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賓化

第六百零三章賓化

說完放鬆了神色:“然而這些,陝西早有成制。”

“所以只要統一號令,改進指揮,上下同心,保障有力。永興軍路的戰力,將在短期內得到一個飛躍!”

“攻略橫山,乃是國計。陛下有厚望與諸位,永興軍文武肩上,是戰勝西夏,振興大宋的重任!”

“民生治政,交給文官;抗敵禦寇,託之武臣。”

“思艱圖易,莊敬日強。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諸位,我對你們,還是充滿了信心的,你們自己,有沒有信心?!”

文武官員被蘇油鼓動得心潮澎湃,慷慨激昂:“鞠躬盡瘁,知恥後勇!”

蘇油點頭:“好!就以西夏密諜的人頭,作爲永興軍政,刷新之始!”

吳逵和十九位剛剛被趙頊免死的廣銳軍虞候指揮,身穿着囚服,揮舞着雪亮的鋼刀,朝密諜們的後頸狠狠劈下!

三十四顆人頭,瞬間滾落一地。

吳逵諸人棄刀於地,朝着汴京方向跪地嚎哭:“罪臣等,叩謝陛下隆恩……”

蘇油一揮手,獄吏上前,給他們戴上枷鎖鐐銬。

扶起吳逵,蘇油說道:“廣銳軍取消編制,九指揮四千五百軍士,就算有父子皆在軍中,也是近三千戶,加上家屬小孩,總計兩萬多人。”

“如何讓這些人在荊湖活下來,活得好,是你不可推卸的責任。”

吳逵感愧:“設無益西威舍周全,廣銳軍數千軍卒,已成泉下之鬼,妻子爲奴爲娼,慘不堪言。”

“能讓我們親自報仇,如此恩義,廣銳軍縱在天涯海角,也要代代爲益西威舍立下生祠,早晚祭拜。”

蘇油怒道:“胡說八道,我只是將事情訴告朝廷,恩皆今上自出!你們要記恩,就要記陛下之恩,皇宋之恩!”

“要報答陛下的恩德,就要先修身齊家,不能成爲皇宋的負擔。多開闢田土,多繳納賦稅,用另一種方式報效國家。”

“你們是北方人,到了那邊容易水土不服,給你的衛生條例,必須嚴格執行。尤其是小孩,老人,一個調皮,一個固執,必須照顧妥當。”

“蚊帳,丹藥,我已經通知四通商號給你們備足;種子農器,也不勞操心。不過你們要習慣食用稻米,魚蝦,豬肉,雞鴨。一切都要自耕自養,說難不難,說易,卻也不易。”

“不過那邊有蜀中的屯田商賈,手底下都是種地的老手,多跟他們學習,多跟土著學習,沒事兒多研究《西南農書》,西夏人都能戰勝,險惡的生存環境,相信你們也能戰勝!”

“你們還帶着一個任務,就是北人南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無論鉅細,都要詳細記錄,給我送來。”

“這是大事,做得好了,我會給你們請功,這是你們將來洗刷罪名的最好方式,明白了嗎?!”

吳逵一個壯大漢子,還戴着枷鎖,哭得卻如一個娃子一般:“益西威舍放心,吳逵必不負所托!”

兩萬多人的大遷徙,蘇油特意動用了馬車,將他們送到商州,再利用董非的船隊,送他們南下漢江,再轉荊湖。

這是蘇油能爲他們爭取到的最好下場。

接下來,該讓陝西反哺永興軍路了。

四月,朝廷置詔諸路置學官,使之教導。州給四十頃以贍士,並置小學教授。

辛酉,詔治吏沮格青苗法者。

曾布成爲新黨第二號人物,將馮京、王珪兩位參知政事徹底架空,“每事白王安石,即行之。”

有人對此提出批評,曾布說道:“丞相已議定,何問彼爲?俟敕出,令押字耳!”

