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個身體肥胖的中年女尼上前道:“我們出家之人,六根清淨,塵緣已絕,與親屬再無瓜葛,貧尼是主持的首座弟子空惠,就由貧尼來籤吧。”

簽了字,雪)兒幫着杜文浩進行手術準備。

上次給劉捕快手術之後,杜文浩他們便估計到這樣的手術以後少不了,所以,相關的設備、器械和藥劑都準備充分,隨時可以手術。因此,這次準備的時間並不長。

不一會,杜文浩和龐雨琴、雪霏兒便穿着手術大褂,戴着口罩手套,站在手術檯前了,幸好是中午時分,光線充足,不用擔心照明問題。

先由龐雨琴幫給靜慈師太插了胃管和尿管,然後灌下麻藥,靜慈師太很快昏睡過去了。

杜文浩手持柳葉手術刀,穩心神,在師太右中腹直肌作切口,深切至腹膜外,發現腹膜有充血、水腫改變,這印證了先前的瀰漫性腹膜炎的推測。腹膜切開,有濃濃的草藥味逸出,腹腔內滿是樣胃腸液血水和黑紅色的湯藥。

腹腔裡麼會有湯藥?

杜文浩腦筋一轉,立即明白了,很可食道有穿孔,服下的湯藥自然都從孔洞漏進了腹腔裡,加重了腹腔感染怪龔銘他們三派大夫下方的湯藥都不管用,而且越服急腹症病情越重。

杜文浩立即用:簡易虹吸裝置抽吸腹內湯藥、胃腸血液後先探查食道情況,當探查到十二指腸時,發現了膿苔和滲出液,杜文浩心頭一喜果然不出所料,很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穿孔引發腹膜炎,而且,~苔所在就是病竈所在!

他又對十二指腸整個進行查只發現了這一處穿孔。真是老天爺給面子。沒有太爲難自己。儘管穿孔有點大。但十二指腸潰穿孔修補術還是難不倒他地。

他繼續對剩下腹腔臟器逐一探查。有發現明顯病變。這纔開始着手修補穿孔十二指腸。

這穿孔比較大。周邊組織硬種情況下縫合後不易癒合。杜文浩決定全層縫合。不結紮。將集束地大網膜填塞在穿孔內。然後結紮縫線。縫合完畢於感染已經遍及全腹。杜文浩又有自制虹吸裝置。使用自己配置地消毒藥水混合液進行腹腔清潔沖洗細將沖洗液吸盡。然後另外戳口放置引流條。

考慮到靜慈師太年紀比較大且腹內又感染。杜文浩作了腹膜外切口減張縫合免術後傷口裂口。

手術進行很順利。手術完畢之時已經是傍晚時分。

杜文浩用鹽水讓靜慈師太甦醒過來。同時診察了師太地脈搏呼吸之後。發現體徵平穩。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

他心中很是感嘆,十二指腸潰穿孔修補術,在現代醫學裡只是普外科的一個普通的手術,一般的外科醫生都能做,可是,在一千年前的古代,便只能毫無辦法地等死。

杜文浩開了抗菌消炎和維持體液平衡的湯藥,讓雪霏兒和龐雨琴給靜慈師太少量多次喂服,在腸道還沒有通氣前,是絕對禁止進食的,以免造成腸梗阻。由於缺乏靜脈滴注手段和注射手段,只能通過腸胃給藥,好在湯藥腸胃可以吸收,少量多次給藥,一般不會發生腸梗阻。待通氣之後,再加大用藥量。

杜文浩教龐雨琴用金針刺靜慈師太足三裡、上~、中~、天樞、合谷等穴,這有助於防治腹脹、腸麻痹。

處理完畢之後,杜文浩脫了大褂推門出來。整個手術中,女尼和衆信徒一直在後院裡跌坐,默默誦經祈禱,見杜文浩推門出來,都忙起身迎了上來。

望着首座空惠師太和龔銘等人急切的目光,杜文浩微笑着點點頭:“師太已經轉危爲安了!”

