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

第八百四十五章南宋

交趾民間,如今還多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商品交換,銅錢主要在上層流通。

新幣出來之後,各地從官吏,軍士,工役民夫開始發放使用之後,蘇油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原來不是交趾人懶,而是缺乏流通交換。

要打破自給自足模式,一來需要有足夠的商品,二來須得有足量的貨幣。

交趾的人口其實並不少,但是除了粗米果腹,竹牆遮雨之外,知道還有另一種活法的人口,那就比較少了。

能活成現在這個樣子人家都已經覺得很滿足了,而他們的滿足,在蘇油看來,就成了懶惰。

要從最根本上解決,那就只有讓他們不滿足於生活現狀。

從有了充足貨幣之後的第一次交州城蠶市交易額來看,蘇油覺得,自己可能誤會這些本地人了。

西軍征討,留下了很多帶不回去的東西,比如軍糧,藥品,還有些火柴水壺皮帶皮包鍋碗瓢盆爐子鏟子之類的後勤軍品物資。

蘇油也讓黎文盛在蠶市開了個鋪子,負責處理這些物資,然後引發了搶購風潮。

搶購得最厲害的,就是軍人家屬和俘虜家屬,因爲他們已經知道,這些東西,實在是太好用了。

於是蘇油就放心了,還真當你們沒有上進之心呢,原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人嘛,願意努力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那纔是常態,是絕大多數。

七月還迎來了一件大事兒,邵伯溫的科考船,終於在蘇油的擔驚受怕,盼星星盼月亮中,平安歸來!

邵伯溫在回到麻留甲後,得知蘇油已經成了交趾轉運使,便趕來交州與他相見。

蘇油趕到寧海港相迎,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算着你們兩月前就該到這裡的,這是怎麼回事兒?!”

看到邵伯溫,蘇油就想到一本書——《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同樣是不到二十歲的帆船船長。

船上的人只回來了一半,見蘇油一臉擔心的神色,邵伯溫笑道:“老師放心,還有一半的人留守在駐地,由林遂在那裡帶隊。”

“之所以晚回來兩個月,是因爲這趟跑得有些遠了……”

這次科考船帶了不少的動植物標本和資料回來,還有海圖,洋流,風向的記錄。

蘇油將所有人接到岸上,給他們慶功。

科考船的船員都是理工骨幹,蘇油算是他們師祖,這次的遠航,更加證明了理工地球理論的正確性,現在看到一直崇拜的偉大導師,都如同後世追星族見到偶像一般。

經過交談蘇油才知道,邵伯溫這一把,真的跑得遠了。

離開麻留甲之後,邵伯溫駕船沿着羣島向西南方前進,熙寧九年二月,考察船在三佛齊跨過了赤道,經過了渤泥,科裡沙,最後在科裡沙嚮導的帶領下,一路向更加西南的未知海域前行。

