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

第八百五十五章宗兄使遼

這些消息,都是蘇頌進入遼境之後詳加打探,然後命四通商號聽風閣送回來的。

其實蘇油也猶豫過要不要救遼國太子耶律浚,以如今四通對遼國的滲透,利用太子黨,派遣新軍小分隊將耶律浚救出,其實不是難事。

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難得耶律洪基這麼好的皇帝,而且耶律浚對大宋其實沒有什麼價值,沒必要打擾遼國的正常進程。

搖頭說道:“這回好,我大宋遭天災,遼國遭人禍。”

趙宗佑也搖頭:“滿朝奸佞,還不如兩位女子。”

這次事件,遼國倒是出了兩個難得的女子。

一個是太子黨耶律努的妻子蕭意辛。

蕭意辛本呼圖公主之女,耶律洪基看在公主的面子上,想在流放耶律努前,讓蕭意辛與他離婚。

蕭意辛拒絕了:“陛下以妾葭莩之親,使免流竄,實天地之恩。然夫婦之義,生死以之。妾自笄年從努,一旦臨難,頓爾乖離,背綱常之道,與禽獸何異!幸陛下哀憐,與努俱行,妾雖死無憾!”

到了流放地,蕭意辛親執役事,面無難色,事夫禮敬,比以往更加體貼。

還有一個女子,是太子黨耶律迪嚕的妹妹耶律常格。

耶律常格是與蕭觀音齊名的大才女,曾經作詩譏諷耶律伊遜,會其兄耶律迪嚕謫鎮州,常格相隨。

滿朝官員屏息討好耶律伊遜,太子之廢,官員們就跟沒事兒一樣,揚揚如平時。

耶律常格在謫所,恆布衣疏食。有人問曰:“何自苦如此?”

耶律常格回答:“皇嗣無罪遭廢,吾輩豈可美食安寢乎?”

聞者愧之。

蘇頌此次出訪,目的是刺探遼朝政局,但是名義上,是賀遼主生辰。

因此還帶了不少工匠,還有一套大鐘零件。

耶律洪基好大喜功,聽聞汴京有鐘樓,便想着在上京也要修建一座。

蘇油獅子大開口,三十萬貫一文不少,抵消了今年一半的歲幣。

蘇頌到遼國督建鐘樓,遇冬至,發現冬至在遼國日曆比宋國晚一日。

遼人也有司天監,司天監的人很生氣,因爲現在的遼人也喜歡用大宋的歷法,大宋的日曆,印刷精良,使用方便,很受歡迎。

於是他們就發難,挑釁蘇頌:“兩國曆法到底哪國是對的?”

蘇頌可沒打算教遼國人學歷法,只回答道:“歷家算術小異,遲速不同。如亥時節氣交,猶是今夕,若逾數刻,則屬子時,爲明日矣。”

“如今有了鐘錶,我們已經知道各地隨東西位置不同,日出時點其實是不同的。”

“這個不是什麼大毛病,大家怎麼方便怎麼來就行了。”

“至於說宋歷在遼國盛行的問題……那些都是盜版。”

“正版日曆的商家,每印刷一本都是要向大宋司天監交一筆費用的,而我在朝中,從沒有聽說遼國向大宋繳納過這方面的費用。”

這臉打得火辣辣的痛,蘇頌的話翻譯過來就是——你偷我們的東西不給錢還有理了?

耶律洪基認爲蘇頌說得很有道理,於是又要求宋國提供一口紫宸殿那種座鐘,他好帶着打獵玩,順便看看到底是不是如蘇頌所言,東西方日出時間不一樣。

蘇頌表示這個是可以的,但是鐘錶是四通商號的神奇產品,大宋也只能替遼朝代購,不過紫宸殿的座鐘太貴了,主要貴在裝潢上,一座就得花掉三十萬貫。

要不來個簡裝款的,十五萬貫那種?

耶律洪基不服,三十萬貫就三十萬貫!就從明年的歲幣裡抵扣!

