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衝到祖屋,看着緊鎖的木門,張衡這才恍然,祖奶奶現在已經住到七老爺家中了,連忙往前面跑去,張家幾十戶的房子都是錯落着的,有高有低,但總能找到路繞到下一家去。
等着他順着小路跑下去時正好和祖奶奶一行碰了個正着,祖奶奶個頭不高,還不到一米六,常年都穿着青布衣服,身前總是繫着圍裙,夏天用來抹汗,冬天用來暖手。頭上盤繞着汗巾,腳上是一雙自己納的布鞋,眼神早已經渾濁,甚至都睜不到全開,臉上不僅有皺紋還有老年斑,九十五歲的年紀更顯佝僂,體重不過七十來斤,但誰又知道,在幾年前祖奶奶還能揹着超過體重的揹簍在山道上行走,只是現在,年齡真的太大了,已經幹不了農活了,需要兒孫的照顧!
“祖祖!”張衡縱身跳下土坎,幾步上前就把祖祖攬進懷裡,身上的血氣熊熊燃燒,交織着各種情緒,從此以後祖祖將由他來守護。
“九兒,快,讓祖祖好好看看!”老人反到是顯得比較豁達,人想要長壽,很多時候並不是取決於身體的健康程度,而是心境,心境豁達樂觀,念頭通透,雖有煩惱但卻不慪氣,不氣自己也不去氣別人,積極向上,那麼每一天其實都是新生。
祖祖沒讀過書,但所擁有的內心世界卻是最寶貴的,可惜她不懂怎麼去教導後代,不然張衡的性子也不會變得如此另類,這算是有得就有失吧,至少張衡繼承了老人身上愛家顧家的傳統優點。
“祖祖,我這次回來是專門接您進城的。帶你進城去享福了!”張衡激動的說道,心緒根本平靜不下來。
“好好,你爸是不是回來了,看祖祖用棍子打他個不爭氣的東西!”老人冒出一句重話,但臉上卻是樂呵呵的。
張衡總算回過神來,連忙叫人,“七老爺,七奶奶好,華叔好……”七老爺以前也當過生產隊長。雖然也沒讀過書。但卻識得字,會算術,精明又不失平和,加上七奶奶心善,照顧祖祖卻是最合適,祖祖也願意跟着七老爺一家過日子。
“九兒,走,到老爺家去坐坐,好好嘮叨嘮叨城裡的事!”七老爺熱情的招呼道。
還在世的五個爺爺,有一個會木匠活。一個會耕田,一個編織手藝好,一個取了神婆當媳婦,七老爺會寫毛筆字,解決各家的小矛盾,算是都有餬口的手藝,他自家爺爺會編織,用竹子編籮筐揹簍啥的,也扎掃帚。做些香火賣錢,不說頓頓見肉,但也能偶爾見到葷腥。
在村中兄弟多了。一般都會分家,不分不行啊,兄弟間不鬧矛盾,大小媳婦間也總會有摩擦,兄弟少的,老人一般會隨大兒子過,但卻又最疼小兒子,反到是女兒最疼老人。左右小矛盾是少不了的,但這就是村中的生活!
張衡想了想回道:“好啊,正好也想和七老爺嘮叨嘮叨!”卻是要等父母下來至少也得十幾分鍾後了,不急這一時。
當即,張衡就扶着祖祖又延着小路返回,小路不到一米寬,右邊靠着土坎,坎上又是另外一戶人家,左手邊是竹林,而竹林外面就是空氣了,在往下五六米纔是一條傾斜的小路,這是往下面更深的山谷而去,小道旁邊就是農田,農田過去就是山坡,這坡上就是旱地,對面也有人家,放眼望去青山綠水,全然沒有工業氣息,有些煙霧,也不過是村民家的煙炊罷了。
此時順着平整的小路往前走了一小會就見着一個小木門,一走進去就到了街陽(陽臺)上,七老爺家是磚瓦房,但卻只有一層,堂屋外的進深比較長,足有兩米多寬,蜀內村中稱爲大步街陽,用來擺放水缸,吃飯的桌子,石磨等雜物,也用來堆積每天割回來的豬食。
房屋的正中間就是堂屋(客廳),進到堂屋裡面一般左右都有門,通到住房裡,而一般整座房屋從外面只能看見兩道門,堂屋和廚房,最多加上一個豬圈。
頂上是橫樑,也沒浪費,可以用來掛玉米棒子啥的,掛玉米棒子可以免除曬玉米和碼玉米的煩惱,但缺點還是有的,一般情況下村民只會選擇很少一部分玉米掛起來,到也算圖個吉祥。
七老爺招呼他進到堂屋中,有一個三十釐米高的門檻,門檻兩邊各有一個石墩子,這個位置最頂上會用瓦片堆放出一個品字形以示中正之氣,堂屋的門是雙開門,門上一般會貼着門神,而門框頂上多會掛着一面鏡子,這是迷信的說法,因爲村民家迎客必須走堂屋,也只有這一道門,牛鬼蛇神在鏡子照耀下自然就顯形不敢進屋了,其實不過是因爲村民買不起八卦鏡,就用普通鏡子代替罷了,早些年,買不起鏡子的時候,撿塊大點的破玻璃也會掛在上面。
另外鏡子下面還有一張鬼畫符,這是在廟宇中求回來的,但是符上的雞毛卻是村民自己加上去的,這是公雞的冠頂毛,取意公雞打鳴小鬼退避的意思,還是迷信。
跨過門檻,入眼是一個掉漆的四方桌子,正對着大門口,最裡面的位置是由長輩來坐,左右兩邊坐中輩,而小輩就坐下首靠近門的位置,傳統老規矩!
