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

Wωω● ttKan● ¢ ○ 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求救

王經要求恢復工礦基地和農業基地,但是大公鼎表示反對,認爲遼東人口已經不堪驅使,必須休養生息。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 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王經說那起碼也得保證陛下需要的鋼鐵和軍糧,大公鼎說那我就只能按照役法給你提供役夫,法外的那部分,只要我還在遼陽府一天,免談。

王經大怒,難道留守你就不怕陛下的暴怒嗎?

大公鼎呵呵冷笑,難道丞相你就不怕百姓的暴亂嗎?

官司打到耶律延禧那裡,耶律延禧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好一推二五八,我負責的是軍事,至於政務,你們大臣商議着來。

總之既要保證生產,又要維護水利,還不能過於苛虐百姓,必須維持好剛剛穩定下來的局面。

王經只好上奏耶律洪基,如今遼國和韃靼激戰正酣;遼陽煤礦和鐵礦損失巨大;連日霖雨,水利工程需要維護;去年旱死的麥苗,需要搶種。

遼國已經遭遇到了嚴重的政治危機、經濟危機、軍事危機,這種時候,我們需要向一個人求助!

宋國司徒!

不管怎麼說,遼國的農業基地和工業基地,都是司徒一手促成的,這也是他的政績,他不可能不管不顧。

而且時間很緊張了,再不搶種,很多地方就要耽誤一年的收成!

耶律洪基沉思了很久,最後派遣耶律延禧作爲使臣,親自前往獐子島,拜見蘇油。

獐子島,如今頗有一種租界的變態繁榮。

遼陽大亂,不少有門路遼國人,紛紛前來獐子島“避難”。

大量富人的涌入,讓獐子島上的房產租賃、美酒飲食、聲色伎樂、黃金白銀、典買贖當等生意,變得異常火爆興盛。

還有就是走私。

當蘇油再次來到獐子島的時候,都不禁給這紙醉金迷的世界嚇了一大跳。

耶律延禧和趙煦年歲相當,能把蘇油都嚇一跳的地方,帶給耶律延禧的震撼可就更大了。

耶律延禧對蘇油其實非常景仰,最近二十年前往遼國的宋朝使臣嘴裡,臨宋州郡大臣們的奏章裡,蘇油,就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更何況,還有後來的諸多“援遼工程”,都是蘇油一力促成的。

在遼國君臣上下,南部諸州百姓的心裡,宋國司徒,甚至和他家大蘇一般,是一個“可愛”的人物,標準的鴿派。

遼國派遣皇位繼承人前來負責這次交涉,足見遼國的重視。

蘇油的情報渠道很多,也知道對遼國來說,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什麼。

遼朝自蕭太后起開始大力漢化,遼國女子、皇后、北面官,多着胡服,而皇帝、南面官,多着漢服。

只有皇帝和高官,纔可着冠、巾。

耶律延禧與他祖父一般,性好遊獵,不知道出於怎樣的心理,與蘇油相見的時候,身上卻穿着紫窄袍,頭戴紫皁幅巾,腰束金玉蹀躞帶,上邊還掛着短劍、算囊、刀礪等物。

腳上還穿着在遼國最名貴的獞皮靴。

蘇油卻只是一身素服,還算是在給張方平守孝,身上一點金玉裝飾都沒有,看上去倒像是一名頗有風度的寒士。

不過燕王的身體素質倒是讓蘇油非常欣賞,認爲接近運動員的體格,趙煦童鞋應當好好學習學習這方面。

於是也不吝對耶律延禧的誇獎:“燕王能以遼國一人之下的至尊,來到獐子島與宋國商議,這份體國愛民之心,實在是讓人感佩。”

耶律延禧恭敬道:“司徒的大名,延禧雖在上京,亦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大人,和煦謙寒,更勝聞名。”

耶律延禧不相信蘇油不知道遼國內亂的消息,但是蘇油卻壓根不提這一茬,給足了耶律延禧的面子:“遼國西北去冬大旱,今年遼陽、上京一帶又霖雨不斷,聽說遼陽、長春洲水利工程日常維護工作都被耽誤了?冬麥也糟了殃?”

耶律延禧決定坦誠一點,點頭道:“是,不敢隱瞞司徒,除了天災,還有人禍,遼陽府渤海人古欲造亂,破壞礦山,劫掠礦工,如今我朝正在緊急組織恢復,但是又因水利、搶種等不力,大量佔用了丁口,導致有些艱難。”

“哦。”蘇油說道:“這樣啊?那王爺這次來,是想尋求大宋的幫助?”

