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

第六百六十五章上課

五萬頃斥鹵之地,以前一百五十錢一畝的蘆葦莎草放羊灘,轉眼就變成旱澇保收的極品良田!

這種地,就在汴京城北面幾十裡,常年不缺水,價值該合兩貫半一畝!

蘇油給趙頊講課的時候,趙頊不顧蘇油阻止,主動要求拿筆算了一下,算完直嘬牙花子,不對不對,我肯定算錯了。

又算了兩遍,三個11750000000擺在紙上。

然後趙頊怒了,猛地一拍桌子,蘇明潤,你坑了我一千萬貫!

蘇油將紙拿起看了,又恭恭敬敬地放回去:“陛下,你算錯了。”

趙頊更怒,這回把鉛筆都拍斷了,坑了我一千萬貫還能忍,好不容易算了一回全對,敢說我錯了,這個不能忍!

蘇油拱手:“陛下,興這麼大的工役,不用給錢的啊?各種機械,不用給錢啊?鄭州水泥廠,鐵料廠,好些還是宗室的產業呢,高使相能賒貸給我?”

“一萬民夫,一夫一月八緡,這就是近四十萬貫。”

“之後答應一夫贈田四畝,這就又是十萬貫。”

“鐵筋水泥預製樁,這就是五十萬貫。”

“夾水堤,水渠,這裡就是三十萬貫。”

“租用騾馬從汴河拉肥泥,三千騾馬,兩個月,一天五百錢,騾馬錢就是十萬貫。”

“日後還要維護堤壩,清理水道淤塞,保養水車,都要錢。”

“這還沒算水車的造價,雖然有了四通營造,用水力機械加工木料,速度快,成本低,但一架水車,那也是千貫的成本。”

“現在五萬頃田才淤洗好幾千頃而已,所以這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系統工程。”

趙頊這才鬆了一口氣,冷靜下來:“即便如此,這也是大好事。”

蘇油這才說道:“其實這個工程的目的,除了開拓耕地,更多是另一個好處,養民。”

“鄭州工廠,五十萬貫裡邊,有朝廷三成的賦稅;有了田地的刺激,民夫們用命,加上大機械如龍門吊,巨型滑輪組件之類的使用,工程纔會如此快完工;保甲們的馬給他們賺了大錢,大家養馬才更加的積極;提升了堤埽的防洪標準,汴京城以後不怕普通水患,這些纔是真正的大利所在。”

趙頊點頭:“我有點明白你那金融論的觀點了,無怪曾布如此積極,原來除了田土之利,還有這麼多的好處。”

蘇油點頭:“是極,而且這好處散歸於民,上下皆利,非如隋煬帝開挖運河那般,窮盡民力,最後導致國家覆亡。”

“金融的優勢,就是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興辦大事,所以此次臣斗膽跟皇宋銀行貸款了百萬貫,年息一成五,轉眼就多了十五萬貫利息的虧空呢。”

趙頊有些心痛:“平白無故多給這麼多啊?”

蘇油都氣笑了:“陛下,你可是皇宋銀行的最大股東,銀行不盈利,就辦不下去了。”

趙頊問道:“那這些新地,都歸了皇宋銀行了?”

蘇油說道:“那當然不行,這些新地,只是開封府的抵押,是能夠償還本金的保證。”

“開封府最終會將地發賣給無地戶,四五等戶,鼓勵他們多種,然後用這些錢財還貸。”

趙頊又有些繞暈了:“無地戶四五等戶,不是說窮苦難當嗎?他們哪裡來的錢?”

蘇油笑道:“這就是陛下的仁德了,河堤工程的工錢,比強制性役務給得豐厚,一季工程下來,力夫們就都有了積蓄,除了朝廷獎勵的四畝地,還可以花錢買幾畝,不過這些田土,開封府會嚴格審覈購買人的資格。上等戶是沒用資格購買的,而且力夫買去之後,十年內不準交易。”

“如此一來,無地戶出役一季,能變成擁有十畝地的自耕之農,自耕之農越多,佃農就越少。”

“佃農越少,兼併之家僱傭人力成本就越高,兼併的勢頭勢必得到抑制。”

“當大戶被迫購入機械,牛馬代替人力的時候,陛下,這場仗,我們就贏了。”

趙頊有些懵:“什麼意思?”

