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舌戰

中書省的會議徹底解決了王靜輝心上的一塊肉瘤,第一次買俘虜是僥倖,第二次成功則是策略上的成功,現在皇帝趙頊已經開始習慣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俘虜,而大臣們的贊同除了從龍之外,便是看到党項俘虜能夠節約朝廷財政的好處。

王靜輝希望以此方式來讓大宋的統治高層能夠意識到如何使用俘虜,俘虜是軍隊在前線的重要戰果,不僅是軍功的需要,更是一項重要寶貴的財富。只要形成了習慣,那今後即便他不去購買俘虜,大宋統治高層也會自覺的把戰俘用來幹這些事情。

對於這近七萬党項俘虜,王靜輝單獨的將“擒生軍”給挑了出來,皇帝趙頊沒有把戰俘總數的確切數字寫出來,但卻將擒生軍俘虜的數目精確到了十位數字,總共俘獲了三萬兩千多擒生軍,王靜輝自然不會放過這些軍隊中的敗類,若不是遊牧民族有這樣的傳統,他也想不到用俘虜來做最危險、最耗力的工作。

王靜輝在中書省會議上得到俘虜後,便回到駙馬府寫信給韓琦,因爲韓琦主持西北軍政只不過是暫時的事情,等渡過最初的危險之後,以大宋歷來的政治傳統,韓琦肯定是要挪窩的,要不是他年齡大了是兩朝策立之功,恐怕就要在汴都或是南方某個地方來養老了,現在最大的可能便是回到河北,王靜輝必須趁着韓琦還在西北收拾殘局能夠掌權的時候,把俘虜的事情徹底搞定才行。

對於俘虜的安排,這三萬擒生軍無論如何也不能夠留在西北地,必須趕到大宋腹地。以大宋長期以來“弱枝強幹”的軍事部署,放在自己的腹地也不會出亂子。這些俘虜是王靜輝準備用來修路疏通河道所用的,他們將會從事環境最爲惡劣、勞動強度最大的工作,在大宋軍隊的監護下,若是有半點反抗,等待他們地是第一時間被處決。而且身在大宋腹地,俘虜的語言口音會暴露他們的身份,就是僥倖逃脫。在半路上也會很容易被抓回來,這些俘虜地一生早就被王靜輝安排好了——有勞動能力的時候便是爲牛爲馬,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便會被處決。

王靜輝不是後世納粹分子,普通俘虜也就罷了,像那剩下的四萬多俘虜,他現在的打算便是留在西北來修路、興修水利、開荒屯田等之用。待遇上也會比擒生軍要好得多,雖說也很難回到西夏,但終究過得還算舒服些,還有個念想,而擒生軍是百分百的客死異鄉,絕對沒有例外地可能。

不過有意思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在中書省會議之後在路上截住了王靜輝,王安石開口問過他這些俘虜在他心中是如何對待的,王安石雖然投了駙馬的贊成票,但還是心中覺得有些不忍。

王靜輝直言不諱的告訴他們:“擒生軍他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

其他西夏俘虜最好的結果是能夠漢化。成爲大宋的順民,不過這一切都要看幾年之內朝廷在全國各處興修水利的狀況而言!”

王安石、司馬光和周圍地一些大臣聽後不禁有些毛骨悚然,戰俘地這種下場比他們原先想到的還要殘酷,尤其是擒生軍,簡直是生不如死。

王靜輝則站立在衆人包圍之中對王安石說道:“大人精通六經,對佛學的造詣也是學生所不及的,但佛家講的是個因果報應。王相只看到今日那些俘虜的遭遇悲慘,但卻沒有看到我西北大宋軍民在其鐵蹄之下的悲慘境遇。以人頭多寡來記軍功,以百姓爲奴隸叫賣,這人頭、這百姓皆是我大宋百姓!現在他們落在在下的手中,這也算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學生不過是上體天意,中爲聖上、爲朝廷效忠,下以平大宋百姓之憤而已!”

