益。

不過羅成聽到普通百姓,一戶也就是三四十畝地的時候,還是比較複雜的。

歷史上有個王朝週期說,說一個王朝也就是二三百年,就會有一個週期性,舊王朝崩潰新王朝誕生。

這個週期性倒不是什麼天命、運數,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二三百年之後,王朝人口大增,而土地卻兼併嚴重,土地最終成了最大的根本矛盾,朝廷無力解決,於是當遇到點天災或大的戰事,因此就會徹底崩潰滅亡,然後直至新的王朝誕生,開始新一輪的土地分配調整,然後再能延續二三百年。

“一戶三四十畝地,還是少了一些,不過如果能夠把洛陽這裡的精耕法推廣出去,倒是能大大降低一些土地的矛盾。”

第1006章 絕地反擊再破國第1105章 雷神第287章 家書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第59章 身披明光甲,揚威羅成名!第602章 羅成的瘋狂(第四更!)第1232章 君子第1349章 衡山湘水第101章 戰個痛快第897章 三月滅夏第1344章 木秀於林第819章 遷都避秦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487章 元帥之爭第1369章 黑齒義隆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062章 身穿漢裙心在蕃第1503章 玩火第452章 霸王對白虎第206章 家底第1422章 講究第141章 聯姻第203章 霸王硬上弓第710章 五鳳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1238章 榜下捉婿第38章 王薄第282章 劉黑闥第122章 敲打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947章 臨洮第105章 鬥將第836章 滅世族第1056章 王朝週期二百年第57章 重口味第333章 風緊扯乎第660章 血鷹第904章 遷都第1522章 爛泥扶不上牆第931章 開元氏族志第201章 升職加官第895章 十萬盡坑殺第959章 禁中新拜羽林郎第96章 選兵第841章 天子入洛陽第1528章 煌煌帝都第711章 十二帝第801章 周公顯靈第549章 功蓋漢武第584章 段姥第1320章 天上掉糧食第1104章 鏡花水月第646章 爲誰而戰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402章 背水一戰第1288章 莫裝逼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1460章 兵之王第381章 殺個回馬槍第436章 羣英會第1354章 戰爭財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866章 向南,向南第746章 死地(感謝大吾王萬賞!)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139章 奴隸第1500章 聖眷第948章 跑單幫第289章 遼東郡丞第1019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第1514章 戰爭紅利第429章 謀反者第788章 帝王術第641章 跪下唱征服第957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572章 杜伏威還是李世民第464章 將功贖罪第6章 賞識第732章 三尺白練弒昏君第1397章 殖民者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819章 遷都避秦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996章 安得良策援嗣業第1235章 牛腿稅第1252章 銀堡第1483章 太子遠征第1400章 衍聖公第35章 知世郎現身第1353章 南水北調第764章 內亂突起第1357章 恩蔭第856章 悔恨的淚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23章 狐假虎威第650章 李密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