衆人又驚又喜,都連聲稱謝。

“阿彌陀佛!善哉……”靜慈主持的首座大弟子空惠師太驚喜之餘,雙掌合十,宣了一聲法號,正要感謝,忽然,她肥胖的身子晃了晃,慢慢軟到在地。

大家驚喜交加之際,想不到空惠會突然昏倒,好在她身後的女尼反應快,急忙一把扶住她,只是她太胖了點,好幾個女尼才攙扶得住,衆人連聲呼叫。衆人圍攏過來,只見空惠雙眼緊閉,已經人事不知。忙抓住她肩膀連聲呼喚,又掐人中,但始終不醒。

銘急聲道:“快!快扶她躺下!這些天她衣不解帶日夜服侍靜慈主持,是勞累虛脫了。趕緊拿碗糖水來!”

有力氣大的女尼,托住空惠,將她橫抱起來,小心放在先前擡靜慈主持來的那張牀上。糖水拿來之後,正要給她灌下,錢不收道:“等等!杜大夫,你看她口眼歪斜,四肢不隨,只怕不

所致虛脫,恐怕是中風了!”

心頭一凜,剛來沒仔細查看,現在才注意到空惠師太面部表情和手腳情況,的確是中風的症狀,急忙拿過她手腕,凝神診脈,又看了看她的舌苔,取來三棱金針,刺十宣穴,另用金針刺內關、三陰交、風池、足三裡。

不一會,空惠師太悠悠醒轉,嘟噥了一句,沒人能聽懂。

衆人連聲問她感覺如何,空惠師太兩眼望天,並不搭理衆人的問話,整張臉都歪曲變形了,面色異常痛苦,嘴裡只是嘟噥着,因口舌歪斜而含混不清。無人聽得懂她說的什麼。

女尼們急了,靜慈主持重病生死未卜,現在首座大弟子空惠又很中風病倒,頓時都沒了主意,一起跪倒求龔銘大夫救治。

儘管杜文浩剛展了剖腹療傷術救活了靜慈師太,但龔銘在府城名氣很響,類似於錢不收在縣城裡的名氣。遇到病患,衆位女尼和信衆們還是不由自主紛紛央請龔銘救治。

銘忙將衆人攙扶起來,捋白鬍須凝神診脈,片刻,說道:“空惠師太口眼斜,言語不清,頭痛抽掣,面目紅赤,煩躁,脈弦滑。乃外邪入體,傷中經絡所致,百關、痰涎痞滯。

當用犀、仙靈脾、真珠末、滑石、胡黃連、惡實、人蔘地丁草,白,蠶砂,甜硝,板藍根、鬱金、大黃、牛黃、血竭,以胡索、、琥上爲藥引,共計二十六味,並搗研爲末,用新水調下一錢匕。若能咳嗽。夜半當省人事。若是灌藥四服後不咳嗽者……唉,只怕症屬不治!”

空惠師太的弟子們頓時放聲大哭來。

跟隨龔銘來的子根據他的口述,抄方後要遞給林青黛揀藥。龔銘說了聲“慢!杜大夫和錢大夫,你二位也一同會診看看。”

錢不收點點頭,診脈望舌之,道:“龔大夫,老朽所見與你略有不同。”

“哦?請教!”

“師太忽然昏僕,神識昏昧,營衛痹滯,目昏暈,言語澀,心神不寧。論證當屬中急風,該當用透關丸方,**、麝香等九味,同爲末,以酒一升,慢火熬爲膏,更量入煉熟蜜,同和爲丸,每服三十丸。溫荊芥湯下,不計時候。”

搖搖頭,望向杜文浩:“杜大夫,依你之見,師太之證是否屬於中急風?”

杜文浩搖搖頭:“師太中風,可能不是源於風邪!”

和錢不收都是一愣,相互看了一眼,龔銘問道:“中風還可源於其他?”

