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

第九百八十三章趙孝奕

吃過飯,將孩子們安排好,程嶽和平正盛也安排到了客房,蘇油這才和蘇邁,二十七娘來到蘇轍的臥室,細細說起事件的經過。

蘇邁也將這幾日的奔勞情況做了個說明,感慨道:“當年父親提掖稱頌過的人,大多避之唯恐不及,只有過廣陵的時候,揚州太守,父親的好友鮮于先生趕來相見,結果也被臺吏拒於岸邊。”

“後來聽說有人勸他燒燬與父親往來文字,否則怕是要入罪。鮮于先生堅決拒絕,說:‘欺君負友,吾不忍爲;以忠義分譴,則所願也。’”

蘇油點頭:“患難見交情,這是一說,不過要是你父親的摯友們紛起營救,只怕局面要大壞。”

“陛下已經命內侍省馮宗道監督另審你父親的案子,這就簡單了。”

說完對衆人解釋:“宮中太皇太后,太后,皇后都對子瞻青睞有加,此案雖然未決,但是再無大礙。”

幾人都是點頭。

蘇油對二十七娘說道:“你們這次處理得很好,雖然子由,維康奔走,但是也沒有動用四通商號的力量干預,公事公辦,拎得清,放得下,應對得體。”

二十七娘臉上一紅:“我是去求過父親和程公的,不過他們說這是國事,不能因私廢公,真要是請託到了宮裡,陛下的面子當不好看。”

蘇油說道:“二老的主意拿得定啊,是這個道理。”

其實以如今四通商號的實力,在京中的影響力堪稱巨大,不過這個力量如果被濫用到干擾朝政,卻是蘇油不願意看到的。

如今要在汴京城生活,要和四通超市脫離關係,幾乎不可能。

汴京人的衣食住行,處處都有四通的影子。

而相應的,四通的影響力,也深入到了汴京城的方方面面。

主婦們最喜歡逛的便民萬貨集,每日三餐的精米,麪粉,油鹽醬醋茶……

士子們愛用的筆墨紙硯琴棋書畫……

農人們的農具,種子,禽畜苗……

工坊裡各種機械,工具,生產物資……

商人們的行會,洽談,貨品託運,寄存,商業拆借,擔保……

方方面面,無所不包。

這個巨大的經濟體裡,無數人在各個節點上生產,無數人在各條渠道上奔忙,他們和經濟體形成了密切的合作關係,依附在這個實體上,爲自己的更加美好的生活奮鬥着。

而這個實體,也因爲這些人而越發的壯大。

汴京城和周邊望畿十六縣的人口多達千萬,直接與四通存在經濟來往和僱傭關係的,高達十萬,而有間接來往的,更是多達四十萬。

如果加上這些人的家屬,子女,怕是會過百萬。

這些人,都是這個王朝的建設者,而四通給他們的薪資,別說是一般的小老百姓,就連七品的縣令,有時候都羨慕不已。

流水的官員,鐵打的衙門。

官清如水,吏滑如油。

作爲大宋政府機構最底層的小吏,作爲開封府的土著,誰沒有幾個親戚朋友在四通的旗下的相關工坊,倉庫,商鋪,車馬行,城建,路建等下屬分支機構裡邊做事?

所以他們的屁股朝哪邊歪,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三個御史在搞事情的時候,四通商號總部情報分析司——對內的忘雨閣,同樣沒有忘記調查他們,而且資料詳實得多,就連李定家裡人每天吃多少豬肉都清楚。

當然這些是不能告訴二十七娘,更不能告訴蘇轍的,民間單位調查官員,哪朝哪代都是一口背不起的大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御史們知道的,就是御史臺的小吏和蘇家關係好,照顧得周道,但是那是人家有錢消費得起,小吏們拿了紅包,也是理所當然。

李定想過抓這方面的把柄,可那些小吏除了送衣服被褥飯菜,也嚴守着紀律,想換人,那等着接班收紅包的纔開心呢!

