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求訂閱)

政事堂這邊凝聚共識,對‘開封府試點’再次加碼,推動爲‘新法’提供更多配套,趙煦悄無聲息的回宮。

趙煦洗漱一番,先去見了朱太妃,然後又去孟皇后那坐了一陣子,隨後又去慈寧殿,雖然一如既往的沒能進去。

高家以及十個勳貴被抄家,縱然有着‘掘開黃河’這樣人神共憤的大罪,求情申辯的還是不知道多少。

章惇到底還有分寸,對高家沒有太過,總算是保留了高太后最後一絲底線。

刑部,戶部等正在對這些人的家產進行清理,哪怕只是初步的,總數還是令人瞠目結舌,足以比上大宋半年的國庫收入了。

趙煦回到福寧殿,開始處理堆積下來的政務。

趙煦一本一本的看着,批閱着。

直到陳皮悄悄進來點燈,趙煦才恍然的看了眼外面已經黑下來的天色,道:“政事堂那邊結束了?”

陳皮將燈放到趙煦不遠不近的位置,而後才道:“還沒有,蘇相公,章相公等還去了六部,又在開小會。”

趙煦點點頭,看來,蔡卞這一趟,給了章惇等人不少新想法。

趙煦繼續低頭翻閱奏本,他手裡的這道,是荊南路的聯合奏本,說的是荊南路內部的災情,以及彈劾了幾個知府。

趙煦看着,暗自搖了搖頭。

宋朝國土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採取的是府縣制,路最初是因爲稅賦的漕運而劃分,而後演化爲行政區以及軍區,但卻並不是行政機構,各府依舊直屬中央管理。

這也是大宋立國之初,擔憂藩鎮重現,對地方進行削弱,直轄的一種手段。

“省……”

趙煦輕輕自語,隨着‘新法’的開始,不止朝廷需要集權,地方上的散亂不堪,人浮於事的情形厄需改變。

但大宋國土不大,加上開封府所在的京畿路,足足有二十三路,也就是二十三個省!

這必然太多了,需要進行合併。

但要想合併路,並非那麼簡單,除了人心與官帽等的考慮,路還有行政與軍區的性質,必須要同樞密院與兵部的計劃進行配套合作,併力推進。

“急不來啊……”

趙煦自語,將這道奏本放到一邊。

宋朝的問題太過複雜,涉及體制的改革,決然不是他這個皇帝以及朝廷說改就能改的。還需要足夠的準備,確保不出大亂子才行。

陳皮聽不懂,悄悄退後,侍立在不遠處。

不知道又過去多久,門外一個黃門走過來,道:“官家,蘇相公,章相公,蔡相公,韓相公求見。”

趙煦再次擡起頭,看向外面,見天色已經黑透,稍稍沉吟,道:“讓他們去偏殿,讓御廚在偏殿擺上吃的,用炭燒,朕與諸位卿家邊吃邊聊。”

“是。”陳皮應着,轉身出去安排。

趙煦又看了一會兒,這才起身離開書房,前往偏殿。

偏殿裡,蘇頌等人正站着候着,見着趙煦進來就要行禮。

趙煦擺了擺手,道:“免禮。大晚上的,諸位卿家辛苦了,坐下,邊吃邊說話。”

說着,趙煦率先坐下,蘇頌,章惇等人這才相繼落座。

趙煦看着熱氣騰騰的瓷鍋,以及香氣四溢的飯菜,忽然胃口大好,拿起筷子吃起來,對着蘇頌四人笑着說道:“無需拘禮,隨意的吃。”

蘇頌,章惇等看着趙煦吃,似乎不想壞了氣氛,拿起筷子,紛紛吃了一口。

趙煦確實餓了,就着米飯,吃了半飽,這才喝口湯,看着一直端坐不動的四人,笑着道:“說說。”

蘇頌傾身,早有腹稿的道:“官家,國子監,太學等基本籌建好了,三月中旬這樣,可以開始招生。臣等與國子監那邊仔細商議過,第一批,打算招募三百人,而後逐漸放開。前期,先在其他三京設立分院,有計劃的拓展……”

