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

第一千七百零八章美食

“走嘍!殺豬嘍!”嘎伢快樂地拍了拍牛背:“卡——”

烏黃二色雲乖乖地邁動腳步,輕鬆地在溪邊行走起來。

來到路邊,嘎伢又喊了一聲:“撇——”

烏黃二色雲又乖乖地右轉,走上了回村的路。

“嘿!”漏勺讚道:“不錯不錯,這牛訓得不錯,這麼聽話!”

嘎伢笑道:“都是我家黑娃帶得好!”

嘎伢爹在一邊也是滿眼羨慕:“探花巫師,這眼瞅着要開春,能不能……再給俺們搞幾頭牛來?你看村裡的母牛都揣着犢子,不好使喚得過了……”

漏勺在牛背上搖搖晃晃的:“去年我就跟你們說了又說,一定要早點買牛訓起來,你們全都不聽我的……”

“去年俺們不是沒錢嘛!”

“說了可以給你們貸啊!”

“怎麼能貸呢?!祖上都沒幹過的背黴事兒!”

這事情沒道理可講,廣南東路的氣候、水土都不錯,政策也比較寬鬆,老百姓還不像內地百姓那麼多的積欠。

因爲地方官知道,這裡蕃漢混雜,很多縣鄉,漢人也粗魯如蕃人。

老百姓是這樣的心理——老子們欠了又咋地,狗官難道你還敢來收?

狗官們不敢,所以歷任狗官們乾脆一免兩寬。

其實這是“刁民”,但是讓順民變貧民,貧民變刁民,刁民變流民,流民變暴民。這本來就不是老百姓的錯誤,而是當政者的錯誤。

探花郎讓他們種香料、種果樹、養雞養豬,都沒啥問題、但是對於借錢揹債這種事情,鄉親們極難接受,認爲是羞沒祖宗之舉。

漏勺也沒辦法,老百姓們的考慮也有道理,只能組織大家農閒的時候,用自己的遊艇撐杆子掛拖網打魚分錢,然後買樹苗雞娃鴨娃豬娃,之後教他們蒸芳香油、賣香料,掙了不少之後,現在鄉親們終於重新打起了養牛的主意。

慢了兩年,但是從被動轉化爲主動,也沒有白等。

漏勺笑道:“那行,我去給你們找牛。”

如今大宋有了北方馬場,福建幾個島上的畜欄開始從育馬漸漸轉移到育牛,那是老四通的產業,漏勺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探花巫師從來都是說話算話,包括吃的。

說要給娃子們弄好吃的,就一定是好吃的。

今年村上家家要殺豬,廣州養豬得天獨厚,因爲氣候原因,紅薯、木薯,稻穀長得太瘋了。

如今大宋養豬的大路,首先就是蜀中,其次兩浙,之後就是汴京、河北和廣南東路。

陝西蘇油也算待得久,但是人家那邊的牛羊都美的很,不是傳統缺肉地區。

爲了方便燙豬,漏勺還給村裡帶來了一批大鐵鍋。

漢子們忙活着去豬圈拉豬出來殺,漏勺開始給娃子們安排美食。

前天漏勺就已經將娃子們組織了起來,用了十斤糯米,兩斤半大米泡了一夜,早上起來磨成漿子,盛口袋中壓上磨盤,榨乾水分。

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了,再取出加少許清水,以能成圓團爲度,然後將娃子們再次組織起來,給他們搓了個樣,搞成差不多半兩一個放簸箕裡就行了。

