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名臣之後

畢仲衍點頭:“的確,比如轉運之制,唐時只是小職務,臨時差遣;到了我朝,便是經濟之命脈,國家之元氣。”

蘇油說道:“所以我才向陛下推薦了你的《備對》,改官制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政府運轉效能,這個目標,遠比比汰裁冗官,釐定官名,節約費用重要一百倍。”

“官員如果太少,政務必然就會難以得到徹底貫徹,監督就必然不到位,我朝官員一共纔多少?完全改成唐制規模,能省多少俸祿?我們統計過,不過幾十萬貫。”

“但是一旦政事不行,監督缺失,官僚在兩府貪墨,吏員在州縣亂政,造成的損失有多少?”

“光一個上州,靡耗怕也不下幾十萬貫吧?”

“孰輕孰重,是不是一目瞭然?”

畢仲衍大爲佩服,慚愧道:“多承少傅教誨,下官只盯着自己那一攤子,卻是眼光狹淺了。”

蘇油又挑了一口麪條吃了:“沒事兒,眼光這東西,實務裡多錘鍊錘鍊就出來了,我看你精神不是太好?”

畢仲衍喝了一口湯:“幾口熱湯下肚,感覺好多了,這段時間料理官制有點煩忙,前些天又好像受了些風寒,不礙事的。”

蘇油站起身:“以前在渭州養成的習慣,吃飯快,那你接着吃吧,我先去上衙了。”

畢仲衍站起身來:“恭送涪國公。”

蘇油哈哈大笑:“別鬧,也不看看地方,沒在衙門朝中,大家就平常交往就行了。你趕緊坐下吃吧。”

又跟老史兩口子打了聲招呼,過街往吳起廟後邊去了。

等到畢仲衍吃完叫老史過來會賬,老史笑道:“原來也是官大人,公爺是老客,只要他帶進來的客人,都是掛他的帳。”

“這是規矩,月底老軍自會與公爺結賬,官大人你就放心去吧。”

畢仲衍愣了一下,好像……哪裡出了問題,等下,我明明是過來跟涪國公道謝的,怎麼現在反倒趁了他一頓早飯?

……

蘇油進門,蔡京過來接着:“國公來了?今天晚了點。”

蘇油白了他一眼:“人家畢仲衍是老實人,連送禮行賄都不懂那種,你跟他瞎說些什麼?”

蔡京取來官袍,讓程嶽服侍蘇油換上,自己取過烏紗在一邊候着,笑道:“早知道他鬧這出,我還真不告訴他了。畢仲衍也是混了官場這麼多年的人,當街空手道謝的路數都能玩出來,哈哈哈……”

“你還笑!”蘇油罵道:“搞不好又要被彈劾了!”

“是是是……”蔡京還是有些忍俊不禁:“不被彈劾還叫大臣?人家蔡持正三天兩頭去合門謝罪,還不是一樣的過?”

蘇油嘆了口氣,取過襆頭戴上:“今天有什麼大事兒嗎?”

蔡京這才恢復了工作狀態:“有幾件……嗯,今天要和三司覈定陝西路,永興軍路,川峽四路的倉儲稅賦;還有入冬了黃河會封凍,洛口倉到陝州只能改行陸路,車輛必須要增加;高節度報上了明年的新軍預算,軍機處要審覈批覆;同時還報上了關於新軍的改革意見,說是從軍事演習中發現了不少問題;還有……陝西河北諸軍需要的冬裝報上來了;鄭州的工業產能統計彙報也要討論;嗯南海秋綱也快到陳留了……”

蘇油聽得一個頭兩個大:“走吧,幹活!”

……

等到蘇油忙完出衙門,天都已經麻麻黑了。

想起一件事情,蘇油招呼了一輛搭客的馬車,和程嶽一起上車:“去城東。”

以自行車和三輪車的軸承結構推出來後,一種比四輪馬車更加輕便新式四輪便民馬車推廣了出來。

這種車車廂很小,一匹馬拉,能坐四個人,車廂很侷促。

夏日裡敞着,冬日裡拉上棚子避風寒。

好處就是成本低,速度還行,人多也不怕擋路。跑城東那種繁華地面,比私家寬敞的大馬車還要方便。

來到汴京城這麼多年,蘇油對開封府街巷也非常熟悉了,指揮着車伕七拐八彎來到城東一處小巷子門口,給了車伕五十文錢:“等着,一會我們還坐這車回去。”

車伕揭下氈帽,蘇油將寶鈔丟到了裡邊,笑道:“你這倒是方便。”

車伕將帽子戴上,縮着脖子,又從袖子裡取出一塊餅:“我就在這裡等兩位老客,回程還是五十文。”

蘇油領着程嶽進了巷子,這巷子很狹窄,沿途都是小戶,來到一處院裡邊有棵歪脖子樹的門口,敲了敲門。

一個小女孩將門打開一條縫:“誰呀?又是來找兄長的嗎?兄長不在,要是朋友就請留貼吧。”

“不在?去哪兒了?”蘇油有些訝異:“這裡不是夷仲兄的家嗎?小妹妹怎麼由你來開門?家中沒有大人了?”

