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

第七百七十八章見老鄉

張先此次出城相迎,具有重大意義,代表着兩浙路對蘇油最持懷疑的那幫人,都對蘇油改變了觀感。

不過看不起武臣和內官的毛病還是難改,雖然蘇油對狄詠和王中正頗爲推許,張先卻一樣不會搭理兩人。

有點小尷尬,好在話題多的是,蘇油換了個方向:“如今浙江《潮報》《新報》頗爲活潑,也有了些影響力。先生你可是我兩浙路文壇風標,有什麼佳作,大可以刊載,給我們的報紙拉拉人氣嘛。”

這個還真不是瞎吹捧,如今的報紙和以後的不一樣,如大蘇之輩,人家同意你刊登他們的詩詞,那是給你面子,而且給報社帶來的發行量,那是不能忽略的。

張先取出一首詞作:“要不就登這個吧,算是還債。”

蘇油接過,卻是一首《望江南》:“青樓宴,靚女薦瑤杯。一曲白雲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臺。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標格外塵埃。”

這是標準的婉約派詞作,蔡京笑道:“安陸先生來往蘇杭,多爲官妓作詞,卻獨獨漏掉了一名叫龍靚的美人兒。於是龍靚姑娘寫了首詩寄給先生:‘天與羣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先生此舉,還真是還債。”

蘇油抽了抽嘴角,果然是色中餓鬼的本色。聽說去年老頭那小妾給他添了個兒子,今年又懷上了,算起來,老頭第一個兒子和如今這個,年齡上相差了一甲子!

將詞作交給秦觀,命他刊載,又與錢和章惇等人敘完禮數,說道:“還有幾日假期,今年列位都辛苦,大家就好好放個假,我還得接人去安和圩那邊拜見蜀中長輩呢。”

相約上元節返回杭州城,蘇油匆匆趕往府衙,將被關過禁閉的張麒,石鍮叫上,順便拉上蔡京和平正盛,衆人騎上快馬,朝湖州安和圩奔去。

安和圩邊上,就是蘇油安排的蜀中移民聚居區,一共十個大圩,共計兩萬畝。

按一戶兩丁,一丁四十畝計,這裡就是兩百三戶人家。

後世香港有一個說法,就是工作崗位,家庭收入來源,都是來自幾個大家族,幾個大家族給衆人發工資,然後又通過吃喝玩樂將大家的工資收回。

這種說法未免有些誇張,但是用在四通商號之於蜀中,差不多算是恰如其分。

因此第一批來自蜀地的移民,大多都是二十年間,跟隨四通的成長殷實起來的戶族庶支,也是蜀中最有眼光,有遠見,具備資金實力和知識儲備的家庭。

當蘇油將目光投向大海的時候,他們也將目光投向了蘇湖,荊南。

四通商號對佔據蘇湖繼續發展相當重視,派出了蘇油認識的人裡,對土地最有執念的人——李老栓帶隊。

讓李老栓大爲驚訝的是,蘇油事先已經將十個大圩僱人開墾了出來,而且還統統種上了油菜,還給大圩劃好了宅基地,造好了簡易房屋,配備了簡易的傢俱,農具,日常器用。

每個漊港邊,還有一家綜合性水車坊。

全部算下來,一戶家庭,相當於得到了十貫的補貼。 шωш● ttκá n● ¢ ○

但是這並不是債務,因爲這些錢,將由這些人家土地上的油菜衝抵。

這些油料的價值,不但可以將四通商號前期所有投入全部撈回來,還能獲取大量的利潤!