可以說,三蘇一進御史臺,三個御史就成了御史臺所有小吏員們的敵人,很多“巧合”,便在小吏們悄無聲息的安排下發生了。

蘇油對付御史的辦法非常簡單——如果他們按照正常手續來,三蘇是壓根扳不倒的;

所以如果要扳倒,就必定要使用非常規手段;

一旦使用非常規手段,就一定會被四通密如網羅的情報蒐集能力抓住;

把柄被抓住,三個御史就是案板上的肉了。

所以蘇油趁二蘇未結案的時候突然出現在御史臺,然後通過密匣不斷給趙頊上條陳,只是最簡單的打草驚蛇的手段而已,沒什麼高明。

但是有效,御史們被抵到了牆角,不得不落入圈套。

不過政治鬥爭裡邊,檯面上的東西,永遠只是冰山一角。

蘇油也知道,三個御史是被人當了槍使。

但是這並不意味着自己就需要對槍客氣,正好藉此事給企圖搞事情的人提一個醒,想清楚後果和代價。

程文應和史洞修也是老江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明面上大公無私,私下裡手段頻出。

三個形單影隻的御史,表面上看是在和三蘇作對,實際上,卻是要和這樣一個龐大專業的組織在作對。

下場可想而知。

又好好安慰了幾人,想到明日還要早早出發,蘇油便讓他們休息,自己回到房間,繼續整理條陳思路。

一夜無話,次日,蘇油送蘇轍二十七娘一大家子前去尉氏,留下蘇邁給蘇軾料理送飯等雜務,這才帶着程嶽和平正盛先去了四通商號。

散花樓外裝簡樸莊重,可一進入大門,頓時讓倆土包子看傻了眼。

平正盛以爲平家已經夠有錢了,也是,日本首富,家裡有金銀銅鐵礦硫磺礦那種,可也被嚇得不輕。

爲了室內的大金鯉池有足夠的日光照射,屋頂相同面積的瓦片,全是透明的玻璃瓦,冬日的陽光直射入高度清澈的循環池水裡,一條條十多斤的金色大鯉魚,就好像遊動在空氣中一般。

池塘的一角立着一座太湖石一樣的假山,但是仔細看,用料乃是產自遠方的青金石。

青金石被酸洗去掉了多餘的雜質,只留下了最純淨的部分和無數的孔竅,再經過藝術加工,充滿了一種透,漏,瘦,怪的奇特美感。

重達一噸的大傢伙,交州內供八作的作品,趙頊的特賜。

光這一個池子和魚,加上假山和玻璃屋頂,就顯示出四通商號雄健的實力。

一位文質彬彬的少年秀才過來,穿的是一件素錦袍,外加一件狨皮袍子,對蘇油拱手:“少保,程公和史公,還有陳學士,蘇山長,都在都廳恭候了。”

蘇油點了點頭:“辛苦你通傳,我們自己上去就好。”

走了兩步又退了回來:“你是……孝奕?”

少年秀才頓時咧嘴笑了:“正是,難爲少保還記得我。”

蘇油也失笑:“我就說商號總部怎麼會用這麼小的知客,還有你這身穿着,怕是好多掌櫃看到都不敢進門來了。記得你,是你小時候調皮從學院樹上掉下來,你的斷眉就是個認記。”

少年乃是趙頊弟弟趙頵家老二,趙孝奕,從小就皮得沒個正形,長期被蘇小妹罰站,完後還要開小竈那種。

今年剛剛十六歲,拿着堂堂遙領刺史,鐵打俸祿的皇親國戚,居然跑到四通總部來冒充一個知客,也是皮得沒誰了。

趙孝奕被揭穿後,氣質頓時變得跟個猴兒一樣,嬉皮笑臉地道:“我是跟着山長來的,反正閒着也是閒着,就打發知客去大相國寺買點心,我正好接他的班。”

蘇油苦笑不得:“當知客有意思?”

趙孝奕一本正經地點頭:“有意思,比讀書有意思。”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二百三十七章《尚書祈詢》加更求票啦!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四百七十章 生意和神器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九百三十八章 薏仁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七百零六章 望蘇亭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四百零八章 折銳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五百四十七章 風波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六百二十四章 禪師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和親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否認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一百五十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曆計算器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八百六十九章 張道長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農業改良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交鋒第一千七百九十章 高永昌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日本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三百二十章 駕崩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一千零一百章 大孩子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不宜語及第六十四章 早飯第六百九十九章 薑是老的辣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釋馬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權書第二百四十五章 乞第龍山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四百九十一章 皇宋銀行第六百九十六章 運糧第二百二十五章 美質良才第六百零四章 劉嗣當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五百五十一章 討論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四百八十章 貨物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四百六十七章 徹底失控第四十四章 元素週期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防疫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弊端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