趙煦聽着,點頭道:“朕之前與沈括談過。太學裡,有幾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第一個,是博學多才的教授,也就是人才。第二,是基礎配套,包括錢糧,教學樓,宿舍,用餐等等。第三,就是教學配套,首重是教材,其二是輔助。教材不難。朕想着,要在太學建一座最大的藏書樓,其他各處建立的書院也要有,要敞開讓人借閱……另外,朕與沈括說過,太學裡,要包羅萬象,有教無類,不能只教經義,君子六藝,諸子百家都要有,不得排斥,不得針對。還有,學生老師不能搞派系,搞黨爭!教育,不論貧富,不論學術觀點,不論關係……一律平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文教方面,一定要當做第一等重要大事來抓,人才,什麼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蘇頌,章惇等人聽着,神色肅然,每當趙煦長篇大論的時候,就表示着他對這件事的重視。

趙煦說的口乾舌燥,拿起湯喝了一口,道:“姑且聽一聽,過一陣子,朕會下詔給國子監。”

蘇頌躬身,道:“是。”

趙煦的目光,轉向章惇與蔡卞。

韓宗道這個參知政事兼開封府知府,神情有些不自然。

‘開封府試點’,他這個知府,卻好像是局外人。

蔡卞開口,道:“官家,臣在開封府幾個縣走了一趟,這才發現,事情比臣等預計的要嚴重,並且還在進一步發展,繼續應對……”

趙煦端起碗,慢慢吃着,聽着。

蔡卞說完,章惇就開始說政事堂的應對,這些,趙煦已經知道了大概,現在在仔細聽着。

“臣等認爲,這般亂象,皆因爲法度鬆弛,人浮於事所引發……”

章惇面容嚴肅,說道:“是以,臣等計劃,用重典來懲治,對不法之徒,加強打擊,重塑朝廷威信,令那些人深刻明白朝廷的堅定意志,拋卻妄想……”

“其實,朕還有另一些想法,”

沒等章惇說完,趙煦手裡託着碗,打斷他,擡頭看着四人,慢慢說道:“我們一直以來,想的都是消除弊政,百姓們苦弊政久已,我們消除弊政,他們應該歡迎,支持纔對。但忽略了,弊政是朝廷引起的,朝廷來改,百姓是否相信?百姓如果不信,他們就不會支持。”

蘇頌,章惇等人聽着,有些怔神。

他們倒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而是,從他們內心來說,朝廷的‘變法’,似乎與百姓沒什麼關係,他們只需服從就行了。

趙煦看着他們的反應也是愣了下,繼而就若有所思的道:“‘方田均稅法’的根本在土地不假,但更多的是在人,在百姓。朕在雍丘縣發現了太多的荒地,百姓們有地,卻棄地逃荒,爲什麼?因爲地方上官府的苛捐雜稅,逼得他們種不了地!百姓逃亡,無所依着,帶來的後果,諸位卿家比朕清楚。所以,‘變法’,要爭取民心,尤其是百姓的支持!之前,是我們忽略了,現在,朕覺得,有兩件事厄需去做:第一,梳理稅則,明確天下賦稅,公告天下,多一分不可收!第二,對地方官員進行嚴格的管控,尤其涉及稅賦,可考慮另外建立一個專門收稅的部門,繞開地方。第三,就是輿論。要用盡一切辦法,使得百姓相信朝廷,相信朝廷真的能改!不會越改越爛,不會走回頭路!這一點,尤爲重要!”

趙煦說着,放下碗,看着章惇,蔡卞道:“朕以前與你們說過,‘熙寧變法’之所以失敗,是因爲你們人數少,沒有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缺乏共識。現在,這句話要進行更正,那是‘熙寧變法’沒有取得民心,沒有讓百姓們相信,百姓們不信,那就是站在對立面,那麼敗北就是早晚的事情。”

章惇,蔡卞各有表情,陷入沉思。

趙煦的話,給了他們很大觸動,讓他們不得不進行一些反思。

一直以來,‘新法’都是在朝堂上進行爭鬥,‘新舊’兩黨殊死搏鬥,有神宗的支持,‘新黨’笑傲朝堂二十多年,但隨後,神宗皇帝駕崩,‘舊黨’就迫不及待的,在一年之內廢除了‘新法’。

這是簡單的黨爭嗎?

