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騎兵合成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騎兵合成

青鱂是能夠生活在冷水裡邊的,所以自己可以將小魚帶回去,他已經想好要送給哪些人了,皇祖母,父皇,皇后娘娘,還有那個總是用溫暖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朱才人……

當自己回到宮中,將小魚小心的分好,讓父皇來看的時候,父皇嘆了一口氣,讓自己親自將小魚給朱才人送過去。

那一天也是自己納悶的一天,朱才人珍惜地捧着小魚缸,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掉。

後來自己才知道,從那一天過後,自己就不能和朱才人生活在一起了,自己要和皇后娘娘一起生活,因爲自己已經長大了,要讀書了。

父皇說這叫開蒙。

皇后娘娘叮囑了又叮囑,搞得小趙煦很緊張,等到一到書房,樂了,全是熟人。

除了華容縣君,還有扁罐哥哥,彥弼哥哥,漏勺弟弟,守靜哥哥。

連畢姐姐都在,不過她不是學生,是縣君的助教。

縣君很懶,一般就坐在那裡看自己的書,真正教自己讀書的,是扁罐哥哥和畢姐姐。

自己曾經問過父皇,爲什麼縣君不教自己,父皇哈哈大笑,然後摸了摸自己的腦袋,說縣君是大宋學識最豐富的的人,要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在將來得到縣君親自傳授的資格。

蒙學,是從四歲到十二歲,之後,纔是正式學習階段。

當然很多世家會打破這樣的傳統,有不少天才,幾年就能走完別人幾十年的路程。

常常聽到太后與皇后娘娘聊天時提到縣君和他的兄長,說他們是大宋第一等的聰明人。

縣君是女子不能科舉,但是他的兄長蜀國公,六歲纔開蒙,比自己還晚了一年,但是十四歲就中了探花。

蜀國公長什麼樣子記不得了,不過自己看的圖畫書,做的題,玩的玩具,都是蜀國公給自己弄來的,而自己也因此認識了好多字。

在今年上元之夜,父皇帶着自己和一羣老頭在宣德門樓上看花燈,父皇寫了一首詩,讓大臣們陪和,自己因爲無聊,就隨便亂轉,在一個作詩的胖老頭身邊,讀出了他詩中的一句——半夜衆星來紫極,一春萬火縱丹丘。

老頭一下子就哭了,激動得涕淚縱橫,說皇子天授聰明,大宋有萬年之兆。

父皇很客氣地說自己還需要教育,不過那一晚,拉着自己的手再也沒有鬆開過。

哦,那個胖老頭,叫王珪。

……

蘇油並不知道自己在小趙煦心裡已經樹立起了高大的形象,不過他知道自己對面這個人,在蕃人當中的形象才真叫高大。

紅衣大和尚,吉多堅贊,做完盛大的法事之後,他決定要前往大陷谷雙塔寺傳法。

倒也是,大陷谷的氣候不但適合孕婦和小孩,還適合老人。

可人家孕婦不歡迎你,你偏去給人家添堵算什麼事兒?