戊辰,詔賑河北民乏食者。賻恤西界戰死軍人。

庚寅,辛卯,再詔察奉行新法不職者。

癸卯,應蘇油奏報陝西永興軍路民夫缺乏,兵力不足故,減河東、陝西路囚罪一等,徒以下皆釋之。民緣軍事科役者,蠲其租賦。

甲戌,賜討渝州夷賊兵特支錢。

西北戰事初平,西南,章惇要開始動作了。

……

夔州,章惇坐鎮衙署,等待着劉嗣的歸來。

渝州和夔州的交界處,渝州轄地內的賓化縣,巴縣,如今已成了朝廷力量不及之處。

當地獠人首領李光吉、王兗、樑承秀三族,不時脅迫漢民依附於他們,如不服從,即行屠殺,沒收財產。

漢民被迫投靠他們爲客戶,稱爲“納身”。

如今已經成爲毒瘤,橫行鄉里,不向宋朝政府納稅服役。

窩藏亡命之徒不說,還經常派他們的爪牙僞裝成獠人,劫掠邊境民戶,官軍追捕時,他們又聲稱獠人已經逃跑。

夔州有木葉縣,三人倒是不敢越境,不過在渝州肆虐,讓當地百姓深受其害,甚至不敢向官府告發。

如今其勢力已然壯大起來,佔據縣城,驅逐縣官,各有客戶數千家,簡直就是三個土皇帝。

章惇抵達夔州後,一直在思考如何與蘇油找到利益共同點。

這是獲取蜀中支持的必要途徑。

如今,終於找到了。

今年元月,夔州路轉運判官請求朝廷誅殺李光吉等人。

趙頊命令度支判官孫構爲夔州路轉運使,同新任轉運判官張詵一道,共同對付李光吉等人。

賓化縣巡檢李宗閔、將領李慶等率兵進討,宋軍與李光吉軍隊在木藍寨沙溪遭遇,宋軍大敗,李宗閔等人殉難。

趙頊急令章惇儘快趕赴夔州,妥善處置後事,加其爲夔州路提點刑獄,具體負責平定李光吉等人的叛亂。

同時詔令轉運司:凡是斬獲三人首級者,除給賞錢外,還升補爲官,同時安撫歸降人客戶,以分化其勢力。

章惇寫信給蘇油,希望能夠得到蜀中勢力配合。

蘇油立刻回信,四通商號全力相助,夔州劉嗣,木葉縣退伍軍人,可以大用。

如有需要,他還可以去信嶲州,替章惇求得唐淹,蘇元貞的幫助。

隨信而至的,還有一篇號召西南蠻討伐不臣的檄文。

收到信件後,章惇精神大振,抵達夔州,立即將檄文印刷粘貼。

蘇油在夔州的聲望,這一刻完全展現出來,夔州周圍各蕃落踊躍出人出力,每天都有挑着竹竿藍布旗幟的義勇隊到夔州來報道。

短短半個月,章惇招募到土丁萬人。

章惇將之編製成二十指揮,以木葉縣退伍軍人充實到其中當任隊率,後勤由四通商號保障,情報工作劉嗣親抓,轉眼軍勢大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衙門外快步走來一個身影,正是劉嗣:“提刑,情報確實了,三人如今合兵一處,在賓化縣城集中,兵力總計五千人。”

章惇笑了:“濟源,你覺得下一步該如何處置?”

劉嗣也笑了:“繼續加強訓練,按兵不動。”

“賓化縣是王兗的地盤,但如今樑承秀勢力最大,三人之間早就矛盾重重,平日裡素無恩義,不久必亂。”

“夔州倉儲,足供十萬人五年之用。夔州蠻人,都是敢勇渴戰之輩,熬一熬再放出去,效果肯定比現在好。”

“少爺說提刑目光遠大,賓化縣不過癬疥之疾。此舉目的,不在夔門之上,而在夔門之下。是吧?”

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遼國農莊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三百二十九章 鐵門關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百七十一章 陸路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三百三十七章 家家一地雞毛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二百一十五章 鉑金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勝利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很大宋第三百五十六章 蘇容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七百一十六章 大工程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精神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府兵第五百五十六章 荊湖建議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新年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對策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進士第八百八十八章 輿情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大河之威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十六時辰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四百四十五章 婚後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繼續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五百六十四章 騎兵銃第五百三十二章 連消帶打第三百七十七章 誠意第三百零八章 熾火的開解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章 代差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旱情第五百零六章 阿雲案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守制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六百六十二章 職田第五百六十六章 頒獎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四百零一章 好年景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黃金不久埋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涼州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八百三十四章 公平的方案第四百五十二章 退軍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 巡視第六十一章 曲榷協議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囤赤尊第九百一十章 商議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風向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用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二百五十八章 天下最窮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絕計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冗官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擺事實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八百四十三章 十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