爲什麼在神宗朝,有皇帝前所未有支持的‘新黨’會那般艱難,而高太后‘垂簾聽政’,廢除‘新法’卻那般的輕而易舉?

說到底,‘民心’不在‘新黨’一邊!

時隔七年,沒有多少人懷念‘新黨’,他們懷念的是仁宗朝,那個清平盛世,不管是士紳集團,還是百姓!

蘇頌聽着,默默無聲。他一向‘求穩’,雖然沒有向好,卻一直在極力的阻止變得更壞。

哪怕官家以及朝廷沸蕩,再三逼迫,他始終矢志不渝,堅定不改。

他不覺得他有錯,現在,也是如此。

韓宗道卻突然有些激動,忍不住的開口道:“官家,民心不在變法,朝廷確實有很多弊政,但完全可以消除,不用這般掘地三尺,臣請對新法進行修正,以順民心,以安天下!”

章惇,蔡卞猛的轉頭看向他,面露冷色。

韓宗道陡然間,似乎意識到他這個話衝動了,臉角僵硬,沒有再吭聲。

蘇頌見着也是皺眉,打圓場的道:“官家,新法推行,確實有些問題,應當查漏補缺,以盡善盡美。”

章惇沒理會這兩人,神色嚴肅,道:“陛下所言極是。政事堂計劃對全國府州縣進行整頓,加強對‘新法’的宣傳,凝聚最大的共識,臣相信,隨着新法的逐步推進,天下人會明白,‘新法’於國於民是最有好處,最正確的!”

趙煦看着他,沉聲道:“還不夠。以往,邸報都是給各級官府的,要深入地方,要加強對百姓的宣傳。我們現在要爭取更多士紳的支持,同時更要獲取民心,百姓的支持,在這個時候,尤其重要!”

章惇微微躬身,神色少有的遲疑,沒有說話。

包括蔡卞,也是沉吟不語。

蘇頌,韓宗道同樣,默默無聲。

趙煦眉頭皺了皺,他的話已經說得這麼明白,爲什麼這四人會是這個反應?

趙煦見着,拿起湯喝了一口,靜靜的等着。

等了許久,蘇頌見趙煦不說話,似乎明白了,開口道:“官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趙煦自然知道,明白其中的意思,不由得怔了又怔,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百姓只要服從就行了,不能讓他們知道的太多。衍生的意思就是,百姓懂的太多就難以管束,會使得天下動盪,威脅社稷安穩。

作爲當今封建社會的頭子,大宋皇帝,趙煦一時間,着實難以開口,不知道說什麼。

蔡卞見着,連忙說道:“官家,此事臣等會掌握分寸,向百姓傳達,爭取百姓支持,大力推動‘田畝丈量’的進度,一定會如期,按時的完成既定任務……”

趙煦回過神,不動聲色的打量着四人,道:“廣建書院這件事,要儘早推行,要向生員灌輸‘新法’,要生員進行更大規模的宣傳,這一點很重要,很迫切。邸報,也要進行放大,不止發給各級官府,要利用各級機構,如書院,驛站,各級府學,縣學等,擴散給所有人……”

蘇頌,韓宗道兩人色變,章惇,蔡卞跟着面露凝色。

朝廷的事情,什麼時候需要向普通百姓解釋了?

但見趙煦一而再的強調,他們也只能應下,卻沒有說更多。

趙煦端起碗,心裡明白,皇帝與朝廷的立場以及利益並不是始終一致的,‘新舊’兩黨並不是完全敵對,在某些問題上是一樣的,畢竟他們階層相同。

這些事情,還得趙煦認真督促,甚至親自着手安排。

“官家,”

蔡卞見氣氛有些不對,連忙說道:“經過臣等的考察,在十六個縣,發現了幾個能力,品行卓越的人,中牟縣,雍丘縣等知縣,行事果斷,遇事不退,臣等十分欣賞,建議拔擢,以激勵開封府各級官吏。”

趙煦想起了那個鄭賀致,笑着道:“不錯。重賞,但不要立刻升官調離,等事情穩一穩再說。”

“是,臣等也是這樣考慮的。”蔡卞說道。

趙煦端着碗,道:“丈量田畝已經有些進展了,人口普查該提上日程。開封府是重點,其他地方,下令給各州府,要他們普查,上報人口情況,先看看他們怎麼做。”