不過這是蘇油在和老和尚逗悶子,因爲誰都知道那裡是賀蘭山大通道,穩定那裡的蕃民,讓他們心向大宋服從教化,對於鞏固興慶府北大門是有巨大幫助的。

但是他不敢這樣說出來,否則可能要挨老和尚的打。

用老和尚的說法,小樑後的戾氣太重,這樣對胎兒不好,他要去感化她,讓那個叫察哥的孩子,不要帶着母親積累的怨氣來到世間。

其實蘇油還有個想法,就是狼山——黑山——陰山以北,都是遊牧部落的韃靼人。

這些人在蒙古高原上游牧,他們到底屬於遼國還是西夏,完全是看他們自己的心情。

理論上,以陰山和黃河大漠爲分野,南邊屬於西夏,北邊和東邊屬於遼國,但是遼國對於自己的契丹部族管理都很鬆散,更別說這些遠在天邊的韃靼人了。

陰山南北有一支比較開化的韃靼部落,叫汪古部,宋人稱之爲白韃靼,以區分更北面的蒙古、克烈、乃蠻諸部。

而那一帶有個地方是後世的包頭,現在還是水草豐美,森林遍佈之地,土壤肥沃礦藏豐富,遼國在那裡設了雲內州,設了柔服,寧仁兩個縣。

聽名字就知道屬於羈縻地區,蘇油覺得那裡應該很容易就通過經濟攻勢拿下來。

畢竟那一帶的地利全在原西夏一方,牟那山、烏樑素海,都在原西夏境內,黑山威福軍司在那裡設置了好幾個城堡。

最關鍵的,現在有了牛皮筏子,從興慶府通過水路運送貨物去那裡,只需要七天的時間。

要巡視完自己的轄區,有點可怕,河南路其實漢人比蕃人多,農耕基礎好,世家較給力,蘇油比較放心,決定先不去。

興慶府以北,蘇油現在只好先讓紅衣大和尚打頭陣,等到自己籌備好貨品之後,再走水路過去。

送別紅衣大和尚之後,蘇油便在囤安軍和控鶴軍的護送下,從興慶府出發,準備走一回絲綢之路,從興慶府到涼州,然後從涼州到唐代的玉門關。

沿途會經過兩個巨大的綠洲,涼州北面的休屠澤,以及肅州北面的居延澤。

圖幹部和野利部,如今已經退到了休屠澤待命,巢谷的意思,休屠澤都算是內地,以後的圖幹部,將負責替大宋鎮守西大門,因此選擇了定居在居延澤。

漢唐玉門關附近曾經有一個心向中國的漢人軍閥政權——從原沙州節度使的歸義軍流傳下來的沙州政權,五十年前才被西夏所滅。

而玉門以西,還有一個與華夏一直傳統友好的政權,卻已經被回鶻滅了差不多一百年的于闐。

然而莫名其妙的是,最近幾年,不斷有于闐商人代表國主向大宋朝貢,而他們的活動其實也一直沒有斷絕,比如創立青唐政權的唃廝囉,以及如今的準繼任者阿里骨,都和于闐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爲了給巢大哥嫂子還有侄兒撐腰,蘇油這次就是去宣威的。

如今寧夏分了三路,朝廷在都轉運司之下,還派了三個轉運使,河南轉運使就是曾孝寬不變;寧夏轉運使蘇油點了沈括的將,這娃搞建設如今是大宋僅次於自己的第二把好手;河西轉運使則是寬仁著稱的範純仁。

因爲是新佔地區,朝廷也任命了三名節度使抓軍事,河南是李文釗,寧夏是高遵裕,河西是巢谷。

至於那幾個能打仗的太監,被趙頊轉成了控制新軍的監軍,比如這次陪伴蘇油的,就有童貫。

這一路,其實也是六千人的新式騎兵戰術合成。

草原、隔壁、大漠,最有效的戰法是後來的蒙古人總結出來的,那就是輕重騎兵相結合的放風箏戰術。

蘇油的理想裡邊,重騎兵用戰車和炮隊代替,輕騎兵的弓箭用神機銃代替,想來效果應該更好。

於是在用大耬車搞定春播之後,將政務丟給沈括代理,蘇油便帶領大軍出發了。

草長鶯飛,這次出行,蘇油的心情很愉快。

六千騎軍,拖着四輪戰車和霹靂炮,滿載着補給,浩浩蕩蕩,從興慶府沿着黃河北岸一路向西。

部隊走得不快,一天百里。

這個速度比一戰時期普魯士一個攜帶師屬炮兵的騎兵師,在路況一般的情況下的行軍速度八普里,也就是七十公里,其實慢了不少。

不過當時的普魯士陸軍號稱世界第一,蘇油覺得主要還是輸在了組織上。

當然這就和海軍一樣,是需要長期磨練總結才能達到那樣的成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解決的。

後世有一項馬術比賽,稱之爲現代耐力賽馬,最早起源於美國的騎兵負重訓練。

當時美國陸軍爲了測試軍馬,規定的比賽是五天跑四百八十公里,每段賽程九十六公里。換到如今,就是千里奔襲。

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農事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大軍第六百七十七章 命案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 延禧之死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二百六十四章 兩道菜做六天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祭奠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學問還沒丟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百九十五章 小報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四百五十五章 樂於縣第九十五章 蛋第四百五十一章國王跑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夔州奏報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三百四十三章 建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七百一十三章 重會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七百四十六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 不足爲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遊園會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六百二十二章 公事公辦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十二章 牛雜可是好東西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省費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複雜成因第一百一十三章 女婿上門第一百一十六章 告祖文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故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六百一十四章 檢查組第二百二十八章 對與錯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漕船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暴發戶家長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宋東方朔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六百八十八章 玉津園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 舉措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大變革前的祥瑞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八百一十章 聯軍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司天監第九百零七章 各有勾當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說辭第六百六十八章 失蹤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五百六十八章 我軍器監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第一百八十一章 尊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三百九十四章 變化中的渭州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 爲公闢路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五泉井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偷城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朝堂清寧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五十二章 對陣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填平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知音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關撲第六百一十一章 富弼返洛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大婚第一百五十四章 陳慥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七百四十八章 招募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