“是的,中風不僅可源於風邪,而且,還可源於火、痰、瘀、虛,病患平素氣血虧虛,心肝腎陰陽失調,或者憂思惱怒五志過極等等,都可導致陰虧餘下,陽亢於上,內風旋動,夾痰夾火,橫竄經絡,矇蔽心竅,腦脈痹阻,血溢腦脈導致中風,以致氣血逆亂,腦髓神機受損……”

皺了皺眉,打斷了杜文浩的話:“杜大夫所言,老朽聽不太明白。《靈樞》雲:‘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虛邪偏客於半身,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客,發爲偏枯。’何曾說中風源於火、痰、瘀、虛?錢大夫,你說呢?”

錢不收點點頭,也道:“仲景醫聖《金匱要略》亦云:‘夫風爲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爲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並不涉火、痰、瘀、虛。只不過,我師父辨證,多另闢蹊徑,龔大夫不必驚訝。”

“是嗎?杜大夫用藥常常劍走偏鋒,這老朽也有所聞。只是,這個論述,恐怕……太過匪夷所思了吧?”

中風病又名卒中、偏枯,包括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腦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多種腦血管病的範疇。關於中風病因和病機的論述,宋朝前後是不一樣的。唐宋以前,以“內虛邪中”立論,認爲中風是外風,是人體氣血虧虛,脈絡空虛,外衛不固時,招致風邪入中脈絡,而導致中風。唐宋之後,則偏重於內在因素,金元四大家提出了風火痰溼瘀阻絡治病的理論,發展到現代,則分的更細了。

杜文浩對治療中風,也沒多大把握,而這種理論上的爭議現在也沒太多的意義,再說在治療中風這種病症上,是中醫的傳統強項,這兩位醫道高明,肯定比自己強,也就不必獻醜了,所以笑了笑,也沒辯駁。

第45章 麻黃和麻煩第240章 妙手偶得第459章 拼酒第66章 山雨欲來第212章 山中村寨第494章 等待第59章 喜出望外第79章 爆發第371章 收網與收穫第446章 士大夫第442章 文臣武將第18章 亂點鴛鴦譜第245章 月清宮第389章 疾風驟雨怎銷魂第442章 文臣武將第67章 於無聲處第425章 統一思想第249章 方不對證第190章 屍注第447章 順藤摸瓜第253章 偷樑換柱第189章 鬼之手第14章 炮製藥材第169章 面癱第404章 屢戰屢敗第415章 皇家小金庫第216章 失落的娘娘第150章 一團亂麻第525章 漏洞第79章 爆發第495章 喜得貴子第205章 一年之約第65章 劉捕快的傷第254章 滌盪塵埃第274章 冷宮深幽之證第168章 女子不孕第33章 小青龍湯第533章 黑衣老婦第413章 回易之師第202章 太醫局藏書閣第548章 朝霞滿天第223章 桃花劫第85章 男人之隱第184章 是否有喜第543章 廬山真面第91章 思路第287章 回心轉意第77章 刀筆吏第70章 疾風之下第262章 坦言第523章 新管家第238章 又見怪病第219章 巫醫是醫第3章 庸醫第19章 許婚第276章 平安是福第213章 真假之別第235章 德妃娘娘第190章 屍注第501章 抓姦第465章 李代桃僵第528章 去而復返第235章 德妃娘娘第268章 暴風雪之夜第88章 美女侍浴第133章 越治越厲害第439章 春宵一刻第521章 意想不到第300章 變法之辯第184章 是否有喜第210章 小可病了第13章 歪來歪去第170章 瓜蒂散第278 砸缸的人第109章 蛇蟲藥第244章 佳期如噩夢第31章 噩夢醒來是早晨第528章 去而復返第533章 黑衣老婦第120章 癘疫之爭第372章 飛瀑之內第209章 巧法治病第171章 拼死不剖腹第116章 自救第473章 少東家第84章 石榴紅繡球第310章 大軍西征第281章 食物中毒的災民第217章 求子第20章 初醒第507章 峰迴路轉第262章 坦言第406章 喜事盈門第287章 回心轉意第413章 回易之師第368章 暗度陳倉第14章 炮製藥材第322章 四方巡醫第59章 喜出望外第543章 廬山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