他那邊將菜油入鍋,燒過後改成小火,等油溫下降後先是炸自己在廣南東路搞出來的美食——蝦片。

蝦片的做法異常簡單,主要原料就是木薯粉。

將木薯粉、蝦肉糜、清水,加入適量砂糖和食鹽再提升一下口感,然後放入攪拌機攪拌成膏體,灌入竹筒密封蒸熟,放入井水裡冷卻,再打開切成薄片,烘曬乾就能製得。

這東西如今作爲物美價廉的“海貨”,風靡汴京城,尤其是在戲院、玉津園動物館、廟會這些地方,頗受好評。

主婦們也好評,因爲做法太簡單了,將蝦片倒入熱油裡,片刻後就會膨化上浮,撈出來擺盤就能吃。

茶坑的孩子不少,漏勺直接用大鐵鍋,炸蝦片論袋,撈蝦片用大笊籬,盛蝦片用簸箕。

整完蝦片娃子們已經搓完了米粉丸子,紛紛過來,一邊吃蝦片,一邊看漏勺料理另一道美食。

這道美食在蜀中很流行,不過卻不是蘇油帶過來的,而是早在唐朝就已出現,後世稱爲“糖油果子”,唐代叫做“油煎䭔”,宋代發展到裹了焦糖的種類,稱作“焦䭔”。

每年的成都花會上,不少店鋪都會支起攤位炸焦䭔,然後用竹籤串起來,大家拿着邊走邊吃,賞花看燈,此風如今也漸漸吹到了汴京城。

其實做法非常簡單,主要是考驗火候。

炸完蝦片的油加入六成紅糖,慢慢熬成糖油。

等紅糖燒化,漂浮在油麪上之後,給柴火蓋上竈灰。

等油溫稍微降下來,紅糖沉入油底,依次放入孩子們搓好的米粉丸子,撥開一點竈灰,微火慢炸。

剛開始米團會沉下去,受熱之後會慢慢膨脹變大,很快又浮起來。

這時候就要輕輕撥弄,如果有粘連,還要用筷子輕輕將它們分開,並將筷子在鍋裡划動,使其翻滾,均勻受熱。

待米團外殼稍有點硬度,就可以上勺子來回推動了。

待到米團顏色慢慢變深時,再次撥開爐灰,轉成中火,讓部分糖漿浮起。

不停翻動,直到所有米團上色均勻,外殼較硬,外殼變成糖漿色時,就可以撈出後放入簸箕裡,趁熱撒入熟白芝麻轉勻,就可以串竹籤了。

糖油果子表皮一層薄脆,裡面卻又綿軟,看着大,其實是空心的,油而不膩,還有一股特殊的焦糖味,味道自然是不用說。

不一會兒,闔村的娃子們都跑了過來,圍着大鍋不肯離開,全都等着探花小巫發“甜串兒”。

那邊指導殺豬的老人們,見到此等熱鬧的情形,就不禁笑罵:“要讀書的時候能有這勁頭,怕不都得上金殿,見官家!”

和蜀中一樣,殺完豬,廣南東路的老鄉們也要做臘肉和香腸。

廣南東路現在種甘蔗的多,漏勺早就發現這裡的人喜歡甜鮮口。

和蜀中冬日晾乾再煙燻的做法不同,這裡溫度高,要防止臘肉香腸變質,得用火直接烤到水分去除。

這次漏勺給他們帶了調料過來,有上等的麴酒、砂糖、醬油。

根據父親扶持周大家臘豬腿的經驗,不要怕調料貴,只要味道好,有人買,可以把調料錢算到買家頭上。

再說了,這些東西的價格,還比不了茶坑人自己種出來的胡椒。

有些胡椒品相不太好,但是新鮮,味道也很足,漏勺準備想點辦法讓鄉親們用掉。

廣南東路的臘肉香腸,所用的輔料,遠比父親配置的蜀中臘肉香腸香料簡單得多。

漏勺已經摸到了美食的真諦,他認爲自己父親那個時代,是追求化惡食爲美食的時代,而自己和廣南東路,用不着。

父親他都說過,好菜的真諦,是好的食材。

好死不死,這裡到處都是好食材,甘蔗梢頭都只配喂牛的地方。

臘肉、香腸所用的肉,要用砂糖、麴酒、醬油、鹽調和醃製,這個得浸泡醃製五個時辰。

除了臘肉、香腸、漏勺還教村民做油肉、肉乾,總之就是儘量多的保存肉食。

剩下的邊角料,纔是開“刨豬宴”的東西。

刨豬宴的當家菜,叫“鬥碗”。

加油炸過的芋頭打底,鋪上水發海帶絲,血脖肉和肚皮之類做的酥肉鋪上頭,加骨頭高湯上鍋蒸出來的鬥碗酥肉。

用米粉、香料、紅糖裹上肉片、肥腸,用紅薯打底蒸出來的鬥碗粉蒸肉。

用豬肺、肉片、豬心、豬血、小腸、熬湯用的骨頭上刮下來的熟肉和新鮮蔬菜製作的鬥碗刨豬湯。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 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 領現金紅包!

肝片和腰花用泡姜泡辣椒豆瓣醬嫩小白菜爆炒出來的肝腰合炒。

最後還要有一大盤迴鍋肉。

這幾樣現在是蜀中殺豬菜的必備菜品,至於其他的雞湯、酸菜魚、拌白肉豬耳朵之類,倒是可有可無,隨添隨減了。

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總得講道理吧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壟斷第四百四十八章 試射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三百四十一章 刺勇之議第一千零三十章 基本教育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歸來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風箏第五百零七章 法律精神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三百八十六章 嵬名浪遇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謀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七百零六章 商議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陛見第七百五十三章 大盤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五百七十二章 利益交換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曙生病第七百章 烏龍第九百六十二章 反咬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妖師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四百九十三章 綱要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娘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四百零二章 李文釗的背景第四百八十七章 鰲山第六百七十二章 承包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救治第二百七十七章 解試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四百零七章 三打九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 巧法第八百二十二章 炮擊升龍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錢可通神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天賦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零四章 撲克牌第九百五十三章 謝表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謀算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五百二十七章 趙郡李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面上的不利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打題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立場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 後生可畏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八十章 觀瓷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九百五十章 商量對策第五章 血旺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三十五章 產業佈局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