王靜輝知道王安石雖是經學大師,但對佛教甚爲精通,不僅王安石如此,北宋地儒家大師們在其思想當中很多人都走的是他這樣糅合佛儒兩家之長的,只有歐陽修等少數人對佛教沒有絲毫好感,但在這種大的趨勢之下沒有什麼作爲。王靜輝知道王安石站在自己這一邊來反對司馬光和文彥博更多的是出於政治考量,但內心中本意是和他們兩人沒有什麼區別的。儒家治國講求的“仁”,但孔老夫子也說過“事有經權通變”,王安石深得其中三味,王靜輝這樣藉着佛家因果學說來說服王安石,其中緣由便是如此。

此言一出,旁邊的這些帝國大臣竟都啞口無言,司馬光有些不平的說道:“那難道駙馬就不擔心有因果報應嗎?!”

王靜輝颯然一笑:“學生從不信佛,以前不過是一匹夫耳,但今天身爲大宋臣子自當爲聖上和朝廷分憂,爲朝廷社稷所謀劃,早就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更何況那所謂的‘因果報應’了!學生相信君實先生亦是如此!君實先生深通史實,先獻《歷年圖》,後著《通鑑》,在學問上學生是極爲佩服的,但《通鑑》之爲‘鑑’就是以史爲鏡,唐太宗與魏徵之鑑猶未遠,不知君實先生以爲如何?!”

唐太宗和魏徵之事先前就爲駙馬所引用,司馬光聽後不禁動容,其他大臣更是陷入深思。不過所有的人都能夠看得出來這次駙馬是鐵了心要將俘虜趕盡殺絕了,但如此伶牙俐齒說得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位學問大家啞口無言,甚至是不惜開罪,這份膽識着實讓人佩服。

“話又說回來,王改之若無學識怎能說動聖上的支持,今天又如何辯得司馬君實和王介甫無話可說?先前質疑經典也不是全無是處,單單今天能夠借史借佛來獨辯兩位大家,這也是一段佳話。”周圍的大臣心中默默的想到。長久以來王靜輝是他們當中一些人的財神,所精通的不過是經濟,再不過是個詞人而已。今天這場短暫地口舌之爭讓他們有了新的見識。

“不過駙馬還是要善待俘虜的好……”王安石心中有些失神,說話也有些失去條理了,不過信奉佛家的他還是要出言相勸。

“多謝王相指教,但學生心意已決,大宋的敵人如何對待我大宋百姓,本閣便會變本加厲的對待他們!此乃國事。爲得是子孫後代今後能夠避免再受此劫難而爲,學生總有所得罪也在所不惜,若能夠免去五代十國之禍重演。靜輝就是因此受天遣亦要爲之,王相、君實先生和衆位大人得罪!”說完,王靜輝便獨自一人上車回府了,留下衆人在那裡發愣——王靜輝一向說話和氣,從來不表白自己地身份,不像別的屁大點的官員便自稱本官。連皇上賜下地金魚袋也不帶在身上,弄得自己就跟個普通的讀書人一般,但所有的人都注意到這次他的話中頭一次使用了“本閣”——駙馬還是大宋龍圖閣直學士。

這場發生在宮門處的辯論很快便一字不拉的傳到了皇帝趙頊地耳中,在皇帝自己的地盤上,衆人說話的時候周圍也有很多內侍,而且主角又是風頭最健的駙馬、司馬光和王安石,這自然會有喜歡熱鬧的內侍將此事報告給皇帝。

皇帝趙頊此時已經換下龍袍抱着趙熙,聽後不禁默然,看看孩子。

有瞥了一眼放在書案上駙馬的奏摺。半天沒有說話,竟然楞了半天,連懷中的小趙熙連連扯動衣領都沒有發覺,半晌過後才嘆了口氣,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放下懷中的孩子,獨自走向德壽宮太上皇趙曙那裡。

王靜輝在寫好給韓琦的信件後,便讓趙公公抄錄了一份——隨着他慢慢深入大宋地決策高層。手中地信件和奏章也是有選擇的分開由妻子和趙公公來抄錄,妻子蜀國長公主溫婉賢良,有些事情還是不要讓她知道的好,免得徒增煩惱,他希望自己的親人都能夠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爲他擔心,更不願意看到自己的親人受到傷害。

趙公公抄好信件後,交給駙馬過目,除了有些詞句經過老太監的深度加工之外,整篇信件既保持了原有的意思,還更多了幾分文采,看到這封信後,連王靜輝自己都感到有些汗顏——自己好歹也是大宋地狀元,文章居然沒有太監寫得好,這事情若是傳出去,估計自己也會被士林中人笑掉大牙吧?!

