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科舉之議

看到薛仁貴和楊仁恭領命出征,來將軍來護兒亦起身請戰道:“陛下,反賊林士弘盤踞翻陽湖一帶,雖然聲勢浩大,但實則不堪一擊,老臣不才,願領軍出征,替陛下收復翻陽失地。”

楊杲頷首說道:“來愛卿所言甚是,林士弘此賊佔地遼闊,對朕來說無疑是如鯁在喉,此賊便交給老將軍了!”

來護兒聞言大喜過望,當即拱手說道:“陛下放心,三個月之內,老臣必斬林士弘首級獻於殿前!”

“那朕就靜候老將軍佳音!”楊杲微微一笑,環視衆臣一圈,淡淡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上奏?”

“陛下,老臣有本啓奏!”髮鬚皆白的裴矩懷抱笏板,緩步出列,躬身說道:“陛下,因宇文化及謀逆,朝中百官死傷慘重,現如今朝中官員空缺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陛下政令的實施。”

“裴大人所言甚是!”虞允文出班附和道,“微臣建議陛下舉行科舉,誠招天下之士,爲我大隋所用!”

”虞大人此言差矣!“

裴矩提出這件事的主要是因爲他的兄弟裴蘊死在了這次兵變之中,這使得他們裴家在朝中的勢力受到了沉重打擊,所以他希望能夠接着朝中百官多有空缺的這個契機多安插一些裴家子弟進入朝堂,增加裴家在新朝的勢力。

不料想半路殺出個虞允文,提出了科舉取士,這無疑是壞了裴矩好事,他當即出言制止道:”陛下,微臣以爲科舉之事牽涉衆多,昔日武皇帝陛下創立科舉時便遭到了百般阻撓,眼下陛下方纔登基,還是以穩妥爲主!“

虞允文冷笑一聲,“裴大人真是愛說笑,科舉之制只是給天下有才之士一條步入仕途的康莊大道,利國利民,何來牽涉衆多之說?所謂百般阻撓,更是無稽之談,這不過就是一些別有用心的逆賊如李淵、元胄、獨孤震等人爲了自己的一己私慾而使的小手段罷了!”

裴矩喃喃說道:“可眼下狼煙四起,縱使陛下開科舉士,恐怕中原關隴等地的士子大多也會畏懼路途兇險而不來江都參加科舉!”

虞允文淡淡笑道:”裴大人所言不錯,但微臣以爲疾風知勁草,若是心向大隋者,無論千難萬險也必回來此參加科舉,這樣的人才是我朝目前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虞卿所言極是!”

坐在龍椅上的楊杲聞言點了點頭,沉聲說道:“朕同意虞愛卿的開科舉士之策,而且此次驍果軍兵變,我朝損失的不僅是朝中百官,軍中將校也多有空缺。故朕決議此次科舉開設文武兩科,文科成績優異者入朝爲官,武科優異者從軍爲將!”

“陛下聖明!”朝中百官紛紛拱手說道。

楊杲微微一笑,繼續開口說道:“正如虞愛卿所言,那些願意來江都參加科舉的必定是心向大隋,但是科舉畢竟是擇優錄取,難免會有人落選。爲了鼓勵這些心向大隋之人,朕決定在江都城內建一所翰林院,凡是落榜士子均可進入翰林院進修,準備來年的科舉!”

虞允文、蕭瑀、裴矩等人聞言眼前皆是一亮,暗暗稱讚楊杲少年老成。正如虞允文所說,願意來江都參加科舉的,必定是心向大隋之人,縱使這一次不中,在翰林院進修幾年還怕會不中,皇帝建造的學院裡面的教學資源能差嗎?

相對的,這些原本就心向隋朝的士子受到了如此優厚的待遇,必定會對楊杲更加地感恩戴德,竭盡全力效忠楊杲。

就在江都城內楊杲登基爲帝的同時,關隴的戰役也到了最後關頭,鎮守河東的名將屈突通困守孤城數月,城內糧盡,軍心思變,副將桑顯和等人生擒了屈突通,獻了河東。李淵聽說屈突通被生擒,大喜過望,親自前往勸降屈突通,屈突通最終被李淵說服,投降了李淵。

關隴貴族此刻也已經將寶壓倒了李淵身上,各個世家豪門士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短短几個月的功夫,渭南、新豐、高陵、富平、藍田等京兆各縣全部失守。

李淵三女李秀寧則說服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關中一帶大大小小的亂匪,舉兵七萬餘進軍長安,響應李淵。

至此,長安城已經成爲了一座孤城,城外是李淵的二十幾萬大軍,城內則還有蠢蠢欲動的關隴貴族。但是作爲大隋王朝的都城,楊廣還是留下了不少底蘊,在老將衛玄、大將軍陰世師、長安郡丞骨儀的帶領下,屢屢挫敗了李淵的攻勢。

