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擺開了決戰的架勢
雙方都拿出了壓箱底的
實力
你是陣圖
我來破陣
你來攻擊
我還以顏色
陣圖對陣圖
將士對將士
誓在戰場上分出雌雄
曾經不止一次的提到過隋朝太子楊廣是一個對陣圖很有研究的統帥,這位非常有戰略眼光的年輕統帥很早就對突厥和契丹這些北方的遊牧民族進行過很徹底很有針對性的研究。楊廣很清楚自己軍隊的劣勢,自身缺乏足夠數量的和質量的騎兵,象這次他慷慨的給秦叔寶帶領的先鋒營五千人中配有了三千匹戰馬真是破例了,在征討大軍中戰馬也不過是兩萬匹上下,只佔到了十分之一而已。從這點上說明的是,太子楊廣對秦叔寶的信任的確是非同一般,絕不是隻是因爲父親和妹妹的影響,秦叔寶曾經無意中把他搞定了大皇子一脈,他這麼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他認爲值得。
如何對抗突厥,契丹還有吐蕃這些數量龐大而且質量突出的騎兵呢?楊廣太子和他手下的決策羣想到了用陣圖來彌補不足。楊廣的東宮有專門研究戰爭方略的“飛雲間”,主要思考將來戰爭的可能範圍,戰爭中具有建設性意見的打法,以及臆想中大敵的破法,這也算是一種創舉了。因爲以往歷朝歷代的東宮無一不是太子的官方文治機構,和軍事是很少掛鉤的。經過他們的分析和創新,他們結合了前人的智慧,分別創制出來了長針陣,平虜陣和八陣圖等。所謂長針陣,軍事將軍隊的體制分成了前鋒,左翼,右翼,後應等各個任務明確的部分,再由各個部分組成各自相對應的陣型,然後組合成一氣進行行之有效的戰鬥。作爲先鋒陣,也就是作爲先鋒營常用的陣圖因爲目的是“御本衝,陷堅陣,擊銳師”,因此楊廣用的是集中一點攻擊的連續攻進陣圖。而在其後有策先鋒陣,這是作爲策應先鋒隊伍的,作爲一種接應和補充。當先鋒作戰不利時,有策先鋒陣及時補充接應合二爲一作戰。接着是中軍大陣,有全軍的主力軍隊戰馬組成戰鬥的隊形,步兵的長槍手大刀手在前,而盾牌手和標槍手(軍隊中一種投擲類器械,和如今體育賽事中的標槍鐵餅用法同)在側,最後面的是弓弩手,排成了四面防敵的陣勢,一旦需要衝擊,四面開門則一股作氣。
其它的平虜陣和八陣圖和長針陣陣勢不同,因敵而異。楊廣在作戰中還使用了一種遠程攻擊的陣圖,名爲神臂戰陣,做法是作戰時羣軍跪坐,依然是刀槍持有者在前,弩箭手在後,當敵軍接近到一百步時,一弓手進行測距做法是起立射擊,如果可以射程進入敵陣就弓手齊發,敵軍接近到了七十步,則普通弓箭手齊發,敵人如果騎兵突破至軍中,由大刀手和槍手進行肉搏戰,這樣先消耗對方騎兵力量然後發揮步兵的近程搏殺能力的陣圖也被普遍使用。在楊廣陣圖的普遍運用和推廣下,作爲大隋朝之精銳部隊的征討大軍當然運用上更是常見,這種打法和突厥契丹的騎兵立即攪在了一處,顯示出了平分秋色的局面。之所以依然只能成爲相持的局面,是因爲經過突厥宋朝天丞相和玉女派介入無憂子的訓練,現在的突厥契丹的戰法也體現出來了一定的特色,他們的打法是各路接應,忽而雙行忽而單行,魚貫而進,守衛蟠曲,因爲他們的騎兵多,因此可以在頃刻間聚集,如果戰事不利,又可以由統帥他們的平章統將敲鑼爲號進行退卻,以防敗不可收。在突厥契丹軍陣中,一種奇特的戰法引起了楊廣太子和李靖的注意,那就是以小陣誘戰,然後將大陣合圍,有時進攻迅猛,有時卻是故作敗陣,突然伏兵四起,進行包圍。
雙方動用的幾乎能夠攻擊的所有軍馬,從上午打到了下午,見到不可能分出勝負,這才似乎心有靈犀的將軍隊緩緩後撤,又回到了這一戰之前的局面。雙方由於都採用了對方陌生的陣法對抗,而不是以爲的狂風暴雨式兵對兵將對將的打法,既迅猛進攻又及時後撤,因此竟然雙方傷亡都不大,這使得兩家統帥都感到了詫異。“不勝不敗!”楊廣太子有些不甘心,但這也使他對對方的實力尤其是對方的智力謀略提升了看法,他提醒自己對方的對手可不是吐蕃那個草包松贊干布可以比擬的,必須鬥智鬥勇雙管齊下方纔可以掌握勝機。但楊廣太子還是過高的要求了自己,畢竟從總的戰事結果來看,他的戰略目的達到了,而且還在戰役之初狠狠打擊了敵方的有生力量,幹掉肖天佑也使尤其是契丹的士氣受到了較大的影響。臨時接替肖天佑的契丹另一位大將飛雲將軍耶律從容在軍中的威信遠不如肖天佑,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了。
反之,宋朝天丞相對今天能維持住這個局面還是感到了滿意,因爲開始的戰鬥是突厥契丹明顯不利,但是隨着戰鬥的打開,遭到意外打擊的突厥契丹部漸漸穩住了陣腳,沒有讓敵軍以可乘之機。和楊廣太子一樣,宋朝天也對自己的對手悄悄提高了實力值,這個楊廣太子竟然比自己先前判斷的還要高出了一籌。本來宋朝天還是覺得沒有輕視楊廣的,但是沒有想到這個楊廣的表現還是超出了他的估計,這是宋朝天事先沒有估計到的。但是來日方長,這一招老夫總會扳回來的!宋朝天丞相暗暗的說。
肖天佑死後的不到多大時間,突厥近衛軍大首領鈦雷多來到了軍營,他來得這麼快使契丹大王子耶律出奇感到了非常意外。因爲他雖然知道這位突厥近衛軍大首領和肖天佑關係很好,但這麼快是他沒有想到的。鈦雷多帶來了突厥大可汗的口信,告知了突厥方面沒有支援的原因。其實只是一句表面上的誠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