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

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信用

蘇轍也是頗爲震驚,但是轉念一想,首先定下心神:“遼國邊境的河東、定州、包括雄、霸兩州,以及沿海的登萊,如今都在搞工業,被遼人窺探到這些,其實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如今事情已經出來了,查漏補缺嚴防泄密,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朝廷如何應對遼人的請求。”

章惇冷笑:“這又什麼好計較的?當然要予以拒絕。”

呂大防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苦笑道:“要拒絕……卻是善財難捨啊……”

“爲何?”

呂大防說道:“範純仁最近上書,鄭州幾處鋼鐵廠、機牀廠,因爲替河東路、大名府製造機械設備,入不敷出,如今司徒還在追加新設備訂單,幾處工坊不好直接拒絕司徒,於是求到了範公那裡。”

“範公經過考察,發現問題出在司徒要求的好多設備,都是新設計的,其中工件開模、技術流程書等一系列的改造,對於工坊來說,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這兩年支應河北,太皇太后也給他們下達過懿旨,但是對他們來說,是真的有些扛不住了。”

“當然,司徒的新設備,對於工廠提升自己的產品的等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工坊一邊捨不得司徒提供的圖紙,一邊卻又叫苦連天。”

高滔滔皺眉:“他們提過解決辦法沒有?”

“工廠主們給範公提出的方案,是隻要能讓他們多生產幾套新設備,那就沒問題了。”

章惇怒道:“如今大宋差了三百五十萬貫?!日產十五噸的高爐,能夠給遼國?!”

呂大防看了看趙煦,又看了看遮擋着高滔滔的簾幕,苦笑道:“司徒曾經說過,政府最好不要對市場有過多的干預,可他現在卻打破了這個規矩,何況……叫苦的都是宗室……”

“對於這些工廠來說,現在新模具新工藝都是現成的,今後每多生產一套設備,就會多一筆進項,足以抵消他們升級換代所耗的投資。”

韓家如今也是勳戚人家,韓忠彥屁股天然歪:“其實此事……似乎也不是不可議,畢竟遼人以七年歲幣相誘,對我大宋來說,這不僅僅是簡單的貿易或者援助,這還是大宋一場外事上的勝利,對國家來說也是一份臉面。”

蘇轍說道:“遼人要建基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間肯定還得慢慢協商,慢慢談判,之後設備製造、運送、安裝,也不是很快就能辦到的。”

“如今西北局面尚未明朗,朝廷倒是可藉此機會,命司徒與遼人磋商此事,轉移其注意力,不管最終成與不成,至少能夠牽扯到遼庭不小的精力。”

劉摯想到另外一處地方:“剛剛呂相說鄭州工廠此次應司徒所命,開發的都是新式的機械,以臣思忖能不能這樣,就將一套即將淘汰的設備賣給遼人,咱們正好更換新的設備。如此一來,不就對大家都有好處了?”

呂大防說道:“如果能夠給遼人一套舊設備,甚至將鄭州那些即將淘汰的舊模具、舊工藝書什麼的,打包賣給遼國,似乎,對我朝……也有利?”

章惇問道:“可要是遼人拿去,從此不憂精鐵,甲器犀利,我朝不是更加危險?”

蔡京說道:“剛剛蘇右丞說了,首先這事情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成的,再說就算遼人產出了精鐵,那也最多就是刀矢鎧甲。沒有火器,對我大宋的威脅提升也不多。”

“其實還有一點,設若不逞其欲,怕他們又會無理取鬧,興兵相脅,兩國邊境風聲鶴唳,打斷河北如今的大好的發展勢頭。”

章惇頓時無語了,蔡京說得也沒錯,只是他腦子轉不過這個彎來。

農田水利尚可容忍,幫遼人建工業基地,無論如何都該算作是資敵,還是搖頭:“天下自有正臣,我說不過左相,但是我不信司徒會贊同此舉。”

高滔滔說道:“以司徒的謹慎周密,對此事斷不會默不出聲,必定會有章奏。陛下,河北四路都轉運司的密摺匣子送來了嗎?”

趙煦點頭:“司徒說,可以以此爲契機,逐步展開‘不武之謀’了。”

見衆人都是一臉的懵逼,高滔滔這才說道:“這是先帝在日,與司徒商議的對遼攻略,乃是我朝最大的秘密,今日事急,可與各位參詳。”

“但是此事尤需嚴格守密,如有泄露者,闔家刺配最僻遠軍州!”