蘇頌使還,以奏,趙頊嘉許道:“朕嘗思之,此最難處,卿所對殊善。”

因問其山川人情向背,蘇頌對曰:“彼講和日久,上下相安,未有離貳之意。昔漢武帝久勤征討,而匈奴終不服;至宣帝,呼韓單于稽首稱籓。唐自中葉以後,河湟陷於吐蕃,憲宗慨然有收復意;至宣宗時,乃以三關、七州歸於有司。”

“陛下,宣帝之能,實不如漢武;宣宗之能,也不如憲宗。由是觀之,外國之叛服不常,不繫中國之盛衰也。我朝只需要勵精圖治,以待有時就可以了。”

趙頊以爲然,用交趾金寶和此次海貿的所得的金銀,又造了二十庫封樁錢,以爲今後北伐的軍費,作詩“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一庫以一字命名。

命知開封府,同時檢點宋遼往還記錄文獻,編寫著作。

和蘇油相關的人事還很多,邵伯溫回到陝西,整理父親的遺稿,將《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上呈朝廷。

衍伏羲無天之旨,着書十萬餘言。

趙頊追授邵壅秘書省著作郎,賜粟帛。宰相吳充請於帝,賜諡康節。

程顥近水樓臺先得月,爲邵雍作墓誌銘,稱其爲“內聖外王之學”。

今年除了河東災情,是大宋大發橫財的一年,十一月,辛酉,羣臣五上尊號曰奉天憲古文武仁孝皇帝。趙頊不許。

癸亥,以屯田郎中、知沅州劉嗣,提點荊湖南路刑獄。

禮部員外郎,提舉司天監地理司蘇元貞,升殿中侍御史,知鄭州,處理水患善後事宜。

爲了抗洪,中書申請詔改城門名稱,將汴河北門改名爲宣澤門,水門南北改名爲大通門。下流南水門改名叫上善門,北水門叫通津門。

五丈河下流水門叫善利門,而上流水門舊無名,賜名曰永順門。

這樣的抗洪方法,跟搖旗吶喊救日食那樣,很大宋。

蔡確又升官了,升得蘇油心驚膽戰。

事情的起因還是浚川耙。

黃河大水之後,都水丞範子淵上奏,疏浚黃河工程,多賴浚川耙之力,之所以黃河大水,是因爲受文彥博阻撓,後來拋棄使用之故。

趙頊就派知制誥熊本等人去考察,熊本回來之後,表示贊同文彥博的說法,上書範子淵胡說八道,浚川耙根本沒有用。

範子淵請求面見趙頊,爲自己申辯,然後說熊本等人,是看到王安石被罷相,臆測文彥博將入朝,故意附會文彥博的說法。

如果問題是這樣,那就嚴重了,趙頊大怒,下令蔡確按察,查明熊本和範子淵到底孰是孰非,又令中使馮宗道,監督範子淵用浚川耙疏浚汴河,考察效用。

馮宗道帶了皇家理工小隊測量汴河,統計數據之後,發現浚川耙是刨坑神器,汴河“有深於舊者,有爲泥沙所淤更淺於舊者,有不增不減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

每天將測量數如實報告了趙頊。

正好滎澤河堤將潰,趙頊詔判都水監俞充往治之。

俞充治理滎澤河後上奏,說河欲決,賴用浚川杷疏導得完。

範子淵有畫了浚川耙淘河示意圖,信誓旦旦說浚川耙的確有用,於是趙頊又有些糊塗了。

就在此時,蔡確別出蹊徑,彈劾熊本等人受命考察時,曾經有不守法紀的行爲,證據確鑿。

於是浚川耙到底能用不能用的問題,就不了了之了,熊本被趙頊罷黜,蔡確代替他,成爲知制誥、知諫院兼判司農寺。

新法派新進第一人。

好在蘇油手底下也有人入朝了,蔡京。

蔡京以荊湖開發的大功,被任命爲中書舍人。

此時蔡京的弟弟蔡卞已是中書舍人了,按規定,兄弟同朝做官要以先後爲序,於是蔡卞請求排位在蔡京之後。

兄弟二人同時負責起草皇帝詔命,一時成爲朝堂佳話。

蘇油對蔡京很放心,不是對他的人品,而是對他的心眼——給我好好看住那個蔡確,這個人,很危險。

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五百五十一章 討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七百八十九章 李士寧第八百八十九章 大法螺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張叔夜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四百一十四章 接戰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書生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蘭交會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三百六十六章 火邊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五百三十七章 唐介病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德政連連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神話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十章 講究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一百九十章 戒尺要開張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七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工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偉大的航程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五十一章 加油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建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密諜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西征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五百二十四章 孫能的進步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獻計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車陣第九百九十七章 摸螺螄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九百四十七章 王營開個感言吧,一百五十字寫不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一百六十三章 對策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