這份錢只能給四通商號來賺,因爲就算到了現在,旁邊安和圩的人都還不太相信,一季油菜能當五季稻米的收成。

蘇油也不能逼着他們種,油菜這玩意兒好種難收,辛苦着呢。

永安圩,李老栓站在村口:“是今天吧?怎麼還沒見人?這初八的星星都看得到了。”

初八佔谷,順星節。民間傳說這一天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

安和圩的劉萬春也在這裡,蜀中移民初至的時候,人家這邊可是沒少幫忙。

因此劉萬春跟李老栓現在混得也很熟:“老爺子你放心吧,少保說帶着大軍回杭州城安頓好就來。”

李老栓有些悵然:“過家門都不停一腳,非得來回倒……”

劉萬春說道:“將在外,君命都可以不受,帶兵打戰,那是有一大套規矩的。”

“兵者兇器,將兵出外,就再不能顧家了。”

“當年袁紹手下大將朱靈,征討叛將季雍的時候,季雍把朱靈在城裡居住的母親和兄弟綁在了城牆上,逼其退兵。朱靈說‘大丈夫爲人效力,如何能只顧家室呢?’”

“不僅沒有停止,反而下令全力攻城。最終雖然抓住了叛將季雍,但是他的家人卻全部被殺了。”

李老栓臉上肉抖了兩抖,給了劉萬春一下:“新年裡說這個也不忌諱!”

劉萬春大喊冤枉:“少保行兵都不忌諱,我還以爲你們蜀中人都不忌諱這個呢!誒?來了!怎麼是騎馬來的?”

幾匹馬奔行了過來,一起甩鞍下馬:“蘇油,張麒,石鍮,拜見伯爺。”

李老栓哈哈大笑:“可算是到了!趕緊的通知莊子上,開燈!”

初八祭星,相應的儀式就是點燈。

很快,莊子上星星點點的火光亮了起來,從安和圩永安圩開始,沿着漊港,星星點點的火光沿着太湖沿岸傳了下去。

巨大的弧形湖灣,每隔兩裡,就點起一處巨大的火堆,在一口大鍋裡燃了鬆柴,這個風俗叫“點錢糧盆”。

李老栓拉着蘇油,在火光下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油娃,這是夜潮土,你摸摸,又細又潤。你給咱蜀中人找了塊好地界,真是好地界啊!”

好地界蘇油當然知道,不過太專業的也有些不明白:“啥意思?什麼叫夜潮土?”

李老栓笑得眼裡含淚:“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土!比漢中的地還要好!種出的蘿蔔青菜那叫一個好吃,還有油菜,一會兒你去看看那長勢……”

劉萬春笑道:“李太爺這天都黑了,要看那也得明日趕早,先領少保莊裡去吧,每次一說起地來那就沒個完……”

李老栓這纔回過神來:“對對對,好在萬春他們給咱勻了些肥豬,不然這年都過得不得勁。”

劉萬春說道:“這還是託了少保的福,蜀中過來的兩頭烏和獅子頭長得就是快。不過要不是《西南農書》,真不知道養個豬這麼多的道道,誰知道蜀中給豬還吃熟食!”

李老栓說道:“是啊,所以還得特意給它們種菜,苜蓿,厚皮菜,得輪着來。”

劉萬春又有些懵:“厚皮菜是啥?”

蘇油笑道:“就是莙薘菜,這東西還是當年你們這邊的商人帶去蜀中的。蜀中人給另取了一個好叫的諢名。”

劉萬春也笑了:“嗐!這東西聽說是回回們從海上帶過來的。不過沒想到你們蜀中人給種到了這麼大!”

來到莊子上,鄉親們都圍了過來,鄉音一上,別說平正盛,就連劉萬春,蔡京都得懵逼。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夢想第三十章 縣令第三百八十二章 司竹監第三百一十六章 靈柴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見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教育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九百七十七章 思想問題纔是大問題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年將至第八百三十章 沸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九百零五章 人民戰爭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巧諫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七百八十七章 文會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田遇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完顏部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一百章 等距螺旋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五百零八章 新宮殿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打魚摸蝦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體驗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第四十八章 上表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論黨爭第九百二十三章 程氏兄弟第九百一十三章 新聞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決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千六百零五章 訓小輩兒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王克臣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七百五十章 海鮮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 又見謗詩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妖師叔祖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四百七十五章 誰改變誰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談判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樑乙埋的顧忌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三百八十九章 秋娘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七百九十七章 朝廷知聞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折繼祖的辦法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三百五十三章 蔡確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