“公公好手筆!不過每次都麻煩公公真是不好意思!”王靜輝看着信件靈機一動,便裝做如同平常一般隨口說道。

“不敢,駙馬乃是我大宋的狀元公,文章自然寫得是極好的了,老奴不過是潤色一下而已,承蒙駙馬誇獎!”趙公公還是一如既往以平淡的語調說道,若是放在別人的耳中,駙馬的話有點逐客的味道,不過在他的心中知道這僅是駙馬說話的由頭罷了。

趙公公雖然自稱“老奴”,但王靜輝的駙馬府上下絕對沒有人敢輕看這個老太監,負責護衛駙馬府的皇家護院本身出自皇帝身邊的御內直班禁軍,在大宋的軍隊系統中相當後世的內務部直屬部隊,就是這樣出身的護院頭領看見趙公公便如同見了鬼一般,書房周圍是從來沒有護院身影的,而駙馬的管家更是連踏入書房的權力都沒有,其中原因便是這個老太監坐鎮書房。趙公公也是駙馬府中唯一一個除了女主人蜀國長公主之外不姓王的僕役,儘管這個時代有僕役隨家主姓氏的傳統,但王靜輝本來就看不慣這樣的傳統,再加上趙公公曾是仁宗皇帝身邊的人,還是惠壽宮曹老太太身邊總管的親弟弟,更是現任大內總管的師兄弟,所以便一直就叫趙公公的本家姓氏。

“趙公公說笑了,您老的文采本就勝過我,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不過公公年紀大了,改日我向皇上求個內侍,一邊跟隨公公好服侍公公的起居;另外也好跟着公公學些實在的本事,好分擔一些雜事!”王靜輝笑着說道。

趙公公對於王靜輝來說還是有很多想法的,例如這個老太監身負的一身武功,他自己身上地那點兒料自己是非常清楚的。不過是因爲時空轉換當中命運賜給自己的小禮物而已,除了沒有把握對上趙公公這樣的高手會贏,最主要的是沒有辦法來複制自己的武力。駙馬身上有着武功,這是趙公公知道地,不過這令老太監非常鬱悶了好長一段時間,他不能理解一個沒有內家功夫的人怎麼會有如此恐怖的力量。最後也只能簡單地歸位“天授”。在趙公公眼中,駙馬身邊的那些書童所學的武功根本就不值一提,納悶的是駙馬怎麼不親自教導書童。而是費勁讓護院禁軍來教授,這也是王靜輝心中的苦衷——他怕老太監學的是如同後世金大俠筆下地《葵花寶典》之類斷子絕孫的武功,這可真是冤枉老太監了,所以想讓老太監多教幾個學生來繼承衣鉢。王靜輝是絕對不反對身邊的高手多的,最好來個加強連,但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最起碼不能讓老太監的武功自他以後成爲絕響,這倒是真的,不過最重要的是這也有利於消除皇家對他的猜忌——自己絕對不反對身邊有皇家地人,反而是越多越好!

趙公公可不知道王靜輝心中打得那些小算盤,但是他還是考慮了半天說道:“駙馬如此做也是甚好,老奴一個人也有些寂寞了。”

趙公公和王靜輝在一起地場面就像老少兩條狐狸在較量智力一般,端是有趣的很,但是沒有人來看到罷了,當然也不可能有人有這種福氣來看這種戲碼。不過雖然兩人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和目的。最後都是各取所需罷了。

和趙公公做完“智力競賽”題目後,王靜輝將信件用火漆封好喚來管家王福,讓他把這封信送到徐氏那裡儘快發往西北魏國公韓琦那裡,免得到時候有什麼變化耽誤事。管家王福前腳剛走,後腳蜀國長公主便走進書房,這讓王靜輝倒是有些意外——今天蜀國長公主不是被曹老太太叫進宮了嗎?一般中午是不會回來的,怎麼這會兒天色還早就回來了,莫不是曹老太太今天開恩。給自己夫婦一點獨立空間?!

