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上堤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上堤

蔡確也站了出來,他出於是對未來形勢的判斷,和對蘇油的瞭解:“臣也同意,新軍只要不發銃彈,不成大患。而且都是從英烈子弟,或軍勳卓著的將士中選拔,是精英中的精英,忠誠也無可挑剔,臣也信任他們!”

趙頊如今對自己把控朝堂和軍隊的能力也具備相當的自信,終於下定決心:“此議可行,只是四部新軍,各由何人統帶?”

這是底線,宋朝講究兵將分離,調兵是樞密院的事情,遣將是皇帝下令,也是制衡武人,避免出現藩鎮和反叛的舉措。

蘇油拱手:“軍機處的幾位老將,郭逵諸人,陛下以爲如何?”

趙頊大喜,對呀!連童貫也派出去,給老子監軍!

養軍千日,用在一時,上四新軍經過數年錘鍊,早就渴望着建功,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第一個敵人,竟然是滔天的黃河水!

於是就出現了數支騎兵冒雨狂奔的情形。

回到軍機處,蘇油直接宣佈進入戰時狀態,一切休假取消,一切崗位必須十二時辰有人,伙食團加夜宵,從今天起,他將吃住在軍機處。

軍機處是蘇油按照後世標準打造的一個部門,響應速度堪稱如今世上第一,只一轉眼間便運作起來。

第一道命令,沿河州縣,一切以水情爲重,地方留駐軍力,全力配合官府,不得藉故推脫!

第二道命令,河情以六十年一遇爲標準,遷移可能受災的羣衆到高處躲避,組織壯丁保護百姓財產物資,如有盜搶事件發生,特殊時期,地方官員,可權宜處置!

第三道命令,各級官員,需嚴守職責;檢察人員,需要嚴厲監督。如發生脫逃,怠職,趁災打劫百姓等事情,各地檢察可以越兩級上報。一經查實,就地追奪出身以來文字!

然後就是連續不斷的發出命令,上游到陝州,下游到清州,上游水情一日一報,下游水情三日一報,通過傳遞方式送達,不得有誤。

違者不分地方官員還是軍方人員,一律按軍法從事。

此次防汛的重點——濮陽,內黃兩地,由都水司宋用臣,河渠司竇仕全權負責,一切力量,均需予以配合。

鄆州離濮陽最近,鄆州工業基地,除準備自救以外,必須全力往濮陽運送物資,組成技術工人隊伍,援助河北。

皇家理工學院,立刻組織精幹隊伍,由陳昭明親自帶隊,隨大軍一起出發,充任臨時工程技術人員。

僅用了十天時間,各地奏報先後傳來,所有隊伍,全部就位!

蘇油每日裡都要奔波於黃河大堤和軍機處,監察水情,收集資料,制定應對措施,發佈命令,協調各方,向趙頊報告。

上游的洪峰報告是通過一種很神奇的方式送下來的,就是最早在渭州構建的信鴿系統,以及如今水師普遍採用一種方式——燈號旗語。

信鴿系統是四通商號貢獻出來的,這個系統一般單位來乾的話,維護費用比較大,但是對於物流滿全國主要幹線的四通來說,旅途運輸就是順帶的事情,主要就是飼養和選育鴿子的費用。

這個系統讓四通能夠及時掌握全國物價,每年調劑價差帶來的收益,不可勝計。

燈號旗語受天氣和地形的影響比較大,即便有了望遠鏡和光照明亮的鉑金噴燈,以及玻璃鍍銀反光鏡,信號也只能傳播五十里的距離。

好在開封到濮陽的燈號系統也是軍機處主抓的重點工程項目,開封到濮陽三百六十里,七個燈塔可以傳遞。

黃河流速行洪期一秒三米,洪峰從開封到濮陽,時間是十八個小時。

這七個燈塔,能夠給大宋贏得十多個小時的響應時間,加上上游鞏義洛口倉到開封的七個,能夠擠出整整一個對時!

多一天時間撤離疏散,就能夠拯救無數的生命!

七月二十六日,元豐三年黃河最大一次洪峰經過開封府。

開封府緊張到了極點,蘇油直接上了黃河大堤。

他的身邊,就剩下一個程嶽守護。

大堤上壘砌了沙袋,無數民夫在衙役和理工小組的帶領下繼續加高加固。

大堤裡邊,蘇油當年開發出來的良田,已經出現了內澇,理工小組拿着長達四米的木杆,在大堤下四處巡查管涌之處。

這是蘇油點開的金手指,後世新聞聯播裡反覆說,他雖然經歷過村上簡單的抗洪搶險,沒有親歷過決堤潰壩那種災難,但是對這東西的恐懼,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邊。

水泥派上了大用場。

水泥預製件,速凝芒硝砂漿,在前幾次洪峰過境的時候,基本上將危險之處都過了一遍。

www•ttκд n•¢ Ο

但是蘇油還是要求繼續保持搜索強度,堅決不能懈怠。

趟着泥水來到大堤上,一個油布棚子,就是臨時指揮部。

這裡也是難得的一處稍微乾燥的地方,橫七豎八睡滿了疲憊至極的娃子。

理工學院的人才都是蘇油的寶貝,在前幾次洪峰的時候也發揮了關鍵的組織指揮作用。

就連呂公著都大爲敢動,親自給衙役們下了命令——你們可以睡泥地,娃子們得睡乾地;你們的命可以丟,娃子們的命丟不得!