耶律延禧心中感到恥辱,但是形勢比人強,現在卻不是倔強的時候:“去歲西北大旱,皇爺爺仁慈,賑濟了災民。不料今春又遇霖雨,魚兒濼、遼河春水暴漲,傷毀了不少莊稼。加上民亂,兩處基地急需補種,皇爺爺此次讓我前來,是想找司徒,購進一些種子。”

蘇油皺眉:“這個卻是麻煩了。”

耶律延禧問道:“敢問司徒,爲何這樣說?”

蘇油說道:“燕王啊,想必你也知曉,如今已然是二月,正是春耕大忙的時節,各路的種子價格都在最高的時候,現在購買種子,有些虧啊。”

耶律延禧問道:“不知道如今大宋,種子的價格是多少?”

蘇油說道:“據我所知,春麥種子,價格在百四十文一斗,黃粟價格也差不多,高粱便便宜一些,百二十文,再有就是……玉黍,玉黍相對便宜,九十文。”

“燕王啊,我大宋農耕之國,百姓們經驗豐富,種子準備多了也是浪費,因此都是掐着數的,所以我說麻煩啊……”

耶律延禧卻大喜:“玉黍就是去年王相公購進那種?比其它便宜這麼多?”

蘇油說道:“給丞相那種是加工過的,因爲玉黍容易生黴,不耐儲藏,故而採獲之後,需要加工。”

“也正因爲此,產量雖然高,但之前百姓種植的積極性卻不高,朝廷在各地建了糧食加工廠,以玉黍爲徵糧後,方纔推行了開去。”

“所以,還是麻煩啊……”

“沒關係。”耶律延禧說道:“我朝要玉黍也行。”

蘇油卻搖頭:“燕王啊,玉黍對於貴朝百姓來說,是新型作物,他們沒有經驗,也害怕不得收成,總不能強迫他們耕作嘛。”

耶律延禧說道:“我朝長春洲、遼陽基地,耕作者都是頭下軍州民衆,種什麼不種什麼,卻也不是他們說了算。”

蘇油笑盈盈地看着耶律延禧:“雖然深蒙信任,不勝榮幸。但是我還是要提醒燕王,防人之心,不可無啊。豈可拿國運開玩笑?”

耶律延禧臉一紅:“若宋國司徒尚不可信,則天下更無可信之人了。”

蘇油搖頭:“但是即便燕王信任,我也不敢拿遼宋關係開玩笑,更不敢拿遼朝百姓的性命飯碗開玩笑。”

“玉黍畢竟是新型作物,在遼陽、長春洲種植,成效如何,誰都沒有把握,第一年,只能小面積試種。”

“用於抗災搶種的品種,就需要好好搭配,妥善安排。大宋河北,情形與遼國有些類似,一畝地播種一斗到兩鬥,因此貴朝這次到底需要多少種子,還跟受災面積是直接相關的。”

“這裡還要加上部分冗餘,此外,玉黍種子的確可以進一部分,但最好種植於坡地上,不要與現有的田畝相爭。”

“還有,我建議燕王適當引種一些經濟效益比較高的作物,比如油菜、甜菜之類。”

耶律延禧有些猶豫:“可我大遼如今的現狀是缺糧……”

蘇油說道:“是,但是當政者所計應深遠,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樣只會將自己置於永遠手忙腳亂的尷尬境遇。”

“遼國目前遇到的問題,相信經歷一兩個豐年之後,便能夠得到緩解,燕王要知道,一畝油料作物的產出,價值在種糧的四倍,而一畝糖料作物的產出,加工之後,價值在種糧的八倍。”

“而且油粕、糖料作物的葉子,還是牲畜的好飼料,非常適合遼國牲畜繁多之地。”

“我的建議,是大宋可以給貴朝提供種子,但是應當是多種多樣,一來照顧遼朝百姓的耕作習慣,同時將之作爲引進新作物的契機,化害爲利;二來也能讓我們緩解準備種子的壓力,要是隻提供一種種子,在春播時節,這個價格實在是太難以控制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二百九十二章 馬上草賦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湖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惹不起的奏章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匪夷所思的劫糧道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七十章 授課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蘇半朝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戲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六百七十四章 《免行法》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九百八十八章 尉氏的變化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四百七十九章 勸諫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化石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大使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百一十章 對對子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八百二十六章 決戰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大勝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 不一樣了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醜話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反駁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五百九十六章 送行與教育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三十四章 蝕刻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冊府元龜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比爛的世界第八百八十四章 議定第一千零一章 有志者第三百七十一章 理論核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二百三十九章 白龜的名字第八百八十二章 論功過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三百章 再見張方平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夏龍雀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四百三十四章 請假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五百五十一章 討論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與政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一手長刀,一手寶鈔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一百二十八章 靈光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