趙公公見到蜀國長公主走進書房之後,便悄然退了出去——駙馬兩口子經常在書房做出令人呀異的親熱舉動,趙公公開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但後來也慢慢的接受,不過總不能在書房中當燈泡,每次碰到這種情況便悄然退出,好讓蜀國長公主麪皮好看點。

不管怎麼說,王靜輝對於自己老婆是恩愛非常,寵還來不及,那還會在乎曹老太太地是否開恩,這傢伙一見到自己的老婆,平時很靈光的腦袋便會短路,再煩心的事情也拋到九霄雲外了。

不知怎得,王靜輝的圍棋是遇神殺神,神魔避走,但是在跳棋盤上,看見自己的老婆如同老鼠見了貓一般變得慘不忍睹,一面是寵着自己老婆所致,另外便是他實在不是老婆的對手。在輸掉幾把之後,蜀國長公主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來,王靜輝也只好繳械投降。

“夫君,今天你是不是又和君實先生與介甫先生意見向左了?”老婆邊笑着收拾棋盤邊隨口問道。對於自己的丈夫,蜀國公主是非常滿意的,甚至想到恐怕歷代的公主都沒有自己這麼好的運氣,可以嫁給一個甘願放棄一切權勢的丈夫,對於丈夫爲了娶她所付出的代價,蜀國長公主心中是非常清楚的,宋朝有爲的青年是絕對不會願意娶個公主當老婆的,皇帝有意和大臣結親,但大臣卻避之如蛇蠍——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子孫攀上了皇家的高枝而放棄權勢的追求,皇帝的女兒也愁嫁這是宋朝政治傳統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

“不過是政事見解不同的口舌之爭罷了,犟老頭兒是絕對不會在意的,娘子不用放在心上,爲夫心中是有數的!”王靜輝雖然碰到老婆就犯迷糊,但老婆在這個當口上提到他和司馬光與王安石的拌嘴事件絕對不是空穴來風,一定有人朝老婆吹風了——多半就是曹老太太或是皇帝趙頊本人。

今天在宮門發生的拌嘴事件是皇帝趙頊告訴蜀國長公主的,不過是在德壽宮太上皇趙曙那裡,蜀國長公主孝順,知道趙曙身體未能康復不便於行走,進宮的時候也不忘經常看望父親趙曙,今天正好在德壽宮碰到了皇帝趙頊和趙曙正在說自己丈夫同王安石與司馬光拌嘴,心中有些擔心所以提前回來勸解丈夫。

第132章 宿命第158章 芥蒂第353章 合力第124章 財源第269章 應對第87章 戰報第269章 應對第225章 舌戰第74章 心事第281章 西北第316章 生死邊緣第387章 法律第295章 主戰第135章 互算第3章 壯麗第5章 競拍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229章 軍費第334章 李代桃僵第330章 壓力第29章 文化產業第434章 定局第426章 圈套第194章 冰封第209章 轉變第431章 互鬥第28章 文聯第106章 賞賜第288章 序幕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35章 演戲第79章 新生第144章 最後的寧靜第53章 爭取第97章 捷報第18章 印鈔機第80章 參謀第95章 徵兆第366章 遠交近攻第50章 進策第314章 白衣觀音第43章 轉機第189章 說親第11章 手術第111章 巧合第83章 思慮第396章 變局第324章 淡出第415章 諷刺第300章 反對第404章 來州第223章 收帳第318章 藉口第30章 經濟侵略第33章 拜訪第269章 應對第272章 威懾第216章 亮旗第423章 抽血第260章 紅利第338章 殺伐西夏(二)第44章 目的第371章 軍制改革第247章 水利第27章 新年第206章 兵敗第180章 默契第52章 心意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61章 雨至第248章 迴歸第63章 路難第353章 合力第293章 質疑第147章 國之發防第308章 暗流第92章 郵政第379章 火上澆油第48章 治療(下)第375章 海上第61章 雨至第119章 體檢第62章 亡羊補牢第153章 空頭支票第152章 歸來第37章 修書第6章 贈杯第223章 收帳第330章 壓力第110章 蟻穴第405章 牛刀小試第361章 新變法派第270章 推薦第293章 質疑第301章 設套第193章 書童第313章 亂局第431章 互鬥第207章 樑太后第271章 重建