章惇道:“是。政事堂以及開封府一直在做準備。臣等考慮着,今年的春闈就要開始,還得等春闈結束後。”

春闈定在二月十四,現在已經是二月初,確實很快了。

趙煦想着科舉上的一系列事情,同樣事關開封府的改革,點點頭,道:“好。考題朕考過了,今年就這樣,下一次,朕來出。”

章惇出的考題,大幅度壓縮了經義部分,着重了‘務實’,很明顯,他想要挑選變法派士子,爲變法儲備人才,壓縮反對派的政治空間。

“是。”章惇道。

蘇頌與韓宗道默默對視一眼,兩人沒有說話。

作爲‘舊黨’,他們一直被排斥,這不是第一次。具體的政務,越來越多的落在章惇手裡,使得這個‘事實宰相’的權力日益擴大,距離真正的宰相,沒多遠了。

趙煦等人的話題,迅速轉到了科舉上。

在開封城等待春闈的舉子,高達萬人,按照以往的慣例,朝廷要錄取幾乎一千五百人,這個比例是相當的高。

他們大部分人不會立刻得到官職,得到的一半以上還是虛職,但不管怎麼樣,只要中了進士,那就是領了朝廷俸祿。

科舉,是大宋冗官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現在,除了政事堂以及吏部的寥寥幾人,沒有更多的人知道,朝廷已經決定對冗官問題進行着手處置,第一步就是科舉!

今年的科舉,在章惇的計劃裡,只會錄取不到三百人,是往年的五分之一左右!

萬人錄取千人,十比一;可要是萬人錄取三百人,那就是三十、甚至四十比一了,這樣的錄取比例,是前所未有的低!

可以預見,這次科舉放榜之後,開封城裡的士子決然不會輕易答應!

第一百四十九章 幹就完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內外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三百三十八章 宣仁第四百五十三章 共識第一百六十八章 囂張的夏使第六百一十四章 勸歸第兩百一十八章 太妃生世第五百四十三章 是皇后娘娘第三百四十三章 木匠皇帝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浮於事第八十四章 無恥無德(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驚天動地大事件(求訂閱)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蟲第六百三十八章 擴大第兩百七十章 皇后有喜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陰似箭第十六章 出宮第三百零九章 宣德門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宣仁第五百七十九章 反了反了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上朝第一百一十章 大勢所趨(求收藏~)第六百五十章 揣度上架感言第五百二十九章 堅定意志第九章 球,進了!第兩百五十三章 風聲鶴唳第三百三十八章 宣仁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發工資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手段第六百四十五章 煩惱第六百零二章 南來北往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四章 人情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六百六十七章 發兵大理第六百八十章 去向第六百七十五章 忌憚第四百三十二章 舉步維艱的遼國第三百九十六章 三國角力第七百六十(一)章 捷報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四百六十九章 宦海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協力同行第六百七十章 制衡第六百五十六章 士農工商第七百三十三章 貴客第四百三十二章 舉步維艱的遼國第五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九十一章 還得再快第七百二十七章 似水流年第三百一十二章 勢所難免第三百八十章 誰敢置喙?第兩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三百二十一章 坐實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發工資第兩百零三章 認輸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都要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三百五十五章 唯一生路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皮第兩百三十五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三百一十七章 烏雲下的希望(爲‘西仙山陡寂’加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朝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所及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三十八章 無所動第六百七十八章 九位第七十五章 邀功(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憤怒第五百七十五章 來人第七百六十九章 急切第四百三十三章 上京之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冥頑不靈第五百零五章 商貿開路第兩百九十八章 以德導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皮第四百九十九章 夢想第八十六章 困頓第兩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七百三十四章 通透第六百四十章 追剿第六百五十二章 京城之外第五百一十八章 搶功第一百九十七章 高太后出手了第五百九十五章 舊人新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旋渦第一百四十九章 幹就完了第兩百四十九章 殺機暗藏的鴻門宴第五百零二章 大赦不赦第五百八十六章 警告再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潑皮第五百八十一章 對峙第九十一章 還得再快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有辦法第五百八十章 時間第五百零五章 商貿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