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定諡

後世很多人以爲神宗這個廟號不好,作出了很多這樣那樣的解釋。

但是其實“神”這個字,乃是《諡法表》上的第一個號,足見其地位的尊崇。

民無能名曰神,靖民則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仁義所往曰王。

“神”,在“皇”、“帝”、“王”之前。

爲何如此崇高?按照《諡法解》中的說法,是“民無能名”。

什麼叫民無能名?孔子曾經引用過《尚書》對堯帝的評價——“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惟天惟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意思既是說堯爲天子,太偉大了,就和天一樣的偉大。

他的恩惠是如此廣博,以至於老百姓都不知道怎麼稱讚他好了。

千古帝範,萬代民師,初肇文明,世人敬賴。

—————

堯帝到了宋代,已經成了一個符號,是華夏文明史上最優秀君主的代名詞。

士大夫的事業,在立德立功立言,但入仕後的最高成就,卻都是——“致君堯舜”!

這個廟號之所以在後來成了惡號,是因爲真實歷史上的幾個“神宗”,表現都不咋樣。

稱號與其實際成就,實在是相差太遠,活活將這個第一尊號,變成了笑話,諷刺。

甚至是詛咒。

但是在今天的大宋,這個廟號,無疑是最頂級的一個。

這個號的擬定,中間還發生了一場小插曲。

和真實歷史不同的是,司馬光對此廟號提出了反對意見,蘇油也提出了反對意見。

司馬光是覺得這個廟號對趙頊來說,有些過於拔高了。

而蘇油則是被後世“神宗”二字,搞出了心理陰影。

司馬光認爲,趙頊應該對改革初期的彎路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不過好在成就不小,也屬於重開局面之君,因此用“景”比較合適。

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耆意大慮曰景。

而蘇油則認爲趙頊雖然取得了光輝成就,但是畢竟沒有走完最後那一步,到底是沒有全部完成祖宗宏願,故而達不到“神”的級別。

司馬光建議那個號有瑕疵,由義而濟,是暗示趙頊對百姓先緊後鬆;布義行剛,是暗示趙頊不斷髮動對外戰爭;耆意大慮,則是暗示趙頊在細節上有瑕疵。

蘇油覺得過苛,於是推薦了“昭”。

昭德有勞曰昭,容儀恭美曰昭,聖聞周達曰昭,非常完美。

趙頊很辛苦,很帥,很能採納建議還能推行來去,完美。

然並卵,兩人還沒來得及展開辯論,就被各地的實封淹沒了。

司馬光搞出來的“大開言路”這頭猛獸,第一次讓中書收到了反對他自己和蘇油的聲音。

老百姓、士大夫、太學生和廣大官吏,紛紛投書,不能忍!

先帝哪裡配不上這個神字?司馬學士和蜀國公是吹毛求疵,是敲開雞蛋找茬!

元豐盛世是什麼樣的局面?世界上可曾有過年入兩億貫,國庫存餘六千萬貫的國家?

還有新宋洲、東勝州的大發現,你們憑什麼不算到先帝的功業裡邊去?!

日行千里的火車、日織千匹的毛紡廠、你們憑什麼不算到先帝的功業裡邊去?!

一戰平滅西夏五十萬的大勝,縱觀歷史,有過幾場?

四夷賓服,五洲來朝,你們憑什麼不讓先帝做神宗?

不行,就必須是神宗,否則我們不答應!

高滔滔收到司馬光整理出來的百姓和各路官員意見,感動得結結實實地痛哭了一場。幸好立的是趙煦,否則的話,後果委實難料。

公道自在人心!那就神宗了!

最終定下《神宗諡議》:

“粵廟號之建久矣,其間聖賢之君作,而應天下之治者多矣。

然未有以神爲號者,抑神也者,妙萬物以爲言,而難其稱歟。

抑天之所啓,以配大行之廟乎?

書載益稱堯德。曰乃聖乃神,乃武乃文。蓋聖神所以立道,文武所以立事也。

大行皇帝尊諡,自天錫之曰英文烈武聖孝皇帝,廟曰神宗!”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廟號這個禮制,其歷史已經非常久遠了。

中間華夏也曾出現過不少聖賢之君,做到了天下大治,可從來沒有過哪位君王,是以“神”爲號的。

這是爲什麼呢?是因爲神這個字,按照莊子的解釋,是“妙萬物以爲言”,也就是說,能夠成爲萬物的代言者,方可稱爲“神”。

哪怕聖賢之君,都極難做到能夠與這個號相稱。

這或者就是上蒼屬意,特別留給我們大行皇帝專用的吧?