小女孩似乎對這問題一堆的大叔有些戒備,不過雖然後邊還有一個手持寶劍,面無表情的程嶽,卻也是一點不怕:“大叔你有事兒嗎?沒有我就關門了。京中保甲森嚴,不要錯打了主意。”

說完後退兩步,從領口裡摸出了一個銅哨:“這哨子一響,你們可就想走也走不掉了。”

“嘿!”蘇油對這小女孩刮目相看,厲害!

趕緊解釋道:“我是夷仲兄的朋友,沒別的意思,上午見他在咳嗽,精神也不太好,便過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地方,我認識很多醫術高明的大夫。”

小女孩眼圈就紅了,上下打量了蘇油一下,卻還是沒有放下哨子:“兄長的交代,今日不巧,你們改日再來吧。”

這時門口來了一盞燈籠,過來一個年輕的士子:“小妹,家中來客人了?”

蘇油扭頭,那年輕士子見到蘇油:“哎喲,國公大駕光臨,失禮了失禮了。”

說完有趕緊躬身:“下官畢仲遊,見過涪國公。”

蘇油說道:“家中就你們兄妹幾人?”

畢仲遊有些侷促:“是,兄長前些日子感染了風寒,今日散衙回來,身子就越見不適,請了郎中來看過,剛剛抓藥去了。怠慢了國公。”

蘇油說道:“你家小妹倒是機警聰慧,這麼說夷仲兄在家啊?”

“是,在家呢。”畢仲遊趕緊說道:“小妹,這位便是你最佩服的涪國公,怎麼到了面前反而不識了?”

小女孩的大眼睛看着蘇油:“你就是蘇探花?”

畢仲遊說道:“進門再說吧,國公真是怠慢了。”

幾人進入小院,蘇油掃視了一下這院子,真的不怎麼樣,就不由得感慨:“畢文簡公後人,清簡自守則罷,何至於寒薄如斯!”

兄妹三人,乃是大宋著名宰相畢士安的曾孫輩。

畢士安是西京大同人士,太祖年中得進士,一生爲人正直,勤於政務,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宋人對他的評價,是方正,沉靜,高雅。

平生不結黨援,只記交遊。

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引重他的,是王祐,呂端;相友善的,是王旦,寇準,楊億;他的門人,是王禹偁,陳彭年。

都是在史書上大書特書的大佬。

當年太宗爲皇子選拔記室參軍,有人舉薦畢士安,太宗說:“我中意的正是此人。”

後來召入爲翰林,有人同時與舉薦了張洎,想把畢士安頂下來,太宗又說:“文采閱歷,張洎或可與並駕齊驅,但是操行,可就是差遠了。”

他是宋真宗的親密戰友,用宋真宗的話說,是“事朕南府、東宮以致輔相,飭躬慎行,有古人之風。”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發展綱要第一百二十六章 翊衛仙卿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財計第二百五十五章 織錦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文物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一千零七十章 高滔滔哭了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 大戰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五百二十一章 董員外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劉猢猻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純臣第一百九十三章 雞丁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六百零七章 芭夯兔第四百八十五章 誅叛第九百二十四章 解封卷子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七百二十三章 鹽戶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三十七章 羽毛紋的花鋼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比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改制第二步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劉奉世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七百七十一章 船隊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高昌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蘇魚公第七百四十二章 蟹粉第六十二章 豆花飯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三十八章 側跳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 誰是大爺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八章 餞行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白災第一百一十八章 送窮第三百零四章 翻譯官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禮物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一百三十七章 風箏詩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潛在產能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傅賢妃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死牛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八百一十一章 呂惠卿的魚死網破第五百章 女騎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七百八十二章 漏勺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政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前三排第九百零四章 交趾急奏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百五十一章 程夫人的擔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貪官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九百一十五章 曹南第二百八十七章 判卷第七章 病根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四十章 生計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我真的不會打仗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七百一十一章 離京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百三十一章 重逢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