蘇油看到這場景眼圈就紅了,蘇邁和蘇遲也在裡邊,國子監和皇家理工學院,平日裡吵吵嚷嚷互懟,甚至私下裡還邀約到樹林子裡邊幹仗,這些蘇油都是知道的。

可是他們的血都還是熱的,蘇油呼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呼籲國家,國格的概念到了今天,第一批自覺擁護的,就是年輕的士子們。

如今,他們齊心協力走到了一起,共同爲保護汴京,盡一份自己的心力。

一個年輕人穿着兩浙路流行的藍布工裝,正在棚子裡忙碌,閱讀資料,摘錄彙報。

不過從髮髻和玉簪能夠看出,這是一個讀書人。

洪水,就在離他五米遠的堤下。

見到蘇油過來,年輕人站起了身,行了一個儒生的禮節:“夫子。”

稱蘇油夫子,大約就是皇家理工學院的學子了,蘇油問道:“辛苦了,每次都來去匆匆,還沒問過你是哪一屆的?”

那學子楞了一下,轉眼就明白了過來:“學生不是皇家理工學院的,學生是太學生。”

“哦?你叫什麼名字?不是理工學院出身,但是統籌規計,頗見章法啊。”

那學子躬身:“學生劉正夫。雖然在太學,平日裡也常與維康,伯充請教理工之學,蒙兩位世兄不棄,傾囊相授,所得頗多。”

蘇油點點頭:“你好像一點都不緊張?”

劉正夫取過一張彙總表:“現在雨已經停了,水位已經達到最高點,算起來,現在這個洪峰正在我們腳下,不會再大了。”

“而且通報剛剛過來,上游的洛汴渠口泄洪功能都還沒有使用,洛汴渠也算是完全保住。從洛陽到汴京城的運河,沒有受到大水影響。所以學生雖然信息不足,但是私下揣摩,這次洪水,也就這樣了。”

蘇油心裡對這個年輕人非常欣賞,不過面子上卻一點沒有顯露出來:“很好,推斷得不錯,不過黃河治理,重點還是在下游,在河道由南改北的那個點,濮陽。”

劉正夫躬身:“學生明白。”

蘇油又巡查了一大圈,分別聽取了開封府,河渠司,理工學院,廂軍的水情和抗洪彙報,對一些問題做了指示,這才又回到棚子裡,對劉正夫說道:“過來就是特意給你說一聲,你的判斷很正確。”

“開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不影響洛汴渠工程的前提下,保住了。”

劉正夫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多謝夫子還特意來告訴學生。”

蘇油拍了拍劉正夫的肩膀:“該是我多謝你們纔對。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再堅持幾天,到洪峰徹底過去,我們還有衛生整治,恢復生產等許多工作,到時候還是要依靠你們學子的力量。”

“先走了,陛下還等着聽彙報呢。”

劉正夫一躬到底:“學生恭送夫子。”

蘇油走了幾步停住,又轉回頭:“想起來了,‘污堯天舜地之德,殊失官體;毀金馬玉門之貴,徒較民生。判發遣仁義之鄉,嚴加編管。效巢父許由,不得僉書;比伯夷叔齊,奪絕俸祿。’——你的大作,我讀過的,寫得很漂亮。”

劉正夫一下子就楞在了當場,喉嚨裡有些哽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蘇油卻已經轉身下堤去了,程嶽在後邊緊緊跟隨。

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二百四十四章 鶴脛弩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名臣之後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大學堂六百三十三章 佞人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六百九十章 王韶入京第十四章 好菜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目的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肅州第七百三十七章 兩首詞第二百三十八章 十二平均律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通海之家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六百三十七章 思想體系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動員第七百五十六章 上報中央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真道理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拍桌子而已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九百八十四章 精微操作第九百零二章 建設兵團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白河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殺雞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校第四百七十六章 誰也改變不了誰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對皇帝的要求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六百六十一章 蘇油是好同志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神靈第八百二十章 水戰第一百二十五章 被打臉第六十五章 理工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會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第四百四十一章 衆人第七百六十六章 火災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觀量派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無此君臣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五章 春天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三百六十一章 李老員外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延州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徒弟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五百章 女騎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六百三十五章 相迎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國力的衰漲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再見司馬第六百五十四章 調查報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後手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百零九章 幾本書不如二十字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卵子的大象第四百六十三章 墓誌銘第八百二十八章 齊射第一千章 冬蔬菜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相國寺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產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貨幣化第四百八十三章 越次入對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二百九十五章 國舅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下一代第七百九十五章 遼國之變第十九章 蘇家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蘇轍上書第六百九十五章 旱情苗頭第七百六十八章 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