歷史上稱讚堯帝,是既神且聖,乃武乃文。

神、聖這兩個屬性,讓堯帝爲天下樹明瞭道德;

文、武這兩個屬性,讓堯帝使天下臻達了大治。

(因爲大行皇帝也做到了這幾點),所以他的尊諡,是來自上天的賜贈!

……

己酉,以秘書少監劉摯爲侍御史。

劉摯上臺第一件事,就是鬧着人數太少,權力不夠:“伏見諫官止有大夫一員,御史臺自中丞、侍御史、兩殿中,法得言事外,監察御史六員,專以察治官司公事。”

“慾望聖慈於諫院增置諫官員數,本臺六察御史並許言事,其所領察案自不廢如故。所貴共盡忠力,交輔聖政。”

蘇油和章惇立刻狙擊,劉摯此論,大違先帝遺意。

先帝元豐改制,第一件事就是臺諫分立,御史臺掌察事,諫院掌諫事。

明確責任,便利施行。

如今司馬公大開言路,加上電報來得快,造成信件積壓,諫院增員,理所應當。

又令天下不分官吏百姓,儘可上言,故六察御史,本就包括在其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御史言事歸言事,但那時其職分之外的“義務勞動”,和察官的本職工作不可並列。

因此御史因“察人不謹”而要承擔的責任,不能因“諫事風聞”而得免,否則就是走回了以前的老路。

高滔滔認爲有理,詔“尚書、侍郎、給、舍、諫議、中丞、待制以上,各舉堪充諫官二人以聞。”以擴大諫院人數。

同時允許御史亦可言事,但再次重申了趙頊分立臺諫的本意——察案如果彈人,需要有確實證據,承擔後果;只有補闕朝政,言事方可以“風聞”。

戊午,召朝奉郎、知登州蘇軾爲禮部郎中。

高滔滔對蘇軾偏愛到沒邊了,大蘇的升官途徑,成了今年特例裡邊的特例,風頭甚至超過了司馬光、呂公著、蘇油。

數月之間已經遷轉了兩回,而且這人都還沒到京城,也就是說,這可能還沒到最後結束。

於是蘇油上書,說這不是進拔人才之道,大蘇轉遷實在過於迅速。

但是這一回司馬光卻提出了反對意見,說蘇軾人才難得。

蜚聲國際,四海內外皆稱夫子,各國使節入京,都要打聽蘇夫子在哪裡。

當年制科結束,先帝就有意讓他直館,結果到現在尚在下州,連遼國高麗日本使臣,聽說之後都頗爲失望,覺得大宋曲沉了賢才。

讓其入朝問對,之後或列臺諫,或直國史,或掌制誥,這麼多位置,難道容不下一個蘇軾嗎?

以蘇軾的文才,這些工作,難道還能有人能比他幹得更漂亮嗎?

沒有,的確是沒有。高滔滔非常贊同司馬光的論調,於是駁回了蘇油的請求。

九月,從南到北,大宋各路開始收納糧儲,大宋的重點再次轉到了實務上來,畢竟秋收工作是農耕國家每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這個豐年,收得蘇油心驚膽戰。

連續四年大豐收,舉國上下欣喜若狂,唯獨蘇油不一樣。

他只覺得大災的腳步,好像越來越近了。

不過當前最重要的事情,卻是料理好遼國來的那幫子。

蘇油級別太高,前期磋商接觸根本不用出面,老族兄反倒成了給他打下手的人。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急驚風第六百一十章 事件始末第八百四十章 斷刑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爺爺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改制的目的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敵人的陽謀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發現第五百九十七章 廣銳軍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二百五十九章 學區房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一千零五十章 聖旨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百一十七章 堂哥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報第二百四十章 鱖魚肥(加更,求票,月票好少)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八百三十九章 寶馬第十九章 蘇家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八百七十章 老張的有機化學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坑遼人是傳統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三百六十七章 問題的本質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四百一十六章 神蹟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百四十九章 龍老頭的幸福生活第二百二十四章 詩會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木蘭陂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兄弟遊園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礬樓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船設計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金剛崖第六十章 仿宋體第一千零二十章 標準化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浙風味第八百三十三章 矛盾(爲盟主mercury11加更!)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工藝和技術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 亡遼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聽介紹第三十三章 賬本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寶鈔顯靈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娟兒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們該打什麼戰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一千零六十章 就是騙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士子鬧事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完本感言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三百二十三章 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