蘇油說道:“到那個時候,就是真正的民富國強。”

趙頊搖頭:“不,西夏和遼國不滅,就不是真正的民富國強。”

蘇油笑道:“陛下,真到那個時候,平滅西夏和遼國,就不再是陛下你一個人的志向,也不再是少數精英的奔走鼓呼,而是舉國上下,士農工商,要求你必須爲國人爭取更多利益,資源和安全的時代。”

“這一天,現在看來,或許會比爲臣所估計的,來得更快。”

說完從書包裡取出之前趙頊給他的鍍金手銃:“剛剛進宮,侍衛就這樣讓我進來,宮禁制度,應該整頓了。”

趙頊將手銃收起:“你一直不還,我都沒有好意思提……”

說完從書桌下又取出一支雕飾繁複無比的手銃:“嘿嘿嘿……不過我讓國舅又給我打造了一支。”

將新銃丟給他賞玩,趙頊說道:“宮禁制度你不用擔心。純臣該給的體面,我自然會給。”

說完自己都嘆氣:“要是大臣們都如你這般多好,王相公的執拗,有時候讓我都下不來臺,不過看你和他倒能相處?”

蘇油說道:“陛下,你沒發現,王相公與你有些類似嗎?”

趙頊腦袋搖得呼嚕呼嚕的不承認:“我可沒他那麼執拗。”

蘇油說道:“陛下,你與相公,還有司馬學士,富相公,文相公,甚至張公,趙公,其實都是一類人。”

“就是不計個人得失,以天下爲己任,爲了目標堅定前行,百折不回的人。”

“可以理屈,可以義撼,不可以言爭,不可以私動。”

“在上,爲聖主;在下,叫正臣。”

“而所謂的意見分歧,不過在於大家的着眼點不一樣,各自所持的論點,依據不夠充分紮實,給彼此留下了太多攻擊的漏洞而已。”

“臣所做的,不過是根據大家所持的論點,去一一尋找證據,予以求實,然後想辦法將這些漏洞補上。”

“《論語》有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臣以爲至論。這也是理學的實踐的綱要所在。”

趙頊點頭:“明潤學問日漸圓融,可謂精益求精了。”

蘇油躬身:“陛下謬讚了,這也不是我一個人能想得出來的,是我與大學問人書信往來,共同切磋論證,得蒙教誨提點,獲益良多的結果。”

……

五月,章惇在湖北上書,又招撫了兩處地方,蠻首向永晤、舒光銀以其地來降。

同月,蘇油上奏,經過查實,開封有縣裡以栽桑爲資,升百姓戶等的現象,向趙頊請罪。

趙頊下旨:“農桑,衣食之本,宜以勸民。然民不敢自力者,正爲州縣約此以爲資,升其戶等耳。舊有條禁,可申明之。”

命中書重新制定條例,不準將桑林當做擡升戶等的標準,將新法下發諸路,每年二月點檢,栽夠數量者有賞,不及七分者有罰。

六月,鑑於京西、淮南、福建、江西、荊湖錢荒,三司請於六路各置一錢監,各自鑄錢十五萬貫到十萬貫不等。

高士林及時獻上衝壓鑄幣機,要求改錢監爲銀行,寶鈔由京中統一印製,發快銀船配送,銅幣可允許當地自行壓鑄。

趙宗諤,趙顥獻上皇宋銀行考計之法,要求錢數不能拍腦袋濫發,要認真確定京西、淮南、福建、江西、荊湖發行鈔幣的規模。

結果還是出了問題——新幣因錢文清晰精美,備受歡迎,民間新幣,與同等重量的銅器等價,同樣的實心幣,價格比舊空心幣更高。

這個問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第一批發行的新幣,很快從市場上消失無蹤,被民間收藏了!

第七百零八章 老酒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百五十七章 鬥智不鬥力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種珍第二百九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 僞鈔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六百四十三章 老太君的智慧第六百一十二章 梳理軍政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四章 好女孩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破陣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第四百一十三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十八章 小康標準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反叛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民兵郭二蛋第八百一十九章 處處烽火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十七章 鬥茶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鎖院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蘇軾獲釋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兩賦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特赦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一百七十七章 長刀第二百六十一章 歐陽修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九百零六章 兩分五第五百零九章 道德標杆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禪師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七十三章 看破說破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招降第九百六十九章 皇帝看大象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六十九章 雀譜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受連累的朋友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天選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西部大開發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新眉山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括戶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九百二十七章 密計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東勝祖地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九十四章 去勢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條陳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三百一十二章 封路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富弼逝世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小兩口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栓動小獵銃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臺山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六百章 吳逵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門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遊說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