所有人心裡都咯噔一下,章惇心底暗爽,蘇小苟果然鬼祟,只說最僻遠軍州,連地方都不給紮實,那就是當年議事的時候就預料到帝國後期會不斷擴張,到如今……嗯,多半得去金甕城……

啊呸呸呸我在想什麼呢……

還有這方略的名頭,布武,這就是滅遼的計劃了。

就聽高滔滔說道:“官家。”

趙煦親自去了武英閣,將一份的書冊取來,送到呂大防面前:“這東西只有一份,只能在殿內觀看。”

攏共沒幾人,章惇先就不客氣,走到呂大防身邊一起圍觀。

羣臣都是有樣學樣,等看到封皮,章惇先就氣了個倒仰,這尼瑪不是“布武”,而是“不武”!

卻聽高滔滔說道:“方略名字,取自先帝《封樁庫詩》,‘每虔夕惕心,妄意遵遺業。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

“當年先帝與司徒在武英殿閒話,說到後晉石敬瑭割獻幽雲,切齒痛恨。”

“司徒卻說,站在契丹的角度,此乃一次完美的攻略,他們以最小的代價,拿到了最有價值的一處前進基地。”

“聊這件事情的時候,大宋國力已然重新振作,但是司徒說,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可以不計代價。”

“兵者,以多打少,以強欺弱,以長克短而已。舍此以外,皆非正道。因此大宋本該有很多可以對付遼國的手段。”

“先帝命司徒試舉一二,於是便有了這部方略。”

“先帝覽後,以爲勝之不武,司徒卻說不戰而克,善之上也,先帝自己都曾經有‘顧予不武資,何以成戎捷’的詩句,是亦知爲了戎捷,當無孔不入,無策不用,非止於武也。”

“先帝遂以‘不武’名之。”

“自元豐三年,朝廷代遼國發行絹鈔,開獐子島、白溝榷市起,這場攻略,就開始實施了。”

“剩下的,官家你來說吧。”

元豐三年末到元祐六年末,算起來,這項謀略已經進行了整整……十二年。

羣臣心神激盪地翻閱這蘇油的奏章,聽趙煦在一邊冷冰冰地說道:“讀過張公《金融論》的,都應該知道貨幣的價值來自其信用。”

“這就是自古以來,貨幣皆爲銅、銀、金所爲的原因,它們的信用,來自其本身貴金屬的價值,信用與價值爲一體。”

“我朝行鹽引制度後,鹽引因爲是商賈請取食鹽的憑證,有官府保證承兌,因此同樣具有信用。”

“其餘如蜀中四通發行的仙井鹽鈔,同樣如此,而它們的信用,來自蜀中的大商賈信用和富順、眉山鹽井的穩定產出。”

“但是在鈔引,其本身就是一張紙而已,其實是沒有價值的,之所以能過代替貨幣風行天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上文字所代表的,能保證其信用的東西。”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穀梁傳》雲:人之所以別於禽獸者,言也。言之所以爲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爲言?”

“寶鈔之用的核心,就在這聖賢之言裡。”

“然在使用過程中,其實已經實現了貨幣與價值的分離,更加方便流通。”

“這項舉措的好處不言而喻,皇宋銀行成立之後,以鹽銅爲本金,發行寶鈔,寶鈔價值因爲有保證物的存在,故而能夠流通堅挺,糾纏我大宋近百年的錢荒之弊,一舉消除。”

“寶鈔流通,又是商貿得以興盛的條件,其後我朝的經濟局面,大爲改觀。”

“行至今日,州州有銀行,縣縣有錢莊。寶鈔,已然成了大家習以爲常的交易媒介。”

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五百八十五章 保甲法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遼陽第二十四章 史洞修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一百三十六章 考較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二百三十一章 孩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證據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原始股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慘敗第九章 風投第八百九十六章 結案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變應在遼國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大學堂第九百七十九章 後勤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舉措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請客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 海州第一千五百八十章 共做習題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史書的下面第九百零九章 董大官人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我亦作不得第三章 程家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二百零四章 求情第七百零三章 流民圖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瑕疵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七十四章 混亂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園林設計第四章 蘇八娘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文曆法第一百三十章 慘相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大蘇的傳聞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六百零六章 模範村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詩會第九百九十九章 小蘇文字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新義之爭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潛移默化第四百零九章 尖厲獠牙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四十三章 張象中第九百八十七章 補全證據鏈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功業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敵友難分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分割財產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 形勢不由人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七百三十九章 惡作劇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九百六十四章 老蘇獲釋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禮物第九百三十三章 劉蛟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探討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樞密院第三章 程家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