李淵雖然擁兵二十餘萬,但真正的精銳卻只有在太原招募的五萬精銳,由他的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分掌一軍。其餘都是些原來關中的各路盜匪,這些匪兵大多缺乏訓練,作戰能力極其低下。而留守長安的隋軍雖然只有三萬,但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主將衛玄、陰世師等人更是對隋朝忠心耿耿,守城意志堅定。

李淵自入關中以來連戰連捷,頗有些輕飄飄起來,出於想要保存自己嫡系的心思,便用了剛剛歸順的各路匪衆攻打長安城,結果導致了攻城部隊損失慘重,就連剛剛歸順的匪帥向善至也在攻城時不幸被流矢射死。

連日來的慘敗對於李淵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這使得李淵惱羞成怒,在帥帳內大發雷霆,“幾天了,長安城才幾萬守軍,我們有多少,居然攻打了十天還沒有拿下,反而損折了近兩萬人!”

帳下李建成、李世民、劉文靜、裴寂、李秀寧、柴紹、李神通、長孫順德、劉弘基、長孫無忌等一衆文武大將分立兩旁,戰戰兢兢地聆聽着李淵發泄他的怒火。

雖然衆將都知道攻城失利的原因是李淵輕敵大意,派出的攻城部隊都是剛剛纔收編的匪盜,但是沒有人敢出來指責李淵,帳內衆人不是李淵的親族就是他的心腹,對李淵的脾氣可謂是瞭如指掌。

雖然李淵表面上寬容厚道,但內心卻陰毒狹隘,要真的在這個時候觸李淵的黴頭,或許他此刻不會跟你翻臉,還會擺出一副虛心納諫的樣子,但很快他就會隨便找個理由進行肆意打壓。

良久,李淵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沉聲問道:“長安城的重要性就不勞孤多說了,你們有什麼好的計謀可以拿下長安?”

第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六十二章 兄弟鬩牆第四十章 復出,天寶大將軍第二章 大明宰輔第一百五十九章 霸王硬上弓第五十四章 生離死別第七百七十六章 南宋雙猛第七百八十二章 各有算計第八百十八章 年輕氣盛第二百零三章 其實我想先贏一場的第一百二十八章 豹子頭之殤第七百八十九章 賈詡出謀第四十五章 蕭樑覆滅(中)第二章 大明宰輔第五百九十九章 悍勇七郎第六百零七章 死志殿後第三章 科舉之議第四十六章 蕭樑覆滅(下)第九十四章 四面求援第八十三章 以命搏命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營而入第四十章 復出,天寶大將軍第一百八十三章 楊杲舌戰羣儒第一百三十四章 宿命主僕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唐議對第六百五十一章 通通吊打第八十章 隋皇之殤第五百九十九章 悍勇七郎第三十章 長江水戰第八百二十五章 權力面前皆可棄第五百六十八章 李世績的反擊第一百四十九章 忠君孝傑第一百二十二章 前世仇敵第一百二十一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百七十五章岳雲擒冀王第五百八十九章 絕頂對決,龍且戰賈復第五百六十七章 大好人袁紹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第七百九十二章 東漢“高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戰將起第二章 系統福利第三十四章 平定江南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百七十九章 殺雞給猴看第四十五章 蕭樑覆滅(中)第八十三章 以命搏命第二百四十五章 羣英薈萃,猛將齊出第一百十五章 買一贈一第七章 金蟬脫殼第六百六十九章 諜中王西門慶第六十八章 虛張聲勢第五百六十六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二百零四章 來去自如第四十七章 蕭樑覆滅(完)第一百十五章 城門衝突第八百二十五章 權力面前皆可棄第九十六章 太祖獻策第一百六十五章 夏王遭擒第四十章 復出,天寶大將軍第八百二十一章 長孫皇后第三十九章 裂痕初現第五百七十七章 誤國奸佞,亡國禍水第一百十九章 美人心計第六章 大明勇將第一百七十六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九十三章 頹廢的李密第五十二章 水滸猛將抱團來襲二百零七章 搶功勞,死得快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難不死第一百十七章 明升暗降第三十三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三十五章 難得好心的系統第六十五章 兵進汝南第六百二十九章 幽州起波瀾第一百三十三章 自投羅網第二十八章 蕭銑喪膽第八百一十章 降與不降,收與不收第六百二十七章 見識還不如女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蒙汗藥酒第三章 科舉之議第一百二十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五十八章 觀音救夫第十九章 至死方休第一百九十八章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何謂毒士第一百九十三章 薛仁貴逆風斬將第三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十九章 大決戰的序幕第五十九章 難過新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裴弘大壯士斷腕第二百零二章 義憤填膺第一百四十八章 父子對決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達開的謀劃第五百七十八章 相國之死第六百五十一章 通通吊打第六百五十六章 龍戰於野第五百七十章 絕地反擊第六百六十章 天下第一好父親第五百八十一章 長孫無垢蒙難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莊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