沿途經過了無數的小國,小島,島民們還處於華夏上古三代之前的文明時期,多赤身裸體,以泥畫鳥羽爲裝飾,以草棚爲屋,燧石爲武器,捕捉鳥獸魚蟲爲食。

糧食主要是芋頭,棕櫚心,芭蕉心,涼薯,山藥。

不過水果豐富,科考船跟當地人交換了不少。

搞笑的是有些島上民俗彪悍,明明都不是對手,還要上來挑戰。

原來其國風俗,如果有船隻通過不與之貿易,就是看不起他們。

邵伯溫不是張散那種一言不合就開乾的海商豪強的性子,最後只好用一些帆布,換了些牛羊,一路倒是不缺新鮮肉食。

那一帶風平浪靜,船速很慢,邵伯溫以穩爲主,沿着小島進行蛙跳式探索,磨磨蹭蹭地在熙寧九年六月,方纔抵達了東經二十五度二十五分,南緯一十三度五十八分的一個島嶼。

這裡的經度是以汴京爲本初子午線確定的經度,其實就是後世的格魯特島。

在那個島上,邵伯溫發現了一羣野人,其人身體黝黑,身材高大,性格友好溫順。

這羣人也有類似上三代的酋長之制,不過人數不多,只有一兩千,靠採集打獵爲生。

科考船的到來讓這羣人大感驚訝,將邵伯溫一行當做了神靈一樣膜拜。

在一處他們崇拜的山洞裡,類似土著們神廟的地方,邵伯溫發現了這些人的祖先留下的上古巖畫。

巖畫上,有一艘來時路上見過的旺佳錫島上的那種小船。

那艘船看起來像漢字裡的“庸”字被壓扁了一般,於是邵伯溫將這羣人稱爲庸古人。

這個地方民風淳樸,於是科考團決定將觀測站建立在這裡的山頂之上。

經過一年的時間,在當地土著的幫助下,他們建立起了一個據點,也教會了當地人造木頭房子,耕作,放牧,燒陶……

這裡有大量的玳瑁,貝殼,海蔘,這幾樣東西在這裡分文不值,前兩個,人家吃完肉之後便將殼到處亂扔,最後一個,壓根就不吃。

邵伯溫記着蘇油的教導,在定好天文臺地點之後,就準備返回。

結果風向不利,於是邵伯溫留下林遂建基站,自己則帶領一半船員,繼續向西南探索航行。

這才發現,原來自己是在一個巨大的海灣裡。

繞過海灣的東北角後,才能繼續沿着海岸向西南航行。

結果越航行越是驚訝,整整航行了兩個月,風倒是越來越大,船也越來越快,而這條海岸線,一直沒有盡頭!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小島,這是一片新的大陸!

大陸東面這片海域,海水很溫暖,水下是無邊無際的珊瑚森林。

真的是森林!什麼五尺珊瑚樹,七尺珊瑚樹,在這裡遍地都是!

這片大陸上的動物,也刷新了科考人員們的認知,都是些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肚子上有袋的兩足巨鼠,長着鴨嘴鴨腳的野獸,不會飛的巨大鳥類,總之就是一片《山海經》裡描述的那種古野洪荒!

當地的土著也和宋人很相似,不過還是原始部落模式,結草爲裙,構地爲竈,也會釀酒,也有古代吳越人的紋身和雕題習俗,有木雕,石器等加工工藝。

他們熱愛歌舞和音樂,喜歡圍着篝火敲着木鼓歌舞。

邵伯溫認爲這是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是山海經中記錄的那種蠻荒時代的寶貴遺存,在這裡重點考察了兩個月。

直到風向重新變化之後,才帶着各種各樣的標本和記錄返回,因此耽誤了不少的時間,不過他認爲非常值得。

這是比南天星圖還要重要的東西,對於揭示三代之治以前的社會構成,有重大借鑑意義!

同樣的,這片土地上也有戰爭,有貪婪,有部落曾經想要對他們發動襲擊,不過邵伯溫非常謹慎,從來不遠離水道,警戒也放出去很遠,誰襲擊他,只有吃虧的份。

白白給考察團增加了不少上古三代戰爭模式和軍器的標本而已。

越往南,風浪越惡,而且岸礁和珊瑚礁都非常可怕,邵伯溫便沒有繼續,最後在抵達了一片如同撒了金子一般的沙灘地帶,進行了經緯測量之後,駕駛船隻返回。

邵伯溫最遠到達的地方,在大宋經緯制的東經四十二度零二分,南緯二十七度二十八分。

這個地點,被邵伯溫命名爲金灘,後世澳大利亞的布里斯班。

這片大陸,被命名爲南宋洲,而他們建立天文觀測站那個島,被命名爲明組島。

《山海經》:“明組邑居海中。”

邑,即邑落,應該說邵伯溫取名字的本事兒,比蘇油自己強出了不少。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交涉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問題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呂惠卿貶官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百六十六章 童謠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一千六百零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六百九十四章 八公來了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八十一章 珠串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聞捷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心理疏導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建言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八百三十八章 會飛的貨物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大勝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朝服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聚殲第三百一十八章 狐大仙搬家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打出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四十七章 基建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九百一十八章 追擊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思路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兩百零二章 燒白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綠茶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火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準備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泡溫泉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大訂單第一百七十章 快遞小哥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一千八百二十章 沙子細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動腦筋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三百三十五章 制度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二百八十五章 授官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西城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家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