右手邊是一張長木椅,角落裡散落着一些四方板凳,右手最裡面角落擺放着碗櫃,櫃子下面貼着一張財神菩薩的畫像,畫像下面有一個燒得發黑的瓷盆子,裡面還殘餘着錢紙灰,盆子邊上是一個圓形的芭蕉節,這是割自芭蕉樹,因爲裡面比較軟,最適合用來插香火,也應景。
在看正裡面,約莫兩米高處有一個固定在牆壁上的小木版,上面放着觀音菩薩,童子菩薩等,也有紅布,三角符,最下面的牆壁有些發黑,這是逢年過節祭祀後留下的痕跡,左手邊就是茶几了,擺放着一個彩電,彩電上面搭着一塊紅布,不見灰塵,看來對彩電保養得還算不錯,茶几一般是“l”形,角落放彩電,兩邊放些水盅,常用的小物件等。
牆壁上抹的石灰,而地面卻是抹的水泥,不太平整,但卻打掃得比較乾淨,頂上一個電燈吊了下來,正好處在四方大桌的正上方,左右兩邊靠門的角落就是門,那裡面就是主人家的住房了。
七老爺家的房屋是“一”直型,也有“l”或是“i”形的,如“i”型,正面就是堂屋,然後堂屋的後面就是一溜的房間,到了最裡面纔是廚房,但無論怎麼變,堂屋是象徵,也是一般客人所能真正接觸到的地方,張家的祖屋以前其實挺大,但卻是土牆房子,後來跨塌了不少,就只剩下堂屋和一間住房了,連廚房都改到了外面的街陽上面。
落座後,他是小輩也就沒有泡茶一說,但白開水是少不了的,說了會話,張衡就聽出了苗頭,原來七老爺是想說他一個堂弟的事情,比他小一歲,去年參軍去了,明年就會退伍回來。
張衡也不多繞圈子,開口就應了話,七老爺之所以會這樣,多半還是因爲聽說父親賺了大錢,而之前借給他家的錢又已經提前還上了,到了這關頭就抹不開面子開口,正巧現在碰到他,就先探探口風。
村民淳樸沒錯,臉面也是一個饒不開的坎不假,但辦起事也不含糊,該爭取的也會去爭取,不過也有看各家的性子。
此時張衡又回過來問些關於祖祖這兩個月的事情,原來商量的情況是有五個老爺共同出穀子,另外四個爺每年在拿一些錢過來。
如果按照老辦法,一個兒子會養老孃一個月,然後下個月又換到另外一個兒子家裡,如此周而復始,但也有根據老孃的意願來定常住的地方。
“七老爺,以後祖祖就由我來養了,也不用你們在出穀子錢啥的,百年之後的花費也由我來負責!”張衡直接言明道。
誰想七老爺卻回道:“這可不成,這要是傳出去還得了,我們幾個老兒子都還在,怎麼也輪不到你這個重孫子來養老孃。”
“沒事,我爸現在有一千萬的身家,幾輩子都吃不完,養得起!”別人都是財不露白,就是對親戚朋友也是如此,當張衡卻不然,就怕親戚不上門要錢或是要便利。
正說着,屋外壩子下面傳來熱鬧喧譁的動靜,張衡便說道:“我爸媽他們到了,祖祖,七老爺,我們這就下去吧!”
“成,老八大清早就在張羅了,已經打過招呼叫中午過去吃飯!”七老爺樂呵呵的說道,而老八就是他的親爺爺,隨了大伯家一起過日子。
張衡一直扶着祖祖,雖然不似在母親身邊那般撒嬌,但心中卻更加愛着祖祖,一邊走着,就忍不住說道:“祖祖,九兒要給你蓋樓房,下午就我就去找陳老師過來看地基。”這陳老師就是附近的風水先生,修房子最先不是請施工隊,而是找風水先生看看,免得衝撞了不乾淨的事物,到時候新房子修出了平添事端,又是迷信,但卻是村中的特色。
“修啥樓房啊,不是要進城了嗎?”老人疑惑的問道。
張衡認真的說道:“就是不住人也要修,修好了,請祖爺也回來住!”
“好好,把東華也叫回來看看!”老人喜氣的說道。
ps:感謝書友(笑影97)(大蝦我就是)的打賞!——本書的分類是鄉土小說,但一開篇主角就出村了,這段小情節會描寫一下鄉土情節,不喜的書友可以跳過去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